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吧 关注:2,296贴子:2,296
  • 1回复贴,共1

重估《尚书》的民主理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12-12 13:40回复
      “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命也。国以为命,君以为命,吏以为命。故国以民为存亡,君以民为盲明,吏以民为贤不肖。”
      “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功。国以为功,君以为功,吏以为功。国以民为兴坏,君以民为强弱,吏以民为能不能。”
      “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力。国以为力,君以为力,吏以为力,故夫战之胜也,民欲胜也;攻之得也,民欲得也;守之存也,民欲存也。”
      “民者万圌世之本……故自古至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以上俱引自贾谊《新书?大政》)
      针对法家的严圌刑酷法和威圌权主圌义,后来董仲舒则提出:“德主刑辅”“天之任德不任刑”,“国之所以为国者,德也”。(《汉书?董仲舒结》)
      中圌国古典时代的帝王政圌治,除秦始皇、隋炀帝、朱温等少数被称为“独圌夫民圌贼”的几个著名的暴君以外;原则上大多数皇帝或是无为而治,或奉行君轻民重的治圌国原则。所谓“惟以一人圌治天下,岂以天下奉一人”(太和殿楹联)即本之此义也。因此,中圌国古代之帝王政圌治非常不同于中西亚及罗马的暴君专圌制政圌治,我以为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依循于《尚书》所总结的治圌国治民原则。
      11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理论,西方近代首先由孟德斯鸠所表述,但在先秦儒家理论中已经萌芽。
      荀子论“王圌道”(即治圌国之道)——提出了礼、乐、刑、政的“四达”。这“四达”中,礼即制圌度,相当于立法权。刑即司法权,政即行政圌权。乐(“乐文”)不仅指音乐,美学。“乐以宣情”,指的是控圌制人心、情感的意识形态。
      荀子引《乐记》云:“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圌道备矣。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礼记?乐记》)“礼以别贵贱,乐文以沟通人心。”
      荀子政圌治思想,是儒家与法家的综合。儒以礼乐为本,而法以法圌制为具。其根源,皆来自《尚书》。
      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中圌国远古之政圌治中已总结出如此成熟的一套政圌治理念。此比之20世纪流行的权力迷圌信,以为有权即有一切,靠暴圌力、镇圌压可以维持统圌治(如林圌彪云:“政圌权就是镇圌压之权。”),有权而可以为圌所圌欲圌为云云,前商周的这一套德治观念,更复杂也更成熟,更具深厚的历圌史感。
      中圌国远古政圌治历圌史中之所以能形成数千年一系相承的华夏帝统,出现周汉唐宋明清这样数百年政圌治统圌一文明稳定的伟大帝圌国,中圌国文化之所以能百折不磨慎终追远而宏扬光大至今,显示出发达成熟高度的政圌治智慧,其政圌治奥秘也在于此。
    何 新
      ---------------------------------
      ①《汉书?艺文志》:“书之所起远矣。孔子纂焉。上断自尧,下迄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②《孔子世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③明堂太室,夏商周称“太社”,秦汉称“太常”或“太尚”,同时为九卿职官之名,主司典章制圌度、宗庙祭祀、礼乐及选才考圌试。
      ④太尚藏书,不仅政典。,还有《诗》。《墨子》书中常以《诗》、《书》连言。《墨子?非命》:“夏商王《诗书》”,“明鬼”引《诗?大雅》“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则称之为《周书》、《大雅》,《书》即《尚书》,《诗》即《诗经》。
      ⑤太常即太尚。汉称“太常”,秦称“奉常”。《史记?三王世家》:“三月乙亥……尚书令奏未央宫。”《汉书?张安世传》云安世“用善书给事尚书”。
      ⑥清代王念孙说,此句文不成义,“尚”与上同,“书”当为“者”,言“上者为夏书,其次为商书、周书。”何案其说谬。此断句当如下:“故《尚书》:夏书,其次商、周之书。”或“故《尚书》,夏书、商、周之书。”
      又,我颇疑《逸周书》原也属于《尚书》,是《周书》之逸篇。
      ⑦孔安国《尚书序)称:“济南伏生……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其说谬,《尚书》一名,来之久远并非伏生所制也。
      ⑧典,纪也,志也。
      ⑨《观堂集林?周制圌度论》。
      ⑩《尚书?无逸》。
      (11)《荀子?王政》。
      (12)《盘庚》。
      (13)老圌子自然主圌义,庄子自圌由主圌义,孔子制圌度主圌义,墨子民圌主主圌义,孟子人格主圌义,荀韩李专圌制主圌义。
      (14)《尚书?大诰》。
      (15)《尚书?康诰》。
      (16)《尚书?君奭》。
      (17)《诗经?大雅?大明》。
      (18)《尚书?酒诰》。
      (19)《尚书?君奭》。
      (20)《尚书?康诰》。
      (21)《尚书?君奭》。
      (22)《尚书?召诰》。
      (23)《尚书?召诰》。
    


    6楼2011-12-12 13: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