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的私人车库吧 关注:249贴子:21,229
  • 7回复贴,共1

三十年来中国大陆的宋史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tieba.baidu.com/p/2351685139


IP属地:上海1楼2013-06-07 11:33回复
    作者: 张其凡


    IP属地:上海2楼2013-06-07 11:34
    回复
      2025-08-26 17:45: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杭州大学(原为浙江大学文理学院,1998年又并回浙大)的徐规先生,后来担任了宋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岳飞研究会会长。徐规,浙江平阳人,生于1920年,1946年以《宋代妇女的地位》获文学硕士学位。他于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但在头一个十年中尚未招生。杭州大学也成为培养宋史研究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其成员有:杨渭生、梁太济、何忠礼、龚延明、包伟民等人。1985年,杭大宋史研究室编辑出版了《沈括研究》一书,汇集了相关论文18篇。徐规还主编了两集由杭大宋史研究室编的《宋史研究集刊》,分别在1986年和1988年出版。他还发表了有关宋代文献订误的论文19篇,有关宋代人物、史事考评的论文约20篇。 杭州与浙江从事宋史研究的还有:浙江大学的周生春,杭州师院的林正秋,浙江师大的方如金、陈国灿,温州师院的周梦江等人。
      河北大学的漆侠先生(1923—2001年),1979年定为教授。他创建了河北大学历史研究所,其成员有郭东旭、高树林等人。1983年被批准为中国古代史专业的博士点,是河北省第一个博士点。1985年,他开始招收宋史博士生袁征,1987年,程民生、李华瑞来攻读博士学位。这一阶段,漆侠先生处毕业的博士生仅1988年的袁征1人。漆侠的研究领域一度以农民战争史为重点,曾担任过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他的研究以宋史为重点,主要集中于宋代经济史的研究。作为国家重点课题“中国古代经济史断代研究”之五的《宋代经济史》上下册,于1987年和198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合共90馀万字,是迄今为止份量最大的宋代经济史研究专著。
      李埏先生(1914—2008年),云南路南人,生于1914年,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曾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师从向达、姚从吾,攻读宋史。1943年起,即在云南大学历史系教学。他是张荫麟先生最为赏识的学生之一,长期从事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82年,他在云南大学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封建经济史研究室,1983年,成为中国经济史的博士生导师。李埏的研究,以唐宋经济为主。1986年,他出版了自选论文集《中国封建经济史论集》。
      四川大学也是大陆宋史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亦是培养宋史博士生的单位之一。吴天墀先生是宋史研究的前辈之一,他生于1913年,别名浦帆,四川万县人。193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三四十年代即有《宋儒之风操与理性主义》(1939年)、《王安石性格及变法是非》(1939年)、《张咏治蜀事辑》(1940年)、《烛影斧声传疑》(1941年)等文发表。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西夏史稿》一书,并于1983年出版了增订本。80年代时,他与徐中舒先生共同指导宋史博士生,1985年,招收了蔡崇榜、刘复生为博士生,蔡于1988年毕业,刘于1990年毕业。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3-06-07 12:44
      回复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李昌宪1999年成为博士生导师,并于同年开始招收宋史博士生。至2007年,李昌宪共招收博士生14人,内以宋史为题者有10人:宋炯(2002年毕业,下同),吴晓萍、郭文佳、张明(2004年),于海平、史云贵(2005年),常志刚、薛政超(2006年),朱奎泽(2007年),邢东升(2009年),邹锦良(2010年)。魏良弢先生1993年成为博士生导师,他招收的博士生中,有3人做过宋史方面的论文:贾海涛(1998年毕业)、路育松(2000年毕业)、程遂营(2001年毕业)。此外有:尤东进、贵和平等人治宋史。李昌宪著有《宋代安抚使考》(1997年)、《司马光评传》(1998年)、《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2007年),发表宋代行政区划的论文多篇。 上海师大历史系虞云国、黄纯艳于2007年,古籍所戴建国于2004年、汤勤福于2007年开始招收博士生。虞云国、戴建国、汤勤福、黄纯艳均在中国古代史专业招收博士生。其他还有:范荧、程郁、燕永成、赵龙等人治宋史。上海师大承办了2006年第12届年会。虞云国著有《宋代台谏制度研究》(2001年)、《细说宋朝》(2002年)、《学史帚稿》(2009年)等,朱瑞熙有《疁城集》(2001年),戴建国有《宋代法制初探》(2000年)、《宋代刑法史研究》(2008年),汤勤福有《朱熹的史学思想》(2000年),范荧有《上海的民间信仰研究》(2006年),黄纯艳有《宋代茶法研究》(2002年)、《宋代海外贸易》(2003年)等、点校《宋代经济谱录》(2008年),朱瑞熙等人著《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1998年)、朱瑞熙、程郁有《(二十世纪)宋史研究》(2006年),燕永成有《南宋史学研究》(2007年)、点校《宋太宗实录》(2005年)
        浙江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历史系有包伟民、何忠礼,古籍所有龚延明、祖慧、方建新,经济学院有周生春。何忠礼在2000-2005年、龚延明在2000-2004年招收宋史博士生,如今,何、龚已退休。周生春从200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他在经济学与历史学两个学科招生。包伟民200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现已宣布不招研究生。包伟民曾在2000年主办了第一届宋史研究生讲习班,开了个好头。方建新在2004-2009年招收博士生,祖慧则于2008年开始招收博士生。在2009年浙江大学的招生目录上,中国古代史招收博士生的有:方建新,宋史、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周生春,江南区域史;包伟民,宋辽金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招收博士生的有:方建新,宋代文献学研究、浙江古代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祖慧,中国古代职官科举文献。政治经济学专业招收博士生有:周生春,制度经济学。何俊先在古典文献学、后在哲学专业招收博士生,他是2003年开始招收博士生的,他也研究宋史,致力于宋代思想史的研究。包伟民在2009年实际未招博士生,他已去中国人民大学报到。包伟民有《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2001年)、《传统国家与社会(960-1279年)》(2009年),选编《(浙江大学)史学文存(1936-2000)》(2001年),主编《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184-1949)》(1998年)。何忠礼有《中国古代史史料学》(2004年)、《宋代政治史》(2007年)、《南宋政治史》(2008年),点校《朱熹年谱》等。龚延明有《宋代官制辞典》(1997年)、《岳飞评传》(2001年)、《中国古代职官科举研究》(2006年)、《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2006年)。祖慧有《沈括评传》(2004年),方建新有《二十世纪宋史研究论著目录》(2006年)。何俊有《南宋儒学的建构》(2004年),主编《宋学研究集刊》(2008年出版第1辑),与范立舟合著《南宋思想史》(2008年)。此外,还有杨渭生《宋丽关系史研究》(1997年)、《两宋文化史研究》(1998年)、《宋代文化新观察》(2008年),梁太济有《唐宋历史文献研究丛稿》(2004年),倪士毅有《中国古代目录学史》(1998年),吴铮强有《科举理学化》(2007年)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3-06-07 21:25
        收起回复
          厦门大学治宋史者不少,也招收宋史方向的博士生,导师是傅宗文(错。非博导,未曾招生)、陈明光,其他还有:郑学檬(著作《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与唐宋江南经济研究》,2003年版)、杨际平(这两位教授都曾招收和宋史有关的博士生)、徐东升、陈衍德、刁培俊等人。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曹家齐招收博士生。2009年,他的第一届博士生毕业。曹家齐有《宋代交通管理制度研究》(2002年)、《唐宋时期南方地区交通研究》(2005年)、《宋史研究丛稿》(2006年)、《北宋名臣余靖》(2006年)等书。
          华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王棣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生,已有博士生毕业。王棣有《宋代经济史稿》(2001年)一书。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张其凡、范立舟招收博士生。张其凡于1998年成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开始招收博士生,已毕业博士生13人,如李贵录《三槐王氏家族研究》(2004年),郎国华《从蛮夷到神州:宋代广东经济发展研究》(2006年),金强《宋代岭南谪宦研究》(2009年),韦祖松《帝国生存环境的诠释——北宋国家安全问题研究》(2008年),均为其博士论文。范立舟于2006年成为博士生导师,自2007年开始招收宋史博士生。张其凡有《两宋历史文化概论》(2002年)、《宋代史》(上下册,2004年)、《宋代典籍研究》(2005年)等著作出版,还整理了《张乖崖集》(2000年)和《崔清献公全录》(2008年)两部古籍,范立舟则有《理学的产生及其历史命运》(2001年)、《宋代理学与中国传统历史观念》(2003年)、《宋代思想学术论稿》(2004年)等著作,与何俊合著《南宋思想史》(2008年)。杨芷华有《李昴英》(2006年,24.5万字)一书。2002年,暨南大学主办了“纪念陈乐素教授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了由陈智超完成的陈乐素遗著《<宋史•艺文志>考证》一书,并出版了《宋代历史文化研究续集》,收录研讨会论文。暨南大学郭声波、吴宏岐、王元林等人,虽是历史地理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也有许多宋史方面的论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有王曾瑜为导师,招收过两名博士生:游彪(2000年毕业)、关树东(2003年毕业);他还有两名博士后:沈冬梅、李晓。现在历史研究所治宋史者有4人,沈冬梅、江小涛、关树东3人是副研究员,邓小南的博士梁建国为助理研究员。《中国史研究》的张彤副编审也治宋史。自关树东毕业后,历史研究所尚未招收过宋辽金史的博士生。王曾瑜有《荒淫无道宋高宗》(1999年)、《尽忠报国:岳飞新传》(2001年)、《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2002年)、《凝意斋集》、《涓埃集》、《丝毫集》、《王曾瑜说辽宋夏金史》等著作,陈智超有《陈智超自选集》(2003年),沈冬梅有《茶与宋代社会生活》(2007年)一书。
          其他从事宋史研究的人员主要还有:
          北京国家图书馆善本部的王菡,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的李晓,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的诸葛忆兵、李全德、皮庆生。王菡有《宋哲宗》(1997年)一书,诸葛忆兵有《宋朝宰辅制度研究》(2000年)与《宋代文史考论》(2002年)等书,李全德有《唐宋变革期的枢密院研究》(2009年),皮庆生有《宋代民众信仰》(2008年),李晓有《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2000年)、《宋朝政府购买制度研究》(2007年)、《宋代茶叶经济》(2008年)等书。 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吴松弟,他招收历史地理专业的博士生。吴松弟撰写了《中国人口史》、《中国移民史》的宋代部分,还有《南宋人口史》(2008年)。上海的宋史学者,还有复旦大学历史系的姜鹏、余蔚等人,华东师大古籍所的顾宏义、戴扬本、方笑一、严文儒等人,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李伟国等人。顾宏义有《天裂》(2000年)、《天平》(2007年)等著作,戴扬本有《北宋转运使考述》(2007年),方笑一有《北宋新学与文学:以王安石为中心》(2008年)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13-06-07 22:12
          回复
            梁天锡教授是香港私立大专院校治宋史的前辈学者,他是珠海学院的博士,长期担任香港能仁书院的宋史教席,著作等身,惜于2006年遽归道山,他晚年著作有《北宋传法院及其译经制度》(2003年)香港新亚研究所亦有年青学人从事宋史研究,不过多数研究成果没有公开发表。
            香港珠海学院(在台湾教育部立案称“珠海大学”),设有中国文化研究所,初由香港大学退休教授罗香林(1906—1978年)任所长,有硕士班与博士班。1978年罗香林先生去世后,延聘宋晞教授为所长迄2007年。珠海书院出版《珠海学报》多期,水平颇高。毕业于该学院的博士有:梁天锡教授,以《宋枢密院制度》获博士学位,他以研究官制为主,著作有《宋枢密院制度》、《宋代祠禄制度考实》、《宋宰相年表新编》、《宋宰辅研究论集》等。此外,博士论文还有区静飞的《西夏建国初期与北宋关系》,邓炽安的《南宋权相政治》等。香港珠海学院是香港私立大专中最有宋史教研传统的,2008年9月又聘得刚从北京大学退休的张希清教授讲授宋史课程半年。珠海学院即将升格为香港珠海大学,它将是香港宋史教研的另一生力军。
            刚于年前升格为大学的树仁大学,一直设有历史系,是众多香港私立大专院校最有规模的,它一直开设有宋史研读的本科课程。伍伯常博士曾以客座身份任教数年。去年伍博士转职理工大学,没有再任树仁大学兼课,该科暂由别的教员暂代。倘树仁大学能聘得专治宋史的学者专任此一课程,并在将来开办宋史研究生课程,它将会是香港宋史研究的另一支生力军。
            香港地区学者,到大陆、台湾与世界各地,比较容易,因此,他们和大陆、台湾及欧、美、日本的学者联系比较密切,信息通畅,极利于从事研究。但是,五六十年代,除从大陆去的几位前辈学人外,鲜有从事宋史研究者。盖因其时香港经济尚未起飞,谋生不易也。70年代后,香港经济起飞,生活水准迅速上升,学术研究亦随之而起。1981年5月9日,香港珠海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宋晞与新亚研究所所长孙国栋合作举办了“宋史研讨会”,为香港研究宋史而举行会议之始。1984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主任张春树教授发起召开了“国际宋史研讨会”,为海峡两岸的宋史学者创造了共同研讨的机会。这是1949年以后海峡两岸宋史学界的第一次聚会,故到会人数虽只有20余人,但影响颇大,与会的除两岸学者外,还有美国、德国与澳大利亚的学者。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于1985年7月举办了“中国中古史国际研讨会”,出席者有美国、日本、韩国及台湾学者,但无大陆学者与会。现据所知,将香港地区的宋史研究者简介如下: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除前述罗球庆与陈学霖外,还有苏基朗(曾用名:苏启龙)。苏基朗在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读完本科与硕士学位,赴澳大利亚攻读博士学位,毕业于国立澳大利亚大学,博士论文为《福建南部的经济发展(946—1276)》,曾任教于新加坡大学,90年代以来在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任教。他著有《唐宋时代闽南泉州史地论稿》(1991年)与《唐宋法制史研究》(1996年)等书。他近年转向中国古代法制史,他最近期的著作是Prosperity, region, and institutions in maritime China: the South Fukien pattern,946-1368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re, 2000)。1997年,苏基朗转授隋唐史,宋史教席由曾瑞龙接任。曾瑞龙1997年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获博士学位,乃陶晋生之高足。他热衷于研究军事,从军事学角度来研究宋代战争,令人耳目一新。他撰有《向战略防御的过渡:宋辽陈家谷与君子馆战役(986A.D)》、《北宋初年战略决策研究:以宋太宗第二次经略幽燕(986)为例》、《北宋中叶拓边活动的开端——庆历朝水洛城事件发微》等文。在他任职的五年,在教研方面极有成绩,2003年夏,将他历年研究宋辽战争的成果写为专著《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不幸在2003年夏“非典”期间,染急病辞世,上述一书竟成遗作。他的逝世是香港宋史学界近年最大的损失。2006年他的夫人及同门师兄弟,再将他生前编定的宋夏战争研究手稿,加上数篇未刊文稿,以《拓边西北——北宋中后期对夏战争研究》(香港中华书局,2006年)为书名出版。此二书是香港宋史研究近年最有代表性的杰作。他的家人及同门师兄弟会在明年(2009年)初将他在中文大学的硕士论文《北宋种氏将门的形成》整理出版。曾瑞龙在中文大学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有多人,计有陈伟基、郭芳杰、杨军等人。毕业后继续宋史研究而成绩斐然的,首推长期在香港中华书局担任责任编辑的梁伟基,他是中文大学宋史研究后起之秀的代表者,他是曾瑞龙与苏基朗共同指导的研究生,他的硕士论文题目是《南宋高宗初年(1127—1142)财经官僚与权力结构的关系》,他除了在中华书局编辑数种宋史专刊外,近年还在《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及《新史学》等一级学报发表多篇论文,包括有:《先南征,后北伐:宋初统一全国的唯一战略(969—976)?》、《南宋政权之建立与财经官僚:高宗初年的知临安府(1127—1142)》、《从“帝姬和亲”到“废立异姓”:北宋靖康之难新探》、《南宋高宗朝吕颐浩执政下的官僚群体构造特质》。


            IP属地:上海22楼2013-06-07 23:41
            回复


              24楼2013-11-19 22: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