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年 (清同治十二年) 癸酉 11岁
是年齐家租种十几亩田,与人合养了一头牛。齐白石常一边牧牛,一边砍柴、拾粪,还一边温习旧读的功课。有时只顾读书,竟忘了砍柴。《白石自状略》曾记:"一日王母曰:'今既力能砍柴为炊,汝只管写字。俗语云,三日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明朝无米,吾孙奈何?惜汝生来时走错了人家。'"此后,齐白石上山总是先把书挂在牛角上,拾满了粪,砍足了柴,再读书。有不懂处,便在下山时绕道外祖父家请教。就这样读完了大半部《论语》。
1874年 (清同治十三年) 甲戌 12岁
农历一月二十一日,由父母做主娶童养媳陈氏春君。湘潭风俗,童养媳与丈夫年龄相当,先拜堂至夫家操持家务。成年后再"圆房"同居。白石后有《祭陈夫人文》云:"清同治十三年正月二十一乃吾妻归期也。是时吾妻年方十二。"又记云:"吾妻事翁姑之余,执炊爨,和小姑、小叔,家虽贫苦,能得重堂生欢。"
五月五日(农历),祖父万秉父病殁。
1877年 (清光绪三年) 丁丑 15岁
父亲见齐白石体弱力小,难学田里农活,决定让他学一门手艺。正月拜粗木作齐仙佑为师。因齐白石力气小扛不动大檩条,三个月后便送其还家,不再纳。
农历五月,再拜齐长龄为师。齐长龄亦为粗木作。是年秋,齐白石随师做工归来,途工遇三个专门作雕花木器的细木作,师傅恭敬让路并问好。还对齐白石说:做大器作的人,不敢和做小器作者平起平坐。不是聪明人,是一辈子也学不成细木作的。齐白石心中不服,遂暗下决心,改学小器作。
1878年 (清光绪四年) 戊寅 16岁
转拜雕花木匠周之美为师,学小器作。
齐白石撰作《大匠墓志》云:"君以木工为最著,雕琢尤精。余事师时,君年三十有作。常语人曰:'此子他日必为班门之巧匠。吾将来垂光,有所依矣。'"
1881年 (清光绪七年) 辛巳 19岁
下半年出师。与妻陈春君圆房。出师后仍跟师傅一起走出乡串户做雕花木器。
1882年 (清光绪八年) 壬午 20岁
继续与周师傅做雕花木活。
在一顾主家借到一部乾隆年间刻印的彩色《芥子园画谱》,遂用半年时间,在油灯下用薄竹纸勾影,染上色,钉成十六本。此后,做雕花木活,便以画谱为据,花样出新,也没有不匀称的毛病了
是年齐家租种十几亩田,与人合养了一头牛。齐白石常一边牧牛,一边砍柴、拾粪,还一边温习旧读的功课。有时只顾读书,竟忘了砍柴。《白石自状略》曾记:"一日王母曰:'今既力能砍柴为炊,汝只管写字。俗语云,三日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明朝无米,吾孙奈何?惜汝生来时走错了人家。'"此后,齐白石上山总是先把书挂在牛角上,拾满了粪,砍足了柴,再读书。有不懂处,便在下山时绕道外祖父家请教。就这样读完了大半部《论语》。
1874年 (清同治十三年) 甲戌 12岁
农历一月二十一日,由父母做主娶童养媳陈氏春君。湘潭风俗,童养媳与丈夫年龄相当,先拜堂至夫家操持家务。成年后再"圆房"同居。白石后有《祭陈夫人文》云:"清同治十三年正月二十一乃吾妻归期也。是时吾妻年方十二。"又记云:"吾妻事翁姑之余,执炊爨,和小姑、小叔,家虽贫苦,能得重堂生欢。"
五月五日(农历),祖父万秉父病殁。
1877年 (清光绪三年) 丁丑 15岁
父亲见齐白石体弱力小,难学田里农活,决定让他学一门手艺。正月拜粗木作齐仙佑为师。因齐白石力气小扛不动大檩条,三个月后便送其还家,不再纳。
农历五月,再拜齐长龄为师。齐长龄亦为粗木作。是年秋,齐白石随师做工归来,途工遇三个专门作雕花木器的细木作,师傅恭敬让路并问好。还对齐白石说:做大器作的人,不敢和做小器作者平起平坐。不是聪明人,是一辈子也学不成细木作的。齐白石心中不服,遂暗下决心,改学小器作。
1878年 (清光绪四年) 戊寅 16岁
转拜雕花木匠周之美为师,学小器作。
齐白石撰作《大匠墓志》云:"君以木工为最著,雕琢尤精。余事师时,君年三十有作。常语人曰:'此子他日必为班门之巧匠。吾将来垂光,有所依矣。'"
1881年 (清光绪七年) 辛巳 19岁
下半年出师。与妻陈春君圆房。出师后仍跟师傅一起走出乡串户做雕花木器。
1882年 (清光绪八年) 壬午 20岁
继续与周师傅做雕花木活。
在一顾主家借到一部乾隆年间刻印的彩色《芥子园画谱》,遂用半年时间,在油灯下用薄竹纸勾影,染上色,钉成十六本。此后,做雕花木活,便以画谱为据,花样出新,也没有不匀称的毛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