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期电影《刺杀本·拉登》剧照曝光,该片以2011年本·拉登被击毙一事为题材,由《拆弹部队》导演负责拍摄。从曝光的剧照中可以发现多种反映美军高科技的道具,可看出美军必将对其大力支持。那么美军与美式战争片是怎样一种关系?美式战争片又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中国大陆的观众普遍看到的美国战争电影,大约始自70年代末文革结束以后,以《巴顿将军》、《最长一日》、《虎虎虎》等为代表的美国战争片在海外已公映多年后终于被引进到中国,由此中国观众在与西方彻底隔绝三十年后开始逐渐接触到美国拍摄的战争影片。
电影诞生之初的默片时代,1915年戴维·格里菲斯讲述南北战争及战后南方重建的《一个国家的诞生》被认为是美国战争电影甚至是世界战争电影的开山之作。在1949年以前,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那几年,美国曾拍摄过大量战争片,有不少被引进到当时的中国,在少数发达城市地区放映,给当年的中国观众们留下过深刻印象,比如《西线无战事》、《乱世佳人》、《魂断蓝桥》等经典名片,在华公映后都曾引起评论界热议。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电影与中国大陆观众基本绝缘。现代的大多数中国观众,是自70年代末开始再次接触美国摄制的战争片的。由于中国与西方的体制、文化传统截然不同,美国的战争片与中国观众们所熟悉的“三突出”、“高大全”式国产战争片及苏联东欧的电影截然不同,带给中国观众们完全不同的感受。

70年代末文革结束以后,美国战争片巴顿将军被引入中国,在中国年轻人当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图为电影巴顿将军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