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文本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前提之下,我的标准大致是以下两点:
一、文本的逻辑是自洽的。在作品并未提供全部信息的情况下,这是进行合理分析的重要条件。无论作者是否在情节的设置上有所疏漏,均以故事已将各部分协调一致为基准。
二、奥卡姆剃刀原则,在作品所给的信息中作最直接的分析,并且默认作者以第三视角在关键人物以及关键情节的描写都具有分析价值并提供全故事“真实信息”。
白夜行不同于一般的推理小说,重点并非案情。案件上,大体的轮廓都交待的比较清晰,还未到中篇的时候,基本上已经不会有人执着于案件本身了。
可以说案件一直都是被直接托出的,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贯穿整个故事,在故事结束的时候都未得到明确说明,并且东野圭吾还刻意进行了模糊处理。
这个问题就是: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之间关系的性质。
我们直接把镜头拉向故事的开始。第一个案件已算本书中最具“迷雾”色彩的事件。凭借前几章的描写,我们不难猜想到,凶手是桐原和唐泽,但作案动机何在?这个动机在结尾部分给了出来——桐原的父亲有着“宫崎勤”那样的嗜好。
那么这个案件对于两位主角的影响就很重要了,因为这牵扯到后边一系列事件。
唐泽是一位受害者。而在这个事件后,她再也没有处在这个位置上。我认为,她从这个事件中至少得到了两点。第一,她了解了金钱和力量的重要性,她悲惨的童年境遇于此有重要关系。第二,她发现了自己是可以主宰命运的。
将一些事件列下:
1974 5月22日,西本文代身亡,不久被唐泽礼子收养 (小学六年级)
1977 与川岛江利子结识;藤村都子遇袭 (初中三年级)
1979 3月,请中道正晴辅导数学,窃取Submarine (高中二年级)
1981 川岛江利子遇袭;与高宫诚成为恋人 (大学一年级)
1985 与高宫诚结婚;开始股票交易
1986 开始经营服装店
1987 策划三泽千都留与高宫诚见面;
1988 离婚
有人一直纠结于犯罪动机上,其实这是很清楚的。唐泽做的事情都指向一个目标:主宰自己的命运。
先看西本千代的死。基本上这个事件的情况可以描绘成:西本在悬崖边上游荡,唐泽见机用力推一把。事件本身看起来是随机的,但是我的看法是:事件发生的方式或许有偶然性,但是西本文代的死是必然的。在第一个事件之后,唐泽几乎是一个已经剥离真实感情的人了,所谓的“灵魂被夺走”。她对人性的看法是中性的,人性当然对她来说绝不美好,但是还没最糟,这个后边说“白夜行”的时候会分析。剥离感情后,一个人做事情就会只讲究动机而不会在意方法。因为这种意识下这里没有善恶,没有好坏。所以杀母对于唐泽来说,道德上绝没有或者说不太会有的负担,何况这个母亲是把她的身体当做赚钱工具的人。而唐泽杀母的动机太明显了,摆脱贫穷肮脏的家庭环境,正是这个环境让她陷入深渊。她了解,一旦她失去母亲,唐泽礼子必然会接手。这就是主宰命运的第二步。
来看国中时期藤村都子遇袭事件。藤村都子和唐泽针尖麦芒,但仅凭此不足以使唐泽对她动手,因为藤村并未对唐泽构成“威胁”。但是偏偏藤村对于唐泽的过去略有所知,并散布了一些极不利于唐泽良好女神形象的流言,这时,藤村就对唐泽产生了实质的“威胁”。唐泽为了摆脱不堪的过去,苦心经营,这时有人要把她往后推,那唐泽势必要重新拿起皮鞭,充当主宰命运的女王。恰巧,桐原也碰上了一个不识趣的,刚好一箭双雕。唐泽的完整女神形象得以保存,她再一次扼住了命运的喉咙。
川岛江利子和藤村遭遇同样的事情,有人说唐泽是因为害怕筱冢把她的好朋友夺走才出此下策。我想说,这就把唐泽这个人物想得太少女了。唐泽和桐原一点很大的不同,就在于唐泽除了桐原之外并不和任何人产生“实质上”的羁绊,这在书中是很明白的。而既然是为了获得友谊,为何事后又很“识趣”地疏远川岛呢?川岛的悲剧在于她抢走了唐泽的光芒,并且在一场她没意识到的暗战中,K.O了唐泽。而川岛遇袭之后,从公主又变回了灰姑娘,唐泽继续充当毫无疑问的女神一号,另外,那场川岛不明所以的暗战,也从本来的唐泽惨败变为“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