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万特的训练基地就在布诺尔镇入口处、一家大型水泥厂对面的山窝里,周围秃山的环绕使初冬的风显得异常凌厉。看着舒斯特尔和他的球员们在重型卡车飞驰而过的呼啸声和扬尘中训练,背景是水泥厂盘根错节的管道、面目狰狞的黑烟囱和大片冰冷的厂房,感觉实在很怪。
然而,球迷和球员对环境没有奢求。事实上,就这样一个淹没在机器轰鸣和汽车嘈杂声中的体育城,莱万特人都是在等了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后才最终拥有的。在俱乐部历史上,即使在球队鼎盛阶段的上世纪50年代,莱万特都一直没有自己的体育城,更不用说在过去的40年里球队一直在乙级挣扎,训练场都是靠左租右借这种“打游击”般的方式勉强完成的。球队服装管理员回忆道:“有时候按说定的时间赶到借来的训练场,因为别人还没有结束训练,我们就必须等待,等一两个小时是常事。”球队中只要在两年前加盟的球员,也都不会忘记当时的狼狈和无奈。
来自底层的忠心球迷
上周六上午,在莱万特球场的更衣室外,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仅有三四岁的儿子在等待与球员合影。等待的过程中,母亲抱着孩子来到有着莱万特队徽及赞助商品牌的标志牌前,耐心地告诉孩子:“看,这是莱万特的标志,亲一个!”孩子听话地对着队徽上的黑色蝙蝠来了个飞吻,不过,他的注意力很快就被旁边可口可乐标志吸引,母亲于是笑着将孩子的视线转到了球员的海报上:“这是莱万特的球衣,好看吗?”孩子又来了个飞吻,母亲高兴地将与儿子贴了贴脸,并连连称赞:“真乖!”
这一幕足以说明为什么莱万特在西乙沉沦了41年、在同城对手瓦伦西亚风光无限的同时,依然能挽留一大批忠诚的球迷。虽然孩子还小,并不知道什么是体育城什么是队徽,但在母亲和家人的谆谆诱导下,在每一天的耳濡目染中,在家里的墙壁上一幅幅与莱万特历届球员的合影里,慢慢的,他就会将莱万特深深地植入自己的心底。,尽管在乙级联赛中沉沦了40年,莱万特一代代忠诚球迷仍然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更替。
在瓦伦西亚,莱万特和瓦伦西亚球迷的比例为3比7,在瓦伦西亚的海滨区、也就是莱万特最初的发源地,所有人都仍然是莱万特的忠诚拥趸,即使在这支小队混迹西乙的长长岁月中也是如此,他们没有因为瓦伦西亚成绩好而倒戈,更不会跨进梅斯泰亚的大门。说到海滨区,就必须提到莱万特的球迷阶层构成。瓦伦西亚的沿海地区是码头工人、渔民和跑船者的聚居地,是瓦伦西亚“下等人”的领地。莱万特(LEVANTE)在西班牙语中就是“东风及地中海东部地区”之意。贫民阶层的支持总是最忠诚和最没有保留的,所以,当莱万特在1907年创建并且出现在瓦伦西亚地区的联赛(当时还没有西甲联赛)中时,它的支持者就带着地中海的咸腥味,跟随着球队踏遍了瓦伦西亚地区的所有球场。据已经76岁高龄的球迷马诺罗回忆,莱万特在上世纪中期去客场比赛时,随队助威的球迷最多时曾挤满100多辆大客车。
目标仍然是保级
如果说瓦伦西亚是富翁,那么莱万特就是穷人。富翁很少会把穷人放在心上,但穷人却不会忘记嫉妒和仇恨。这就是莱万特与同城对手瓦伦西亚之间关系的写照,因此,当莱万特在五个月前回到久违的西甲队伍时,瓦伦西亚球迷就非常大度地表示祝贺:“我们非常期待精彩的同城德比。”而在瓦伦西亚前段时间落难时,莱万特人则表现得幸灾乐祸。
虽然球队目前成绩不错,但莱万特人很冷静,因为他们清楚,球队的经验和实力上都远远不及同城对手,在与瓦伦西亚的竞争中也显得缺乏底气。“我们有自知之明,现在我们的目标是保级,最大的愿望是能笑到最后。”一度在西甲排行榜上领先于瓦伦西亚带给莱万特球迷了扬眉吐气的狂喜,但他们毕竟没有忽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