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据吧 关注:1,104贴子:16,508

【归来望思】论元封五年之后武帝是否有废立太子的想法(原帖作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小据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2-07-10 19:58回复
    关于汉武帝刘野猪同学和他的太子刘据之间的关系,在卫青吧汉武吧以及卫子夫吧都已经有很多筒子们讨论过了,此文,就算是偶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仅供大家参考吧。 在元封五年卫青薨逝之前,我想这个问题是不用讨论的,毕竟史书很明确地记载了:“卫青薨后,太子无复外家为据,竟欲构太子。”这句话虽然是记载在通鉴当中,但我认为这句话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因为在史记汉书中,黄门常融苏文和江充这些人构陷太子的事件,全部都是发生在卫青去世之后的,而卫青在世时,他身为大司马大将军,可谓是朝中第一人,即使是在霍去病去世之后,他的权力只有增加,绝没有减少,以他在朝中军中的威望和地位,要动太子的人自然要先掂量一下他的分量。其次武帝在这个时候也还是处于精力不错的阶段,也不是那么容易被人蒙蔽。而此时他的四位皇子(假设此时昌邑王尚未出生),除了刘据之外,其他的三人都已经被送到藩国去做了藩王,很明显已经定了名分,而且都无有势力的朝臣和外家支持,对于刘据的威胁力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即使此时昌邑王已经出生,而李夫人尚未去世,也不可能威胁到刘据的地位。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07-10 20:00
    回复
      很多阴谋论的说法,刘彻对刘据温厚的性格不满,觉得他不像自己,卫子夫又已经失 宠,所以起了废立之心,疏远太子,后来更是放纵江充这些人对刘据步步逼迫,最后终于逼 反了刘据,然后野猪顺利地除掉了皇后和太子……事情当真是如此吗? 我查了一下史记和汉书,发现在这两本史书里头,根本没有刘彻对刘据不满的文字记载,也没有刘据失宠的字样(如果有哪位筒子找到的话请指出来)。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2-07-10 20:05
      回复
        刘弗陵,刘弗陵在巫蛊之祸的时候只有四岁,史书记载武帝认为他类己已经是在刘据死了一两年以后,可见,在刘据在世之时,刘彻也并没有立他的想法。至于说尧母门事件,我认为那是刘彻迷信的一种表现,如果说他真是迷信到昏了头要立刘弗陵,那么为什么史书此段时间内并没有刘彻对刘弗陵特别宠爱的记录呢?如果尧母门事件的影响力真是那么大,那么,燕王怎么敢在刘据死了之后暗示刘彻立他为太子?在他即位之后,燕王向朝廷的执金吾询问新帝的情况的时候,这位朝廷的九卿重臣居然连他的年纪都说不清楚?而且从他后来临死前三天才立刘弗陵,连立太子的仪式都没有举行,师傅官都没有选定,可见刘彻根本就没为他做太子进行准备,更别提废刘据立他为太子了。 从朝堂上的势力来看,有人说刘彻此时存心铲除卫家势力,所以放任江充制造巫蛊陷害公孙贺一干人,故意推李家的势力上位。这一观点看似有理,实则漏洞百出,且不说此时是否还存在卫家势力,即使还存在,那么,刘彻真的是在打击卫家势力么?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07-10 20:16
        回复
          刘弗陵,刘弗陵在巫蛊之祸的时候只有四岁,史书记载武帝认为他类己已经是在刘据死了一两年以后,可见,在刘据在世之时,刘彻也并没有立他的想法。至于说尧母门事件,我认为那是刘彻迷信的一种表现,如果说他真是迷信到昏了头要立刘弗陵,那么为什么史书此段时间内并没有刘彻对刘弗陵特别宠爱的记录呢?如果尧母门事件的影响力真是那么大,那么,燕王怎么敢在刘据死了之后暗示刘彻立他为太子?在他即位之后,燕王向朝廷的执金吾询问新帝的情况的时候,这位朝廷的九卿重臣居然连他的年纪都说不清楚?而且从他后来临死前三天才立刘弗陵,连立太子的仪式都没有举行,师傅官都没有选定,可见刘彻根本就没为他做太子进行准备,更别提废刘据立他为太子了。 从朝堂上的势力来看,有人说刘彻此时存心铲除卫家势力,所以放任江充制造巫蛊陷害公孙贺一干人,故意推李家的势力上位。这一观点看似有理,实则漏洞百出,且不说此时是否还存在卫家势力,即使还存在,那么,刘彻真的是在打击卫家势力么?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2-07-10 20:16
          回复
            先来看看卫青死后朝廷三公的情况(太尉从田蚡死了之后就没人再担任,所以不列) 丞相:石庆、公孙贺、刘屈髦(刘屈髦为左丞相)、田千秋 御史大夫:倪宽、延广、王卿、杜周、暴胜之、桑弘羊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2-07-10 20:19
            回复
              虽说在汉武一朝,外朝始终是受制于内朝的,但是卫青死后,武帝并未再设大司马,群臣中也没有人再担任领内朝事务的职位,可见内朝事务主要是武帝自己一把抓。在外朝,丞相里头,石庆是太子太傅的出身,公孙贺是太子的姨父,同时期的御史大夫倪宽又是以宽厚出名的大臣,后来的延广、王卿连传也没有,可见并没什么太大的作用,杜周是个酷吏,但是在巫蛊之祸前就已经死了,接任的暴胜之在刘屈髦要斩了放太子逃跑的田仁的时候出来阻拦,似乎也并不是和太子为难的人物。唯一在巫蛊之祸中参与了的是刘屈髦,但是在刘屈髦 的传,居然连班固都不知道他是怎么被武帝看中的,而且武帝在他上任的时候就明确下了诏书,将原本只有一个的丞相分成两个,明确说还要等将来有贤人的时候,再重新任命另一个丞相,西汉的位秩是以右为尊,刘屈髦的权力,很明显是不及他之前的丞相们的。 这么看来,在武帝的皇子中,巫蛊之祸刘据死前明显没有比刘据更得帝心的皇子,即使是在卫青死后,朝廷的三公重臣不是和太子有关系就是宽厚大臣,唯一的酷吏杜周没有与太子不和的迹象,如此看来,武帝何曾有过要废太子的想法?甚至说他在维护太子的地位都不为过!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2-07-10 20:21
              回复
                原帖作者是:谢家小女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2-07-10 20:24
                回复
                  关于 《资治通鉴》里记载汉武帝发现刘据和卫子夫不自安之后,为啥不自己去和皇后及太子说,反而让卫青代劳。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2-07-10 20:26
                  回复
                    首先,太子和皇后不自安这个只有通鉴有,史记和汉书都木有,鉴于司马光爱夹带私货的癖好,我对这个不自安持怀疑态度,自从三子封王之后,到卫青去世之前,根本没有皇子能影响刘据的地位。 第二,武帝发现刘和皇后不自安,说明他对太子还是很关心的,否则野猪的个性,从来都是别人看他眼色,他虾米时候会在意别人的想法? 第三,让卫青代劳这很正常,野猪毕竟是皇帝,太子和皇后不自安只是自己的想法,可从来没说出口,野猪好端端跑去一番表白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卫青是太子的舅舅,正好可以起到缓和的作用,将野猪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太子和皇后自然就会心领神会,就好像父亲和儿子有意见不合,让母亲去从中缓和劝说,这不是相当正常么?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2-07-10 20:27
                    回复
                      OVER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2-07-10 20:30
                      回复
                        是啊,这样说的确没有废立太子的想法。若有,早就有很明确的线索或反应。


                        15楼2012-07-10 20:33
                        收起回复
                          所以对于姜讲师等一些人所谓的武帝想废太子论我表示相当无语。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2-07-10 20:38
                          收起回复
                            钩弋子的死可能和霍光有关,因为掌管钩弋子药物的就是杜延年,他是霍光的人,刘膊可能是被刘彻给吓死的。这两个人的死应该和刘彻有关。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2-07-10 23:28
                            回复
                              钩弋子的死可能和霍光有关,因为掌管钩弋子药物的就是杜延年,他是霍光的人,刘膊可能是被刘彻给吓死的。这两个人的死应该和刘彻有关。


                              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2-07-10 23: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