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吧 关注:1,693贴子:7,209
  • 10回复贴,共1

花气熏人欲破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noopy

  午后,天就微雨,寒雾渐起,阴转为昏,昏凝为黑,大有如晦之感。围炉取暖,重读《围城》,于篇三见山谷诗。——题记

                    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

                    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客居岭南也久,粤人癖性不知不觉中竟习得个大概。返湘小住,头一不惯就是冷,以至终日团坐炉前。而省亲生活更闲暇得支离破碎,寻亲访友之余便是吃饭睡觉——白天昏昏想睡,晚上倒清醒,实在太无聊。

  经意不经意间,营造出 “雪夜围炉读禁书”的氛围。当然,联系实际细究,无清雪寒沁,有浮烟冷雨,“禁书”也名不副实,读的是《围城》而非《觉后禅》。

  这首诗在《围城》第三章开篇。方鸿渐初登苏文纨家门,苏家悬挂于客堂的字画中有沈子培一幅屏条,录了这首黄山谷诗。

  “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从字面意思来读,首句饶是香艳,芳菲开放香气徐徐,薰得平日的禅定功夫都要破了。方鸿渐觉得和尚们闻到窗外这种花香,就已犯戒,与吃荤相去无几[注一]。但联系后面诗句,总觉得全篇宗旨灰色心情居多,黄鲁直写诗没文思,正发牢骚。再一细品,始悟“破”非“破立”之“破”,乃“破格”之“破”,表超出之意。

  禅定讲究八风不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重在转识为智,故有言“破”。今人俞白眉有诗《破禅》“口绽莲花波若蜜,青灯古佛苦参礼。芥子须弥无量身,还在逍遥尘世里”。这一“破”便“无相寂灭”了。

  比较起来,总是“破戒”来得香艳。歌尽桃花扇底风。阿Q摸过小尼姑的光头后都觉得大拇指和第二指有点古怪,很是滑腻,那倘若“破戒”岂不更过瘾?

  陆放翁《村居书喜》:“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宝二爷化为“花气袭人知昼暖”,给花蕊珠起了“袭人”的名字。所谓“晴为黛影,袭为钗副”,这个“昼”字改得真是大妙,脂批道:“此书一字不能更,一字不能少”。不论他是“昼”还是“骤”,花气是同样的“破戒”。薰人,袭人,真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龙门八节滩在洛阳。伊河流经伊阙,河床高高低低,水势深深浅浅, 嶙峋怪石矗于水面,卵石阻碍水道,这段河道便是“八节滩”。唐武宗会昌四年,白香山隐于洛阳,哀船夫之苦,于是义修“八节滩”。史载香山居于洛阳履道里时,终日“疏沼种树,构石楼香山,凿八节滩 ,自号醉吟先生”[注二],后来做好事款项短缺,连为元稹写墓志铭元家所赠送的银鞍玉带都给变卖了。据此八节滩在宋时理应“天堑变通途”,山谷道人此句化了古意。

  方鸿渐肚里阳秋,品评沈子培写此诗首句“人”字的捺脚似北平老妈子缠的小脚。沈曾植这位“同光体”遗老在陶、阮的山水之道上的认识钱默存不以为然,还在这里给着实揶揄了一把。话又说回来,这位写诗喜用佛典的遗老难道就不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

  黄鲁直此诗流传后世,全在这幅《花气薰人贴》。草书写来,前面二句还约有些拘谨,后二句却是挪腾跳跃,气韵飞动。“花气”写得肥,但“中”字却突然变瘦,兴之所致,纵横飘动,真是肥而不腻,瘦却有肉。沈子培也是活该被笑了。

                                                                腊月十二于湘

附注:

1、《围城》49页

2、《新唐书·白居易传》



1楼2006-09-07 22:55回复
    花气熏人


    2楼2006-09-07 22:57
    收起回复
      2025-08-30 00:03: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问好吧主,我们的签名档一样哦:)


      3楼2006-09-07 23:03
      回复
        红楼梦里有句花气袭人知昼暖,说是引自秦少游,不过秦观好像并无此句,应该是曹雪芹根据花气熏人欲破禅一句改编的——我猜


        4楼2008-07-28 22:58
        回复
          文章我没看清楚,原来是陆游的


          5楼2008-07-31 22:15
          回复
            mark


            9楼2010-11-24 22: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