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话吧 关注:3,065贴子:78,224
  • 2回复贴,共1
由于普通话是满族等少数民族学古汉语不到位的结果,因此失落了传统汉语里的几个声调和入声。
传统汉语入声短促,只有半拍,经常以 t 、k 、p 等辅音收尾,但是这些收尾的辅音并不发出声音来,只起着突然停顿的作用。如果你学过英语,可以用英语给你举个例子。picture 这个英语单词中 c 的发音(你的英语老师说的:不完全爆破)就是传统汉语的入声之一。
海南话继承着完整的传统汉语的入声。你会逐渐明白的。
入声能使语言的发音丰富多彩,所谓抑扬顿挫。由于普通话丢失了入声,普通话便只能做到“抑扬”而无法做到“顿挫”。“顿挫”是入声的效果,海南话里大量存在顿挫的入声。
入声还可以增加音节,减少重复音节(同音字)。例如,si , sit ,sik ,sip 这四个音节的读音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丢失了入声,就只好变成相同的一个音节 si ;那么就无形中减少了音节。减少音节的代价是用相同的音节去表示意义无关的意思,那么大量的同音字便诞生了!普通话丢失入声,所以同音字特别多。


IP属地:北京1楼2009-12-10 11:21回复
    汉语吧有人叫嚣多数南方汉语辅音少于普通话,对此山翁怎么看?


    IP属地:海南2楼2009-12-10 12:50
    回复
      2025-08-31 19:14: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像音节 sit , sik , sip ,它们的发音听感明显不同。你暂时感觉难于分辨因为你对它们还陌生。
      其实,-t , -k , -p 作为入声的收尾“音”,尽管没有声音发出来,但是它们的所形成的发音部位不同,因此会使 it,ik 和 ip 的发音区别开来。
      -t ,舌尖顶住上齿龈,形成气流阻碍;
      -k ,后舌提高堵住软腭,形成气流阻碍;
      -p ,双唇合拢,形成气流阻碍。
      所以不一样。
      入声就是这样紧急刹车,使它前面的元音发音突然终止。——入声属于闭音节范畴(世界上多数语言都存在闭音节)。海南话里有一定数量的入声闭音节。
      音节通常有开音节和闭音节两种。
      由于开音节是打开的,所以发音较长(一拍),听感是悠扬、放松;
      由于闭音节是突然关闭的,所以发音变得短促(半拍),听感是紧张有力。
      普通话基本上是开音节,所以听感悠扬;
      海南话既有开音节,又有闭音节,发音由长短音节有机组合而成,所以发音缓急相济,语流乐感丰富,表达生动。
      海南话里的入声字,跟该字本身的意义有联系。例如,“急”这个字,海南话就用入声来读:gip 。以 -p 来突然停止发音,充分表达“急”的严重状态,十分生动,连动物、不会说话的小孩都可以体会几分涵义;而普通话只能发作 ji ,没有任何紧张气氛,因此表达力不如海南话强劲。
      再如,烈、恶、毒、夹、刮、发、灭、刺、入……都是入声字。可见入声字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和本身的涵义存在明显的联系。
      海南话的入声字,也是传统汉语的入声字。
      仔细体会,注意模仿,入声字的发音就算是北方人也是可以学会的。


      IP属地:北京3楼2009-12-10 16: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