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吧 关注:704,012贴子:42,820,587
  • 11回复贴,共1

印度舞蹈介绍 zt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印度舞蹈介绍 


  在印度,所有艺术的起源都与宗教有关,不计其数的雕像和姿态各异的舞蹈人物彩绘装饰了庙宇,而这些艺术品也使人们意识到在远古的年代里,舞蹈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通过它走向灵魂的救赎。提起印度舞蹈,喜爱舞蹈艺术的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为探求印度舞蹈的真谛,不远万里从世界各地前去"取经"的舞蹈迷们真是难以计数。一个国家土生土长的传统艺术能够让如此众多的求学者倾倒,也算得上是世界之最了。 
  印度是个传统舞蹈十分富有的国家,目前被公认的古典舞蹈就有六派,他们是南部的婆罗多舞(BHARAT NATYAM),西海岸的卡塔卡利舞(KATHAKALI),东部的奥迪西舞(ODISSI),北部的卡塔克舞(KATHAK),东北部的曼尼普利舞(MANIPURI)和安德拉邦的库契普迪舞(KUCHIPUDI)。至于各地区保存的民间舞,土族舞更是不计其数。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印度民间舞大都是自娱的,小娃娃从小在村子里跟着大人跳,自然而然就可掌握,他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而早期的印度古典舞都和宗教活动有关,是娱神的,供神欣赏的。进入现代社会后才成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因此古典舞蹈演员必须进行严格的训练,要掌握各种复杂的舞蹈技巧。通常,古典舞蹈演员都要经过六至七年的训练,而卡塔卡利则需要十二年的严格训练。

  无论哪一派古典舞蹈至今都遵循着一套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这是因为两千多年前有位名叫婆罗多(BHARATA)的学者,写了一本名为《戏剧学》(NATYA SHASTRA)的著作,书中描述了舞蹈动作的规格,服装的式样以及面部表情等许多方面的要求,并且至今仍对印度古典舞蹈起着指导作用,使之保持着浓郁纯真的民族特色。

  印度古典舞蹈可分为三种形式:

  1. 纯舞蹈(NRITTA)没有故事情节,只是用肢体表现不同的韵律,节奏和动作;

  2. 有表演的舞蹈(NRITYA)有一些情节和内容,也可赞颂,祈祷某位神灵或英雄,故事不要求完整,通常是独舞,在叙述故事情节时一人可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并由伴唱将歌词内容传达给观众;

  3. 舞剧(NATYA)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众多的演员合演,每人扮演各自的角色,演员在台上,可以说也可以唱。

  "手势"和"手语"是印度古典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势是手的姿态,每个手势都有
  名称,但不包含任何意思,有单手势和双手势之分,每派舞蹈都各有几十种手势。而"手语"则是用各种"手势"配合面部和身体的表情表达某种特定的意思。一种"手势"可以表达许多不同意思,因此"手势"是可数的,而手语是不可数的,是难以计数的。

  国内外观众喜欢印度舞蹈,常常因为人们通过她,能够感受到印度五千年的古老文化,了解到印度人民的哲学思想,美学观点和风俗人情,以及印度古典舞蹈那高超的技艺和经过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独特表演方式,演员那千变万化的手语,一会儿喜,一会儿怒,既传神又会"说话"的面部表情,复杂的脚点技巧,浓郁东方色彩的舞蹈造型;以及那艳丽的服饰,丰富多变的节奏,如痴如醉的歌声,使人真是目不暇接,屏息凝神。正因为这些传统舞蹈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遭受到英国殖民主义统治近200年几乎濒临衰亡的传统舞蹈,只经过独立后很短的文艺复兴时期,不仅很快的恢复了生机,而且丝毫没有染上殖民主义文化的污迹。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民族文化都受到西方流行文化的冲击,而印度古典舞蹈仍然保持着她特有的民族风采。印度舞蹈既是人类的宝贵遗产,更是世界文化的精品。



1楼2007-01-21 17:45回复
      卡塔克舞
      卡塔克舞是北印度古典舞蹈中的重要派别,勒克瑙(LUCKNOW)和斋普尔(JAIPUR)是这派舞蹈的两个中心。"卡塔"(KATHA)可译为故事,"卡塔克"(KATHAK)则为讲故事的人。起初这些讲故事的人串游各村,在寺庙中向信徒们吟颂神的故事和史诗,而后,为了取得更好的气氛和效果,加上了歌唱,音乐和动作,逐渐形成了卡塔克舞蹈的雏形,舞蹈也因此得名。莫卧尔王朝统治时期,卡塔克被引进了宫廷,又溶进了穆斯林文化,可以说现金的卡塔克舞是印度教和穆斯林文化结合的产物。

      卡塔克舞的动作舒展潇洒,表演激情奔放,特别是脚部技巧和快速旋转在印度各派舞蹈中可谓独树一帜,演员的脚跟,脚掌,脚侧等不同部位能打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再配上两只脚踝各系着100至200个铜铃,那铃声伴着轻快的舞步和优美乐曲,恰似春风扑面,让人心醉。

      一场卡塔克舞蹈晚会通常是将一组组快慢不同,幅度不同,节奏各异的舞蹈片段串联在一起,因此常常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即兴发挥和增减,但每段组合的结尾必须有一个精彩漂亮的亮相动作,卡塔克叫做"萨姆",每当此时,观众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有时演员和鼓手之间回展开一场即兴"对打"和有趣的较量,鼓手把多变的鼓点打得飞快,而演员则分秒不差即刻用脚点跟上,就像比赛场上的竞赛一样,让观众激动,兴奋不已,这就使卡塔克舞很容易和观众溶为一体,达到更佳的剧场效果。

    http://www.indianembassy.org.cn/publication2/history/2005/02/PAGE16.htm


    3楼2007-01-21 17:51
    回复
      2025-08-23 14:43: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婆罗多舞

        印度南部婆罗多舞,印度六大古典舞蹈之一,是南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学者们认为婆罗多一词是由梵文"表情"(BHAVA),"曲调"(RAGA),"节奏"(TALA),三个字的字头组成,因此婆罗多舞可解释为"表情,曲调,节奏"三者巧妙结合的艺术。早期的婆罗多舞,叫"达西阿塔姆"(DASI ATTAM),因为表演者是寺庙里被称为神的侍女的"黛维达西"(DEVADASI)。每逢宗教节日,他们在神像前或在祭祀的行列里边舞边行,因此婆罗多舞是完全根植于印度教的土壤之中的。18世纪后,婆罗多舞进入宫廷,经宫廷四位音乐舞蹈大师的加工提炼,逐步形成了目前婆罗多舞的程式。

        婆罗多舞动作刚劲有力,棱角鲜明,舞蹈造型如同许许多多变换莫测的几何图案,速度快,难度大,要求演员手,眼,身,法,步的严密配合,讲究面部表情,喜怒哀乐的顺息变化。可以说印度传统文化中一切好的东西都已集中在婆罗多舞蹈之中。

        一场完整的婆罗多舞蹈晚会,通常只由一名女演员表演,至少包括六个舞段:

        1. 阿拉瑞普(ALARIPPU)这是一段纯舞蹈。表示对神的祈祷和对观众的致意。演员的动做由眼、颈、肩开始,然后展开到手臂和全身,动作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像花儿一样逐渐开放;

        2. 贾迪斯瓦拉姆(JATISWARAM)这时一段较阿拉瑞普更为复杂的纯舞蹈段落。由"贾迪"和"斯瓦拉姆"两部分组成。"贾迪"是按照鼓的固定节拍舞蹈,"斯瓦拉姆"则要和着歌唱家用音符唱的曲调起舞 ,整个舞蹈由5-6个不同的组合构成;

        3.萨布拉姆(SHABDAM)这是一段通常用以赞颂神或某国王事迹的舞段。音乐伴奏除乐器和鼓外,还必须用泰鲁古或泰米尔与吟诵歌词,演员则用简单的手语和面部表情叙述歌词的内容,从这一段开始,演员将开始向观众介绍婆罗多舞的表演技巧;

        4.瓦尔纳姆(VARNAM)这段舞蹈在婆罗多的专场演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婆罗多舞蹈中动作最复杂、感染力最强的舞段,是整个晚会的支柱。演员要靠不断变化的表情及手语介绍故事的全部情节,还要戏剧性地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而在每段戏剧表演之间还需穿插高水平的纯舞蹈片段,因此,这是婆罗多舞蹈中最为生动多彩的片断。演员大都要在这段舞蹈上精心制作并全力以赴;

        5.巴达姆(PADAM)这是婆罗多舞蹈中较为抒情的舞段,通常把重点放在"情"和表演上。舞蹈有一段对神的赞歌伴唱,通过表演者的手语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肢体动作表现歌词的含意;

        6.提拉那(TILLANA)这是婆罗多晚会的压台戏,在这段纯舞蹈中,要求演员必须将技巧、速度、激情推向高潮,要一气呵成,在闪电般的速度中辉煌地结束。


      4楼2007-01-21 17:54
      回复
        婆罗多舞


        5楼2007-01-21 17:57
        回复
            库契普笛舞/库奇普蒂舞

            库契普笛舞是印度安德拉邦(ANDHRA)的传统舞蹈,由于这种舞蹈起源于安德拉邦的库契普迪村,因此得名。

            几个世纪以来,库契普笛舞一直以舞剧形式进行演出,内容大都取材印度史诗《薄伽梵歌》(BHAGAVATA)中克里希那神的故事。剧中的男女角色均由男子担任,特别是婆罗门种姓的男人,是这种舞剧的出色表演者,他们的职业就是在安德拉邦的各村巡回演出。与众不同的是库契普笛舞在演出时演员不仅要舞,还要唱,要说,因此库契普笛舞要求演员必须集唱、念、做、舞一身。库契普笛舞的演员装扮十分艳丽,音乐和舞蹈十分活泼、灵巧、热情,剧场气氛总是热气腾腾,有时还会有一位男士手持一根弯曲的拐杖,如同一位指挥和向导穿插于剧中,介绍故事情节和与剧情有关的内容,还可以和剧中人对话,起到幽默和烘托的作用。

            仅仅在20世纪五十年代,库契普迪舞在舞台上单独表演,同时,女演员也开始登台。如今只有一些过去的名演员(男扮女)有时还会在特殊的场合下露一露面,作一些示范演出。

            这些年来,库契普笛的艺术家们又整理和创作了一些具有库契普笛独特风格的舞蹈节目,如铜盘舞、水罐舞、绘图舞。女演员用双脚踩在铜盘和水罐上舞蹈,还在舞蹈上铺的油墨布上,边跳边画出各种狮子图、孔雀图、花卉等图案,让观众赞叹不已。


          8楼2007-01-21 18:03
          回复
              在克什米尔,有两种代表性民间舞:罗夫和巴恰纳格玛。前者动作极为简单,由女子在过节时表演。舞者通常面面相视站成两排,彼此用手臂搭在脖子上,脚步轻盈畅快的前后走动着,而歌声则贯穿于舞蹈始终。后者是由受过训练的男孩子来做的娱人性表演。他们头披长发,身穿克什米尔妇女的服装,用极富表情的动作表现由自己演唱的歌词,这些歌词大多以爱情为题材的。在舞蹈语汇上,巴恰纳格玛有许多脚下的动作和躯体的快转,据说是来自卡塔克流派古典舞蹈的。


            10楼2007-01-21 18:06
            回复
                喜玛偕尔邦的典型民间舞中有女子表演的班吉舞。舞者站成圆圈,身体基本直立,但左旋右转起来依然优雅动人;手臂大多在头部上方舞动,做出各种幅度小却软度大的动作。这个邦还有男女共舞的桑格拉舞。该舞歌颂了当地笃信的诸位神灵和传说中的英雄豪杰。舞者一面列队穿插,一面以歌唱的形式回答,整个舞蹈充满了极度的兴奋和感情的宣泄。另一种男女共舞的派克哈舞,人们携手歌唱,围圈而舞,脚下多是轻盈的单脚跳和双脚跳。


              11楼2007-01-21 18:07
              回复
                  在旁遮普邦,最为广泛流传的民间舞叫邦格拉舞,既有它们自身的特点,又带有印度其他地区舞蹈所共有的特点,当生态环境和农业赋予舞蹈一种特殊性时,传说神话和文学则把舞蹈同其他部分连结起来。舞蹈经历了印度历史许多世纪的沧桑,并使印度的传统虽连续但不陈腐,因为它一直能够适应新的变化,吸收新的影响,灵活和可塑是最基本的条件,而自我表达即兴发挥是它生存下去的法宝。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所有这些多姿多彩的舞蹈,都可以按印度的宗族和农村地区来划分,宗族带贯穿整个印度,不管从北部的喜玛拉雅山到东部,还是平原沼泽地或是海岸。所有这些不同的类别,有许多种族和民族的部分组成,不管是奥斯特里克人还是蒙古人,雅利安人还是达罗比奈人都由人来代表农业社会前的文明状态,尽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后来从事农业,拥有了今天的文明,但是他们的舞蹈和音乐依然继续令人回忆起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和畜牧等劳作。有些舞蹈同泰国缅甸菲律宾和亚洲其他国家的非常相似,其中一种被称为泛亚舞蹈,在印度主要由米佐人表演这种舞蹈,它被称为竹舞,也许这种舞蹈最初是丧仪的一部分,而今天它完全是世俗的。在表演竹舞时,4根长竹竿交叉叠成一个正方形。一会儿有散开,舞者在正方形形成时在竹竿的外面用单脚跳,而散开时在竹竿里面跳,当两个或更多的舞者加入二伴奏的鼓声变得越来越快时,舞蹈也就越来越复杂。今天这种舞蹈在整个地区非常流行,学校和大学都有它的表演。


                12楼2007-01-21 18:08
                回复
                  2025-08-23 14:37: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d


                  14楼2007-01-25 21:36
                  回复
                    精,精,精,精,精!

                    哈哈,恭喜楼主成精了


                    15楼2007-01-25 21:37
                    回复
                      中国本来也有很多美丽的舞蹈,可是现在都不跳了,真是遗憾~


                      16楼2007-04-09 00:39
                      回复
                        • 222.88.83.*
                        哈哈


                        17楼2009-12-31 10: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