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吧
关注: 58,776 贴子: 1,730,296

这里有胡同上空的鸽哨声

  • 目录:
  • 人文学科
  • 9
    我刚得到北京住房补贴资格,需要找有房本的北京商品房。补贴最高可以给3500元一个月,所以我只能租月租金不超过3500元的房子。可是怎么找房子呢?
  • 7
    老年间,北京人要想居家过日子。 厨房里除了必备各种刀具,锅碗瓢盆之外,还必须有个菜墩子。 之所以叫“墩子”而非“板儿”,是因为上讲究的家里主妇和但凡有点要求的厨子,切菜的垫的都是圆形的。 最好的墩子要松木的,一般人家也是好柳木的,圆形的墩子取自整块木材。无需粘连。 方形或其他形状,基本都是拼接粘合起来。 这东西的优点自然不用说,纯天然,还能带点木材的香味。 一个好墩子哪怕上边刀痕累累。保养的好,可以传代。
  • 7
    这个不一样,不单单是说话,打扮性格吃的。
  • 26
    小时候,人们不长洗头,男人甚至长达一周一次,趁着洗澡的时候解决。 因为当年没有热水器,夏天好说,火力壮的可以洗个凉的。 其余三季,光烧水都供不上,洗一次至少要一暖瓶。 甚至有些人一个月不洗(头),也是有的。都赶了“粘” 至于洗发的东西,男女一样,就是肥皂。女人讲究点用个香皂也就到头了。 直到80年代,洗发水传入中国。最老牌子好像是“蜂花”,至今依然有卖。 从那时候起,北京人去洗澡除了毛巾肥皂梳子之外,都额外
  • 21
    那时国产几乎都是烤,进来的几乎都是混合还得说是劲儿大的顺溜儿哇。
  • 14
    70年代开始,为了弥补肉类的不足。北京市场开始供应一些近海鱼类。 带鱼就是其中著名的品种,北京人逐渐接受了它,甚至成为过年的一种记忆。 到了八十年代初,带鱼等鱼类也开始出现资源匮乏的端疑。 一个特殊的品种被引进到人们的餐桌上。 它就是--橡皮鱼 学名:马面鲀 特点是奇丑无比。暗绿色的背鳍和胸鳍有倒扎钩。 鱼皮坚硬,完全不能使用。而且腥味极重,处理过鲜橡皮鱼的人,那股味道洗三回澡都下不去。 所以,早起橡皮鱼是作为饲
  • 4
    除了心里美那种水果萝卜,不管生吃,还是用糖醋拌都非常爽口之外。 本人是比较排斥吃萝卜的。 但事实上咱北京还有一道有名的萝卜名点,萝卜丝饼。 「天下第一楼」的老二柜,每天都要赶致美斋头炉的。 致美斋分为南北二派 咱北京的致美斋始建于嘉庆年,老铺在前门外的煤市街。 当家菜除了一鱼四吃,还包括焦溜三白等等。 面点除了龙须面,银丝卷,最出名的就是萝卜丝饼。 是以清油和面起酥,用萝卜丝加大油、火腿,葱等馅料,烤制而成
  • 30
    北京最火的小吃街是牛街,在这条街上住了30多年说实话我很少去那些所谓的网红餐厅。但牛街的吐鲁番餐厅是京城做新疆菜数一数二的,虽然不是什么百年老字号1985年才开业是个80后距今才不到40年。但这儿的拉条子、羊肉串儿、烤羊腿绝对有一号
    bluefacecn 1-12
  • 20
    本以为丢了!玩了不到三年
    洋BEYOND 1-22
  • 2
    自制麻团 原料:糯米粉 糖 馅料 白芝麻 做剂,包馅料驾轻就熟。 因为是家庭制作,不可能像做买卖那样,用一大锅油,勉强淹没生坯,低温侵炸,稍许粘锅,成品涨大了一倍吧。 但跟外边卖的大小,还相去甚远,不知道是不是油不够多的缘故?
    灰原哀 1-21
  • 5
    离春节还有十二天。等着哪个人大代表提案放假到正月十五!
    jk2326 1-21
  • 4
    内谁说:“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
  • 40
    小时候听过这老爷子讲故事的人不少吧
  • 7
    现在可吃的东西多,很多人为了省事,甚至直接到外边馆子订年夜饭。 当年过年单位发的福利都差不多。商店也买到的春节物资也一样。 所以大家的年夜饭都差不多。 首先要炖一锅肉。五花三层炖得香喷喷的。平时炖肉要放很多充数的东西,土豆,萝卜,豆泡之类。唯独年三十 这锅炖肉是纯肉。最多加几个鸡蛋做元宝肉。 年二十七宰的那只大公鸡,三十晚上炖来吃 一条鱼,什么鱼都行。唯一的要求是必须有头有尾,完完整整。取年年有余之意,所
    灰原哀 1-19
  • 28
    穿过片懒,算不算老北京?
  • 12
    3D电影 从二十前「阿凡达」开始流行,到后来各种伪3D盛行,成了一个臭了街的噱头。 其实更早的时候,北京人就已经在看3D了,当年叫立体电影。 利用简单的红蓝分色原理实现立体效果。 大概拍摄了三部-「魔术师的奇遇」「欢欢笑笑」「动物园」 第一次看立体电影只有十几岁,地质礼堂还是政协礼堂,记不清了。当时公交车没现在那么多,反复的换车。 和老姐一起看的晚场,彻底被震惊,惊呼连连,让当时的城里孩子纷纷侧目 回来的车上还在兴
  • 3
    按老礼,今儿是泡腊八醋的日子。 蒜的种类分为紫皮和白皮二种 其中白皮蒜以山东莘县为佳,紫皮蒜河南产的较好。北京郊区也有种植。 剥蒜需要耐心,一旦大蒜表面破损除了影响美观之外,泡出来还容易发黑。 容器,瓷坛,玻璃瓶子均可,需要妥善密封。塑料瓶子虽然不是绝对不能用,但味道就差得远了。 大蒜剥出来忌讳水洗,没有明显的尘土污渍即可直接使用。 醋嘛,自然是咱们的龙门米醋,纯粮酿造的最好,陈醋,香醋到不适合,更不要说
    灰原哀 1-18
  • 7
    外地人一提北京能上得了席面的名吃就是--烤鸭 但北京人最认可的恐怕是“涮锅子” -铜锅涮肉 近二十年随着南派连锁火锅的入侵,比如某捞等等。北京人自己的火锅却逐渐式微。 除了几家老店还在坚守,电磁炉子代替的木炭铜锅。 手切肉被机器刨的打败 有人说都是把汤底加热,煮熟食材的工具而已,你们北京人穷讲究。 但真正的吃主会告诉你,碳香,硬火涮出来的东西,和电磁炉,不锈钢锅煮出来的,真真不是一个味道。 菊花锅 这是比铜锅涮羊
  • 8
    以前小时同学家里自己腌的。小学同学也失散了。还想念他家的好吃的,我家不会这个。
  • 4
    老校友手绘彩和坊小学80年代的校园平面图,大家看看有没有要完善改正的。我是79年入学的!
  • 11
    没人去逛逛年货大集吗
    海逆 1-16
  • 2
    //@北京老贾😡 ://@北京老贾😡 ://@北京老贾😡 ://@北京老贾😡 :分享贴子
  • 56
    我不会做饭,没成家,没人帮我做饭。我炖排骨,按书上说的,大火烧开,然后小火炖2小时,炖出来的肉太硬,不软烂,就更别提脱骨了。问了一位东北的三级厨师,厨师说放点山楂。可是我吃那厨师炖的鸡块,肉也比较硬,不怎么烂。你们有什么办法让肉烂得脱骨吗?
  • 4
    贴吧的诸位前辈,有那个羊肉水饺做的好,年后5.1我请你吃,年前没几天了,事有点多,我还怕冷。
  • 8
    现在基本不玩贴吧了,难得来一个,没几个认识的了。 大家伙儿都挺好的吧?
    vanzhao 1-15
  • 29
    今儿从和平门沿西河沿街走到前门。这条胡同有点儿意思。西头儿的正乙祠不用说了,往东走,还有不少民国时期的银行、商铺等老建筑留存,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挺难得的。
  • 4
    原料:糯米 黄豆粉 豆沙馅 不知道是品种问题,还是炒豆粉时候过火了,豆粉没能炒出黄色。 但尽管样子不好看,还算吃得过。
  • 56
    南城70岁往上的老人,应该还记得友谊医院的这个旧名称。其实它当初的全称是“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但人们都习惯称其为“苏联医院”。 这所医院是1952年由苏联援建的。现在友谊医院的西院还基本保持着70年前“苏联医院”的老样子。
    vanzhao 1-14
  • 14
    现如今北京的“商圈”越来越多;商厦也是数不胜数;但受电商冲击,大部分商场都惨淡经营,在上世纪90年代及以前,北京有所谓的“四大百货”-百货大楼、西单商场、东安市场和隆福大厦。隆福大厦的前身是东四人民市场; 于1952年元旦开业,由董必武题写匾额,主要建筑是四座大棚,最高处15米。大棚内各有几条街,同行业集中摆摊,每个摊位独立经营,让摊贩免于风吹日晒之苦,也便于顾客选购。大棚内安装了电灯,将营业时间延长到夜晚。 1
    vanzhao 1-13
  • 18
    笔者小时候,牛奶还是“营养品”除了缺少母乳的小孩子,身体不好的老年人和医生特批的病人之外。 一般人也很少有喝到鲜奶的机会。 即便可以喝到,一个人成年之后,如果还在吃(牛)奶,也会被视为“小资情调”或者不成熟的标志 那时候奶牛的饲养和奶制品的加工比较“天然”,取回来的牛奶,不能直接食用,必须经过一个熬制(消毒)的过程 50岁以上的男人当年都有“熬奶”的“专业资格”,奶锅和奶瓶子至今可能还在家里的那个尘封的角
  • 43
    初冬时节,银杏黄,枫叶红,肥硕的鸽子,摇滚的大哥,古装的姑娘。溜溜腿儿,回儿时的东城
  • 5
    40多年了;做小买卖,从河北老家带核桃,鸡蛋,去红桥,天桥市场卖或换面票,粮票,然后回来带挂面,过虑嘴香烟,还有糖果类,回老家继续换核桃,鸡蛋,一根清泉烟回来能换10个核桃呢,很少卖钱,因为不好卖,来回三天左右,要背货走到下庄火车站(野三坡)一次也就能挣个10多块钱。 快60岁了,一直没有忘记永定门的饺子,想起来就流口水,那时候饺子1.7半斤,一大盘,半斤面票,我基本吃饱了,有个同伴比我大20岁左右,他舍不得吃,买
  • 5
    小时候油料金贵。 但炒菜的油起码每人每月也有个半斤。 唯独香油是按两供应的,即便春节这种最重要的节日,也就是每人额外多供应一两而已。 但好在有平替,就是花椒油。 花椒芸香科、花椒属落叶小乔木。我国原产。三千年前就被作为香料使用。 内宫妃嫔住的宫殿甚至被称为“椒房” 北京人除了作为香料使用,炖鱼炖肉的时候放上几粒之外。就是炸花椒油。 滚油烧热,放入花椒粒,炸到焦黑捞出。顿时异香满屋,往现成的菜或者其他食物上
  • 3
    小时候,大家日子过得都紧巴儿,轻易不会下馆子。 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饭馆生意却非常火爆。 通常都是景区,商业区的饭馆的中午饭口。 由于时间原因,不可能回家或者回单位食堂吃饭,只能在外边饭馆对付一口。 那时候的饭馆,除了特别高级的大馆子,统一都是方桌,方凳。 不带靠背,目的就是让你坐的-----不舒服! 别屁股那么沉,吃完还占着人家的地方消食。 中午人多,找座就成了比吃什么更重要的事情。 找座儿的窍门是用脚踩着凳子
  • 19
    小时候大教汉民,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牛羊肉。 通常是按本儿(副食本)供应几斤,牛或者羊二选一。不能全要。 而且供应的都是不太好的位置,羊腿上脑这种高级品,是很大之后才亲眼见过。 以至于汉民也不大会做这二种肉类。 羊肉通常就是包顿饺子,牛肉或炖或酱 虽然那时候小孩子馋一切肉食,坦白说牛羊肉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 入口发柴,坚硬而已。唯独膻味颇重,不像现在大规模人工饲养之后,淡而无味。 大范围吃羊肉应该是
    bluefacecn 1-12
  • 7
    血糖高不吃饭可不行,关键是练,而不是吃药!老练,把卖药的都弄失业了!
    洋BEYOND 1-12
  • 2
    过去北京城外的农家,除了专业的猪户。 每家都有个猪圈,通常都会喂一到二口仔猪。 一喂一年,并不是为了出售获利。主要是给自家人过年吃的。 因为没有出栏换钱的需求,这种猪都是自然饲养,平时除了弄点甘水之外,就是喂天然的饲料,猪草之类。 进了腊月开始宰年猪。这是技术活,通常要找专门的屠夫。 当然不是无偿的,老规矩的是要么拿工钱,要么拿一套猪下水,二选一。 而且不管干晚了多晚,宁可睡野地破庙,也不能在主家过夜。
    灰原哀 1-11
  • 14
    入了一款佳明太阳能充电运动手表,老的松拓表用了十一年光荣退伍了。新年第一游,数据统计强大,表上有数据分析,手机上同步显示。血氧心率实时显示
  • 22
    洋BEYOND 1-11
  • 4
    小时候不管是小饭馆还是酒铺 都会准备一些小凉菜 放在一个玻璃柜里,交了钱就可以直接端走。卖的差不多,后厨再切好送来新的 其中比较硬的凉菜就是冷荤了 都是小小一碟,七八片而已 除了松花蛋, 咸鸭蛋,粉肠,蒜肠,肉肠,小肚之外 还有酱牛,猪头肉,酱肘花之类 都做得非常入味。 优点是比要个荤的热炒,便宜不少。 虽然也不是人人都能经常吃,但偶尔解解馋还是可以的。 还记得当年在小酒铺,一个酒腻子,可能今天腰里富裕,要了一
    jk2326 1-11
  • 16
    大家有没有宣武区菜市口 牛街 广安门 达官营 天宁寺周边的老照片,谢谢了!
  • 30
    张石888 1-10
  • 10
    也叫红豆腐,但和豆腐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老年间杀猪的时候,必须准备一个大盆接猪血,并不因为这东西好吃,当年穷,一年喂养一个猪, 什么都不能浪费。包括猪的刚毛叫做猪鬃,也是制作上等刷子的好材料。 做法简单,猪血凝固之外,加热水慢煮即可,但切记水不能开,否则会出现蜂窝和气孔。 吃法就是炒,近些年有些人喜欢涮着吃,其实是错的, 这东西毕竟是血液制品,多少都有腥味,一涮整个一锅羊肉汤就废了。 血豆腐是必下水更低档
  • 42
    小菜园儿的仙桃快熟了
  • 29
    包子,饺子,馅儿饼,肉饼,门钉儿…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0

会员: 老北京

目录: 人文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