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缥缈录》随着最后吕归尘带领一万人走出北都城落下了帷幕,当我没看到这里时有些后怕,因为江南的坑王品质众所周知,如此吸引人的优秀作品如果看了没有尾该是多么不是滋味。然而,真正看到结尾时,我觉得故事可以结束了,故事的结局就是孩子长大了,开始担当起北陆大君的重任,以一己之力试图扭转历史的大潮,而且书里已经暗示了他最后将成功当上霸主,那就够了。
正如,明明知道所有年少的欢笑都是为了在往后失去的时候做沧桑的注脚,明明懂得努力想要接近拥有另一个生命不过是为了证明人生而孤独,明明预见到所谓的称霸天下叱咤风云也不堪抵一缕柔情一抹浅笑。如果是整个以吕归尘、姬野为中心的缥缈录故事本身,那注定是一个悲剧,而且是老得老掉牙的悲剧。以少年轻狂开始,以两个男人一个女人一片天下纠结,以曲终人散、披黄袍者独叹高处寒结束。但是,如果放到微观的视野上,就《九州缥缈录》这六本书而言,分明又是个如此激动人心热血的积极温暖的故事。很多人说这部书勾起了他们多少年少的热血沸腾,此话不假。
故事的最后,疯了十多年的母亲清醒了,少年成年的烧羔节举行了,战争涂炭希望尽毁的青阳部又集结起来了,阿苏勒又看到了不灭的真颜部,找回了当年那个会编草蚱蜢的年轻人——也找回了故事最开始失去的那个童年的草蚱蜢。一切照应得如此完美动人,正是每一个注定悲伤的故事后面拴上了光明的尾巴。
《九州缥缈录》到此为尾,足矣。窃以为,宁愿一本书无尾也不愿看到它烂尾。而我看过的男主角称王称霸的书,十有八九烂尾。究其原因,我觉得,面对一个虚拟的故事,最美好的不是“得到”,而是“期待”。正是那年少热血时满心的憧憬和期待,甚至比真正得到的时候更加美妙珍藏一生。而最好的例子,全书最经典的一句话“铁甲依然在!”,说白了也是一种“期待”,有铁甲在,有天驱在,就可以期待在这九州乱世里展现无数种激动人心的可能!这个“可能”,也许可能是还不成熟的吕归尘遭遇狼主的惨败,也可能是多年以后百炼成钢的北陆大君卷土重来——结局不重要,因为作者已经把最美好的部分留在了期待与憧憬里。
《九州缥缈录》绝不是写实的技术指导和战略参考,绝不对现实世界有实用意义,它只激动人心,只为中国的文人留一场恢弘悲伤的春秋大梦,一场老不掉的少年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