呆胞吧 关注:108贴子:8,165
  • 0回复贴,共1

成功者如何「愈犯错、愈聪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 / 陈芳毓

记者去采访一位成功企业家。
记者:「请问您成功的秘诀是什麼?」企业家:「好的决策。」
记者:「好决策的关键是什麼?」
企业家:「经验。」
记者:「那您的经验又是从哪来的呢?」
企业家:「坏的决策。」
成功者有一个共同信仰:在创新的征途上,如果累积知识是行走,勇於犯错就是跳跃,尤其「卓越的错误」更是成功的大跃进。
将「卓越」与「错误」连在一起,乍看格格不入,其实互为因果。在《聪明犯错》(Brilliant Mistakes)书中,美国华顿商学院迈克技术创新中心研究主任保罗 ‧ 舒马克(Paul J.H. Schoemaker)将错误分成四种(如下图),其中「卓越型错误」既不用付出高昂代价,又能快速学习,才是最高效的犯错术。

那麼,如何知道自己犯的是哪一种错?卓越型错误有两个元素:
(1) 错到远远超过原本的预期范围
(2) 错误带来深刻的新见解,而新见解的效益远超过犯错的代价
问题是,人人都想得到新见解,但犯错却是新见解的前提,所以窍门在於采取能同时增加(1)和(2)的行动。
在佛莱明的例子中,他原本打算在长假后在实验室招待访客,为了展示实验证据,刻意把培养皿摆著没清洗。
多数科学家都会在实验后立刻清洗器具,但大而化之的佛莱明却不以为意。结果,他却发现玻璃片上出现一个圈,似乎有一种真菌,把附近的细菌都消灭了—史上第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抗生素盘尼西林出现了。
没人料到,翻开近代医疗史新页的竟是一片肮脏的培养皿!
舒马克分析,第一,佛莱明天生好奇,又对细菌研究有无比狂热,所以对於未知事物没有先入为主的成见。换句话说,他已经拥有犯下「卓越的错误」的心理状态。
第二,发现盘尼西林6年前,佛莱明也曾因一个被鼻涕污染的培养皿,发现人体对抗发炎的机制「溶菌酶」。也就是说,创新并非幸运偶然,而是累积一连串错误经验后的灵光乍现。
所以爱迪生(Thomas Edison)才会说,「我不是失败了700次,而是发现有700种材料不能用。」失败5126次才发明无集尘袋吸尘器的詹姆士 ‧ 戴森(James Dyson)也同意,「如果你想发现别人还没发现的事物,就必须用犯错的方式来做。」
我们都有经验,掩饰错误,往往会引发更大的灾难,既然犯错无法避免,那何不学习如何聪明犯错?


1楼2014-10-24 13:5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