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吧 关注:47,577贴子:204,754

[经历]奇人隐士珍闻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度妈好吧。。。。。
原帖地址天涯论坛的莲蓬鬼话,原帖作者光音。。。因为度娘封外链,所以只能解释了。
东西当故事看就可以了,内容杂七杂八,多多少少有点飘渺出神了之意,还能和仙侠沾点边吧。
借花献佛了。。。。。。。



IP属地:山西1楼2012-03-08 22:53回复
    人们总奢望着有缘遇到奇人隐士,却明白自己只是个凡夫俗子,即使他们的传奇故事总是经久流传耐人寻味,也只能望文兴叹了...
      光音
    在此就收录一些珍闻异录,大家就从这些玄奇的故事里勾勒自己心中的高人隐士吧。
    文章均为转载,内容只代表作者观点
    首先要推荐一本好书--《空谷幽兰》:寻访现代中国隐士
    本书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寻隐之旅”。他通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亲身探访隐居在终南山等地的中国现代隐士,引出了中国隐逸文化及其传统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并将其与他正在采访的现状相对照,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向往、怀恋。虽然是“寻隐之旅”,但本书的风格并不凝重。比尔就是在描写被摧残的老树时,也要同时让读者看到老树残干上的嫩芽。本书的语言像白描一样优美,富有生机和感染力,而且字里行间透露着美国式的幽默,常常会令读者会心一笑。...
    


    IP属地:山西2楼2012-03-08 22:55
    回复
      沙发?!不过...内容捏?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2-03-08 22:55
      回复
        慢慢发了。。。。。


        IP属地:山西5楼2012-03-08 22:56
        回复
          武当山异人
          摘自《戎马生涯皖疆述略》
              李品仙将军,抗日战争期间陆军上将,曾任第十战区司令长官,统率大军数十万,并兼二十一集团军司令,后又任安微省主席,当民国二十八年(1939)至武当一游。
             谨将李将军当年游武当之见闻,恭录于下,以饷读者:
          清晨向武当山出发,先赴草店,再由草店换乘山兜登山。所诈山兜,就是类似四川的滑竿。草店正在武当山下,据原为荒僻小村,后来建筑武当山因工程浩大,工人荟萃于此,日久竟成一大市镇,迄犹相当繁盛。
          离草店后,开始登山。九秋天气,阳光和照,微风拂袖,心旷神怕。五里一亭,十里一站,或高歌舒怀,或谈笑为乐。长啸则山鸣谷应,静听则禽声婉转;尘虑顿消,浑然皆有忘机之乐。行近黄昏,偶见樵夫负薪而下,道友戴笠而归。有顷,遥见园体一处,古木搓丫,云烟半掩,近前则红墙绿瓦,楼阁犄峙,入口处有大石碑一方,上书紫霞宫三大字,算是到了武当山的大门。紫霞宫为游武当之第一站,游客多宿于此,庙内备有餐宿设备。入内后旋有十数束发道人,老少不一,趋前问讯,表示欢迎,并请留宿。因请代办经宿各事,是晚即宿于紫霞官。
          晚餐前后,庙内道长知道我是五战区的高级长官,都来谒谈,年龄都在五六十岁以上,最后一位最老的道长蹒跚扶杖而来,视之头童齿豁,面上皱纹形同网结。此老道身被单衣,腰挂布袋,脚穿芒履,神气潇洒,耳目聪明,晤对间亦彬彬有礼。与言世事尝答非所问,与谈天道则津津有昧,了无倦容。我问他:“高寿几何?”他答道:“早已忘却岁月,无法奉告”。转问旁边一位七十余岁的道长,据他说亦无法得知这位老道的确实年龄,只记得自己十岁左右到此山修道,那时此老道亦有他本人现在的年纪,据此推算,则老道当在百三十岁以上。后来我再问他是何处人,他答道,记得是山西解县人,是关公的同乡。又间他多大来此修道。他答是十几岁。我暗自盘算,他在此修道,竟已一百多年。于是我再问他,曾否看见以前的长毛贼在襄樊一带打仗。他答曾有此事。又问他见长毛贼时,多大年纪。他答大概和施主你的年龄差不多。我那时年龄四十九,距太平天国之乱为九十余年。那么此老道的年龄,确是百三四十岁了。这令我对他肃然起敬,对他的来历与修真的情形也更感兴趣。
          后来我邀此老道和我们共摄一影片,藉留纪念。他坚拒不愿照相,我只好吩咐随员暗中偷拍。后来冲洗底片时,共余各人都有影像,唯此老道的位置,空无所见,实令人奇异,而莫可究其由。此老道是平日住于庙后的山洞中,洞中除杂草一堆,显示有人经常在此坐卧之外,别无长物。据说其饮食极为简单,每餐仅馒头或粟米饭团一个,有时且数日不食。后来于民国三十三年,我在安徽主政时,听说此老道已于三十二年物化矣。
          按:金盖山派沈太虚翁告闵小艮真人云:“泥丸祖师曾以其帽戴余头,而以余巾自戴。日光下泥丸祖惟见巾影,巾外并无身影,而余头却无帽影,此乃真气凝就之身,衣履悉已气化,故日中无无影也”。是知老道人实已成仙,而所执之杖,亦与仙人之帽相同,定非凡品,所以在照片之中,独老道人及其手仗,均未现影耳。
          


          IP属地:山西6楼2012-03-08 23:00
          回复
            武当道人谈修道
               孔德
            近十几午,我对武当山道教的有关事得以采访调查,在今天的武当山道人中,亲眼观察和直接交谈所得到的气功武术情况又是如何呢?
              1.毛道长的内丹功
            毛道长是紫霄宫在庙道人,为龙门派第27代传人,生于民国初年,现已80余岁,但看上去不过五六十岁年纪。
              记得10年前笔者在紫霄宫住时.就听当地人说毛爷夜夜练功,很秘密。后来倒真让我也证实了这件事。那时我与毛爷刚好各住紫霄大殿东西两侧偏房,住地隔殿遥望。我每日睡觉较晚,但无规律,有时凌晨一点,有时两点,视看书、练字和画画的情况而定。这些事办完后便洗脸洗脚,再到大殿前练练气功,然后睡觉。偶尔,我到大殿前练功晚了,便会发现毛爷正在大殿前打坐,于是我便悄然转去。有时我先在大殿前练功,会发现他也来到。但他凡见有人即立刻离去。当时我和毛爷关系不深,又加上他对任何人都守口如瓶,也就未能就此访问他。
              近些年我和毛爷渐渐熟了,加之宗教信仰得到国家法律的尊重和保护,道长们的城府也就不那么深了。我也是个练养生功的人,话头合得来,毛爷便谈了些个人的修道经历。
              毛爷是湖北监利人,出身贫寒,幼年出家长春观,由于人老实勤快,师父喜爱,授道较早。三十来岁上,师父定要往华山寻师爷,他便陪同前往。经武当山下,师父突然得病,便只好到武当山庙观挂单住下。不久,师父在武当山羽化。毛爷一到武当山就觉得长功快,并且觉得和在庙道长个个有缘,就舍不得走了。师父一去,他便在武当山住下了。且后来仅只数年,功夫已达六门紧闭F 轮常转。虽然后来由于在农业社干活,体力劳动重,练功时间无法保证,功夫有所耗退,但经过近十余年恢复,基本复归原貌。
              毛爷谈修功第一是道法自然,第二就是悟性,第三是德行修积如何。有了这几种道缘,功就长进快。长功不是人想的,越想越不长。人不想时道找人,不练就不行。人老想时道不见,练是瞎练。阴神出游、阳神出游都是有的,不过一个是假,一个是真。是真是假都不要管它才会得正道。前辈高真带功也是有的,他在虎耳岩修炼,不二和尚(不二和尚,法名圆信,北京房山县人。出家白云山,拜高僧德敬为师。嘉靖39年八武当虎耳岩修炼,凡42年,道名远振。万历30年坐化,享年120余岁。)就给他带过功,羽化了的童合全道长也给他带过功。但这都是自然而然,要想前辈带功,他才偏不给你带!为什么?功由德积,德积功合道。道与道相通。
              毛爷还讲了很多很多。但也许是道门中还有什么规矩,毛爷一直回避谈他从了哪些师父,师父是谁,更不说他练的究竟是什么功。
            


            IP属地:山西8楼2012-03-08 23:04
            回复
              2.李二姑的内丹功
              李二姑,名诚新,龙门第24代传人,紫霄宫现在庙坤道。
                说李二姑的内丹功夫很好,这是武当道协李副会长介绍的。当我们听说李二姑是玉虚宫96岁李诚玉道长的师兄时,就设想她一定是个头发雪白,面容苍皱、神态冷秘的老修行。待见面,几乎怀疑李会长向我们介绍错了人。因为心目中近百岁老道的形象无论如何与一位看上去不过60岁左右的、还在手不拾闲剥灯草的身板硬朗的坤道大不相符。可事实上,她确已年近百岁。
                李二姑是武当山下汉江北岸人,12岁经家人同意出家于当地观音庙。中年时便到了武当山。师父是西安人,在武当山传了她们师兄弟后便云游不归,说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样互无牵挂,谁也不操谁的心。师父走后,李二姑到了白云洞修行。
                白云洞在武当天柱峰东南数十里地,是三十六洞之一,古代修炼者很多。明朝建为正规香火道场,并划有田产。清朝以来,庙观渐渐残破不复修缮,仅存庙宇只可供三五道人栖身。所幸方圆百姓信奉者众,庙里香火供道人生活不成问题。李二姑就在此一住数十年潜心忘形地修行。
                李二姑是个吃天斋的人,凡吃荤食皆会肠胃不适发生呕吐,她说这是天意安排她要清修。但她不反对别人吃荤食。她说吃五荤的人只要心好,也能修成道。道不在口上,在心上。说到辟谷,她说这要自然而然,有人修到一定程度见啥食物都不想吃,这才叫真辟谷。或三四十天或一年半载,无定数。人要有意辟谷那就不对了,心里不让吃,肚子饿得又想吃,那不行。不但会弄坏身体,人心再难以安静。再如道士打坐天盘式,她说这是道家的习惯,其实不打坐天盘也能练好功。练功无非讲的是一个自然,昨自然咋好,不要做作。但说没有讲究也下对,如打坐时的手抱太极式,指头在里面还要掐子诀,这讲究就不是做作,是自然之理,它会加速周天功的实现。再如垂帘,垂帘也有讲究,讲究不是死闭眼睛,而是顺其自然,不开不闭,半开半闭,不紧不松,视而不见。如果闭眼练功,最后会把眼弄坏,这是大忌。
                谈到气运周天的感受和升降火候之事,李二姑说,任督二脉乃至全身有这样那样不同感受,是好事;但要过问它,那又是大坏事。什么升降火候,那是有人多起个名目,道是管人的,人不是管道的,人要管它,不但管不了,还会越管越坏。功中出现象,那都是假,不能以假当真。师父说过:“有形有象皆为幻,无形无象才是真”。
                对人们练功往往静不下心来怎么办,二姑说:“人能做到一尘不染,那是大定,那就到了神仙功夫,一般人做不到。但练功时若一念生起不能罢休,那就下丹(停功),顺顺心。心静了再上丹。久而久之心也就自然能静。可是平常要多做功德,有德人心就好静。”
                问到李二姑现在修功到什么程度,她只说是F 轮常转。问她F 轮转的有何度数,她说从不记它,转快就是快,转慢就是慢,反正不会停。
                问及得道能不能成仙,成仙又是怎么回事,李二姑直言不讳地说:“把肉身修好那就得道了。得道后先是肉体飞升,再就是脱体。一脱体那就是真仙,万劫不灭。”就此她还讲了个故事,说韩湘子飞升后,他师父指着一个肉身让他看是谁。他一看是自己,就说:原来是你个臭皮囊!李二始说,这叫借假修真。世上能坏能灭的叫假,不坏不灭的叫真。
                同李二姑谈话,笔者发现她有三个特点,一是说起修功的理来她头头是道,百问不烦;二是要扯起题外话,比如人与人的事、年代的事,或是生活的事,她忘得快(比如我找她谈几次话,同在一天内,她每次都记不得我是谁);三是她说话一副孩子气,腔嫩,语快,无丁点顾虑和思考,知道的就一古脑往外倒,不知道的就不说,连想都不想。
                李二姑尽管是老师父,但她不带徒弟。她说:“带徒弟是要负责任的,把别人带好了不说,带坏了还灭自己的德。但别人要问我咋修功,我就告诉他,不隐瞒,这是积德的事。”
                年近百岁的李二始每天吃两餐,一顿一碗,在庙上道人斋厨里吃。而且她每天上午还要在十方堂值半天班。下午虽不值班,自己仍去找别的活做。
              


              IP属地:山西9楼2012-03-08 23:07
              回复
                3.武当道人的辟谷情况
                在和道协李会长问到如今庙里道人修炼的情况时,他说:现在武当山的年轻道人都修功,功夫好的不少。现有十几人(乾道、坤道都有)还练到辟谷阶段,有的已辟谷二三年,有的一年。这些人中现在多数都借辟谷阶段在外云游。以前辟谷达数年的贾姐现在又开始进食了。
                  李会长说,关于辟谷,世间人由于多不练功,再就是不了解内情,所以看得很神秘。其实辟谷是功练到一定时候,自觉不想吃东西,或不吃粮食,但不是绝对不食用任何食物。比如,有的在辟谷期间专爱服食某种中草药物,或专吃蔬菜水果,或专饮开水和冷水,这是根据自个情况决定的。如果勉强那就不是真正在练功了。
                  在太子洞,我们碰到一位年轻的坤道,她是吃素的,也经常外出云游。问她外出吃不到素食怎么办?她说:这情况经常有,那就饿呗!有时一饿五六天,天天还跑路,饿得头晕眼花。一回到庙里就赶快吃东西补充。
                4.何爷的封口功和辟谷功
                何爷是30年代到40年代净乐宫的一名老道士。净乐宫坐落在武当山下70余里的均州城里。何爷修功很特别,他不择僻静清幽处,而端端坐在城里的大街上闭目打坐。先是人们当热闹看,可无论人们怎样指手划脚谈论,他总像泥雕一样坐在那里不动。有些人爱逗趣,常常不休地贴着何爷耳朵问话,故意搅他。可人们后来就见他耳朵塞着棉絮,嘴巴上贴上膏药。
                  净乐宫离当时的县中学、县小学都不远,学生娃儿每天上学放学都要从这儿过。日子长了,有些淘气学主就使坏,凡从这儿过,就捡石子瓦片打他。何爷后来不得不转回大殿打坐修功。
                  何爷在大殿打坐,学生娃儿们又发现一个怪事,见何爷一坐几天都是老样子,好像从不吃东西。于是,他们就想做个试验证实一下。一天,学生们弄来一把大铜锁把大殿的门给锁上了。锁上后,把这事也就忘了。一直过了两个星期才突然想起来,就赶快去开门,生怕何爷饿死了。谁知开门一看,何爷还是一动不动坐在那里。
                  50年代,何爷不知去向。
                


                IP属地:山西10楼2012-03-08 23:09
                回复
                  7.无名道人的太和拳
                  抗战时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和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相继设在武当山下的草店镇和周府庵。八分校和五战区经常组织官兵到武当山旅游。有年五战区官兵在紫霄宫举新春游联欢会,会前听说武当道人会打武当拳,就邀请庙里道人在联欢会上做表演。但庙里道人个个说功夫不行,表演会露丑。后来官兵们就问谁的功夫好,道人们说,只有在后山山洞里修炼的师父功夫最好。官兵们就同道人们一起到后山请这位师父。到了一个小岩洞,只见洞口全用石头砌着。道人们趴在石头上轻轻向里喊师父,喊了半天才听见里头应声。道人们就扒开洞口石头把师父请了出来。官兵们看时,那道人仅穿短裤一条,满脸皱纹,头发蓬乱雪白,看年纪有一百多岁。待这老道知明来意同意到宫中演拳时,他伸了伸手脚,搓搓手把脸一拭摩,顿时满面皱纹消失呈红润嫩细貌,看上去竟变得只有三四十岁。老道长在前面随意走,虎虎生生的当兵人都撵不上。
                    老道长到紫霄宫为五战区官兵们打了一套武当太和拳,博得了官兵们雷鸣般的掌声。然后,老道长向官兵们抱拳施礼毕,脚一踮跳出几百人外,如飞一般又上后山洞去了。
                  8.异人传异功
                  紫霄宫在庙毛老道长数年前对我讲过这么一件事:他在武当曾拜过一个师父(毛道长没有露他师父的名姓。他说,道门有个规矩:言祖不言师。难怪很多道人都不露其师父的名姓)。师父讲他学道之初在武当山见到一个少年,少年说:“看你天分不薄,我愿传道与你。”谁想师父以为这是幼稚天真的少年作戏,就不理那少年。那少年也就笑嘻嘻地走了。从此在武当山再没见到这少年。时过30年,师父又在武当山遇到这少年,面容、举止、衣着跟30年前一模一样。师父才知道这是位真仙,30年前是自己慧灵不通才失去道缘,于是当下磕头打跪求真仙指点迷津。这位少年也就把内丹秘术教授给了他。这位师父后来活了一百多岁才仙逝。


                  IP属地:山西12楼2012-03-08 23:12
                  回复
                    夏智秋杨仁波切(切央活佛)
                      摘自 才旺瑙乳 《圣行与妙果-藏传佛教密宗奇迹》
                    青海果洛的切央活佛,是位大成就者,当地有他的寺院(属格鲁派),但他不住寺,常年游走,且有诸多传奇,果洛人都亲切地尊称他为“济公活佛”。据说,切央活佛从1958年起,20年没有说过话,有时在山里修行,有时在街上流浪,当时人们都叫他“果洛哑巴”。笔者第一次见他,是在1990年青海河南蒙旗贡唐仓大师灌时轮金刚顶的法会上。当时,他看上去约三十岁左右(实际年龄大得多),赤脚,穿一身旧袈裟。带着10多个弟子,每人一顶只能容纳一人的小修行帐篷。当时交谈过几句话,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普通话。过后,他的弟子告诉我们:切央活佛文革期间,曾朝拜过藏、蒙、汉、印等地的几乎所有佛教圣地和寺院;他示现过很多神通,可以瞬间到达千里之外,人们可以同时在不同的地方见到他;能知人祸福、知人心思等等,令我生起无限的敬仰。
                       1997年12月,切央活佛来兰州,顺便拜访我父亲时,我有幸第二次见到他并得到他的加持,还在当天晚上给一位红教活佛和我等几位藏族青年传授了《菩萨行行愿品》、《文殊真实名经》、《空行母》等经法,成为我的喇嘛(上师),令我倍感荣幸。他告诉我的父亲,他主要观修的是绿度母。切央活佛穿一件棉藏袍,形容朴素,他平常待人接物时总躬着腰,极其谦虚,没有任何自己高于他人的表现。讲经时,我们给他磕头,他从沙发上探起身,一再诚恳地阻止我们。开始他拿着经书读诵,不久便放下经本,一字不漏全部背诵了下去。
                       据说,在果洛,由于群众诚信他,有时有人讨要他的衣服碎片,以求护身和治病,他会毫不犹豫地撕扯自己的衣袍,把碎片交给讨要者;还有人讨要他的头发,他也会顺手就拔下一缕。有一次黄河涨水,他因有急事,当着送他的几位信众的面,从水面上走过去到了对岸。曾有一位果洛州的领导,根本不相信切央活佛有神通。一次这位领导的家人因手臂上有一脂肪瘤,请来切央活佛治疗。这位领导就在旁边,他看着切央活佛用普通刀片划破瘤子,没有用麻药,患者也没有疼痛,然后挤出其中的脓血,挤干净后,他顺后一抚,患者手臂上的刀口就消失了,没有任何痕迹。这位领导从此变得异常虔信...
                    


                    IP属地:山西15楼2012-03-08 23:17
                    回复

                      卡察扎巴告诉我,他这只铜镜是类乌齐寺具有较高造诣的那木堆活佛相赠的,铜镜质量好,做工细致,光亮,不象是手工产品,被他视为珍宝。
                      卡察扎巴介绍说,一个功夫好的圆光者,不借助铜镜也可以看到图象,一碗水或者是什么反光的东西都可以,同时也并非什么时候都可以看到。按照传统的说法,当扫帚星出现的时候,是绝对不能看铜镜的。其余时间,一般在上午为佳,显象比较清楚。并认为,当一个人受到了晦气污染后,便使其眼睛受到了损伤,影响看铜镜的效果,甚至从此再也看不到什么图象。这晦气包括见到麻疯病人及被杀死人的尸体,遇到刚结婚的新娘、杀人者及女人的经血等等。因为这些人和物中携有孽障,所以影响看铜镜,少则一天,多则五、六天,甚至从此再也看不见铜镜中的东西了。
                      从25岁到30岁这段时间,是卡察扎巴一生中最好的阶段。那时,他精力充沛,身体强壮,不但可以看铜镜算命,还可以借助铜镜抄写史诗《格萨尔王传》。虽然他已记不清他抄过多少本子,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抄写。
                      在他不满30岁时,他的施主达哇拉捎信把他叫到昌都,对他说:"明天有一个象你一样的人要见你,你一定要去,问你什么你如实地说,不然人家会把人肉塞到你嘴里。"说罢送了一条哈达给他。
                      第二天,卡察扎巴被带到一个很讲究的房子里,只见一个身材魁伟、头上结着发结、耳朵上戴着海螺耳环的人端坐上方。后来他才知道,这就是显赫的帕巴拉活佛。活佛请他喝酒,一开始他不敢喝,因为他从未见过具有如此大福大贵形象的活佛,后来,他们渐渐熟悉了,卡察扎巴才喝起来。过了一会,帕巴拉拿出一本藏文条本,放在卡察扎巴的头顶上。卡察扎巴眼睛一扫,虽未看见封面的书名,便知那是一本《格萨尔》的书。当他说出这一部的名字时,活佛大喜。然后,他们谈了很多,活佛问了许多问题,并叫卡察扎巴看铜镜,解答各种问题。
                      当晚卡察扎巴被留宿在帕巴拉家中。晚上他看见一位喇嘛出现了,可是后来又不见了。帕巴拉询问了关于那个喇嘛的详细情况后,便叫人按照卡察扎巴描述的情况画下来,在昌都寺东河边的卓玛拉康里塑了像。尔后,帕巴拉摸过卡察扎巴的头说:"很早以前,昌都有一个叫雅朗嘉布的人,他能够编写格萨尔的传记,后来因为喝酒太多不能再写了。另外有一个叫觉吐旺布的人也没有写完《格萨尔》。你有条件,你很年轻,你要继续抄写《格萨尔》,把它写完。"
                      


                      IP属地:山西18楼2012-03-08 23:19
                      回复

                        当时旧政府、昌都寺的人通过达哇拉转告卡察扎巴,挽留他住在昌都寺,并保证他一生的吃穿用度。卡察扎巴打了卦,铜镜中出现了类乌齐寺护法神玛波,玛波说:"算了!你还是回来抄写《格萨尔王传》吧!"于是卡察扎巴在昌都住了大约两年之后,力辞人们的挽留,回到了家乡类乌齐。
                        昌都解放后,卡察扎巴依然靠看铜镜四处游说过活。"形势怎么样?""年成如何?""是否能长寿?"等是老百姓常问的问题。要想让每一个人满意是不可能的,然而倒是有几次,卡察扎巴算的很准,得到了人们的再一次承认。
                        民主改革之前一段时期形势不很稳定,人心惶惶。尽管在十分闭塞的类乌齐,也盛传着许多谣言,百姓人心浮动,有人倾家逃往印度。当加桑卡乡的老百姓找到卡察扎巴,请他卜算去留时,他从铜镜中看到了这样一幅图画:几只丰满的绵羊向树丛中跑去,不久又跑了出来,跑回来的羊身上的羊毛没有了。他经过分析告诉老乡:这羊毛代表财产,去了以后再回来就会变得一贫如洗。这样一来,村里的人真信服了,没有人出走。
                        1959年,察贡地方巴秀乡有一个庄园主叫格日本突然疯了。类乌齐寺的结仲活化带信来叫卡察扎巴去,他查看后认为是有人在诅咒格日本,而密咒藏在附近的湖心中,几次派人去找,均无法找到。几天过去了,他心中也很着急。到了藏历5月15日的晚上,皓月当空,卡察扎巴的心情格外舒畅。他信步来到湖边,突然听到湖心有人叫他,便迈步向湖心走去。奇怪的是走在水面上,并没有入水的感觉,似乎是走在草坝子上一样。到了湖心,见到一个大经堂,就象类乌齐寺的经堂一样。他走进去,一个喇嘛给了他一包东西,他拿了东西便往回走。当快到湖边时,只听见岸上有人大喊一声:"你快点过来呀!"卡察扎巴这才意识到自己是走在水上,心里一紧张,半个身子便沉入了水中,幸好他已离岸不远了。待上岸后他查看手里的东西,原来那是两个对合着的头盖骨,中间放着咒语,写着格日本的名字。几天过去了,格日本恢复了健康,而卡察扎巴的双手竟脱了一层皮。
                        他告诉我,文革中他不敢再看铜镜了。有时他背地里偷偷看,但出现的图象不多也不清楚。一次他从一碗白酒中又隐约地看到了幻景,心中暗自高兴。因为,一个圆光者只有达到了极高造诣的时候,才能够离开铜镜,凭借其他物质看到图象,预测未来。卡察扎巴是相信因缘的。他认为,他之所以能看铜镜不是靠血统,因为他的父亲、祖父都是宁玛派的一般僧人,既在寺院念经,又建立家庭过俗人生活。他们一生一世都没有占卜的本领,更没有编写过格萨尔的故事。他的一切靠的是前世之缘。他的祖先曾是格萨尔在世时供奉的三十个喇嘛中的一个叫桑杰耶巴的后裔,而卡察扎巴自己的前世,却是修建西藏桑鸢寺时一个叫西热坚参的工头,此人后来又转世为格萨尔的三十员大将之一,名叫阿吉朗加桑加。阿吉朗加桑加又经过多次转世至卡察扎巴。
                        1983年,卡察扎巴到拉萨参加西藏自治区召开的艺人演唱会。这期间他见到了著名说唱家扎巴,两人谈得很投机。


                        IP属地:山西20楼2012-03-08 23:21
                        回复
                          在我的印象中,白云深处,总与修行人有关。或许是因为自己为红尘所累,有遁世之念,故尔认识了许多在深山中生存的人们。
                          我工作后,喜山水,不乐人事。故尔工作之余,常常往山里跑,而且久而久之,认识了一些修行人。有一年,听说有一个台湾的和尚,学禅宗的,在西安南边一百公里处的深山里修行。
                          西安之南为终南山,自古为佛家的成道之地,故尔历代的大德高僧,都要在这里走上一走,住上一住。有一个传说,说解放前,兴教寺的一个主持,跑进终南山里访仙,见到一断壁镶嵌着一个洞穴,有一个老头,正在洞口给老太太捉虱子。他想这悬崖高近百尺,无有可攀缘之物,凡人咋能上去?住洞里的一定非凡人。他肯请老头让他进洞里参观一下,那老头问了他几个禅宗的话头,他久久答不上,低头参究着,等有了点眉目,抬头望向断壁时,发现洞口已经不见了,原先的地方,只长着一棵松树。回到寺里说起这事,有上年纪的老修行说,那两人一定是罗汉的化身,说他只有见罗汉的缘,没有进仙府的命。在现代的高僧传记里,最有名的当数虚云老和尚了。这老人家活了一百二十三岁。赞叹啊。他五十多岁的时候,在终南山的大茅棚住过几年。据说他住山时,睡的床板只有三尺长短,这说明他很少睡觉。他在茅棚周围开了一片地,种了一小块土豆。一天挖一窝吃。有一天他把土豆煮在锅里,盖上锅盖,上床打坐。这一坐你道坐了多少天?十七天呢。等他出定了,睁开眼睛一看,还想着土豆是不是熟了呢,揭开锅盖一看,里边的土豆早已经长了寸许长的灰毛。有山下的同修上来,他一问时间,原来已经入定十七天了。这老人家不但修行好,而且留下一些著作。中国现在学禅宗的人,大都是他老人家的徒子徒孙。
                          再说这个台湾和尚。这人是我亲眼所见,其形为举止甚为怪异。是个年轻人,嘴巴大,能放进去拳头。耳朵也长,垂到了肩上。古书上说,朱元璋口里能吞进去拳头,这是帝王之相。经书上说,佛陀就是双耳垂肩的模样。单看这相貌,就知道这和尚非等闲之人。和尚三十多岁,我见到他时,他正在云雾缭绕的地方散步。我一步一步地向他走近,开始以为他穿着一件白衣服,等到了跟前,才发现他光着身子,正以睥睨天下的气势,走在一片青草地上。看见了我,他也不羞,也不问我是干什么的,直如没看见一般。后来进他的小屋里坐了片刻,他神色自如地给我端了一杯茶水。我问他:什么是道?他摘下墙上的一串红辣椒说:你把这个吃下去,我就告诉你。我当时就愣住了。因为那干辣椒,是极辣之物,就算一个,我也吃不下去,何况有近百个呐。他见我答不上,就指了指门口,说了声:请。我只好仓皇而去。后来知道,修行人一辈子要弄明白的事,就是要参透心性的本来面貌,又《楞严经》里讲,狂心歇即菩提(觉悟)。但是这凡人的心,永远在是与非,善与恶之中纠缠,哪里肯歇下。禅宗祖师就用话头,把你的乱念收住。那大嘴大耳的和尚,并不是要我吃辣椒,而是给我一个巨大的不可能,要把我心中的乱念截断。可叹我不理解他的本意,反倒怪起他让我吃辣椒的话头来。惭愧。
                          后来认识一个老师父,九十多岁了,也是脸膛开阔,须眉皆白。这老人家走路挺胸阔步,气宇轩昂,有点关公的架势。但是估计关公要活到他这年龄,也未必有他这种精神头。老人家年轻时,赶上破四旧,被工作组抓住,要他交待问题。他说我一个修行人,所做之事,无非善事,我会有什么问题。工作组的人说:你有什么问题,你自己的知道。然后就把他关了起来。半年后放了出去,他就逃进了终南山深处,那里人迹罕至,兽迹频频。老人家讲,他住的那石洞前,经常有虎狼出没。我曾经问他虎狼伤不伤人,他说,你不去主动攻击他们,他们也不会伤你,人世间,最可怕的不是兽心,而是人心。比较有趣的一件事,是他说到熊瞎子,大的往崖畔上一站,抱着头,咕咚咚地滚下石崖去,小熊也跟着学,也滚下去,因为肌肉没长结实,皮毛也不够厚,就摔伤在山崖下,老和尚就挖草药给小熊疗伤,直到把它治好为止。我记得他住的地方叫梅花洞,离进山的地方有五十公里。有一段时间,我准备去那里住,可后来听人说,一个道士把地儿占了。这道士据说也是个奇人,气脉修得好,每天吃一两枚松果松针,就可以维持生命了。
                          


                          IP属地:山西22楼2012-03-08 23:23
                          回复

                            有一段时间,我对红尘生起强烈的厌离心。觉得活得太累,直欲躲进深山里歇一歇疲累的身心。就到老师父那里,说自己要去住山洞,每天与白云和野兽为伍。老和尚听了哈哈大笑,说你没有一定的修持境界,住在山里,只能着魔。我记得他还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楚。他仰着头,斜着眼,似乎在回忆往事:住在石洞里啊,一年四季,一个人也看不见,低头看到的是石头,抬头看到的是蓝天。心里那个空---啊。当他说到这个空字时,我从他语气里,似乎捕捉到了一种被空旷的岁月逼到发疯的感觉。看来住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现代人工作节奏快,动不动就想进山里休息一下。我以前有一个老板,每到夏季,就开着车,到终南山的草地上睡觉。他是个把什么都喜欢量化的人,他说在山里睡四个小时,等于在城里睡八个小时。按说他进了山里,让他烦心的人和事都远离了,应该身心坦然才对。但是有次我跟他一起去时,发现他一会儿躺在草地上,一会儿钻进车里边,一会儿又下车在月光下转圈儿。这人啊,如果把心头的俗务放不下,你就是到了天界,也摆不脱凡人的苦恼。老和尚说的心空,是有了一定功夫,已经能把俗世之事放下了,才会有的感受。而我们普通人,就连这心空也体验不到。因为我们根本为财色名利所束缚,不管到了哪里,都是在苦海中头出头没,不会有真正的翻身之日。
                            真正的休息和放松,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在世俗的烦恼和出世的空面前,都能够游刃有余才行。做为世俗之人,小到我们平时听一句不顺耳的话,心里就会别扭半天,别人一个白眼,也会让我们难过一阵子。如果我们的心这么小,就算住到白云深处,也一定是枉然的。你会觉得那里吃得不好,住得不舒适,甚至住的时间久了,你还嫌白云老遮太阳,嫌石子硌脚,嫌雨打湿了衣裳。大的方面讲,到职称没评上,官没升上,薪水不够高,身体生病,情感失控等等,都会让我们脆弱的心灵产生强烈的痛苦。一句话,关键不在于你住在城里还是山里,不在于你处身于万丈红尘中,还是千里白云里,关键看你放不放得下。如果心有系缚,就算住到极乐世界,你也会愁眉不展。如果是真丈夫,万事放得下,真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那就算落到地狱里,你也会安之如素。所谓的地藏菩萨,在地狱里度众生,那不过是他伟岸的丈夫本色。
                            白云深处的神仙,不在山中,而是在我们的心中。向内求,或许相逢;向外求,永世莫得。
                            


                            IP属地:山西23楼2012-03-08 23:23
                            回复
                              正月访师记
                                啸命风雷
                              本来打算春节和一个前辈师傅及几个道友一起去某山拜访几个道长,结果不是我有事,就是他们有事,总是凑不到一块儿。
                                 前星期六和星期日,我总算有时间了,结果我身边那位前辈师傅和几个道友却走不开,我只好和一个道友同行。
                                 感谢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使得我们可以日行千里。到火车站时已经是早晨8点半了。赶紧换乘汽车上山。
                                 先到了去年遇到的那位老道长那里,他似乎预料到了我们要来,正在门口观望。赶紧打招呼,把礼品奉上。他呵呵笑起来,说:“你们这样挂念我,我怎么受得起。”
                                 我说:“托您老的福,我现在被提了个副科长。”
                                 他答:“那是你自己的命好,哪里是我的功劳。”
                                 我说:“您老忘了?去年您老告诉我,说我将来小有官运,回去不到三个月就应验了。”
                                 他呵呵笑了起来,说:“我说过这话?不记得了,不记得了。”
                                 他盯着我看了一眼,说:“哦,你工作干得还行。好好干,将来还会有机会提升。”
                              我和道友叩拜了神像,就向他请教了一些来之前就准备好的问题。
                              我问老道长:“您老是否修出阳神?您见过几位修成阳神的人?”
                                 他说他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或许他已经达到而不愿意让人知道?),他只见过一位修出阳神的,就是该山的一位老道长(去年时间紧,没有找到该道长)。我又问:“是您老亲眼见到?”他说,他亲眼所见。他还说这位老道长出阳神积累外功,是他最佩服的。不过,这位老道长大智若愚,看上去有点痴呆,一般人看不出来他是真人。
                              又谈到我们身边的那位前辈师傅,我的这位师傅70年代遇到两位云游道长,得到一些工夫,后来归依了佛门,他是佛道双修的,现在虽然没有取得大成,但已经达到小成的地步。老道长说,你们能够遇到这样的人,那是因为你们有这个根基。没有根基的人,即使遇到,他也看不出来。
                                 他说我们根基还不是太差。他经常说到根基。我说,网上有几个人,假冒道家传人,连祖师都骂,还说武当山遇真宫烧得好,就这种人,竟然还有人认为他们是“前辈”。
                                他说,这还是根基问题。根基太差的人,连识别真假的能力都没有。
                                他说,一个人的修为高不高,不能看他出家了多少年,而关键在于他的根基。有些十几岁的小孩,能够讲出出家几十年的老道都讲不出的道理,前世的根基在那里摆着,有些东西是先天带来的,不服不行。
                              我们又试探地问了一句:“我们愿拜您老为师,不知您老嫌弃不?”
                                 他呵呵笑了笑,说:“你们不是有一位很好的师傅吗?我没文化,只怕当不了你们的师傅。再说,你们还是在家人,道家的清规戒律,你们能逐条遵守吗?不急不急,你们还是先多做好事,做好人,将来机缘到了,再走这条路不迟。我也是半路出家的。”
                              又请教了其它一些问题,在他那里吃了中饭,冲冲告辞,去访那位修出阳神的老道长。
                                这位老道长居住在大庙里,找到他一看,确实太令人感到意外,尽管事先已经知道他怎么看都不像大修行人。瘦骨嶙峋、老态龙中、目光呆滞,怎么看都不像。
                                 向他问候,他也不理。只是当我们拿出礼品时,他才咧嘴笑笑。老道长嘴里一时说:“我要回家去。”一时说:“这不是我的家。”
                              我问伺候他的年轻道长,听说这位老道长修行最好,可怎么会成了这样呢?他说,谁知道呢,以前讲起修行的道理,讲得头头是道,可最近一年,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我又问,莫不是老道长要走(羽化)了?他说,大家都这么猜测。
                                要回家去?这不是我的家?究竟是真的糊涂了,还是暗示要羽化了?确实难以判断。
                                 反正看上去他确实不像一位有道真师。
                                回来后问了我们的那位师傅,他说,或许是老道长神不守舍,所以显得痴呆了。我说,如果师傅 你去的话,或许可以与他交谈。咱们可能根基不够,所以他不愿意显露。我们的那位师傅以后也准备去拜访他们,也许他能够与两位老道长深谈吧。
                              (道家理论中,对灵魂出窍-“出神”有阴神阳神之分:阳神是脱离肉身的精神体,为神气混融后升华的‘身外之身’,“聚则为形,散则为气”,普通人能看到并隐显自如,可分身散体变化无穷,可随时舍弃肉身直奔天庭为仙,可以说是“仙体”;阴神则是普通灵识,虚渺不可现,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
                              


                              IP属地:山西24楼2012-03-08 23: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