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世间最深不及父母情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 有吴氏四兄弟 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
  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贴吧:河间作者:残魂锁典狱 2013-11-29 18:36
回复:中华孝子宣传栏【专帖】
二十四孝_劝姑孝祖
明朝时候,浙江绍兴山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娶了一个童养媳名叫刘兰姐,年仅十二岁,却很明事理,对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动不动就冒犯长辈,经常骂祖母“老不死”,将其视为“包袱”,言辞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王氏的闺房长跪不起。王氏大吃一惊,问其缘故。刘兰姐答道: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把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家的大幸,恳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听后恍然大悟,边流泪边叹气说:良言使我收益不浅啊!于是痛改前非,对待祖母温柔恭顺。而刘兰姐对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
二六女儿明大义,看姑骂祖逆亲意;入房跪劝悔前非,示范儿孙行孝字。
二十四孝 孝感动天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几岁时故去了,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据说很有音乐天才。他娶了一位后妻,性情粗暴、凶狠。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象长大后变得凶残、蛮横、傲慢、无理,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 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二十四孝_兄弟争孝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贴吧:慈善作者:风中水墨 2013-03-27 11:57
回复:《新解图说二十四孝》吴桥人愿意看吗?
新解图说二十四孝之九
九、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父丧他乡本凄然,即使薄葬亦无钱。
搔头辗转无良策,自卖自身渡难关。
仙女钦佩甘下嫁,穷汉欣喜结良缘。
槐荫改称孝感县,“树上鸟儿”唱不完。
是董永的高尚情操,远播乡里,感动了贤惠善良且心灵手巧的村姑,甘心以身相许,相夫还债。封建文人却以“天帝之女”加以渲染,才有“天仙配”的美丽故事,流传至今。
若从另一个角度着眼,能够把董永的孝心孝行,作为人品的标准来衡量,这样的“村姑”,也是不多见的,也是情操高尚的,把她形容为“天帝之女”也不为过呀!
附:弟兄争孝。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有诗赞云:
  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
  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贴吧:吴桥文艺作者:古木独撑 2014-11-09 10:23
回复:《孝经》全文
感应章第十六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译文】
孔子说∶“从前,贤明的帝王奉事父亲很孝顺,所以在祭祀天帝时能够明白上天覆庇万物的道理;奉事母亲很孝顺,所以在社祭后土时能够明察大地孕育万物的道理;理顺处理好长幼秩序,所以对上下各层也就能够治理好。能够明察天地覆育万物的道理,神明感应其诚,就会彰明神灵、降临福瑞来保佑。所以虽然尊贵为天子,也必然有他所尊敬的人,这就是指他有父亲;必然有先他出生的人,这就是指他有兄长。到宗庙里祭祀致以恭敬之意,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亲人;修身养心,谨慎行事,是因为恐怕因自己的过失而使先人蒙受羞侮辱。到宗庙祀表达敬意,神明就会出来享受。对父母兄长孝敬顺从达到了极至,即可以通达於坤明,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应相通。《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中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人不想悦服的。
【品读】
孔子:‘上古的圣明之君,父天母地。所以对于天地父母,是同样的看待。如事父孝,那就是效法天的光明。事母孝,那就是效法地的明察。推孝为悌,宗族长幼,都顺于礼,故上下的大小官员和老百姓,都被感化而能自治。照这样的一切顺序,人道已尽到好处了,人君如能效法天明,那天时自顺,效法地察,那地道自审,这样以来,神明自然就会彰显护佑。所以说天子的地位,就算最崇高的了。但是还有比他更高的,这就是说:还有父亲的缘故。天子是全民的领袖,谁能先于他呢?但是还有比他更先的,这就是说:还有兄长的缘故。照这样的关系看来,天子不但不自以为尊,还要尊其父。不但不自以为先,还要先其兄。由是伯、叔、兄、弟,都是祖先的后代。必能推其爱敬之心,以礼对待。并追及其祖先,设立宗庙祭祀,以致其爱敬之诚,这是孝的推广,不忘亲族之意,对于祖先,也算尽其爱敬之诚。但是自身的行为,稍有差错,就要辱及祖先。所以修持其本身之道德,谨慎其作事之行为,而不敢有一点怠忽之处,恐怕万一有了差错,就会遗留祖宗亲族之羞。至于本身道德无缺,人格高尚,到了宗庙致敬祖先,那祖先都是高兴的来享,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那鬼神之德,于是乎显著多多。圣明之君,以孝感通神明,甚么能大过他呢? 由以上的道理看来,孝悌之道,若果做到了至极的程度,就可以与天地鬼神相通,天人成了一体,互为感应,德教自然光显于四境之外,远近幽明,无所不通。照这样的治理天下,自然民用和睦,上下无怨了。孔子引诗经大雅篇文王有声章的这一段话说:‘天下虽大,四海虽广,但是人的心理,是一样的。所以文王的教化,广被四海,只要受到文王教化的臣民,地域不分东西南北,没有思虑而不心悦诚服的,这样可以证明盛德感化之深无所不通的意思。
【故事】兄弟争孝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贴吧:轩祖信仰作者:中国轩祖信仰 2014-05-01 13:42
回复:《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_兄弟争孝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 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贴吧:重返洪荒作者:梦瑶道君 2013-10-04 17:58
回复:(转)图解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_兄弟争孝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 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贴吧:明朝作者:寒雨秋风 2014-06-29 17:56
回复:典故丨这些常见的成语故事 ,你还记得吗?
三、兄弟争孝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
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贴吧:呼兰作者:重新申请吧 2018-03-03 20:19
【孝经系列】广至德章第十三
【章节主旨】 这一章是说明首章「至德」的意义。如果能够推广先王的至德——即孝行,那就可以使民心顺从,而感化百姓。 【章节原文】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章节浅译】 孔子说:「君子用孝道来教化人民,并不是挨家挨户去教,也
贴吧:公子村作者:xingyun0303 2013-08-05 11:50

大家都在搜

  • 新华字典的解释
  • 治的古意
  • 治字取名的寓意好吗
  • 治的古义和今义是什么
  • 治字的来历
  • 治在新华字典第几页
  • 汉字的演变
  • 治的诗词
  • 治字属于
  • 治形容词意思
  • 治说文解字汉典
  • 治的同音字
  • 治在字典的多少页
  • 治转换成繁体字
  • 治其国的治
  • 治的多音字
  • 治在什么情况下读chi
  • 治是不是多音字
  • 姓治的治是哪个治
  • 治疗
  • 早治
  • 7个小偏方有效治痔疮
  • 痛风根治
  • 治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