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黎明:鹖冠,你诞生于何时?
然而,唐“鹖冠”来路不明,且并不像真正的武弁(笼冠)那样,是汉-魏晋-南北朝-隋,一路传承下来的。它的出现比较晚,大概在武后当政的时期。
故而《贞观之治》中武官朝服清一色戴“鹖冠”,是缺乏依据的,在武德和贞观朝,我们见到的最多的是平巾帻,而没有见过一例“鹖冠”。
我粗粗翻看自己唐代中原墓葬有纪年的120个墓的资料,从西元630【贞观四年】李寿墓,到西元888【文德元年】靖陵-唐僖宗李儇墓,发现出现“鹖冠”大概是在神龙年间,印象最深的是头顶“鹖冠”的西元706【神龙二年迁陪乾陵】章怀太子李贤墓的武官俑;而之前西元705【神龙元年前后】乾陵的武官大仗石仪,就都是平巾帻而没有鹖冠。

西元706【神龙二年迁陪乾陵】章怀太子李贤墓,武官俑

西元705【神龙元年前后】乾陵,武官大仗石仪
然而,仔细翻检之下,发现,西元675-680【上元二年-调露二年】的巩义芝田92HGNM36墓就有“鹖冠”的雏形。

西元675-680【上元二年-调露二年】的巩义芝田92HGNM36墓,武官俑
然而,唐“鹖冠”来路不明,且并不像真正的武弁(笼冠)那样,是汉-魏晋-南北朝-隋,一路传承下来的。它的出现比较晚,大概在武后当政的时期。
故而《贞观之治》中武官朝服清一色戴“鹖冠”,是缺乏依据的,在武德和贞观朝,我们见到的最多的是平巾帻,而没有见过一例“鹖冠”。
我粗粗翻看自己唐代中原墓葬有纪年的120个墓的资料,从西元630【贞观四年】李寿墓,到西元888【文德元年】靖陵-唐僖宗李儇墓,发现出现“鹖冠”大概是在神龙年间,印象最深的是头顶“鹖冠”的西元706【神龙二年迁陪乾陵】章怀太子李贤墓的武官俑;而之前西元705【神龙元年前后】乾陵的武官大仗石仪,就都是平巾帻而没有鹖冠。

西元706【神龙二年迁陪乾陵】章怀太子李贤墓,武官俑

西元705【神龙元年前后】乾陵,武官大仗石仪
然而,仔细翻检之下,发现,西元675-680【上元二年-调露二年】的巩义芝田92HGNM36墓就有“鹖冠”的雏形。

西元675-680【上元二年-调露二年】的巩义芝田92HGNM36墓,武官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