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吧 关注:206,310贴子:1,245,406
  • 15回复贴,共1

绍兴和议与士人气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 http://tieba.baidu.com/p/2717093028?qq-pf-to=pcqq.group
《绍兴和议与士人气节》 王 曾 瑜
提要:本文分两部份,第一部份针对在某种程度上肯定绍兴和议的一些议论,提出了商榷意见,认为从史实上看,宋高宗和秦桧的降金乞和政策并无值得肯定的因素,所谓“秦桧再造南宋”之说,是经不住史实检验的。第二部份是介绍和评价围绕绍兴和议的士人气节问题,并对朱熹,特别是郑樵等人的失节行为作了论析和批判,指出在古代专制腐败政治下,士大夫失节是正常状态,守节反而是非常状态。
关键词:绍兴和议、气节、朱熹、郑樵。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3-11-21 17:53回复
    关于金人放秦桧归宋的问题,拟另文讨论。至于秦桧再造南宋之功,笔者正好在《宋高宗的对金屈辱外交》中有一段文字,今复述于下:“有一种论点认为南宋再造乃秦桧之力。此说显然无法经受史实的检验。若无南北方广大抗金军民和官员的努力,军力之重振,金朝是决不会体谅宋高宗的告哀乞怜,而自行放弃灭宋之图谋。如真要讨论所谓南宋再造之功,这只能归之于抗金军民和官员。人们不可能找出秦桧对重振南宋军力,抵御金人方面,作出任何贡献。他归宋之初提出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其实只是当时金人一项和谈条款的翻版。秦桧的历史作用,只是在经抗金军民和官员的努力,金人事实上已无力吞灭南宋的形势下,协助宋高宗,完成了屈辱和议。”

    学术贵于民主,贵于自由表达己见,贵于进行平等的讨论,但笔者个人也完全无法赞同徐、何两先生自称是“完全正确&的观点,故愿在此提出讨论,如有不对,欢迎两先生和其他同仁进行批评和商榷。如果要说一句真心话,笔者费心思和笔墨参加这种讨论,是被迫的,是做了一件本不愿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宋史的研究领域如此广阔,史学研究者本有大展才智的用武之地,花费才智和精力,对宋高宗和秦桧的降金乞和行为,力图挖掘其“积极作用”,希望有所辩护,有所肯定,窃以为可惜了。当然,也许笔者此种想法本身就值得批评。
    “诸公可谓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3-11-21 18:00
    收起回复
      2025-08-26 00:17: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事实上,所谓“人知劝惩”的清洗抗战派的政策,是在正式订立绍兴和议的前三年,即绍兴八年(公元1138)就开始的。反对还是赞助降金乞和,是官员们升迁还是降黜首要标准。士大夫们要守节,就必然不能赞成降金乞和,就必然要降黜甚至受严重迫害;反之,要博取高官,就必须赞助屈辱苟安。秦桧党羽何若 “论士大夫不恤国事,专为身谋”,①成为主战者的一条罪名,其实,真正“不恤国事,专为身谋”者,正是那些赞助苟安,以钻营利禄者。杨愿是秦桧的一条凶狠的鹰犬,又是一个最工于柔媚的执政,他的降金言论,已如前面所引。然而在早年,杨愿并非没有激愤的正论,据《水心文集》卷23杨愿墓志铭所引:
      谋以活国者,国常存而身随之安;谋以活身者,国常亡而身随之危。今一举而迁金陵,求活身也,非活国也。虏既灭吾国矣,陛下将活其国以自存乎?将活其身而国终于亡乎?”
      这与前引的降金言论,简直判若两人,是什么使杨愿完成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呢?其实也无非是“利欲熏心”四字。
      在宋高宗和秦桧的威逼和利诱下,正如朱熹所说,“向者冒犯清议,希意迎合之人,无不夤缘,骤至通显,或乃踵桧用事。“士大夫狃于积衰之俗,徒见当时国家无事,而桧与其徒皆享成功,无后患,顾以亡雠忍辱为事理之当然,主议者慕为桧,游谈者慕其徒,一雄唱之,百雌和之”。②大批的士大夫不能不失节。
      当时通过科举当进士,可能还胜似今日当院士,成为文士们的头等大事。秦桧党羽汪勃上奏说:“陛下兼爱南北之民,力定和议,与天下更始,崇儒重道,同符祖宗。臣愚以为今年科场,当国学初建,万方多士将拭目以观取舍,为之趋向。欲望戒敕攸司,苟专师孔孟,而议论粹然,一出於正者,在所必取;其或采摭专门曲说,流入迂怪者,在所必去。”宋高宗看后说,“勃论甚善”,“此所以正人心也”,他下“诏有司,凡私意臆说尽黜之”。③事实上,当绍兴和议后,士人们要得到金榜题名,就非附会降金政策不可。
      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殿试,陈诚之的策文引证汉高祖、汉光武帝等事例说,“臣之深思,窃以休兵息民为上策”;今陛下任贤(当然是指秦桧)不贰”, “行之以诚一,则振中兴之业,又何难乎”?得头名状元。第二名秦桧养子秦 自不待论,第三名杨邦弼的策文说, “陛下躬信顺以待天下,又得贤相,相与图治,中兴之功,日月可冀”。④此后的科举就一直沿袭此例。
      ====
      ① 《要录》卷152绍兴十四年十二月癸卯。
      ②《朱文公文集》卷75《戊午谠议序》。
      ③《要录》卷152绍兴十四年八月癸卯,甲辰,《水心文集》卷24汪勃墓志铭
      ④《要录》卷145绍兴十二年四月庚午。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3-11-21 18:04
      回复
        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状元刘章在策文中强调“陛下既以先修其身,而又任用真儒,始终如一”,第二名王刚中说:“帝王之应世,非治天下之难,必得真贤硕能之用为难。”这两人后来都因“不附”秦桧,而受到排斥,①但当时为了难得的功名机遇,也只能说违心之论。
        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科举,本拟定头名的董德元因为已有右迪功郎的官位,改为第二,他是个无耻之徒,后来当上秦桧独相时的末班执政,其策文说: “晋之失不在于虚无,失于用兵故耳;唐之失不在于词章,亦失于用兵故耳。”用以推崇宋高宗的对金政策。被定为状元的王佐的策文说, “王羲之言隆中兴之业,政以道胜,宽和为本,盖讥不务息民保国,而欲以兵取胜也”。“况陛下今日任用真儒,修明治具,足以铺张对天之宏休,扬厉无前之伟绩,则光武之治,不足深羡”。尽管王佐后来因不愿阿附秦熺,而被摈斥,②但他中举之时,仍不得不赞扬“真儒”秦桧。特别应当指出者,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也是同榜中举者,然而今人再也找不到他当时的策文。据台湾学者宁慧如先生《朱熹与科举》一文的研究,朱熹对那次中举根本没有荣耀感。《朱子语类》卷104说:
        刘(子翚)后说与某,某遂疑此僧更有要妙处在,遂去扣问他,见他说得也煞好。及去赴试时,便用他意思去胡说。是时文字不似而今细密,由人粗说,试官被某说动了,遂得举。
        他在此处承认自己只是“胡说”,无疑有很深的自责之意。又《朱子语类》卷107说:
        某是时已自断定,若那番不过省,定不复应举矣。”

        朱熹当然有很深的爱国主义精神,即使到晚年,对学生“每论及靖康、建炎间事,必蹙 惨然,叹息久之”。③依朱熹的文化修养,只是登同榜中的第五甲第九十人,④也可推知其违心之论说得不重,对宋高宗的降金政策吹捧不力,但又毕竟不得不说,不得不捧。
        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的头名状元是赵逵,其策文说,
        陛下以神器之大,方与元老大臣协谋比德,以缉熙中兴之功。承平日久,士为曲学阿私之计,而风俗坏。尚赖祖宗之泽未远,廊庙大臣有质正不挠者,出身捍难,作多士之气,以摧折仓卒之变,维持至今,此道不坠”。⑤
        =====
        ①《要录》卷153绍兴十五年三月己巳,《宋史》卷386《王刚中传》,卷390《刘章传》
        ②《要录》卷157绍兴十八年四月庚寅,《渭南文集》卷34《尚书王公墓志铭》。
        ③《朱子语类》卷107。
        ④《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
        ⑤《要录》卷162绍兴二十一年闰四月丙子。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3-11-21 18:06
        回复
          皇帝特“诏有官人进一官,进士免文解一次”。其中第一名是大理正吴 ,其颂词说:“辅臣稽首,对扬圣志,惟断乃成,愿破群异。”参加这次献诗文者,就有后来的著名诗人范成大。①范成大在宋孝宗时出使金朝,还是表现了气节。他有不少爱国诗篇传世,唯独那次献诗,却不见于其文集。这与朱熹、张孝祥等人的策文相类似。
          仅就以上两次统计,以及朱熹、张孝祥、范成大等名士的违心卷入,郑樵的献媚邀宠,亦足以反映绍兴和议前后文士失节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朱熹注重义利之辨,然而遇到科场的实际利益,也只能暂时站在利的一边。本文介绍的,自然远不是当时士人失节的全部情况。拙作《荒淫无道宋高宗》第十三章第六节文丐奔竞,还有《岳飞研究》第四辑《降金乞和与文丐奔竞》一文,则是从士人们踊跃参加宋高宗和秦桧文化造神运动的角度,反映失节问题,在此不予重复。
          研究历史,固然应当有科学的理念和分析,也不能没有褒善贬恶的气节问题。围绕着绍兴和议的失节问题,确实为今人留下了值得深省的启示和教益。在本文结束时,愿引用沈冬梅先生的一段评议:“文人士大夫群体一直自诩为伦理道德本位的传统文化载体,一遇专制政体,那些平日高谈阔论的操守、风骨之类顿时烟消云散,这难道不也是与专制主义的风行同样值得深思的么?”②孟子总结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极可珍视的古训,③上述三条人生大节当然是互相关联的,但历史和现实的无数事实证明,即使要做到其中的一条也是极难的。在古代,使士大夫辈出现人性的各种扭曲的第一位因素,就是专制腐败政治。
          ===
          ①《会编》卷223,《要录》卷147绍兴十二年十一月壬辰,己亥。
          ②《中华读书报》2000年3月8日《历史遮蔽下的宋高宗》。
          ③《孟子·滕文公下》。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3-11-21 18:10
          回复
            这个吧里居然没有,早知道我就拿来骗精了


            IP属地:中国香港12楼2013-11-21 18:27
            收起回复
              最近又有新鱼来要直钩了,这文重新顶上来。


              IP属地:上海13楼2014-04-30 17:24
              回复
                光论气势大sb,坐骑你妈笑嘻嘻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5-08-16 06:05
                回复
                  2025-08-26 00:11: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奉上个截图,上面的“晋楚齐秦”,“袀服振振”,“卫侯归效夷言”,这些都是“岂曰勿衣”的小号,他的小号还有“匆匆那年ok98”,“流年到底利不利”。此人总是蓄意挑起争端,严重地域黑,请吧主多加留意,楼上15楼就是他的小号,截图上的他人被套出他自己的小号。


                  16楼2015-09-07 09:25
                  回复
                    要顶这文章


                    17楼2017-02-07 13:27
                    回复
                      顶好贴,扬宋朝吧正气清流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7-02-07 13:31
                      回复
                        大周,现在要到哪里寻找宋吧大神们的踪影,感觉他们好久都没露面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7-02-07 13: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