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吧 关注:206,157贴子:1,245,393
  • 6回复贴,共1

城池修筑与宋辽外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西1楼2011-03-04 12:42回复
         城池修筑与宋辽外交
         符海朝
         (安阳师范学院 历史系 ,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澶渊之盟中宋辽两国就边境城池的修筑达成了一些协议 ,但是由于辽统治者南下掠夺的本性不会改变 ,所以北宋时期 ,双方围绕北宋在河北和河东地区城池的修筑活动 ,进行了多次的交涉 ,从这些交涉中可以看出北宋在盟约问题上的灵活性。
    关键词:城池;盟约;宋辽外交
    中图分类号:K 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0238 (2007) 04-200692-04


    IP属地:山西2楼2011-03-04 12:42
    回复
      2025-08-24 04:49: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 年)十二月七日 ,宋辽之间达成如下契约: “共遵成约 ,虔守欢盟 ,以风土之仪物 ,备军旅之费用;每岁以绢二十万匹、 银一十万两 ,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 ,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沿边州军 ,各守疆界;两地人户 ,不得交侵;或有贼盗逋逃 ,彼此勿令停匿;至于陇亩稼穑 ,南北勿纵骚扰;所有两朝城池 ,并各依旧存守 ,淘壕完葺 ,一切如常 ,即不得创筑城隍 ,开决河道 ,誓书之外 ,一无所求 ,各务协心 ,庶同悠久。自此保安黎庶 ,谨守封疆 ,质于天地神祗 ,告于宗庙社稷 ,子孙共守 ,传之无穷 ,有渝此盟 ,不克享国 ,昭昭天鉴 ,共当殛之。 ” [1 ]
           黄仁宇先生说过 , “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 ,表示着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 ” ①
           澶渊之盟后 ,宋辽之间基本上没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 ,双方基本上维持一种和平交往的关系 ,这和双方政府均能遵守盟约有很大关系。但是 ,宋辽对峙期间 ,双方特别是北宋朝廷内部就要不要在盟约限定的地区创筑城池 ,争议颇多 ,对宋辽外交产生了较大影响。以前宋史学界对此问题探讨较少 ,本文谨就此略抒己见 ,文中不当之处 ,敬请读者特别是方家指正。


      IP属地:山西3楼2011-03-04 12:42
      回复
        一、 真宗时期
             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五月壬寅诏“自今缘边城池,依誓约止行修葺外,自余移徙寨栅,开复河道,无小大悉禁止之”。[1]真宗这道诏令是针对雄州知州李允则“于城外疏治渠田,边臣奏渠通界河,虑为戎人所疑,陈尧叟请亟罢之,上曰:‘决渠障边乃防遏所需,然誓书旧约,不可不守也”。[1]看来当时宋真宗和陈尧叟等君臣对盟约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唯恐给契丹以宋朝破坏盟约的口实。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冬十月癸未,“雄州奏契丹改筑新城,上谓辅臣曰:‘誓书有无创修城池之约,今此何也?’陈尧叟曰:‘彼先违誓修城,亦此之利也”。上曰:“岂若遗利而敦信乎?且以此为始,是当有渐,宜令边臣诘其违约,止之,则抚驭远俗,不失其欢心矣’。”[1]
             在辽国违约先修边城的情况下,宋真宗仍强调遵守盟约的重要性,但是对于辽国破坏盟约的修城行动,责令边臣以外交方式解决,防止事情进一步扩大。辽国修城的详细情况,限于史料不能详知,估计辽国在宋朝提出异议后,应该停止了修城行动。
             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秋七月乙未,“上谓王钦若曰:‘访闻河北州军城池廨宇,颇多摧圮,皆云赦文条约,不敢兴葺,今虽承平无事,然武备不可废也,宜谕令及时缮修,但无改作尔”[1]。
             从上则材料看出,即使不沿边的河北州军官吏在修城问题上也很谨慎,甚至谨慎到连城池摧圮也不敢主动维修的程度,其造成的直接恶果就是武备废驰。当然宋真宗下诏缮修城池的程度仍为严遵盟约,非常谨慎。
             不过,北宋知边官员中也有能灵活地理解盟约,积极修葺城池的。知雄州李允则,“河北既罢兵,允则治城垒不辍,契丹主曰:‘南朝尚修城备,得无违誓约乎?’其相张俭曰:‘李雄州为安抚使,其人长者,不足疑’。”[2]
             作为边臣,李允则对盟约的态度和声望看来在辽国也深为人知悉,因为盟约刚签订后,他即上书皇帝,“朝廷已许契丹和议,但择边将,谨誓约,有言和好非利者,请一切斥去”。宋真宗非常同意李允则的观点“兹朕意也”[2]
             宋真宗和李允则大约均深知宋辽二国的均势状态。不过,辽国大约还是把李允则修治城垒的事通报给宋中央政府,因为宋真宗马上有诘问李允则修城的诏令,李允则上奏回答,“初通好不即完治,恐他日颓圮,因此废守,边患不可测也”。[2]
             李允则深知两国虽有盟约,但辽朝统治者掠夺北宋土地、财物的本性不会改变,“边患不可测也”,宋真宗对李允则的做法表示赞同。有了宋真宗或明或暗的支持,李允则的胆气也壮了起来,谋略更得以发挥,“城北旧有瓮城,允则欲和大城为一。先建东岳祠,出黄金百两为供器,道以鼓吹,居人争献金银。久之,密自撤去,声言盗自北至,遂下令捕盗,三移文北界,乃兴版筑,扬言以护祠,而卒就关城浚壕,起月堤,自此瓮城之人,悉内城中。始,州民多以草覆屋,允则取材木西山,大为仓廪营舍。始教民陶瓦甓,置廊市,邸舍。城上悉累甓,下环以沟堑,莳麻植榆柳。广阎承翰所修屯田,架石桥,构亭榭,列堤道,以通安肃、广信、顺安军”[2]     。经过李允则的这一番旧城改造,雄州的城池防御体系大为加强,而且还和安肃、广信、顺安军等城池连为一体。史料中未见辽国对李允则的修城池行为有何反应,估计和李允则的灵活处理有关,也可能和辽国内部的政局混乱、无暇顾及边事有关。因为李允则的做法,也未明显违背盟约。     但是,却达到了加强武备的目的。
        


        IP属地:山西4楼2011-03-04 12:43
        回复
               [参考文献]
               [1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七、 卷六十五、 卷六十五、 卷七十二、 卷八十一、 卷一九五、 卷一二八、 卷二七七、 卷二五一、 卷二五八、 卷二八零、 卷三零四) [ Z]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脱脱 ,等.宋史 (卷三二四、 卷三二四、 卷三二四、 卷三二四、 卷三一六、 卷三二四、 卷三二四、 卷三四六、 卷三二四、 卷三二四) [ Z] .北京:中华书局 ,1985.
               [3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四六、 卷三四六) [ Z] .北京:中华书局 ,2006.
               [4 ]张方平.朝散大夫守尚书户部郎致仕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九百户食实封五百户赐紫金鱼袋王公墓志铭并序.乐全集(卷三九) [ Z] .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1992.
               [5 ]强至.龙图阁直学士朝散大夫给事中充同群牧使兼知审官东院权发遣开封府事上柱国陇西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二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李公行状.祠部集(卷三十四) [ Z] . 台北:商务印书馆 ,影印四库本 ,1985.
               [6 ]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二.富弼) [ Z] . 四部丛刊本.
               Bui lding of Towns and the Diplomacy between Song Dynasty and Liao Dynasty
               FU Hai - Chao
               ( Department o f History , Anyang Teacher s College , Anyang 455002 , China)
               Abstract : In the Chanyuan covenant made by S ong - Liao countries , the two sides reached s ome protocols on thebuilding of towns on their borderlands. But as the real nature of Liao’ s ruler’ s for g oing s outh to grab did notchange , two sides neg otiated many times on the activities of north S ong Dynasty building towns in the region of He2bei and Hedong at the period of north S ong dynasty . From these neg otiations , we can know the flexibility of northS ong Dynasty on covenant problems.
               Key words :building of T owns ; covenant ; the Diplomacy between S ong Dynasty and liao Dynasty
          


          IP属地:山西7楼2011-03-04 12:43
          回复
            吧主的论文从哪里搞来的?


            8楼2011-03-14 03: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