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法传世吧
关注: 1,157 贴子: 2,495

  • 目录:
  • 个人贴吧
  • 7
    入手下静,而求返还之道, 必须绝食:腥荤香辣之物。 腥荤之物,味主沉浊,食之必至后天气粗而难伏。 香辣之物,性主轻浮。食之必至先天气散而不聚。 必须禁食:腥荤香辣。专持:清斋素食淡饭。 不可过饱,过饱则伤神。 不可过饥,过饥则伤气。 饮食,要:调合得中。 饥则加餐,食可则止,可保无病。
  • 4
    钟,敲之,则:鸣, 鼓,击之,则:响; 以其: 外实,而:内虚, 中空,而:无物, 所以,能鸣能响。 观此可知真空妙有之道。 真空,如同钟鼓之,中空; 妙有,如钟鼓击之,有声。 人若: 守此真空,以为:体, 运此妙有,以为:用; 常静常应,常应常静;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感而遂通,寂而不动; 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灵灵通通,活活泼泼; 在大造炉中一一炼度过去; 垢去镜明,云散月现; 露出:金刚不坏法身, 超出:阴阳造化之
    希言 5-10
  • 4
    无为者:养道胎,面壁,后半之法。 有为者:凝集和合,修慧命,前半之法。 有凭有据,乃:先天意气之妙用。 宝积经云:一切诸法,悉如幻化,是中,却有一法, 和合凝集,决定成就。 今之禅门,闻之有为, 谓之著相,弃而不用。 殊不知,此:有为者,乃定静之中,妙道之有为。 譬如:天地是个无为,而天地所以生万物,是个有为。 最上乘之佛法者,亦然。 人心,能到:无为之时,则内里:有一物,超然而出。 若不:以意取之,收于下田,
  • 3
    天罡消息 参同云: 循斗,而摇光兮,执衡定元纪。 三丰云: 运转魁罡斡斗标, 煅炼一炉真日月, 扫尽三千六百条。 修真之道,须要知的:斗罡消息, 方能:逆施造化,扭转乾坤, 规弄阴阳,而不为阴阳所规弄。 天罡者,乃:北斗,第七星, 一名:破军, 一名:摇光, 一名:标星, 系:北极之权臣; 执:生杀之衡, 握:造化之柄; 运五行,推四时,生万物, 为列宿之领袖,运气之枢纽。 其:任最重,其:功最大。 人,得:天地之正气,而
  • 7
    三教说 儒释道三教,同源而异流。 下士闻之,而大笑之。 甚者,不惟嗤鼻,而且反唇。 此皆耳食,未尝:细究其理。 经曰: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此十六字,乃是: 三王、五帝、列圣, 口口相传之:心法。 人心惟危,去其:人心。 儒曰:克己,降心。 释曰:去识,空心。 道曰:炼魔,炼心, 道心惟微,坚其:道心。 儒曰:醒心。 释曰:明心。 道曰:炼心。 精一执中; 儒曰:精一执中。 释曰:归一空中。 道曰:得
    似玥羽 4-17
  • 6
    修行之士只有:了明心地, 方能跳出阴阳五行之外,与太虚而独存。 真仙度人,每每教人:从心地上,做功夫。 炼得:方寸之间,如一粒水晶珠子,似:一座琉璃宝瓶, 无穷妙义,便从自己:心源上悟出。 念念圆通,心心朗彻,此即:自古以来,不传之秘。 把自己心源上:悟出之理,做自己性命上:切实之功, 到得此时,必然,巧生言外,妙合彀中, 魔障不干,永无:棘手之处。 故炼丹之道,原取活泼泼地。 修真之道,只是:炼心两字。 真师
  • 4
    当其:十六岁,以后, 命宝满足,足而自漏, 从此开始,炼至无漏, 故如来谓之:漏尽。 漏尽,即:炼至无漏。 若不:虚心求师, 指点:火化之真诀, 任其:打七参禅、长坐行持, 万无所保,难成其道。 华严云:不求此妙法,终不成菩提。 所以,如来,发大慈悲, 示人:下手接续,添油之法。 以法补足慧命,再归中宫, 名曰:,渐法。
  • 2
    其法:或,显于小乘,而隐于大乘。 小乘之法, 即:权法。曰:参禅打坐,念佛看经,种诸:善根之因果。 大乘之法, 即祖师受记之密语,曰:慧命、寿命,漏尽、马阴,是:超凡入圣之佛果。 古曰:欲住山下路,且问去来人。 又曰:脱欲离尘,觅过知。 过知者,即是:已得诀之人, 得诀之人,有已成道者, 有未下手者,其诀则一。
  • 1
    性命 学问之大,莫大于:性命。 性命之说,已很久:不明于世。 性者:即:元始真如,一灵炯炯。 命者:即:先天至精,一炁氤氲。 神即是性,炁即是命。 仙道简易,只是神炁。 有性,便有:命, 有命,便有:性。 性命,原不可分,本来是一。 在天,谓之:命; 在人,谓之:性。 性命,实非:有二。 性,无命,不立, 命,无性,不存。 性命之理,浑然合一。 易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 性命,本不相离; 道释,
  • 17
    学道说 金丹之道,性命之道,从静而入,至动而取。 不静,则神不灵,炁不真。 于此妄炼,即属:后天。 与先天虚无大道,不相契。 神者,即:大道之体,造化之根。 不静,则:识性夹杂,终与道违。 故,幻丹走泄,而道不成者, 皆由未静,而夹杂其识之过。 静:即是:静其性。 性能虚静,尘念不生, 身中真机,自然发动。 动者非心,乃是元炁。 身中炁动,以静应之。 一动一静,不失机缄, 行乎造化,性命双修,是谓真道。 若专以静,而
  • 2
    玄灵节荣,永保长生, 太玄三一,守其真形, 五脏神君,各得安宁。
  • 4
    有眼界,遂有:意识, 有意识,即有:挂碍,而,恐怖颠倒梦想,相因而生。 我心自动,我不自解?而谓他人能解? 幻由人生,老僧何以,能解一语? 以是,不解之解, 且是:真解, 且是:妙解。 解此,则色相皆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依然:复我先天, 所谓:“无智亦无得”。 昔五祖,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六祖,言下大悟。 乃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不
  • 19
    道,只是这个:“○”而已。 道之,可道者,非真常之道。 真常之道者: 始于无始,名于无名。 拟议即乖,开口便错。 设若可道,道是:什么? 即不可道,何以:见道? 可道,不是。 不可道,又不是。 如何即是?若向这里, 下得一转语,参学事毕。 其或未然,须索向:二六时中, 兴居服食处、回头转脑处校勘, 这令其:巍巍地、活活泼泼地, 不与诸缘作对的,到底是个什么? 校勘来,校勘去,校勘到校勘不得处。 忽然,摸着鼻孔,通身汗
  • 23
    断淫悟道,贵真师。 断淫一事: 是:修佛之首戒, 为:成佛之津梁。 此断淫一事,若不求真师指授,则其:难以断之? 凡是:真修求师者,先问:此法起首。 若是死了,也能得道,天下死尸,尽是得道之汉。 得道者,能为无所不为之变化,方为:至道。 片言暗点,是:良医。 片言,即:老实之话。 即是:师师:密付本音。 暗点: 五祖,三更,点与:六祖。 世尊,在舟,点与:迦叶。 凡得真传者,疑病尽去。 藏教之经文,无不通达,故曰:良
  • 14
    初修性命,先炼其性。 欲静其心,先静其身。 静坐之前,扫除杂念, 宽放衣带,不受束缚, 血脉流通,自然无阻。 入坐之时,身如槁木, 心似寒灰,两目垂帘。 不可太闭,太闭则:神气昏暗; 不可过开,过开则:神光外驰。 当以:垂帘为准。 久之,慧光自出。 此即:起初收拾念头之法。 待其心气,适和之后, 唇齿相合,舌顶上颚, 调鼻息、含眼光,凝耳韵, 息不调,则:闭塞喘急。 息调,身心全忘。 塞兑,终日如愚。 盘膝稳坐,左腿向外
  • 4
    论医 医:有神医、有人医。 神医,是:先天之学。 先天之学,可以: 转生杀,夺造化, 和阴阳,调五行。 后天中,培先天, 假身内,保真身, 采:大药三品, 除:历劫病根。 神明默运,推己及人, 有用,用中无用; 无功,功里施功。 如: 神农、黄帝、岐伯、雷公、扁鹊、 抱朴子、华陀、孙思邈,其人者, 以上圣贤,皆不实学, 先治己,而后治人, 所以, 药到疾除,邪气退而正气复, 起死回生,得心应手。 人医,乃是:后天之学, 全在
  • 13
    736455426 2014-03
    夜半子时,披衣静坐, 两手搓极热, 一手将外肾兜住,一手掩脐, 而:凝神于内肾,久久习之,精旺。 静坐时, 及至:虚极静笃,为:无我之景, 亦即有:阳生之验, 虚极静笃, 静极,则:一阳生, 静极而生,为真阳。 如何总能:虚极静笃? 此便须用:凝神,以返观内照,之功。 总以:寂照为主, 常照而常寂,常寂而常照, 不起:寂照相。 寂则:心不动; 照则:神不离。 心虚,则:神凝, 神凝,则:炁聚, 炁聚,则:精生。 入坐时,杂
  • 4
    初阳之动,则是:微阳初动,非是真阳,只是热气, 不可:遽转河车! 若转河车,则一身骨节之间,精血未充, 此时,若遂以意而运炁,势必:烧灼一身精
  • 6
    心中无物为:虚, 念头不起为:静。 致虚而至于:极, 守静而至于:笃。
    浪仔阿福 10-26
  • 1
    鼎鼎非金鼎,炉炉非玉炉, 火从脐下发,水向顶中符, 三姓即会合,二物自相拘, 固济胎不泄,变化在须臾。
    灵i慧 9-16
  • 3
    金,即:坚之称; 丹,即:圆之喻, 是人:毗卢性海,乾元面目。 世尊名之,空不空,如来藏。 老君号之:玄又玄,众妙门。 以道谓之:无上至尊之道; 以法谓之:最上一乘之法。
    风重雲 8-17
  • 5
    身中:大药发生之时, 下田:有惊战旋动情状,一日二日不等。 忽觉:丹田气穴之内,有一动二动之机, 微带:疼痛之意, 直待:动过数次以后, 渐觉:丹田之中,出现一物, 此物,游行旋转于脐间。 其形:大如弹子,热如火珠。 须要:再寂再照,再静再定。 静至:空定衡极,神藏气蛰, 自然,抖然呈现,滚滚转转,上冲心位。 此时,心位不贮,下趋阳关。 阳关,闭而不开,滚转谷道。 谷道,木坐抵住, 此物,隐藏气穴,伏而不动。 此时,
    风重雲 8-17
  • 3
    上德:先天全,则为:上德, 下德:先天亏,则为:下德,
  • 3
    行禅 万法归一 一归何处 有者个在 又恁么去 行亦能禅 坐亦禅 圣可如斯 凡不然 人于步履之间,不可趋奔太急,急则动息伤胎, 必须:安详缓慢而行,乃得:气和心定。 或往或来,时行时止,眼视于下,心藏于渊 王重阳曰 两脚任从行处去,一灵常与气相随, 有时四大醺醺醉,借问青天我是谁? 白乐天曰: 心不择时适,足不择地安, 穷通与远近,一贯无两边。 经曰: 若能放下空无物,便是如来藏里行。 又曰: 举足下足,皆从道场来。 昼心夜心
  • 16
    炼睡,是:初学之事。 凡人睡卧,神入阴窟 炁散四肢,梦寐颠倒 罟镬陷并,无不投之 日所积者,不如夜耗 故必:打炼睡魔 使:心神居室,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庶得:行道无阻。 古仙,云: 睡了一时,死了一时 睡了一日,死了一日 日日有功,无睡千日,便了事也。 又云: 一年不睡,下丹结 二年不睡,中丹结 三年不睡,上丹结 此为的言。 若: 虚室生明,神明常照 虽寐犹寤,不妨去睡 参同契,云: 寝寐神相抱,觉寤候存之。 此为:睡害事
  • 18
    太上曰: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 依人犯轻重,以夺人算。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不
  • 3
    736455426 2013-01
    此炁: 非色非空,无形无象, 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搏之不得,恍恍惚惚, 杳杳冥冥,不可形容。 强而图之0,这个而已。 强
  • 6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 性命之道,造化之道。 造化之道,生生不息之道。 推其道源,益自虚无中而生一气
    王龙3396 4-11
  • 2
    心经曰:时。 诸经之句法,都是:双意数字,独此曰:时,岂不:奇怪? 此乃:如来嘱咐后人,惺悟“时”之至切。 此时,非是时候之时,乃是:禅静中萌
    無邪 3-20
  • 7
    丹阳修真语录 又曰:薄滋味,所以养气;去嗔怒,所以养性;处污辱卑下,所以养德;守清静,所以养道。名不系于簿籍,心不在于世,此所以出人之彀,与天为徒。 又曰:专一学道,人人可得入仙。不同世俗,进取有黜落也。但清静无为,最为上乘省力。 又曰:道人要妙,不过养气。夫人汩没于利名,往往消耗其气。学道者别无他事,只在至清至静,颐神养气而已。心液下降,肾气上升至于脾,念绝想,神自灵,丹自结,仙自做。若行不得挟泰山
  • 4
    丹经子书,所言火候,喻其:修持工夫次序之准则。 修持功力,有:先后、急缓、进退之时候, 不得:宜先者而后,宜后者而先; 不得:宜急者而缓,宜缓者而急; 不得:宜进者而退,宜退者而进; 亦如:炉火烧药,有:文武、进退、止足之时候, 故修真用功次序,取象为火候。 但用功火候,不拘年月日时,刻刻行之, 宜先而即先,宜后而即后,宜急而即急, 宜缓而即缓,宜进而即进,宜退而即退, 随时变通,毫发不得有差。 所谓: 宜先,即是:
  • 5
    736455426 2013-01
    壬水,为阳,为清; 癸水,为阴,为浊。 下手之时, 采壬,不采癸。
    恍惚。 11-14
  • 5
    洼低,日久,则自实; 突高,日久,则自消。 虚者,实之兆; 高者,低之因。 观此,可知:损益虚实之道。 人若:自高自大,恃才恃能,予圣自雄,人多
    哈哈哈... 11-11
  • 7
    不敬惜字纸者, 每将:无用票单,带字纸张,任意:乱抛乱丢,使人践踏。 柜边贴字,门边粘文。钱堆在地,乱跨乱坐。 陈书字画,年久数薄,能用不用,
    哈哈哈... 11-11
  • 3
    性,有气质之性,有天赋之性; 命,有分定之命,有道气之命。 气质之性、分定之命, 后天,有形之:性命; 天赋之性、道气之命, 先天,无形之:性命
    灵i慧 11-10
  • 1
    736455426 2013-11
    道者,先天生物之祖炁。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 包罗天地,生育万物,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在儒,则曰:太极, 在道,则曰:金丹, 在释,
  • 8
    亢阳无阴,为:假阳, 孤阴无阳,为:假阴, 此,不用,之:阴阳, 古经,所谓:孤阴寡阳者,是也。
    736455426 8-31
  • 5
    降龙,为:炼已, 伏虎,为:持心。
  • 6
    修真之学, 古经多言:无为之道, 有为之道,则罕言之。 无为之道, 惟上德者,顿悟圆通, 一了百当,立跻圣域。 其次,中下之人, 性质愚钝,识见小
    我是zpc0 6-25
  • 5
    修真之学, 古经:多言无为之道, 而於:有为之道罕言。 但:无为之道, 惟:上智者, 顿悟圆通,一了百当,立跻圣域。 其次,中下之人, 性质愚钝,
    李辉ii 6-21
  • 2
    三教之源流 春秋时,恒星不见,识者谓:西方之圣人生焉。 老子见中国之士,足以传其道,而光大之。 时,孔子在世,以传其道。及见西方有人,遂欲树一帜焉。 于是,罢官弃家,骑青牛,入函关,渡流沙,而西去,至印度,而传其道焉。 因其地,因其时,因其习惯,因其气质,而成佛氏一派。 得其传者,惟西土:二十八祖。中土:六祖。 其修习秘法,上继《道德》,下合《参同》。故其成就,天仙之程度。 自六祖而后,流于空寂,仅至上乘,
  • 1
    736455426 2014-02
    离去:其阳,为离, 坎陷:其真,为坎。
    临海阁 5-29
  • 8
    悟真篇云: 若非修行积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 可知:积德修行,是修道者之要务。 如果:离德以言道,便是:异端邪说,旁门外道。差之:多矣。 古之圣
  • 4
    枯木,则:焚之无焰, 灰寒,则:拨之不热。 观此可悟:变化气质之道。 人秉:气质之性,为害最大, 稍有触犯,暴躁无忌,伤天害理, 蹈水火,而不知, 入窟井,而不晓, 性命不顾,生死不管,其为祸,不一而足。 若能: 克己复礼,反刚就柔;扫去万般:慎恨烦恼, 除去一切:好胜心肠;变化血气:暴躁之性, 归于温和:平静之性;专气致柔,虚心养神; 无我无人,无彼无此;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近观其身,身无其身;内观其心,心无
    LEVELeeeee 3-25
  • 4
    推油帝 2014-03
    德: 德之一字,亦是:强名。 不可得而形容,不可得而执持, 凡有施设,便是:不德也。 无一法,可得。 若不修持,终身无德。 这个德字, 愈求愈远,
  • 3
    1至3岁,属于复卦, 至五岁,属于临卦; 至八岁,应乎泰卦, 至十岁,应乎大壮; 至十三,应乎夬卦, 至十六,应乎乾卦。 自一阴,以至六阳, 男子无
    fpe2008 12-9
  • 2
    真实次第之工夫,分为:四手。 即:下手、转手、了手、撒手。 下手时,有:和合真种之功; 转手时,有:修炼舍利之功; 了手时,有:温养道胎之功;
    秋散人 11-29
  • 11
    先修外药,后修内药。 若,明睿之士,夙具灵根, 则:一炼外药,便炼内药。 内药:无为,无不为, 外药,有为,有以为。 内药:无形无质,而实有; 外
  • 9
    尔时, 太上老君,以:永寿元年正月七日, 在:太清境上太极宫中,观见众生, 亿劫漂沉,周回生死。 或居人道,生在中华, 或生夷狄之中,或生蛮戎之
    736455426 8-17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羽士

目录: 个人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