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莲幽舞吧 关注:17贴子:1,097

中国古代后妃记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6-09-17 15:03回复
    骊姬
     骊姬(春秋),山西人,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公元前672年,被晋献公虏入晋国成为献公的妃子,她使计离间了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了太子申生,制造了"骊姬倾晋"。

    生不详,死于前650年

    骊姬,春秋时代骊戎(今陕西省临潼县)国君的女儿,晋献公姬诡诸的王妃,有姿色,工心计,

    公元前663年(晋献公十五年),晋国打败骊戎,骊戎求和,以国君的两个女儿各亲,长女骊姬,生了个儿子,名叫奚齐,次女少姬,生子名卓子,

    骊姬以美色取得了晋献公的专宠,奸狡诡诈,献媚取怜,逐步博得晋献公的信任,参与朝政,晋献公竟废去夫人齐姜,立骊姬为夫人,封少姬为次妃,骊姬还想进一步废去太子申生,立奚齐为太子,

    晋献公有个宠爱的戏子叫小施,和骊姬有私情,骊姬问小施说:“我要立奚齐为太子,就是担心申生、重耳、夷吾诸公子反对怎么办呢?”小施说:“把他们早点安排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经到顶点了,这样就会轻慢国君的心;如此,则不难对付,”并建议先从太子申生下手,

    骊姬又买通晋大夫梁五和嬖五,叫他们对晋献公说:“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这个地方,是晋国祖庙所在,最好派太子申生去镇守,蒲城(今山西省吕梁县)和南北屈(今山西省石楼县东南),是边防要塞,最好派公子重耳、夷吾分别防守,”献公中计,只留下奚齐与卓子二人在身边,以伺机废立,史称“二五害晋”,小施教骊姬半夜三更在献公面前哭诉说:“我听说,申生很会收买人心,恐怕要对您行凶,夺取王位,”献公说:“哪会爱他的百姓,却不爱他自己的父亲呢?”骊姬知道献公仍然信任太子,于是再次密谋,有一天太子申生从曲沃送来一块祭肉给晋献公,骊姬暗中在祭肉放上鸩毒,然后加罪于太子,以此迫死太子,又诬重耳、夷吾也参加申生的阴谋,把两位公子也逼到狄国和梁国去了,骊姬见时机已经成熟,就逼献公立奚齐为太子。

    公元前652年(晋献公二十六年),献公死,奚齐继立,被晋大夫里克等杀死,立公子夷吾为晋惠公,分元前650年,骊姬诬害太子罪迹暴露,被杀死。


    6楼2006-09-17 15:05
    回复
      2025-08-14 22:54: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杨玉环
       生平简介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于蜀郡(今四川成都),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已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杨玉环自入宫以来,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她。直至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7楼2006-09-17 15:06
      回复
        康熙皇帝玄烨,是清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前后所纳妃嫔之多,光是有姓名可查的就有三十二人。但是他的皇后却都很短寿,以至在康熙晚年,中宫一直空缺。
        康熙四年(1665)七月,十二岁的玄烨册立赫舍里氏为皇后。她的曾祖父索尼,是康熙即位时的顾命大臣之一,拜一等公;父亲索额图为侍卫内大臣。这位皇后于康熙十三年五月生下皇子胤礽,产后得病当天便去世了,年仅二十二岁。康熙与赫舍里皇后夫妻情深,便把嫡长子胤礽立为皇太子。
        康熙十六年八月,康熙又立一等公遏必隆的女儿钮钴禄氏为皇后,仅过了半年,这位皇后又得病崩逝。
        第三位皇后佟佳氏,是康熙生母的侄女,康熙十六年被封为贵妃。康熙二十八年她身染重病,康熙念她伴驾多年,如今又病势沉重,便册她为皇后。册立后的次日,佟佳氏就病逝了。


        16楼2006-10-14 14:29
        回复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掌上明珠;从小养尊处优,是一个娇贵的金技玉叶。将出嫁时,她向父母撒娇提出,所配嫁妆要比永嘉公主加倍。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姐姐,正逢唐初百业待兴之际出嫁,嫁妆因而比较简朴;长乐公主出嫁时已值贞观盛世,国力强盛,要求增添些嫁妆本不过份。但魏征听说了此事,上朝时谏道:“长乐公主之礼若过于永嘉公主,于情于理皆不合,长幼有序。规制有定,还望陛下不要授人话柄!”唐太宗本来对这番话不以为然。时代不同,情况有变,未必就非要死守陈规。回宫后,唐太宗随口把魏征的话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却对此十分重视,她称赞道:“常闻陛下礼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言,实乃引礼义抑人主之私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情深意重,仍恐陛下高位,每言必先察陛下颜色,不敢轻易冒犯;魏征以人臣之疏远,能抗言如此,实为难得,陛下不可不从啊。”于是,在长孙皇后的操持下,长乐公主带着不甚丰厚的嫁妆出嫁了。
          长孙皇后不仅是口头上称赞魏征,而且还派中使赐给魏征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闻公正直,如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不要转移。”魏征得到长孙皇后的支持和鼓励,更加尽忠尽力,经常在朝廷上犯颜直谏,丝毫不怕得罪皇帝和重臣。也正因为有他这样一位赤胆忠心的谏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许多过失,成为一位圣明君王,说到底,这中间实际上还有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呢!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巡幸九成宫,回来路上受了风寒,又引动了旧日痼疾,病情日渐加重。太子承乾请求以大赦囚徒并将他们送入道观来为母后祈福祛疾,群臣感念皇后盛德都随声附和,就连耿直的魏征也没有提出异议;但长孙皇后自己坚决反对,她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所能左右。若修福可以延寿,吾向来不做恶事;若行善无效,那么求福何用?赦免囚徒是国家大事,道观也是清静之地,不必因为我而搅扰,何必因我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度!”她深明大义,终生不为自己而影响国事,众人听了都感动得落下了眼泪。唐太宗也只好依照她的意思而作罢。
          长孙皇后的病拖了两年时间,终于在贞观十年盛暑中崩逝于立政殿,享年仅三十六岁。弥留之际尚殷殷嘱咐唐太宗善待贤臣,不要让外戚位居显要;并请求死后薄葬,一切从简。
          唐太宗并没有完全遵照长孙皇后的意思办理后事,他下令建筑了昭陵,气势十分雄伟宏大,并在墓园中特意修了一座楼台,以便皇后的英魂随时凭高远眺。这位圣明的皇帝想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贤妻的敬慕和怀念。
          长孙皇后以她的贤淑的品性和无私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唐太宗及宫内外知情人士的敬仰,而且为后世树立了贤妻良后的典范,到了高宗时,尊号她为“文心顺圣皇后。”


          21楼2006-10-14 14:30
          回复
            慈安太后就是东太后,是清代咸丰皇帝之妻。她姓钮祜禄氏,原是广西右江道穆扬阿的女儿,咸丰在未做皇帝前就与她结成夫妻。咸丰二年(1852年),钮祜禄氏被封为贞嫔,又进为贞贵妃,不久立为皇手。他为人幽闲静淑,举止端庄,口木讷不善言辞,在众妃嫔中从不争宠,很得咸丰皇帝的尊重。1861年11月咸丰死后,她进封为慈安太后,地位在慈禧太后之上。
              咸丰帝死后不久,慈禧与恭亲王奕诉定计,发动祺祥政变,处死了肃顺等人,夺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表面上,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以姐妹相称,共同垂帘听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可是到了1881年4月8日,年仅四十五岁、比慈禧还小两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毙宫中,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列一下子变成了慈禧一人独裁。对慈发太后突然死亡,在当进与以后都有种种怀疑与猜测,成为二百多年清宫史上的又一在疑案,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清朝官方的“正常病死说”。在朱寿朋的《光绪朝东华录》在载有慈安的遗诏,说她在“(1881年农历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但是这种“因病致死”是那样的快速而又突然,连当时的当事者也大为怀疑。据《清稗类钞》载,在慈安初感身体不适时,御医薛神速辰为她诊脉,认为“微疾不须服药”,没想到当晚就听说“东后上宾,已传吉祥板(棺木)”,大为诧异,还以外间论传。后来噩耗证实,他大戚曰:“天地间竟有此事,吾尚可在此?”是不信慈安是因病致死。另一位当事人左宗棠,当时任军机大臣,突然听说慈安得病身亡,顿足大声说:“昨早对时,上边(指慈安)清朗周密,何尝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
              第二种说示是因慈禧与慈安交恶,慈安被迫自杀说。据《清稗类钞》另一种记载,慈安与慈禧共同和垂帘听政,慈禧权欲极重,慈安却倦怠少闻处事,并不与之争权,因此倒也相安无事。但到了1881年初,慈禧患血崩剧疾,不能视事,慈安有一段时间独视朝政,致使慈禧大为不悦,“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以致慈安气愤异常,又木讷不能与之辩,恼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
              第三种说法是慈禧进药毒死说。据《慈禧外纪》载:当年咸丰临终时,曾秘密留下了一个遗诏给慈安,要她监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但老实的慈安将此事告诉慈禧。阴险毒辣的慈禧听了,表面对慈安感泣不已,实际上已起杀机,遂借向慈安进献饵之机,暗下毒药,加以谋杀。另文廷工《闻尘偶记》却认为慈禧是因与人私通怀孕,事为慈安察觉,准备废掉慈禧太后称号,慈禧闻之,先下手为强,设计毒死了慈安。
              宫廷内幕,千古之谜。上述后几种说法都出自传闻与野史笔记,究竟真相如何,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与分析研究。


            23楼2006-10-14 14:31
            回复
              八嫔临御

              僖嫔,赫舍里氏,赉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僖嫔,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

              端嫔,董氏,员外郎董达齐之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端嫔。死期不详,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穆嫔,陈氏,陈歧山之女。康熙五十五年生皇二十四子诚亲王胤秘,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晋尊为皇考贵人。死于雍正年间。乾隆元年五月,乾隆帝追封为皇祖穆嫔。

              熙嫔,陈氏,陈玉卿之女。康熙五十年生皇二十一子慎郡王胤禧,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皇帝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封为皇祖熙嫔,二年正月初二薨。

              道嫔,色赫图氏,员外郎多尔济之女,康熙五十年十二月初三日生皇二十二子胤佑。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晋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十二月被乾隆帝晋尊为皇祖谨嫔,四年三月十六日薨。嫔所生的皇子胤佑,雍正八年封贝子,十二年晋贝勒;乾隆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卒,年三十三岁,就是说胤佑比他的侄子辈的乾隆皇帝还小一岁;谥曰"恭勤"。

              通嫔,纳喇氏,监生常素保之女,初封贵人。康熙十四年十月初八日生皇子万黼,十八年二月三十日生皇子胤禶均早殇;二十四年生皇十女团伦纯悫公主。雍正二年六月晋尊为皇考通嫔。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

              襄嫔,高氏,高廷秀之女。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初五日生皇十九子胤禝,四十二年生皇十九女,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生星二十子胤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雍正帝即位,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十二月晋尊为皇祖襄殡,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襄嫔所生皇十九子早殇,皇二十子胤祎于雍正四年封贝子,八年二月晋贝勒,十二年降辅国公,十三年仍晋贝勒,二十年正月初九日薨,年五十岁,谥曰"简靖。"

              静嫔,石氏,石怀玉之女。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胤祁,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十二月被乾隆帝晋尊为皇祖静嫔,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薨。其子胤祁,号东山,雍正八年封镇国公,十三年晋贝勒,后因事降为贝子。乾隆四十二年又因事降为镇国公,四十五年复晋贝子,四十七年再晋贝勒,四十九年十一月加郡王衔,五十年七月二十七日薨,年七十二岁。


              25楼2006-10-22 13:18
              回复
                虞姬
                项羽的宠姬,名虞。项羽困于垓下,曾作诗曰:「虞兮虞兮奈若何!」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秦末虞地(江苏吴县)人,有美色,善剑舞。公元前209年,项羽助项梁杀会稽太守,于吴中起义。虞姬爱慕项羽的勇猛,嫁与项羽为妾,经常随项羽出征。项梁死,项羽为次将,施升上将军,虞姬与项羽形影不离。
                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安徽灵县),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虞姬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自刎,以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胜利突围。死后葬于垓下,今安徽灵县东南有虞姬坟。
                宋词词牌:『虞美人』据说得名于虞姬。清朝诗人何浦《虞美人》云:『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虞姬)』认为八千楚军被迫投降刘邦,没有一人像虞姬那样的坚贞。
                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袁枚,曾任沭阳知县,离任43年后重游沭阳时,特地再到颜集乡凭吊虞姬,作有“过虞沟游虞姬庙”诗,并自注:“相传虞故沭人也。”其诗云:
                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
                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
                座旁合塑乌骓像,好访君王月下骑。


                26楼2006-10-22 13:57
                回复
                  2025-08-14 22:48: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春秋时骊戎(居今陕西临潼一带)之女。前672年,晋献公攻打骊戎,史苏占卜后说,这场战争必胜无疑,可是胜利之后晋国将有一场灾祸,因为卜兆表明晋国会因妇人干政而陷入混乱。
                  战争果然大获全胜,晋军杀了骊戎的首领,并将骊戎首领的两个女儿骊姬和她的妹妹献给了献公,献公纳此二女入后宫,并册立骊姬为夫人。晋国士卿为此而恐慌,因为他们怀疑骊姬便是卜兆中所说的那个会给晋国带来祸乱的妇人。这一年,是晋献公六年。骊姬因其美艳不可万物而宠冠后宫。
                  献公十二年,骊姬之子奚齐降生,为了使奚齐将来继承晋国,骊姬开始了她的阴谋。据《国语》记载,骊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与她私通的一名叫施的戏子教唆的。当时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宫都有很高的声望,是骊姬之子奚齐将来登上王位的绊脚石,她贿赂朝中重臣梁五和关东五,使之进言于献公,以镇守别都为由,将太子申生遣往曲沃;以防备秦国为由,将重耳遣往蒲城;以抵御戎狄为由,将夷吾遣往屈地。如此这般,奚齐就有更多的机会亲近献公,而离间献公于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也就有了可乘之机。同时离间献公于太子申生的感情,使献公产生废黜太子的想法。骊姬以各种方式诋毁太子申生,献公终于想另立奚齐为太子。朝中重臣因此而分化:荀息一派主张唯君命是从;丕郑一派反对曲从君命;里克一派表示中力,静观事态变化。
                  献公二十一年,骊姬谎称自己梦到了申生的亡母齐姜,要申生去宗庙祭母。祭祀后申生按周礼向献公归福。所谓“归福”,就是将祭品与死者的亲人分享。骊姬在申生送来的食物中投放毒药嫁祸申生,献公大怒,欲诛申生。申生出奔新城。十二月,申生自缢身亡。骊姬又使人进言于献公,说重耳和夷吾知道太子在食物中投毒却不禀报。重耳和夷吾闻言后,惊恐之下逃回封地。献公大怒,派兵讨伐。重耳奔往北狄,夷吾奔往魏国。
                  就将这三个逼得死的死,逃的逃。骊姬的作风早就引起贵族的愤怒,献公一死,靠山顿失,大臣里克发动了两次政变,先杀了奚齐,再把骊姬用鞭活活打死。这就是有名"骊姬倾晋"。


                  27楼2006-10-22 13:58
                  回复
                    李夫人的故事并不太多,见诸正史(《史记》,《汉书》)的有入宫、拒见和招魂三件事,其中招魂一事班马记载不同,真伪难辨。
                    据《汉书·外戚传》载,李夫人兄宫廷乐师李延年因知音擅舞而受武帝宠爱,一曲新声《北方有佳人》将李夫人骇世惊俗的风姿绝绝地推到武帝眼前: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国与倾城,
                    佳人难再得!
                    不管李延年为诗的目的,这首诗确实可与红颜并立。就因为这首诗,李夫人未出场就已经先声夺人,一句绝世而独立把她高高的托上了邈姑射山,有一种月出之皎和宛在水中央的求之不得,更有屈原《橘颂》里苏世独立的孤高清醒。北方的冰雪,无俦的气质,加上泠泠有林下之风的联想,一下子就攫取了人心。李延年作这首诗大约是有意的。不管哪个朝代,攀龙附凤的人总有,拿妻女姐妹当晋身工具的更是上至世家大族,下至蓬门小户屡出不鲜的法门。果然,倾国倾城的李夫人一入宫,就成了汉武新宠。中间的故事不知道,只知道她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哥哥都得了官爵。
                    据说,李夫人卧病的时候汉武帝想去看看她,她却坚决不让武帝见,怕自己的憔悴样儿让武帝生厌,她要留下自己最美好的形象让汉武思念。李妍死后,汉武帝伤心欲绝,以皇后之礼营葬,并亲自督饬画工绘制他印象中的李夫人形象,悬挂在甘泉宫里,旦夕徘徊瞻顾,低徊嗟叹;对昌邑王钟爱有加,将李延年推引为协律都尉,对李广利更是纵容关爱兼而有之。汉武帝后来一直思念柔弱美丽的李夫人,不仅写了悼李夫人赋,还找来方士招魂,唱出了是耶非耶的李夫人歌,甚至在七八年后的秋风辞中还在“怀佳人兮不敢忘”,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敢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汉武帝死后,托孤大臣霍光,体念帝心,请求继位的汉昭帝追封李妍为皇后,并将李妍的衣物与武帝合葬,以慰藉其相思之情。


                    30楼2006-10-22 14:00
                    回复
                      贾南风是长得最丑的一个了。史载,贾后个子很矬,脸色青黑,眉后有一疵,其丑无比。可是她阴辣险毒,无所不用其极。这里插一句嘴,她的丈夫——晋惠帝司马炽有一次他看到青蛙叫,就问:这些青蛙给公家叫,还是给私家叫?还有一次,人家报告:某某地发生饥荒,饿死了很多人。他问:为什么?答:没粮食。白痴说道:真弱智啊,没粮食,他们不会去吃肉么?那就饿不死了。贾后虽然很丑,但是奇妒无比。有一次她听说某妃子怀孕了,居然挺着长戟当飞镖把人家捅死了!同时,这个贾后也内行不修,宠爱“美男子”,搞得短暂的晋朝乌烟瘴气。这还不算,她对政敌也是心狠手辣,频繁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拉了这个灭了那个,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发生。可见这个贾后是多么可恶。


                      33楼2006-10-22 14:02
                      回复
                        刘邦的妻子,吕后。她在世的时候压制刘家,扶植吕家,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古人最重视“家族统治”而非常反感媳妇家“篡位”,所以吕后当然要算非常有代表性的“红颜祸水”。吕后手段也太过歹毒,从她对待刘邦的小妾——戚夫人上可以看出来。据说吕后等刘邦一死就把戚夫人手脚全剁掉,挖出眼睛,刺聋双耳,割掉舌头,扔到厕所里做“人彘”。真是残忍,让人难以接受。


                        34楼2006-10-22 14:02
                        回复
                          韦后是武则天的儿媳妇,唐中宗的妻子,生性淫荡、贪婪,处处想要以她的婆婆为榜样;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性情骄横、放荡,也一心要与她的姑姑、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媲美。
                          成了皇后的韦氏心中开始盘算弄权的计划,在她的唆使下,软弱无主见的唐中宗提拔了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为豫外刺史。无奈此时武则天虽然成了皇太后,却把实政大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使得韦后无法通过中宗为所欲为。不到一年时间。唐中宗仅因一点小事得罪了母亲武则天,武则天就出面将中宗贬为庐陵王,发配到边远的房州,另立第四个儿子李旦为睿宗,自己却总揽朝纲。
                          武三思经常入宫和韦后下棋,中宗就站在一旁观看。有时武三思和韦后一起坐在龙床上玩游戏,中宗还站在一旁给出「主意」。朝廷外边的人很快就知道了这些丑事。武三思一两天不进宫,韦后就让中宗前去看望。由于武三思和韦后勾结,中宗又对韦后言听计从,甚至朝中发生的事情,中宗都要找武三思商量。中宗还依照韦后的意见,任命武三思为宰相,以至武三思在朝中的势力,比武则天时期还要显赫得多
                          有了武三思,淫荡成性的韦后仍觉得不满足,因为武三思是一个手里握着无数美女情妃的人,不可能时时守在韦后身边,因而韦后宫中还养着三个美男子。一个是杨均,原是韦嗣立家的厨子,一次韦后到韦嗣立家饮酒,觉得菜做得出色,就赏厨子黄金百两,杨均上来谢赏,韦后一眼见他少年英俊,便暗暗地中了心意,下诏把杨均调入宫中,专替自己做菜,每到夜深时,韦后在别室里悄悄地杨均传唤进去,赐以雨露之恩,杨均因此便得了光禄少卿的官衔;另一个是马秦客,原是太医院的御医,一次偶然进宫替韦后治疗感冒,只因他眉目长得清秀,从此以后,韦后有病常把他传进宫会伺侍,对他的宠爱,也不在杨均之下;再一个是叶静,原是马贩子出身,善玩马技,一年的元宵节在灯会上表演马技,被微服出宫游灯会的韦后看中,就命人把召进宫去,除为韦后表演外,还奉命陪他共度春宵。这三个人都做了韦后的幕宾,追随着韦后,不离左右,谁也不敢说他们什么。


                          35楼2006-10-22 14:03
                          回复
                            庄襄王(子楚)之后妃,为秦始皇之母。赵姬原为商人吕不韦的歌姬,虽嫁于子楚,但仍然与吕不韦暗通款曲。不管赵姬是不是心系于吕不韦(苦~~有情人却8能相守。),但她身为一国之后,就算她年纪轻轻就守寡,但以当时的世风而言,岂止是红杏出墙而已。(可怜哟。古代滴女人死了丈夫,8仅要半夜起来数红豆,眼睛坏了8说,还得守着一块8能吃滴牌坊到死,真滴很8值耶!)这也就算了,她竟然还和嫪毒生了2个孩子。(真笨!偷吃竟然8会擦嘴!生1个,可以说是被陷害滴;生2个,那8想昭告天下都会人尽皆知滴。)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了,当然是非常淫荡了。所以送她“最淫荡的后妃”的名号,也不为过了(虽然在偶认为是比“贞节牌坊”好太多了。)!


                            37楼2006-10-22 14:04
                            回复
                              2025-08-14 22:42: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妲己
                              妲己是纣王的宠妃.纣王对妲己的有求必应,为他建了养了许多珍禽异兽的鹿台,摘星楼,和酒池肉林.在酒池肉林里的宾客每晚有三千馀多,里面男男女女裸身追逐其间.历代后妃里如武则天,贾南风等因为养男宠而被称为淫荡.但我认为他们是因为寂寞.古时男人都能三妻六妾, 君王甚至有所谓的六宫三千佳丽.像武则天那样的女皇有几个男宠不能说他淫荡.可是妲己就不同了,妲己制造了一个不道德的环境,让一堆人做出窝辍的事.他才称的上淫荡.


                              妲己
                              纣王看见妲己杏眼桃腮.冰肌玉肤.喜欢得不得了.纣王对妲己倍加宠爱.终日带著妲己在鹿台饮酒作歌.他对妲己更是言听计从.
                              当时妲己发明了一种桃花妆.就是用各种花瓣的汁液凝成脂粉.涂在面颊上.这种脂粉被称之为『燕脂』.所以.中国女性使用胭脂的历史大概自此开始.与妲己有关.
                              纣王为了讨好妲己.在京城南面建造了长三里.高千尺.被层层亭台楼阁包围住.里面养了许多珍禽异兽的鹿台.还有摘星楼.妲己喜欢歌舞,纣王令乐师师涓创作靡靡的音乐,下流的健蹈,在宫中朝夕欢歌。妲己伴著「靡靡之音」起舞,妖艳迷人。於是纣王荒理朝政,日夜宴游。纣王还在卫州(今河南省淇县)设「酒池」,县肉於树为「肉林」,每宴饮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裸体追逐其间,不堪入目。九侯(封地在今河北省临漳)有一位女儿长得十分美丽,应召入宫,因看不惯妲己的淫荡被杀,九侯也遭「醢刑」,剁成肉酱分给诸侯。
                              妲己天生不爱笑,但不知为甚麼.妲己听见人的惨叫声.就像听到刺激感官的音乐一样,反而会发笑.残暴的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不惜滥用酷刑.草菅人命.例如:射人.虎吃人.活开膛.炮烙等等….非常残忍.


                              38楼2006-10-22 14: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