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吧 关注:206,336贴子:1,245,396
  • 11回复贴,共1

党公在北朝写朱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4-09-25 19:30回复
    这几天他的微博一直在刷这事。好像看哇


    IP属地:上海2楼2014-09-25 19:43
    收起回复
      2025-08-26 11:53: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如果党公的这个赞画真能得到投资拍纪录片就完美了。。


      IP属地:上海3楼2014-09-25 20:08
      回复
        【也想起了朱熹的所谓一堆丑事,当然还有我包养的三个大乳吧女,
        这大乳吧女们,这么多年过去了,估计孩子都该上小学了吧?哈哈哈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党人碑
        当年某国粉被党公批驳得体无完肤,于是造谣说党公包了三个大乳吧女一一一一一东归】
        特么我肚子都笑疼了,原来国粉多年以前就这吊德性啊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4-09-25 20:08
        收起回复
          谁是党公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9-25 21:38
          回复
            【不定期更新】闲扯朱熹的荒政和行政
            党人碑
            朱熹在浙东盐茶提举任上还是很拼的,不光多次弹劾唐仲友,还同时修理了十余名贪墨官吏,且敢于负责任,在未经朝廷批准条件下,擅自将官府未及上缴朝廷的折帛钱军资库钱和常平司所拨救济钱等9.7万贯,收购外地大宗粮食开设35处赈场救助灾民,仅南康一地就21万人,只是他性格太较真太得罪人,后世多骂名。
            朱熹六劾唐仲友,多数人只知严蕊的花边,却不知即便和朱熹有学术之争的陆九渊还特意写信称赞“劾唐与正一事,尤快众人之心,百姓甚惜其去,虽士大夫之间不免纷纭,今其是非已渐明白。”某些人下三滥的路数,太学生都看不惯写大字报:周公大圣犹遭谤,元晦真贤亦被讥。堪叹古今两陈贾,如何专把圣贤非?
            如今人看朱熹六劾唐仲友,多以为那是书生间争风吃醋,但1182年的这场反腐窝案却实在影响深远,朱熹不但得罪了学术对手,还开罪宰相王淮,本该克制相权的台谏官在南宋却依附相权成为打手,于是朱熹就成了众矢之的,不但伪学朋党还直奔下三路。当道学反道学都成一锅粥,难免重蹈北宋末新旧党争的覆辙。
            宋孝宗乾道淳熙年间,两浙地区的水旱灾害造成的饥荒,不但使得鱼米之乡歉收严重,甚至造成灾民北流,不过还好主要是迁入淮南,而非进入金境。长此以往,淮南渐有吴风,口音都为之一变。朱熹在崇安、南康的荒政都相当不错,以致深孚众望,他的好友陆游还专门为他写诗赞曰:民望甚饥渴,公行胡滞留。


            IP属地:江苏6楼2014-09-27 03:46
            回复
              朱熹知南康军正逢此地南渡以来最大灾荒,年过五旬的老爷子还跑基层搞调研,最终减税率定为8成4分4厘,对于富户是否赈济,他还搞了个公示。描绘管内地图后,以红青黄三色分别标出赈济与否、对象,并将其姓名和人口数记录下来,由保甲报告官衙,官员再次确认后,张榜公布,欢迎群众监督,随时向自己举报。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个少不但是书少,也是放书的地方少,正在写朱熹在南康军救灾,跟顶头上司张子颜搏斗的事,为了搞定这个不好说话的上司,朱熹不惜低头服软,还给张的同僚写信。可李之亮先生赠我的《宋代路分长官通考》搁在父母家的书柜里,这张漕是谁呢?顺便说下,官二代张子颜的爹就是老贼张俊。
              写到朱熹的对头张子颜,就想起张镃了,后者是张子颜的侄孙,却跟朱熹,以及朱熹的铁哥们陆游、杨万里、尤袤、辛弃疾都有交情,朱熹把张子颜告到御史台,最后还是做周边工作软化了这位上司,虽恨还要说后者的好话。说到底这里面有张大网,还好张子颜没修理朱熹到底,可等到唐仲友和王淮,就没如此便宜了。
              朱熹的南康赈灾,可视为后来浙东赈灾的一场预演,有时感觉朱熹跟海瑞很像,都是努力追求道德高度的儒家,对地方强势群体也一样不妥协,从民众的角度而言皆是好官清官,更难得朱熹在具体数据和调研力度上走的更远。但海瑞名声在外故而混不吝,而朱熹不能,打压算轻的,直攻你下三路,从这点而言海瑞幸运。
              给朱熹写传,禁不住关注了他的基友陆游和哥们兼对手叶适,这两位都是正面人物,可前者不歌颂张浚也就罢了,却歌颂过张俊,估计是张镃的关系;后者给秦桧的狗腿子杨愿和汪勃树碑立传,大吹法螺。此外不得不提下朱熹知南康的荐主史浩,其子就是权相史弥远,宋史虽没说史浩坏话,但德顺之败显然是其馊主意。
              朱熹的朋友,前知鄂州宗室赵善括认为,朱熹在南康的成功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凡事亲历,不被胥吏蒙蔽,并敢于打压他们身后盘根错节的地方强势群体,从而最大程度避免了借荒政询私舞弊的可能性较多的群体,也正因如此,效果极好。所以填《满江红》增之:笔端雷动奸豪息,政声报最惟清白。
              朱熹在福建崇安,也曾劝募地方上的阔佬支持荒政,但效果极差,基本没人搭理。后者不见棺材不掉泪,直到饥民骚动才知大难临头,这还只是一部分有见识者而已;到了南康,效果好很多,重要原因就在于公权在握,执行够狠,阔佬们惹不起。但饶是如此,也还难免以次充好冒领赈粜,所以朱熹很反感地方强势群体。
              在写朱熹浙东赈灾文章,1182作为南宋甚至中国古代史的剖面,在荒政、环保、司法监察制度、思想史、地方与中央关系,甚至宋金格局关系方面都极具焦点,此外也足够八卦,突然想到这要是做成一部五集纪录片,一定好玩好看。可惜俺们这行不景气,没有天使投资人烧钱,可惜了题材,更可惜了朱夫子的最后玩命。


              IP属地:江苏7楼2014-09-27 03:47
              回复
                已过五旬的朱熹在浙东赈灾是玩命了,这从领了圣旨出京后的调研工作即可见一斑。老爷子轻车简从,无大队人马,只随仆一人,不顾年老力衰、交通不便,几乎把浙东州县走遍,且每到一地必微服私访田间民户,这工作量两宋监司巡历唯此一人!一路赈灾,一路惩贪,但他能修理了衢州李峄,却拿不下台州的唐仲友。
                官与吏的关系很难处,但官若清正廉洁踏实为民,吏也会看在眼里为其所感,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咸淳年间江西信州(今上饶)大灾,知州唐震不但一线赈灾,而且赏罚分明,让吏看到了榜样,所以也拼了命助他赈灾,由于官与吏的无缝对接通力合作,这年的大灾安然度过,当日史书记曰:所活无算。
                台州这地方在南宋官场看来真够邪乎的,不但朱熹拱不动唐仲友,反惹一身骚,现在还骂名滚滚来。此后的沈作宾也栽了跟头,由于上任伊始就一心为民清正廉洁,当地百姓,甚至胥吏都心悦诚服说他的好,但前任知州觉得你小子咋这么能?于是公然使坏撵走沈作宾,老百姓不干了去临安请愿,终也胳膊拧不过大腿。
                要说朱夫子在浙东对贪官污吏零容忍,在任九个月拿掉了九个人的官帽子,貌似够狠的。但朱夫子的好基友,张浚的公子,另一位理学家张栻则更来劲,这老先生调任江陵(今湖北荆州)做知府兼安抚使的时候,上任伊始,经过调查研究后,就一天去贪吏14人!不过朱熹不能跟这位贵公子出身的哥们比,说白了没根底。
                孝宗朝唐仲友这类货并非个例,湖南提举胡仰因赃污狼籍,为转运使黄洧揭发。然而,狱未竟而黄洧死,这事就拖了下来,直到两年后胡仰复职,差知岳州。所以朱熹说:贪污者必以廉介者为不是,趋竞者必以恬退者为不是。无它,逆淘汰的情况下,谁干事儿多谁惹一身骚,谁清廉正直谁假正经。
                唐仲友挪用公款嫖妓宿娼梳理后,发现真历史剖面,可都写出来的话,是否有点太黄了?这哥们还挺潮,玩得也真嗨,不但自己玩,仨儿子也如此,搞就搞呗,偏偏当地大旱的祈雨道场和道观也被仨少爷搞成淫窝,老百姓虔诚求雨看到这个自然气愤,父子皆如此,如何会有雨泽感应?于是几十位台州市民告到朱熹面前。


                IP属地:江苏8楼2014-09-27 03:47
                回复
                  2025-08-26 11:47: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第一次看到抹黑朱熹的就是那明代小说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9-27 06: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