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江湖吧
关注: 22,764 贴子: 204,778

紫砂交流尽在江湖!

  • 目录:
  • 手工艺
  • 0
    续前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往前翻翻。 4,2005年的黄龙山封矿令是真实的,但封矿不意味着绝迹。紫砂绝迹论的宣传者就喜欢故意偷换概念,认定“封矿=绝迹”。宣传什么千元以内没有真紫砂,宣传什么紫砂泥料比黄金还贵,都是按克计算的……真实情况如何呢? 1),宜兴市政府宣布封矿之前,是广泛征集各界意见的。且不说本来就有很多屯矿,屯泥和练泥传统的制壶大户,还有很多消息灵通的紫砂从业者,都会多多少少屯一些矿料。所以民间存储
  • 0
    网上高手们的帖子很多,讲吐黑的也有许多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是吸附进入壶壁而擦不掉的茶垢说成吐黑。但我坚持的是另一个和茶垢无关的版本。 我发现现实中大多数所谓的“吐黑”,实际上是少数客人半懂不懂而乱下的结论,引起的冤案。其实吐黑很容易鉴定:拿新壶泡一壶茶或者一壶开水,放置一夜或者更久,如果壶表面会陆陆续续出现一些黑点。堂主已经用无数实验验证了吐黑不是天长日久的泡茶才出现。 吐黑并不可怕,就是泥巴没有烧熟
  • 2
    【买了个清代端石砚板做壶承】 尺寸比一般的砚台大。端石制成,皮壳原汁原味,包浆舒服。做壶承、干泡台…一物多用。
  • 0
    三顾堂堂主谈紫砂:紫砂壶成型工艺简介(1) 在宜兴这里,现在的紫砂壶从成型角度来看,主要分为五类:全手工、半手工(模具壶)、灌浆壶、手拉胚、机器壶。有人也许会问,以后有没有3D打印紫砂壶?我坚信会有,等有了再说吧,哈哈。由于篇幅较长,字数有限,我们只能分拆发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关注一下。 一、手拉胚 什么是手拉胚?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机器带动一个转盘,再通过艺人的技术将泥巴拉成壶型。我言语表达能力有限,您
  • 2
    色届
  • 7
    文章转自我的朋友做壶人顾建余,今天新鲜出炉的文章,打过招呼后转来供大家一起讨论: 首先要说明,目前紫砂业界认为的老壶,是指民国时期包括民国以前的壶,解放以后的壶就不再称之为老壶。 紫砂,目前有据可查的最早年代到宋代,宋代时有“紫砂壶”这个概念,宜兴陶器的历史有约7300年,宋以前,紫砂的概念还没形成,可能开采出来的矿料和泥料是混合在陶土中的。因此对宋代以前有可能出现的紫砂器不再讨论,并且还没有实物可考证。
  • 3
    《三顾堂堂主谈紫砂---为啥歪嘴歪把现象很普遍?》 很多很多的壶友非常在乎紫砂壶的歪嘴歪把现象,我甚至遇到过有人拿尺子比划,真有其事,绝非杜撰。我们今天姑且不谈歪嘴歪把到底会不会影响茶壶收藏价值,因为这个话题肯定又是极具争议,我们只分析:为什么歪嘴歪把现象对几乎每个艺人来说都“屡禁不绝”? 1,所有的紫砂泥料进窑高温煅烧的时候都会收缩,收缩的过程就是不可控的变形的过程。即使艺人完全掌握了他手头的某个泥料的
  • 18
    揭露一个吧内的骗子,大家要引起注意。。不要再上骗子的当。
  • 7
    石瓢壶是紫砂历史上最经典的壶型之一,却是当代顾景舟大师所命名。 石瓢在行家眼中是永远跌不破的形。意指壶型之经典,极受行家喜欢,虽历经几百年还是推崇备至,并将一直延续下去。石瓢是经典中的经典,我对其情有独钟。溯源历史,本无石瓢之名,而是石铫。 “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是一种形象比较高的器皿,口大有盖,旁边有柄,用沙土或金属制成,煎药或烧水用。 北宋大学士苏轼在《试院煎
    Sky 7-10
  • 2
    高文萍 工艺美术师 资深陶艺制作人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陶艺专业委员会委员 紫砂行业协会委员 1969年8月出生,出身于紫砂世家,精湛制壶技艺得自家传,师从其母金银凤、姨妈金锦凤。两位师傅均是紫砂一厂老艺人,技艺精深,为人谦和低调,家学渊源深厚,悉心培养后人。后又得到表兄王辉(清华大学陶艺专业教授)悉心指点。先天灵秀后天锤炼,对陶艺的执着和热爱,激发了她的灵感艺术,使她练就了娴熟的全手工制壶
    大烙馍 2-24
  • 4
    双十一将近,Lulucz分享自己的购茶清单各位茶友不吝赐教。 普洱茶 大益 老同志 每年这个时候,这两家最给力的,跟着店家的套路走,生的、熟的、低的、高的都入点。 作为业内标杆,我不敢说哪个好与坏,但一分价一分货。 Lulucz会搭配大益7542入,88青情节。 老同志推出的100克饼,让茶友们能一亲高端茶芳泽。 冰岛、老班章其实也不便宜,好茶一值高着呢。 陈升号今年有惊喜。 这种可以下嘴! 曼松,Lulucz就差这个山头。因为贵,真的少,一直没
  • 9
    绿泥,是以矿料外观呈色命名的一个泥料。所谓“本山”,实指黄龙山,所有产自黄龙山的矿料都可以称为“本山”矿料。那么本山绿泥也就是指产自黄龙山的绿泥矿料,属粉砂质泥岩,产于紫泥泥层中间或紫泥与其它泥层之间的一层夹脂(也称绵头),是以泥中泥的形式产出,矿源稀有,开采不易,出产量稀少,较珍贵。 黄龙山开采四号井绿泥原矿标本 本山绿泥 同一目数,不同窑温烧造后的样本 本山绿泥矿料,呈致密块状结构,易酥开但不溶于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

会员: 江湖豪杰

目录: 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