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吧
关注: 1,188 贴子: 113,069

平常心是道,禅在日常中。

  • 目录:
  • 其他生活话题
  • 1
    赵州禅的创立者赵州从谂禅师 洪州禅的创立者马祖道一的再传弟子赵州从谂(778—897),以其“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玄言妙语,在河北赵州(现在的河北)大力弘扬“平常心是道”的禅法,世人称这一禅系为赵州禅。 赵州从捻的生平事迹,在僧史和灯录记载颇多。《宋高僧传》载为青州临淄(现在的山东淄博)人;而《五灯会元》记载为曹州郝乡(现在的山东菏泽)人,俗家姓郝。根据《五灯会元》记载,从捻幼年之时在曹州息通院出家,未受戒
    空空悟 10-4
  • 8
    二者不能相应印,所以现在耍嘴皮子,没功夫的居多,我从此处转道家, 现组r筑基,小道场模式,自制力差的,想随众的,不想去道场看人脸色的,每天必须随众完成规定打坐动功站桩等,功课强度较大,有助于克服懒惰,完成筑基等,
  • 111
    有僧参洞山守初,问如何是佛?洞山守初曰:麻三斤。 如何是佛,即今不问。 今问:如何是麻?
  • 1
    来源:《缁门警训》明代 如卺 续集 终缁门警训卷第九 天台圆法师忏悔文   我念自从无始劫。失圆明性作尘劳。出生入死受轮回。异状殊形遭苦楚。夙资少善生人道。获遇遗风得出家。披缁削发类沙门。毁戒破斋多过患。坏生害物无慈念。啖肉餐臐养秽躯。众人财食恣侵瞒。三宝资缘多互用。邪命恶求无厌足。耽淫嗜酒愈荒迷。慢佛轻僧谤大乘。背义孤亲毁师长。文过饰非扬己德。幸灾乐祸掩它能。虚诳欺诬竞利名。斗构是非争人我。恶念邪思
  • 7
    山色无非清净身
  • 0
    徐学老劝童行勤学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家儿幸得身离尘网。居于广堂大厦。切不可以温饱自满其志。少壮之时不勤学问。不究义理不正呼吸。对圣前如何可以宣白。士大夫前如何可以谈吐。不学一笔字文疏。如何写士大夫往来书尺。如何回出家人。胸中贯古今笔下起云烟。方可了身了性以至于了命。若自懒惰托言所禀。无受道之资。是自坏了一生也。且如猿猴兽类也。尚可教以艺解。鸲鹆禽鸟也。尚可教以歌唱。人为万物之灵。
  • 6
    关于所有的公案,我个人极为欣赏的一则公案是:瓶中养鹅公案。 公案原文: 宣州刺史陆亘大夫问南泉: 古人瓶中养一鹅,鹅渐长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毁瓶,不得损鹅,和尚怎么生出得? 泉召:大夫! 陆应诺。 泉曰:出也! 陆从此开解,即礼谢。 原文翻译成白话如下: 刺史陆亘问南泉普愿禅师:“古人在瓶子里养了一只鹅,鹅渐渐长大,出不了瓶子,现在不能损坏瓶子,也不能伤了鹅,和尚有什么办法让这个鹅出来呢?” 南泉禅师忽然叫
  • 0
    https://tieba.baidu.com/p/8536105729
  • 1
    【金刚经·著衣、持钵、洗足、敷座】在金刚经的开端,须菩提看到佛持钵、乞食、吃饭、穿衣、洗碗、敷座,忽然间明白了:佛陀 在日常生活中显现了佛道----吃饭,把你的心住到吃饭上;乞食,把你的心住到乞食上。佛是在教我们练习这个心:吃饭全心全意地 吃饭,睡觉全心全意地睡觉。佛法不讲神通,佛所教导我们的,就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不去攀援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修成了 这个,就是真正的神通!
  • 1
    刚刚看到一句话:乾坤自在,物我两忘。这句话,其义甚秒,其意甚深。本想写几句感想,但写完又删了,为啥?只因为任何字句的诠释,都会失去这句话的精妙义。所以不做诠释,只做展开。由此想到了禅宗三重境界,与之对应,我加了两句,如下: 1、山是山,水是水--- 乾坤自在,物我两牵。 2、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乾坤自在,物我两忘。 3、山是山,水是水--- 乾坤自在,不牵不忘。
  • 32
    如何是一条白练去?
  • 8
    我现在只要提起话头就会言语道断,不知道怎么才能向上一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1
    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 尘世之中,一般人听到佛#教在讲“修道证道”,都以为是一门高天莫的玄理,更谈不上进入“道”的境界。 有些人甚至对“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都难以理解,其实如果我们真正明白佛教的道理,进而细心体察人生品味生活,都会意外地发现,原来道不仅仅在离山深处,亦不单单在院道场,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中,大至大干世界,小至一花一草,每一样样能体会到“道”的妙谛
  • 0
    洞山麻三斤,禅宗公案。洞山,即洞山良价禅师。《碧岩录》第十二则载:“僧问洞山:如何是佛?山云:麻三斤。”公案显示洞山良价有关尽大地无一不是佛之当体的思想。当时良价正在库下称麻,有僧问,他便即境作答,无造作和拖泥带水之迹。
    6-21
  • 75
    石霜庆诸禅师说“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这些都是修行方法,为什么会有一条白练去?
  • 0
    尘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死; 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不死。 三时判教中,第二时的空教,整个内容就是四个字“我法两空”。也就是:行者所要做的一切,就是空掉一切,就是空空空。问题是:绝大多数行者阅读了很多经文,也学了不少相关的课程,但是,却并不真正明白什么是“空”的真实义,以及如何去证到“空”性,即如何去实际操作。 要知道,生命超越,就是超越意识的束缚,而意识,最害怕的一个就是“空”字,因为意识本身就是
  • 18
    这一贴还是选择在这里讲,因为怕招惹是非,最主要是:在下无证无德却又自说自演,法华本身难信难解,我这心里已是诚惶诚恐。辗转几天诵经参悟,心里迷闷不堪。最后不得已边说边悟,确实让我信心倍增。
  • 0
    【禅语公案】世尊一日敕①阿难:“食时将至,汝当入城持钵②。”阿难应诺。世尊曰:“汝既持钵,须依过去七佛③仪式。”阿难便问:“如何是过去七佛仪式?”世尊召阿难,阿难应诺。世尊曰:“持钵去!”《五灯会元》卷一
  • 2
    宋朝的大慧宗杲(妙喜)禅师写信给罗快然居士,有下面一段话:    昔庞居士有言:“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圞圆,共说无生话。”后来,元丰年间,有个士人,称无为居士,姓杨、名杰、字次公。尝参前辈,于宗门中有真实得力处,偈云:“男大须婚,女长须嫁,讨甚闲工夫?更说无生话。” 这两俗汉,将他十方常住一片田地,不向官中印契,各自分疆列界,道我知有,而时时向无佛处称尊。当时亦有个海印信禅师,因见此无为偈,也有
  • 0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刚涉入宗门之人,最大的困难,就是分不清“教”与“宗”的区别与关系。很长时间都不明白“解门开,悟门塞”此句话,导致不能渡过从权法转入实法这个分水岭,这个生命超越中最关键的一步! 又或者是即便步入无为法,却又因厘不清宗下的教宗关系,从而导致不能正确依教奉行,如理思维,如法而行,当下见性。从而参禅参不下去,长久见性无望而心生怯意,更是错解明师,转身而去,成为一种遗憾。 真实行者
  • 15
    不空罥索系列陀罗尼
  • 37
    声明,本人只看过删节版的电视剧,未曾读过原著小说。
  • 4
    时间过得真的快,古人尚有一日三省,想想自己修行得还是十分不到位,这个吧还挺清净的,前几年依稀记得有许多善知识点拨过我,不知近日大家可好
  • 0
    有秀才看千佛名经,问曰:“百千诸佛,但见其名,未审居何国土?还化物也无?”师(长沙景岑)曰:“黄鹤楼崔颢题后,秀才还曾题也未?”曰:“未曾。”师曰:“得闲题取一篇好。”
    艾粄 5-4
  • 1
    向天下所有的劳动者致敬
  • 59
    有個与生具来的東西,时时刻刻都在伴随着我们,甚至未出生时就已经存在了。有时已经开悟的人能够看到它。但是却发现,悟了也没有多得到多少,没有悟你也没有失去什么。那么这个东西在哪里?它到底是什么?
  • 18
    药山在石头会下坐次,石头问云:子作个什么?答云:一物也不为。 石头云:与么则閒坐也?药云:閒坐即为也。 石头云:子道不为,又不为个什么?云:千圣亦不识。
  • 26
    无阴阳地一片,明明卖贵买贱。 死尸无处活埋,露出三头两面。
  • 2
    拈花一笑
  • 5
    道法自然,平常心就是道
  • 1
    问师曰:“师何以得?”师曰:“见性为得。”公云:“师见性不?”师曰:“见性。”师当时方病眼,相公讥曰:“既言见性,其眼奈何?”师云:“见性非眼,眼病何害?”相公喜而礼拜。更与师到佛殿,见雀兒在佛头上放粪,相公问:“者个雀兒,还有佛性也无?”师云:“有。”相公云:“既有,为什摩向佛头上屙?”师云:“他若无,因什摩不向鹞子头上屙?”相公后此礼拜为师。
  • 0
    保福清豁禅师,参睡龙,龙问曰:“豁阇黎见何尊宿来,还悟也未?”曰:“清豁尝访大章,得个信处。”龙于是上堂,集众召曰:“豁阇黎出来,对众烧香说悟处,老僧与汝证明。”师出众乃拈香,曰:“香已拈了,悟即不悟。”龙大悦而许之。
    艾粄 4-11
  • 1
    初到梁山。问。如何是无相道场。山指观音。曰。这个是吴处士画。师拟进语。山急索曰。这个是有相底。那个是无相底。师遂有省。便礼拜。山曰。何不道取一句。师曰。道即不辞。恐上纸笔。山笑曰。此语上碑去在。师献偈曰。我昔初机学道迷。万水千山觅见知。明今辨古终难会。直说无心转更疑。蒙师点出秦时镜。照见父母未生时。如今觉了何所得。夜放乌鸡带雪飞。山谓洞上之宗可倚。
  • 5
    诸法不离心,禅定中的境界也是不离心,那么禅定所见与日常散乱心所见的外境也没本质区别。所以想要见性,并不用修禅定?
    猫太大 4-4
  • 9
    真正的圣者, 就是最普通的人,该做什么做什么,醒来就起床, 洗脸、喝水、吃饭。 一切自然,不将不迎。 内,不被念转;外,不被境牵!
  • 3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往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都是悟道诗哦 参吧
  • 1
    师(百丈怀海)每说法竟大众下堂。乃召之。大众回首。师云。是什么。诸方目为百丈下堂句。
    艾粄 3-29
  • 2
    ①黄檗禅师是古代一个有名的高僧,他有很多徒弟,其中有个叫临济。临济想了解佛#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就向禅师请教。禅师不回答他的话,就突然拿起了一根棍子,朝临济的头上打下去,把临济弄得莫名其妙。临济被打了之后,虽然很痛,还是忍痛的问,黄檗禅师见他再问,又是一棒打下去。这样一直三问三打,临济只好停止请教,自己专心研究,后来终于明白佛#法的奥妙,参证了黄檗禅师的宗旨。以后,临济和他的师父禅师讲佛#法的时候,
  • 0
    一日入室。圆悟问曰。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举拳曰。还见么。师曰见。圆悟曰。头上安头。师闻脱然契证。圆悟叱曰。见个甚么。师曰。竹密不妨流水过。圆悟肯之。
    艾粄 1-13
  • 5
    佛教公案是指,禅宗的一种修习形式。 禅宗公案 公案,原意指官府用以判断是非的案牍。所谓‘案牍’即指文书而言。官府之文书成例及讼狱论定者谓之‘案’或‘公案’。由此转而为佛教禅宗用语,即指佛教禅宗祖师、大德在接引参禅学徒时所作的禅宗式的问答,或某些具有特殊启迪作用的动作。此类接引禅徒的过程,往往可资后人作为判定迷悟之准绳,犹如古代官府之文书成例,故亦谓之为公案。古代专著 自古以来,有若干种集录此种公案而成
  • 2
    无分别而证知的世界,才是实相的世界。而我们所认识的千差万别的外相,都是虚假不实,幻化不真的。甚至我们所妄执的善恶也不是绝对的,好比我们用拳头无缘无故的打人一拳,这个拳头就是恶的;如果我们好心帮人捶背,这个拳头又变成善的。恶的拳头可以变成善的,可见善恶本身没有自性,事实上拳头本身无所谓善恶,这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对万法起的一种差别与执着。 禅的世界就是要我们超出是非、善恶、有无、好坏、荣枯等等相对待的世
  • 68
    僧问:“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这个坏不坏?”师曰:“坏。”曰:“恁么则随他去也。”师曰:“随他去。”僧不肯。后到投子,举前话。子遂装香遥礼曰:“西川古佛出世。”谓其僧曰:“汝速回去忏悔。”僧回,大随禅师已殁。僧再至投子,子亦迁化。
  • 11
    拆迁款还没有到位,但是,气质的拿捏,一定要是,动作要快,姿势要帅。
    观雨 12-30
  • 7
    南阳慧忠国师因紫璘供奉注《思益经》,师曰:“凡注经,须会佛意始得。”曰:“若不会佛意,争解注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

会员: 禅者

目录: 其他生活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