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影吧 关注:61贴子:3,249
  • 5回复贴,共1

[教程]文言\暗彩描写刷屏法普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原主@迟_妄欢


1楼2014-05-05 20:21回复
    之前也出过一个教程,不过坑了好久,现在也没什么心情写,想不起来当时的思路。
    虽然宫斗圈现在告别了从前的“十五行以下都是小白”“码字越多越牛”“强制码字过三”的时代,但刷屏仍然是圈内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单从篇幅上说,句控显得轻巧准确,重点分明,且用时较短,不容易消耗戏感,所以得到很多人的追捧。
    不过我可以说,玩句控的人不一定都能刷屏,但刷屏高手句控起来也不会差。刷屏是一种必要技能。
    这里我所说的刷屏,并不是毫无目的地凑字,大幅度地添加没必要的衣服、景色、心理等。而是使人物形象更饱满,剧情更丰富,更能持续发展的方法。
    以下所有内容仅为个人观点。有异议者欢迎私信讨论。


    2楼2014-05-05 20:22
    回复
      1.
      首先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篇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换言之,什么样的戏算是一出好戏?
      纯文言的高端大气上档次?还是文采瑰丽看着就让人想摘抄?或是剧情跌宕起伏?
      其实总结起来还是两点:一,合理。二,好看。
      关于戏的合理与否,在这个帖子里面不做多说。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怎样能刷屏刷的漂亮。
      相信大家都有过和我一样的感受。对戏的时候看到对方一刷两三屏,也只是笼统地看一下,了解一下她说了什么就作罢。括号里的描写要是白话还好,如果是文言的话也就是扫一眼。反正全是形容词,看不懂也不影响。因为实在看不进去。
      所以我想要告诉大家的第一点:如果和你对戏的人不文言,或者没有相应的鉴赏能力。请不要码文言。不仅是对自己词汇的又一次压迫,还是浪费脑细胞。不知道你们的词汇量是什么情况,我每次刷一场痛快淋漓的文言戏之后都觉得我马上就要到词穷的临界点了。
      那我们分开来说,分别说文言和白话怎么刷屏。


      3楼2014-05-05 20:24
      回复
        文言这种东西,一直是誉毁参半的。可以说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也可以说是装逼神器。看个人看法了。
        众所周知写文章有六要素(还是三要素?)…总之得有时间地点人物。先看几句戏。
        1.【明宸十三年正月初一,天降大雪,却驱不走阖宫喜气。】
        2.【晨起梳妆,穿什么什么,吃什么什么,想到什么什么,便去拜谒谁谁。这时正是夏天,夏天的景色怎样怎样。到了她宫前,让人去通传。】
        如果你的戏涉及时间、地点、背景的时候还是用这种手法, 我真诚地推荐你换一种叙述的形式,引人入胜的形式。
        我提出过一个观点,不过在我的印象中没有推广过,只是小范围地给我的徒弟们说过。就是一场戏第一段必须出剧情,必须把你最想看的部分在第一段拿出来。
        比如一出戏,剧情是女帝和元帅有奸情,然后女帝要提元帅的官。
        正常思路是从皇帝在书房开始,元帅进来,两个人blabla,讨论政治,然后慢慢偏移中心。
        可是你们可以在脑海中想象一下,听到这个剧情,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画面?……不管你们怎么想,反正我瞬间就想到一张kingsize的大床,然后女帝和元帅XXOOOOXXXXOOXXOO……
        所以这场戏的第一段可以直接写两人激烈运动之后!咳!你们懂的。
        所以比较一下吧,一场戏的开头是:
        【寡人英明神武地坐在龙座上批折子,小太监说元帅来了。朕放下了折子说】传他进来吧~
        另一个则是:
        你太快了呜呜呜呜QAQ【折腾了俩时辰才歇口气,枕在他胸膛上吹起】爱卿~朕想提一提你的官儿啊。
        请问你们愿意看哪场……反正……我想看后面那个……不管篇幅如何,这样的开头让我决定看下去。
        技能1,开头引人入胜 get


        4楼2014-05-05 20:29
        回复
          2.
          说说怎么不着痕迹地凑字吧……这种小技巧我连徒弟都没有教过!!仅适用文言!
          背景+观点+景色+动作+心理+联想+典故+分情况讨论
          具体要哪些项目视篇幅而定。
          比如背景是讨论治水,我是一个十年间接连上书称治水新法不好的保守派顽固官员,接连三次被贬为左拾遗。而主张开庙祠治水的年轻派已经坐上尚书令的位置。剧情就是对侃。
          凑字思路:
          【背景:我是一个十年间接连上书称治水新法不好的保守派顽固官员,接连三次被贬为左拾遗。而主张开庙祠治水的年轻派已经坐上尚书令的位置】
          【观点:不能开庙祠啊,得用旧法!】
          【景色:天气好晴朗。但这时候的天说变就变,谁能说清楚呢。说不定等会儿就下雨了】
          【动作:扑通一声跪在皇帝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言辞诚恳】
          【心理:1.本来新法就烂 2.你这个臭小子嘴上没毛就出来得瑟,看我得势不灭了你 3.陛下万岁万万岁!】
          【联想:啊,前朝有忠臣被赐死了!啊,我知道的太多了,我会不会死!我为了忠君要献身了吗?!不!大业未成,我不能死啊,我死了事小,如果让这个尚书令还这么治水的话,国家怎么办?!世界怎么办?!会毁灭的QAQ】
          【典故:请自行百度和水有关的典故】
          【分情况讨论:1.新法利弊 2.旧法利弊】
          组合版本=>
          我是一个十年间接连上书称治水新法不好的保守派顽固官员,接连三次被贬为左拾遗。而主张开庙祠治水的年轻派已经坐上尚书令的位置。虽说新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还是认为应该使用旧法。今天天气晴朗,但帝都的天气向来是多变的。有人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说不定下一瞬间就会变成雨天。
          皇帝的书房里,我跪在他面前,言辞恳切,”&…&*!#%&@…!*“
          我看了一眼站着的尚书令。新法虽然想法新奇,但弊病太多。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弊大于利,可以用长时间去润色改良,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况且庙啊祠啊是国人心中的信仰,如果这个信仰能够被轻易地攫取废弃,那么一个失信的君主如何统治一个失去信仰的国家?到底还是年轻,看不通透啊。不过皇帝这么牛逼,他英明神武,一定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
          古语有云:”%#&%&#¥¥%“
          我坚定了信念,说道:”陛下,新法确实有可取之处。如果使用新法的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涝灾的危害,但是首先,开祠掘庙是很不好的行为,不仅会让子民们觉得惶恐,更会动摇他们的信仰。同时也需要大量的经费,大量的劳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任何事物都是有瑕有瑜,旧法虽然有不好的地方,但实施了这么多年,我们清楚地知道它哪里不好,可以重点防范,有所准备。但新法实施的时间太短,它的缺点还没有暴露出来。如果不经排查的话更是草菅人命。如果太平盛世没有什么灾祸的话,我们可以慢慢排查,但现在这么着急,来不及了。所以臣希望皇帝用以前的方法先解决这次危机,再继续下一步动作。“
          =>然后可以润色了…


          5楼2014-05-05 20:32
          回复


            6楼2014-05-05 20: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