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吧 关注:278,817贴子:11,099,650
  • 3回复贴,共1

桐柏县两男子骑车碰瓷索3000元 因敲诈勒索获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华网河南频道9月12日讯 大河网报道: 在河南,诈骗入刑的起点是5000元,如果碰瓷骗了3000元,构不构成犯罪?
  近日,桐柏县法院审理了一起骑自行车碰瓷的案件,以敲诈勒索罪分别判处两名犯罪嫌疑人有期徒刑1年3个月。
  骑车碰瓷究竟是诈骗还是敲诈勒索呢?
  案例
  骑车碰瓷被判敲诈勒索
  今年7月3日,家住桐柏县的朱某不慎摔伤手臂,准备去医院时,突然想起了用碰瓷索要医药费的歪点子。
  他和表弟谢某合计后,当晚11时许,谢某骑自行车带着朱某,故意碰上一辆外地牌号的小轿车,朱某倒在地上,大声喊着“手臂摔伤了”。
  两人威胁车主查某赔付医药费,查某被迫答应赔偿朱某3000元。由于带的现金不够,查某当场给了2000元,然后找机会偷偷报了警。次日凌晨1时许,朱某和谢某在跟随查某取剩下的1000元时,被赶来的民警抓获。
  办案法官认为,朱某和谢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威胁、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民私人钱财,已构成敲诈勒索罪,分别判处二人有期徒刑1年3个月。
  争论
  为什么不是诈骗罪?
  骑车碰瓷是诈骗还是敲诈勒索?在审理此案时,法官之间产生了分歧。
  有法官认为,两人的行为属于诈骗。我国刑法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两被告人在主观方面具有骗取钱财的目的,客观上采取了碰瓷手段,使受害人陷入错误认识,自愿赔付钱财。被告人以此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其行为应构成诈骗罪。
  不过,骗取3000元,并未达到诈骗罪的标准。去年10月,省高院公布了诈骗罪的最新认定标准,诈骗5000元才构成犯罪。
  解释
  当事人被骗是因受威胁而畏惧
  最终,合议庭合议后认为,应以敲诈勒索罪追究两人的刑事责任。
  办案法官称,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尽管朱某和谢某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但其目的是让被害人产生恐慌,以便进一步威胁、要挟使其就范,从而达到索要财物的目的。从实质上看,这个虚构事实只是两人为勒索钱财所制造的理由。
  办案法官介绍,区别诈骗和敲诈勒索的关键在于,看行为人取得财物是以诈骗的手段还是以威吓的手段,被害人究竟是因为受到威胁而“被迫”处分财产还是因为受到蒙蔽而“自愿”处分财产。朱某和谢某虚构了一个交通事故的事实,但查某肯付钱,不是因为相信这个谎言而自愿处分财产,而是受到威胁产生了畏惧心理。
  新闻延伸
  开车碰瓷或犯危害公共安全罪
  如果采用开车碰瓷的方式,有可能触犯更重的罪名——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该罪起点是3年有期徒刑,最高直至死刑。
  2009年11月,郑州市惠济区法院就以该罪名对专挑外地车碰瓷的5名被告人处以3年6个月至10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此案也被称为郑州首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碰瓷者刑责的案件。
  该案主审法官在受访时称,被告人驾车碰瓷,对方为了避让,极易造成车毁人亡或危及其他车辆安全,这种行为严重危害公共交通安全。
  该法官认为,驾车碰瓷从目的上看涉嫌敲诈勒索,但从手段看涉嫌危害公共安全,因此驾车碰瓷的行为符合刑法中“牵连犯”的特征。对牵连犯的处理,我国实行择一重罪处断原则,对驾车碰瓷者,应以量刑更重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


IP属地:河南1楼2014-09-12 19:51回复
    话该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9-12 20:18
    收起回复
      2025-08-11 18:29: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个字。改。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4-09-12 20: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