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拳研修吧
关注: 23 贴子: 812

陈氏太极拳修炼与研究

  • 目录:
  • 综合体育
  • 0
    松腰,要求腰、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等都放松,逐步改变腰部的自然弯曲状态。达到站立时腰部伸直乃至后突;坐时腰部伸直乃至前塌。伸直时不要硬挺,而是上下牵拉,好似各脊椎骨轻轻重叠在一起,古谓“形如九曲球”,就指放松的脊椎而言。 具体做法: 1、两脚与肩同宽、身体中正的自然站立。 2、胸椎、腰椎上下对拉松开竖直。 3、前松腹股沟,后松尾闾和臀部。 4、从上往下松沉到脚底成为腿脚稍屈的开立步桩时,同时转胯带动一手掌
  • 0
    练太极拳的,大多部知道“一动无有不动”,但其中的“一”指什么,不一定有人真能明白。 我最早认为“一”指丹田,有老师以为指“心意”。最近,我对此有个新认识。 此句“一” 不是排顺序,不是“第一”之意,“一”,可以是身体的任何能动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强调的身体整体协调性运动,是说只要是在动中,动作相关部位都是动的,而且还得动的有秩序,不能乱动。应该讲的就是协调。周身不协调、动作一变形,球体感就减少或消
  • 0
    含胸拔背,前提是胸口空无一物。太极拳非常忌讳挺胸努气,含胸拔背的前提一定是胸口松了,没有气了,其实这个词有误解,总让人以为胸口要动,其实胸口是不动的,含胸拔背是形容外表看起来的样子,并不是动作要点。含胸拔背的动作就是动肩胛骨。两个肩胛骨往前一合,这就是含胸拔背。所以,练的是背部的筋肉拉抻,不是去憋胸口。 含胸拔背是约定俗成的说法,有说是含胸炸背。意思是后背炸开了花。完全松开的样子。 内家拳转腰,有两
  • 0
    裆,一个深藏不露、不愿见人的地方。 这裆,还真不能单独拿出来练。因为它害羞,还懒,若胯不去拉扯,会躲在里头根本就不想动弹。所以说,说练裆实际是在练胯,只有胯动了,裆才一块欢起来。 裆温顺,举止由胯安排。与腰不同,裆几乎从不自己做主,什么后弧下弧前弧上弧,你腰胯让怎么走就怎么走。 乍看起来裆很无能,实则不然,它暗藏玄机。 裆有两根无形的弹簧,两头分别牵扯着两胯的前后两端,伴随着胯运动,两根簧交错收缩舒张
  • 1
    第一道门坎,能够 曲胯直腰,沉腰坐胯。 坐,要真正坐下去,腹股沟内收,臀外翻,屁股不能撅,环跳穴往两边撑,大腿肌肉往里裹,膝外撑,尾闾往下插,还不能坐过坐死了,得保证裆部弹性。 腰直与不直不在俯身与否,胯曲不曲不在蹲高蹲低。关键还是内在筋骨对正与否。 有人把它定义为“开胯”,即让胯开,关键是让后胯打开。这是劲力传导的需要,也能使腰胯通气,是健身的重要一环。此关不过,只能门外徘徊。
  • 1
    “顺劲”是太极拳运动练习的一种功法。是体验自身劲道的循环,掌握身体各部位劲圈的形成,过去老前辈称为“划圈”。 “顺劲”首先是在习练拳架及站桩功法中体验,用意念诱导,使精神、意念及气与力相互协调配合,使身体上下、左右、前后的神、意、气达到协调平衡的状态。 你可用定步练习,也可动步练习。 定步练习,具体做法就是以拳架中懒扎衣式为主,两腿一前一后,左腿在前,左手在前,右手于胸前与左肘平齐,两膊要放松撑圆,目
  • 7
    在太极拳吧发起关于转身脚底以哪个部位为轴的讨论,有大收获。部分回复收藏如下: 1 脚掌为轴的肯定不对,直线不转,锁着的,能转的都是跳了一下或者翘了一下。以脚后跟为轴的话,看虚转还是实转,就是看重心压不压脚跟,不压的先转脚后转身,压的应该是身和脚一起转。嘿嘿。一切以不损伤自己为原则,以能顺出发力结构为目的。 2 应该转分为转体和转向,太极拳套路的转向一般是非承重腿转,这时脚跟多,但最好前脚掌也别离开地面(勾
  • 1
    太极拳是“圆”运动,是圆就有圆心。无数个圆心点形成一条线,直线时便形成为轴。能做到立身中正,则从百会到会阴竖起一根立轴,也是主轴,大多的运动方式都是绕此轴而转。另外,在左右两侧,从肩井到坐骨大转子处,即肩胯相合形成另两根副轴,成为有些动作如旋转下沉的轴心。 有了“轴心”的慨念,对修练太极拳是很有帮助的。
  • 0
    学拳第一步先练下盘,首先让腿部有力,在曲膝状态下轻松支撑起身体;然后练松胯坐胯圆裆,有一个太极拳正确的身法;再就是通过松腰活裆练习让胯圈灵话圆转,从而引动丹田运转。几个环节环环相扣,次序不可颠倒。
  • 0
    这里是太极拳园地,喜欢并正在潜心钻研陈氏太极拳的拳友,您可以驻足此地。愿大家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强身健体,为弘扬国粹尽一分力。
  • 0
    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陈氏拳研修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综合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