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标准型”=“正拉”,意味着推主变速柄(需要拇指用力推的那个)时,后拨向较大的飞轮运动,而用食指拉(新一代SHIMANO的指拨可以双向拨动)释放柄时,后拨在弹簧力作用下向较小飞轮运动,所以被称为高速标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正拉”

反拉则完全相反。通常现在很多人说2者的工作基本原理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拉力弹簧,一个是张力弹簧。正拉:是变速线松弛状态在11齿,最高速。官方语言也叫高速标准型
往大飞轮上变速收紧变速线,往小飞轮上变速放松变速线,有利于短距离加速以及爆发性加速,公路车必用反拉:是变速线松弛状态在34齿,最低速。官方语言也叫低速标准型往大飞轮上变速放松变速线,往小飞轮上变速收紧变速线,有利于坡道变速; 而2者的调校变速线松紧的效果是相反的,变速线微调螺丝的顺逆时针转动的效果也是相反的'反拉的就是反着调,该松的紧,该紧的松。但2者的H,L螺丝的调校相同! 正拉:靠拉线控制进入大齿轮,而靠弹簧回位到小齿轮反拉:靠拉线控制进入小齿轮,而靠弹簧回位到大齿轮我们正常用的后拨,正拉的档位进档的时候是从小飞到大飞,退档是大飞到小飞,反拉则是进档由大飞到小飞,退档是小飞到大飞。 一般来说,正拉下档稳定,下拉上档稳定。正向,就是高速标准型变速器,是指变速器在松弛状态(变速线最松弛状态),位置是在飞轮的最小齿上。反向,就是低速标准型变速器,是指变速器在松弛状态,位置是在飞轮的最大齿上。如果上坡比较多,推荐用低速标准型(反向)后拨,因为上坡变速时,反向的变速力量和准确度要大。反之,下坡多,推荐用正向后拨。还有就是双控手柄推荐用反向后拨,分体指拨推荐用正向后拨。 ----------------------- 长短腿的区别 所谓的长腿短腿,就是“变速齿数容量”的差异。
短腿是33T的,长腿是45T的,还有一种更短的后拨是29T的; “变速齿数容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牙盘和飞轮二者最大和最小齿数差的和。
上面这话可能还有点不好理解,举个例子:某个牙盘为三片的,齿数分别是44T-32T-22T,飞轮齿数为11T-34T,
需要的变速齿数容量=(44-22)+(34-11)=45 。
有的牙盘只有两片32T-22T,那么需要的变速容量就是(32-22)+(34-11)=33;其他情况依此类推。
所以可以简单理解为:长腿(45T)配三片式牙盘,短腿(33T)配两片式牙盘,那个更短(29T)的只好配单片牙盘了。
现在来说说实际感受。当你最大盘带最大飞时(前44齿+后34齿),链条会一下被牵拉的很紧;而最小盘带最小飞时(前22齿+后11齿),链条又会一下很松。所以有足够长导臂的后拨,才能对这种情况有很好的调节能力(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当然实际和理论并非完全一样,变速习惯比较好的人通常都会采用“前大后小,前小后大”的齿轮搭配方式,不会采用“前小后小,前大后大”的齿轮搭配。所以对于他们来说,33T的短腿也可以适用于三片式牙盘。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链条的长度也很关键,当你安装链条时,一定要找有经验的技师安装。 再说个题外话:有些用于9速以下的后拨(如SHIMANO ALIVIO),导臂比9速和9速以上的短了些。原因是此类后拨使用了比较大的导轮,这种导轮可增加链条的弯曲度,因此不需要很长的导臂,也一样可获得长腿后拨的调节能力。而且大导轮的转速低,导轮轴承的润滑问题就不是那么明显了。(可以降低成本)
反过来说,高档后拨使用小导轮(小导轮有利于链条的快速传动),导轮转速高,对导轮轴承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这点也是不同档次后拨的重要区别;
山地车,飞轮最大是34t的,必须用长腿山地后拨
短腿山地后拨最大只支持32 公路,三盘系统用公路长腿后拨,
两盘系统用公路短腿后拨
飞轮默认为公路飞轮,最大一般不超过27t 山地后拨带公路飞一般都没问题
公路后拨带山地飞一般都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