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把这麼多纷乱繁杂的史料联系起来,我们来梳理求证一下,看看能得出什麼结论。
柿子体弱,无子,其生母嚣张跋扈、作恶多端,被赐死。大臣们害怕柿子即位以后会打击报复,故有废掉柿子之心。
但是柿子生性善良,又是长子,再加上柿子他爹疼爱柿子,不同意废立。柿子他爹一开始为柿子选的芙蓉,但是花蓉毁了芙蓉的容貌,鸠占鹊巢,进宫做了柿子饼。但是没有真才实学的花蓉,不得不常常借助芙蓉,来讨柿子的欢心。渐渐地,柿子对芙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直到那天晚上,芙蓉深夜进宫,解开谜题,花蓉终於醋意大发,在柿子睡著以后,尾随芙蓉,路经芙蓉阁的时候,与芙蓉发生争执。失手将芙蓉推落入水。事后极度慌乱,害怕受到刑罚,於是把自己的衣服换在芙蓉身上,但是鞋子或者是不合脚,或者是芙蓉的尸体被水浸泡,鞋子套不上,就扔在了一边。
花蓉把事情告诉了父亲,期望父亲能帮他。花蓉的父亲是个政客,政客最大的特点就是知道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失去了一个女儿,固然心痛,但是不能再失去另一个女儿。那样的话,他就没有任何底牌可出了。於是他联合儿子一起(听柿子叫那个捕盗大将为小舅子,猜想花容父亲应该还有个儿子),伪造了种种死的是花蓉的迹象,并且杀了所有证人,阻止柿子调查死因。
至於花蓉,可以带上面纱,伪装成芙蓉,反正谁也没见过芙蓉的真正面目。那些大臣本就有废柿子之心,索性趁此机会除之,再扶其他人上台,到时花蓉还能以芙蓉的名义再度进宫为妃。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花蓉事先便知父亲等大臣要废立柿子,并且自己也参与了进去,柿子体弱、无子,或许就是她暗中下的手脚。
芙蓉发现了危机,连夜进宫,名为解谜,实为示警。(从剧中看,芙蓉解谜的时候,确实是一脸担忧的表情。)花蓉害怕事情败露,就尾随芙蓉,害之,后面的情节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