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苑吧 关注:6,295贴子:177,051
  • 2回复贴,共1

诗歌为什么要押韵【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任何文学体裁都是有其特点以及写作规范的,中国的古代文学更是如此。例如骈文、赋或者科举中的八股文、应试诗等等,都有它们各自的写作规范和要求。 

  这里宋词不谈,作为诗,包括古体诗以及近体诗,虽然其中也有详细的分类,但是总体上而言,诗(这里特指古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现代的自由体诗、散文诗除外!)最基本的、共同的写作规范就是押韵。不同类型的诗可能押韵的要求不一样,但是都是必须押韵的。有人可能说,未必古诗都押韵吧,《诗经》里面的诗就没有押韵!《诗经》里面的诗当然也是押韵的,现在觉得不押韵,那是因为文字的发音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无法复原了。 

  有人可能说,我写诗就是不按照格律,不想押韵,否则会干扰我的表达。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原因很多。我只说一个,写诗不押韵,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像一个足球运动员跟裁判说:你不能判我越位,因为会影响我进球的!我想谁要是真的这么说,可能会被裁判红牌罚下场的,因为他不认同这项运动的共同规则,那么就无法和其他人一起参与了。 

  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有它的写作规范的,如果不按照这个规范进行诗的创作,那么你创作出来的就不是诗。虽然在古代诗人的作品中也有偶尔变通的地方,甚至个别大家也曾经出现过格律上的错误,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古代诗人都是严格按照诗的写作规范进行创作的。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诗人以及他们遗留下来的作品都是数量极大的,除了他们那个时代没有的事物之外,我相信现代人能够从古代诗词中找到针对任何一种自然风貌、人情世故、心绪愁肠等等的描述。问题在于用同样的写作规范,前人可以写尽人间事物,我们却说不行了,“这样会干扰我的表达”,那么这是写作规范的原因还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呢? 

  诗歌作为一种脍炙人口的艺术形式,那么就有它自己的艺术美。个人认为,诗歌的艺术美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1、文字美,诗词通过文字表达作者的思想,如何用准确、生动的字词表达出作者的意思,这是诗歌写作中最基本的功夫,也就是炼字、炼句,也是诗歌文字美的基本体现,杜甫《月》: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这里的“吐”、“明”,不但准确描述出了当时的景物,深深体会一下,就可以领悟到“吐”、“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无比生动,真是炼字之及至,千古之绝唱; 

2、意境美,诗歌的意境也是诗歌的内涵所在,一首好诗所表达的意境不但明确、深邃而且使读者可以回味无穷,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 

3、音律美,诗也被称作诗歌,可见诗与歌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知道在古代的时候,有不少诗可以用于吟唱的,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所做的《秦王破阵乐》就是在当时的大型典礼上用于歌唱的。汉高祖刘邦在乡宴中即兴击筑而唱的《大风歌》,项羽在垓下被围时所唱的《垓下歌》也是如此,当然并不是每首诗歌都适合于唱的。 

  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一点,诗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读的,古人称作“吟诗”。很多古代俗语中“诗”都是和“吟”这个动词联系在一起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诗作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诗歌为什么要读出来?这就是因为诗歌本身的音律美,特别是格律诗,不发声是体会不出来的,所以我建议各位作者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定要读,同时在鉴赏他人的作品时也要读,否则诗词的美平白失去了三分之一。 
  诗词为什么要押韵呢?因为押韵的文字不但顺口易记,而且好听!举一个现代口语中的例子,一个新员工刚到公司和老员工打招呼,可以说“我是新来的,请多多关照”,也可以说“新来乍到,请多多关照”,两种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但是明显后者说起来更加顺口,听起来也舒服。用韵(押韵)的文章一般称作韵语。其实也不仅仅诗词要用韵,有很多文学创作形式都是用韵的。 

  古代文献中很多都是用韵的,全部用韵的如《老子》;部分用韵的如《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后代的《汤头歌诀》,以及古代政府的很多告示,古代的格言“嘉言”,古代的兵书如《三略》、《六韬》、古代的医术如《灵枢》、《素问》等等也都是用韵的。熟悉古代文学的同修应该知道,其实在古代韵语是非常发达的,也是很占优势的表达形式。 

  不仅仅是这些古代典籍,即使是民间的民谣、谚语、民歌以及各种地方戏曲的唱词也都是或多或少的用韵的。有人可能说,我还是不知道用韵有什么好处!大家应该知道,强调音律美的艺术形式,诸如诗、词、戏曲的唱词、歌曲的歌词(部分)之所以都用韵,那么只能说明用韵能够加强这些艺术形式的音律美。 

  其实,所谓自由体诗(现代诗)也是需要用韵的,很多现代歌曲的歌词也是用韵的(歌曲毕竟不是诗词,所以大部分不是全部用韵的,但是都有用韵的成分在),当然这些现代的作品用的不可能是古韵,而是现代的韵。 

  最根本还是:诗歌都是要押韵的,不押韵的不是诗。 

  入门从严,俗话也说“严师出高徒”。现代的大陆华人中,一般而言,语文根底,特别是古文修养一般都是比较差的。加之现代的“普通话”与《平水韵》、《词韵简编》等的语音差之甚远了,一个人要学习诗词,不是从古代文献开始,而是从《新华字典》开始,根据一般人都有的先入为主的习惯以及畏难心理,我觉得是很难真正领会诗词中格律以及韵的真正含义的。 

  反之,从韵的基本概念和《平水韵》出发,然后再到现代汉语的发音中寻找相应的发音规律,这样入门可能就简单多了,因为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其它的就只是细节问题了。



1楼2008-01-26 07:26回复
    好深奥哦~~~


    IP属地:辽宁2楼2008-01-26 10:27
    回复
      押韵首先是嘴的需要,也就是读着上口,其次是便于记忆,大家都有感觉,带韵的东西好记。但《百家姓》怎么说也不能算是诗!压韵是旧体诗词的最低要求!起作用也只是上口,在律体中,痴园以为押韵不如平仄交替的分量重。
      平水韵的祖宗是《切韵》,韵部分得更细,206韵,目的是正音,但这个正音不是几个人能说了算的,因为各地语音、习惯不同是从来就有的但影响深远,也就是在文言环境下的书面上得到了贯彻,但实际中语音变化很大。现在推广的普通话,是对应白话文的。《切韵》、平水韵准确地说,只能部分代表中古时期部分地区的语音。用旧韵不可不读陆法言的序,两句话值得注意:“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


      IP属地:河北3楼2008-01-26 11: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