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闻吧 关注:854贴子:1,678
  • 1回复贴,共1

徐江月书画家篆刻家: 一景一物皆情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徐江月书画家篆刻家: 一景一物皆情趣
邓存波







佛语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世界。
观赏了徐江月老师的画,我的所得之一,就是一笔一世界,一画一世界。徐江月老师的画,给人以在似与不似之间,让人生发无尽的联想,想到画中之物,想到画里的世界,想到画外的自然,想到了物外的风土人情。可以这样来评价徐江月老师的画作:一笔一画皆艺术,一景一物皆情趣。
凡大师的画,总是“曲高和寡”。但读徐江月老师的画,可谓“一目了然”。司空见惯的景物,经由徐老师的笔墨渲染,竟能让人浮想联翩:想到故乡,想到孩童年代,想到岁月的辗痕……也就是说,只要你是雷州半岛人,站在徐江月老师的画前,你一定会大吃一惊,这不是我老家的“大树菠萝”吗?这就是我那里的“青皮荔枝”!这是我家门前的那棵“木棉花”,这一幅画一定是画家来过我们村吧,看到我们村的那条小溪旁的一片芦苇地,还有那一围簕古头吧……
在艺术的理论里,有这么一句话: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看不出艺术的艺术!看徐江月老师的画,我就有这样的感觉:画工整得很,初及误以为是一幅摄影作品,再仔细才发现,这是一幅自然天成的画作。摄影太真实或太不真实,徐江月老师的画,妙就妙在它的形与神结合得天衣无缝。
《和谐》一画,画家把荔枝和鱼放在一个画面里,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中,如何相处,何以和谐?红是甜蜜,鱼即谐“余”,同是喜庆之物,给人以荔香鱼肥之美感,乡情浓浓,祝福多多……《簕》,簕古是也。形如坚掌,神似尖刀,片片向上,色苍而质刚,给人以威武不屈之红土卫士之假想……《宁静致远》,竹子围围村,阵阵蝉鸣,游子回乡,闻蝉声而知母情,见竹生而盼亲富……《盛世》,春一到,半岛处处木棉开。红红火火,满树盈枝,红艳之下,催人奋发……
徐老师的画,情趣源自逼真,逼真源自于画家对生活的深层洞察和艺术的高度概括力。比如他的《大树菠萝》。不认真看,这幅画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一幅摄影作品。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是在作家洪三泰老师的老家,这幅画就挂在大厅上。出于摄影爱好者的本能,我一看到挂在墙上的《大树菠萝》,立马上前观赏。“好一幅摄影作品!”我由衷地发出一声赞美!“这是徐江月老师的画作!”洪老师见我如此激动,上前给我斧正。我这才醒悟过来,摄影没有这笔墨之香呢。上了画家的当了。那天徐江月老师也在现场。洪老师给我作了介绍。
徐江月老师也是遂溪人,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市书画装裱研究会常务理事。几十年来,徐老师一直致力于探索研究书画雕刻技艺,尤其擅长用竹、木、石、骨、玉雕刻花鸟树木和书法。徐老师的作品,岭南特色非常突出,其画作取材多在乡村,乡土气息相当浓重,其作品曾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被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学者、教授、知名商人收藏。《大树菠萝》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对徐江月的画作艺术成就,洪三泰老师给予如此评价:我读徐江月的画总有一种怦然心动之感,我读到自然界的坦荡与和谐;看到依恋共存、若即若离、个性独特、浑然一体的奇妙;想起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规律和宇宙观;也想起庄子的《逍遥游》,那是“游心”,是精神逍粤,却是神奇美妙的统一。
引用郭熙《林泉高致》的一句话作结:“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肩泉石而思游。”


1楼2013-04-07 06:06回复
    几十年来,徐老师一直致力于探索研究书画雕刻技艺,尤其擅长用竹、木、石、骨、玉雕刻花鸟树木和书法。徐老师的作品,岭南特色非常突出,其画作取材多在乡村,乡土气息相当浓重,其作品曾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被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学者、教授、知名商人收
    藏。《大树菠萝》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楼2013-04-09 05: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