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吧 关注:20,446贴子:729,517

探究:梦溪笔谈里【活字印刷术】是否可行?古腾堡印刷机是否原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月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在东汉三国时代是很大一项壮举!然而,热血归热血,事实证明,沈括在《梦溪笔谈·活版》中所提出的胶泥活字印刷术的设想,现实中很难实现。
下面内容,将引述历史,验证活字印刷术,究竟能否实现,又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梦溪笔谈里的活字印刷术是根本不可能的 】
转自: 历史论坛 › 论坛 › 中国历史 › 宋辽金元
原文地址:http://bbs.lishi5.com/thread-14485-1-1.html
沈括《梦溪笔谈·活版》内容如下:
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 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 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而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 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 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IP属地:内蒙古1楼2011-12-28 15:06回复
    前排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1-12-28 15:06
    收起回复
      2025-08-21 04:53: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必火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1-12-28 15:06
      回复
        还有没?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1-12-28 15:07
        回复

          吴友如绘的点石斋石印工场图
          -------------------------------------------------
          不知道是毕升忽悠沈括,还是沈括忽悠大家。
          但凡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小时候经常玩胶泥的都知道,把胶泥用水调和,捏成各种形状,然后晒干,但是晒干的胶泥还是非常的怕水,如果刷上水墨,胶泥活字立刻就会变成一堆稀泥,怎么可能用来印刷?
          而且这里沈括自己也承认了,木活字也是不可能的: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
          木活字刷上水墨后,容易高低不平,还取不下来,不如胶泥活字。
          木活字的问题就是:如果木质过硬,不容易沾上水墨,木质软,容易吸水膨胀变形,所以木活字的实用性也不高。
          【活字印刷必须用金属活字,中国人之后试验了各种各样的活字:铅活字、铜活字、锡活字、枣木活字、瓷活字等等,最后都是不成功。】
          主要原因是:质地软的东西会变形,质地硬的东西不容易刷上水墨。
          一直就卡在这里,无法前进。
          中国从唐朝开始使用雕版印刷,一直用到清朝,间或有人尝试过用各种器材制造活字,但都不成功,原因如上贴所说,墨水的问题一直没解决。
          


          IP属地:内蒙古5楼2011-12-28 15:09
          收起回复

            现存于澳门大炮台博物馆的印刷机仿制品
            -------------------------------------------------------------------------
            中国从唐朝开始使用雕版印刷,一直用到清朝,间或有人尝试过用各种器材制造活字,但都不成功,原因如上贴所说,墨水的问题一直没解决。
            而雕版印刷起源于图章,这种方式并无什么稀奇之处,5000年前,美索不达比亚的人就会把各种字母刻成图章,可以任意变化次序,印出一个词来,后期的图章也是一个道理,上面有图案、文字,就是一个小小的雕版印刷模板,罗马人在4世纪也用过雕版印刷,不过是印在布上。
            所以雕版印刷和现代印刷术没有任何联系,中国一直强调的是:现代印刷术-活字印刷-是中国人发明,举的例子就是毕升的活字印刷。但这种胶泥活字,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能看出问题。
            1430年,古腾堡用油性墨水+铅锑合金活字,把这个问题一举解决。


            IP属地:内蒙古6楼2011-12-28 15:12
            收起回复
              先把雕版搞出来吧,未立先走,跌他丫的


              7楼2011-12-28 15:16
              收起回复

                古登堡发明的铸字机
                -------------------------------------------------------------------------
                古登堡的印刷术包括三个方面的贡献:
                ①活字材料的选择和制造:
                古登堡鉴于制小号的木活字有困难,遂选用金属材料,主要是含锑的铅锡合金(加入锑可以提高活字的硬度),并确定了三种金属含量的配比.【关于这些金属的选择和比例的确定,可能与其幼年学习的金匠手艺有关. 】而铸造方法,美国印刷史家奥斯瓦尔德(John Cyde Oswald)认为,当时铸造活字用父型,母型(凸凹型),以细砂或粘土为母型,父型以木为之.先刻出木活字,捺印于粘土中,取出木字,将熔化的铅锡水浇入粘土模中,取出修整,即成铅活字.
                古登堡改进的印刷机
                ②印刷设备的研制:
                古登堡在欧洲压榨萄葡或湿纸所用的立式压榨机的基础上,改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印刷机.其机器采用压印方法(与雕刻版的刷印方式有所区别),为木制,底部座台上固定已排好字的活字版,上面的压印板借铁制螺旋杆控制,可上可下.螺杆下有拉杆,以人力推动,得到印刷时所需的压力.用羊皮包以羊毛的软垫蘸墨,将墨刷在活字版上,再铺上纸,摇动螺杆位杆,通过压印板压力即印出字迹.

                ③油墨的制造:
                与木板雕刻印刷使用水墨相比,【金属活字对水性墨的适性很差】,因此必须使用新的着色剂,古登堡选择了油性墨的制造.其制作方法为:将亚麻仁油煮沸,冷却后呈暗黑色,以少量蒸馏松树脂得到的松节油精与碳黑搅匀后,放置数月即成适用油墨.
                古腾堡的印刷机发明后,200内基本没有大的改变,在古腾堡发明印刷术之后50内,欧洲用这种技术一共印刷了3000万本书,古第一次印刷了200本圣经,现在还存世49本。
                


                IP属地:内蒙古8楼2011-12-28 15:20
                回复
                  2025-08-21 04:47: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金属活字
                  我国古代最通行的金属活字,是铜活字。明朝弘治初年(十五世纪末)江苏的无锡、常州、苏州一带,有不少富豪巨商制造铜活字印书,其中最有名的是无锡华家和安家。
                  无锡华家用铜活字印的书,数量最多。弘治十五年(1502年),华珵出版了宋朝著名爱国诗人陆放翁的《渭南文集》和《剑南续稿》。在此以前,大约在弘治三年(1490年),华珵的侄子华燧(1439—1513每)已经先造成了“会通馆铜板”,并且试印了《宋诸臣奏议》五十册。
                  【因为铜活字不容易受墨,技术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所以印本的墨色浓淡不匀,而且模糊肮脏,沾手便黑;有的字只印出一半,排板又参差不齐。】当时只有一副活字,所以正文和小注不分,脱文错字,每卷都有,质量很差;但它却是现在所知道的我国最早的一部金属活字印本。
                  ---------------------------------------
                  韩国历史上也出土过铜活字。
                  但这些铜活字,和中国其他的金属活字以及木活字、瓷活字、泥活字一样,都存在各种问题,【主要是没有发明出油性墨水,导致金属活字很难沾上水墨,印刷质量差。】
                  如果中国或韩国在发明铜活字的同时,也相应发明【油性墨水】,活字印刷术毫无疑问就成功了。
                  中国人(包括韩国人)在尝试各种活字材料的时候,居然没有人想到尝试不同的墨水。

                  【小涵评注】从古腾堡发明印刷机的过程可以看出;
                  1,他所采用的字模是铅锡合金,而中国是木活字;
                  2,古腾堡印刷机是独立改造的,和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没有师承关系;
                  3,古腾堡用的是【油性墨水】,中国印刷用的是水性墨水,活字印刷品质量明显不合格。
                  所以,二者没有师承关系,古腾堡应该获得“发明活字印刷术”这份荣誉。


                  IP属地:内蒙古9楼2011-12-28 15:25
                  收起回复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不假,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宣扬自己的历史,却不了解别人做过的贡献,甚至予以否认。下面转载截取了古腾堡的简介。
                    古登堡: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转载)

                    约翰内斯•古登堡(Johannes Gutenberg, 1400-1468),生于德国美因兹市,出身贵族。本姓耿弗莱什(Gensfleisch,意为“鹅肉”),1428年他流放到斯特拉斯堡时改姓为古登堡(Gutenberg,意为“好山”),因为“鹅肉”在当地是一道很有名的菜,因而常被当地人取笑,于是他就改以他家在美因兹的府第名“好山府”(Hof zum Gutenberg)为姓。
                    公元1450年左右,在中国的毕升于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了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胶泥活字印刷术400年之后,古登堡发明了金属字母活字印刷术,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以前,欧洲的书籍制作主要是由修道院的僧侣们用手抄写。有位德国学者说:“美因兹人约翰内斯•古登堡发明的印刷术,及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这是整个中世纪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两个重大事胤件”(Ruppel 1964, P5)。西方人都知道德国的古登堡,而知道中国的毕升的人不多;同样,中国人都知道毕升,而知道德国的古登堡的人也不多。那么古登堡是何许人也?他是如何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的?他与中国毕升的发明有没有关系?对其发明应如何评价?
                    一、不幸的人生
                    古登堡生于1400年,家乡美因兹市。古登堡的家族在美因兹市比较有地位,历代均在美因兹市政胤府中任职。古登堡的父亲是美因兹市会计,生有三子女:哥哥弗瑞勒(Friele)已成家,住在离美因兹不远的一个小镇;姐姐艾丝蕾(Esle)也已成家,仍和古登堡父母住在一起;古登堡最小,但后来在父母死后获得祖住府第“好山府”的继承权。


                    IP属地:内蒙古10楼2011-12-28 15:33
                    回复

                      古登堡生得面色白皙,头发黄色泛红,身材略有些瘦弱,显得文质彬彬。古登堡少时并不十分出众,但很有意志和斗争精神;他待人很坦诚,尤其是对家人和亲友很忠诚。他有一个叔父叫奥托(Otto),是一位金匠师傅,在美因兹主教铸币厂工作。
                      他2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这时古登堡当会计学徒刚满期,他决定再去学当金匠。经过几年的学习,他熟练地掌握了铸造金币的技术,并成为一名金匠师傅,与叔父奥托一起在美因兹主教铸币厂任职,并成为铸金业行会会员。
                      古登堡对铸币工作很满意,没想到1428年的一场官司改变了他的人生,他被流放到斯特拉斯堡(今属法国),在那里一呆就是16年,并且在那里发明了金属活字,并成为印刷商。
                      1445年古登堡回到家乡美因兹从事出版活动,并于1452开始印刷《圣经》。可是正当古登堡的出版事业走向辉煌时,1455年与银行家富斯特的一场官司又断送他的出版生涯,他的印刷厂被剥夺了。直到1465年,新任美因兹大主教拿骚授予古登堡“《圣经》的第一印刷者”的称号,并赐予古登堡终身养老金(Gekler 1991, P276)。三年之后(1468年初),这位杰出的金属字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在美因兹与世长辞了。


                      IP属地:内蒙古11楼2011-12-28 15:41
                      回复

                        二、划时代的发明
                        在古登堡发明字母活字以前,西方的书籍制作几乎全是靠手抄写,主要是由修道院的僧侣们抄写并制作成书。大约在13、14世纪,中国的雕版印刷术传到了欧洲,因而在欧洲不少地方也出现了雕版印刷,【但雕版印刷还不流行,在图书制作中不占主导地位】。古登堡于15世纪中发明的金属字母活字印刷术,又掀开了欧洲出版史上新时代。
                        1428年,古登堡与一起被流放到斯特拉斯堡,他参观过一些雕版印刷厂,深感誊抄书籍费时费力,对雕版印刷的技术和质量也不满意。他从自己【铸造金币】的工作中得到启发,由此蒙生了铸造金属活字的想法。他想,能否用铸造金币的方法铸造出一个个字母,然后将这些字母排版进行印刷?
                        古登堡的想法得到当地拉姆斯坦伯爵(von Ramstein)的支持,伯爵为他提供了工作间,还给了他许多帮助。古登堡以极大的热情立即投入金属活字的研制工作。
                        1433年,古登堡终于研制出一个由两片能活动的L形铁制结构组成的活字浇铸机,只有巴掌大小,可持于手中,并用它浇铸出由铅、锡、锑合金构成的金属活字。

                        【他还改进了雕版印刷商使用的印刷油墨,制成由亚麻油、灯烟黑、清漆等原料构成的、既能粘在金属上又能粘在纸上的油墨】。
                        【小涵注:活字印刷术的成败关键在于油墨,金属活字使用水性油墨,印出的书模糊不堪】
                        在美因兹铸币厂工作的叔父奥托(Otto)帮助他重新设计和制作了一个活字浇铸机,使浇铸出的活字体在相同长度的地方有一个很深的槽,沿槽敲掉多余的部分,剩余的活字体就长短一致,从而解决了金属活字长短不一的技术难题。
                        1439年,古登堡和几个人合伙终于办起了印刷厂,古登堡作出重大牺牲(因为活字印刷术是他多年研究发明的),同意实行公司共有制,并签了为期5年的合同。古登堡将雕版印刷商使用的印刷机加以改进,制作出活字印刷机。
                        1440年初到亚琛去朝圣的一位香客向他订购25本叫《末日审判》(Weltgericht)的德文祈祷书,并要在两个月内交货。该书有60面,若靠手抄25本书需要三个修道院誊经斋抄写两个月才能完成,可古登堡于1440年2月底不到两个月印制出50本《末日审判》。古登堡终于印制出他的、也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本活版印刷书。这50本活字版《末日审判》传到德国各修道院,古登堡从此名声大振。

                        1448年德国南部康斯坦茨市主教要他印制的50本拉丁文《祈祷书》(Missal),使他的出版业在美因兹获得教会、行会及社会各界的普遍承认和高度赞赏。该书是一部大型书籍,有384面。古登堡使用了连字符使页面左右平齐,某些字、行还使用了红色,因此文字清晰,版面美观,胜过任何手抄书和雕板书。
                        印刷《圣经》对古登堡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古登堡先在美因兹大主教教堂附近租了一栋房子作印刷厂,订购了大量的铁、铜、铅、锡、锑等金属以制造金属活字,还买了大量的纸、油墨等印刷材料,制作了6台印刷机,雇了30个工人。古登堡对工人进行分工,从雕刻字模、铸造字模、浇铸活字、排版、校订、印刷、装订形成了一个分工合作、合理有效的工作线。
                        要印刷的《圣经》数量为185本,其中用纸印150本,用牛皮纸印35本,均分上下两册。因纸张很贵,古登堡先对每面行数与成本的关系进行了反复计算,最后确定每面印刷两栏42行最合适。因此后来他所印刷的《圣经》也被称为“42行《圣经》”(Gekler 1991, P152)。
                        这时他的两位工人舍弗(Schoeffer)和鲁泊尔(Ruppel)进一步改进了活字铸造技术,用更硬的钢代替铜作打模,用更韧的铜代替铅作字模。他们的这一改进,不仅满足了每面印42行的要求,还增强了字模的寿命和质量。古登堡感到异常高兴,对他们分别给予奖励。
                        经过近两年的筹备工作,古登堡终于在1452年开始印刷《圣经》。在印刷的过程中,他以6台印刷机为基础,将排版员和印刷员分为6组,每组一台印刷机;同时他将要印的《圣经》也分为6部分,每组负责印一部分。他还加强管理和监督,对在排版和印刷中错误率低的进行奖励,对错误率高的实行惩罚。
                        因为战争原因,《圣经》直到1456年6月才最终印完,一共花了约4年的时间。而在此以前,一本《圣经》需一个僧侣抄写一年才能完成,而185本《圣经》则需18个僧侣抄写10年多才能完成。


                        IP属地:内蒙古12楼2011-12-28 15:51
                        回复

                          《圣经》是古登堡利用自己发明的金属字母活字印刷术印刷的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书。这185本《圣经》远销欧洲各地,古登堡的名字也传遍欧洲。同时,《圣经》的成功印刷也标志着古登堡完成了其【金属字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注意,以上事实并未否认毕升【胶泥字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只是在时间上,中国早于西方,但是后来的在发展程度上,西方远远超过我们罢了。


                          IP属地:内蒙古13楼2011-12-28 15:54
                          回复
                            你自己没仔细看原文“火烧令坚”,是把胶泥烧成了陶瓷的了,这样还有问题么?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1-12-28 16:21
                            收起回复
                              2025-08-21 04:41: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用的时候排好版,在放蜡,把蜡烤化,冷却就好了,涂上草木灰(相当于现在的油墨)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1-12-28 16: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