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宋书
  高祖受命,迁侍中。永初三年,出为丹阳尹,有能名。转会稽太守。江东民户殷盛,风俗峻刻,强弱相陵,奸吏蜂起,符书一下,文摄相续。又罪及比伍,动相连坐,一人犯吏,则一村废业,邑里惊扰,狗吠达旦。方明深达治体,不拘文法,阔略苛细,务存纲领。州台符摄,即时宣下,缓民期会,展其办举;郡县监司,不得妄出,贵族豪士,莫敢犯禁,除比伍之坐,判久系之狱。前后征伐,每兵运不充,悉发倩士庶,事既宁息,皆使还本。而属所刻害,或即以补吏。守宰不明,与夺乖舛,人事不至,必被抑塞。方明简汰精当,各慎所宜,虽服役十载,亦一朝从理,东土至今称咏之。性尤爱惜,未尝有所是非,承代前人,不易其政。有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迹可寻。元嘉三年,卒官,年四十七。
贴吧:史记作者:子舆子舆 2014-05-17 08:43
回复:魏书
「绩」当是「缵」形近而讹。
  〔一五〕諡曰文 百衲本、南本、汲本、局本「文」作「孝」,汲、局二本下注「一作『文』」。北、殿二本及北史卷二四封懿传附见封兴之作「文」。按唐书卷七一下宰相世系表也作「文」。这裏「孝」字当是下行「孝琬」的「孝」字错简而误,今从北、殿本。
  〔一六〕子孝琬字子倩 百衲本、南本、汲本无「孝」字,北本、殿本及北史卷二四封懿传附孝琬有,又「子倩」作「士倩」。按北齐书卷二一封隆之传作「孝琬字子倩」。此传百衲等本孝琬的「孝」字错简在上行,今从北、殿本。又下文「孝琬弟孝琰」,上「孝」字,百衲等本讹作「子」,也从北、殿本。孝琬之字则北齐书也作「子倩」,今从百衲等本。
贴吧:史记作者:子舆子舆 2014-03-02 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