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淦铭吧 关注:58贴子:1,768
  • 0回复贴,共1
老子认为,体现“
道”的“圣人”,要治理百姓,就应当不尊尚贤才,才能使人民不要争夺权
位功名利禄。不过,老子不是说贬低人才,否定人才的意思。而是说,统治
者不要给贤才过分优越的地位、权势和功名,以免使“贤才”成为一种诱惑
。引起人们纷纷争权夺利。
在此对统治者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
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这是老子提出的安民政策,接着又给统治者
提出了具体的办法:“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许多人认为老子“常使民无知无欲”的主张是愚民
思想,其实不然,事实上老子并不主张去除人的正常欲望,他目的是使社会
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他实际是主张“少私欲,视素保朴”。这一主张对我
们的立身处世也有重大指导意义。
老子所强调的“无为”,即是顺应自然,其治理社会的效力,显然要比
用法令、规章、制度、道德、知识来约束人的社会行为要合理得多,有力得
多。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基础涵义。而老子的这种社会理想,又是同
他的“道”论密切相关的。老子认为,高明的当政者和领导者应懂得自然之
道。顺应人的天性,让下属和百姓各尽其能,各守其职,各得其所,相安无
事。而切忌用过多的条规制度来进行强制性约束,否则会适得其反。也就是
说.最好的政策应该是“清静无为”的政策,不要左一个运动,右一个政策
。搞得民众无所适从。要让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安定大治,就像对待井水一
样,如果搅动得越凶,残渣败叶就越是泛起,水就越是混浊,最好的办法不
是去放什么漂白粉之类的,而是停止施加外力,让它自己慢慢平静下来。这
样井水就会自然清静了。“无为而治乃大治”,这是老子“无为”论给后人
的有益启示。
人都有欲望,这是无可非议的,但问题在于欲望和能力之间是必须成正
比的。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寻求欲望与能力之间的和谐。



1楼2006-09-01 12:2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