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吧 关注:44,505贴子:851,436
  • 0回复贴,共1

北京经济辐射能力不如上海的原因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目前的所谓的三大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来看,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是无庸质疑的,广州作为狭义“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没有太大争议,而北京作为“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还是存在颇多争议的。关键还是北京的经济辐射能力与上海相比相差很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周遍地区没有发挥带动作用,而是产生了“负拉动”——从这一地区抽取资源与资金,却没有反哺区域经济,例如天津感觉自己的发展受到了北京的压制,河北觉得自己为北京发展做出的牺牲和奉献多于获得的利益,从而影响了本地区的发展。   


  上海和北京作为中国的两个超级大都市,两者自身的发展都很快,但两者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却相差很大。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城市,其快速发展带动了相邻的江苏、浙江相关地区的快速发展,其周边各个主要城市也主动和上海接轨、协调,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和带动,“长三角”在上海的带动下群龙起舞,渐入佳境。而北京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其辐射带动能力非常有限。事实上环渤海地区在目前和相当长时间内,在经济发展方面难以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其中京津冀、沈大、济青三大板块都是在相对独立发展,北京对后两者的辐射影响微乎其微,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而北京对周边地区,即天津、河北的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甚至在很多时候是聚集效应大于辐射效应,形成了“空吸”作用——人才、资源逐渐向北京集中,造成周边地区发展相对迟缓。   


  北京经济辐射能力不如上海的原因分析   


  首先我们把辐射力局限在经济的范围之内,因为辐射能力不仅仅包括经济辐射能力,例如在政治文化辐射能力方面北京可能远远强于上海。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一个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是伴随着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阶段才能明显表现出来,在某一阶段可能表现为聚集作用大于辐射作用,而在另一阶段可能表现为辐射效应大于聚集效应。北京现在的经济辐射能力不如上海,并不意味着在这方面将永远不如上海。此外,我们研究某个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是要考虑其范围的,在某个辐射半径范围内,可能辐射能力很弱,或者没有,而在另外一个辐射半径范围内,可能辐射能力很明显。我们说北京的辐射能力弱是说北京对天津、河北的辐射能力弱,是相对于上海对江苏、浙江的经济辐射情况而言的。   


  北京和上海相比在经济辐射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包括经济、政治、地理的原因,也包括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具体来说,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北京的经济规模明显小于上海。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一般来说与其经济规模是成正比的,经济规模大意味着需求和供给能力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辐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一种“溢出”效应,即对周边地区的产业、技术转移力度和对周边地区的产品的吸纳消化能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公报,2004年上海的GDP是7450.27亿元,北京的GDP是4283.3亿元,前者是后者的1.74倍,所以北京在对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和市场支持方面要远弱于上海。   


  第二,北京的面积要明显大于上海,并且北京西面、北面环山。北京的面积是16800平方公里,上海的面积是5800平方公里,前者几乎是后者的三倍,并且北京的北面和西面环山,交通条件比较差,这造成了北京自身吸收了其核心城区辐射出来的大部分能量,并且严重阻碍和北京对其以北、以西的河北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而上海地势低平,自身面积小,经济规模大,很容易辐射到附近的苏州、嘉兴等地区。上海到苏州的距离也就相当于北京到其郊县密云、平谷的距离。   


  第三,北京地理位置不如上海。北京的地理位置不如上海不仅体现在地势多山,而且主要体现在交通状况不如上海。上海的交通状况远优于北京,上海不仅是中国首屈一指的海运港口,而且是扼长江“黄金水道”龙头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巨大,在物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聚集和疏散功能。此外,上海在铁路、高速公路交通方面也是走在前列,建立起了立体化的交通体系,经济辐射能量的传导路径比较通畅。而北京只是铁路交通比较发达,在人员集散方面比较发达,而在货物集散方面远不如上海。从环渤海地区整体来看,东北地区的进出口货物集散主要通过大连,山东地区的进出口货物集散主要通过青岛、烟台,华北其他地区的进出口货物集散主要通过天津,北京没有航运贸易中心的优势。   
 
 



1楼2006-05-15 23:3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