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吧
关注: 6,219 贴子: 41,654

传承民族文化,汇集民风民俗

  • 目录:
  • 民俗
  • 6
    如在勉瑶或金门瑶地区,当女子达到结婚年龄时,凡不愿出嫁的则留在家里娶女婿;有的男子长大了,不愿在家娶媳妇的,也可以出嫁到女方家去。男子出嫁到女方家以后,所生子女的姓名,第一个随母姓,第二个则随父姓。属多子女的,则以此类推。男女双方各自都有与自己同姓的子女送终接代,承顶香火门第。男子如是孤儿或被收买到女方做女婿的,男方得更名换姓,即改随女方姓氏。所生的子女也全随母姓。男方如果是独生子,嫁到女方以后,
  • 11
    在凌云农村,壮族一直保留着古老的婚嫁习俗,需历经定亲(压言)、讨八字、隆重的夜婚、回门四道关
    豆三秋 3-4
  • 2
    五大三粗:“五大”是指双手双脚大再加上头大;“三粗”指腿粗,腰粗,脖子粗。    六亲不认:当今
  • 6
    惊蛰,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以物候现象特征为名。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 18
    锔,上千年的历史 可能很多朋友连这个字的读音都未必能念准确。然而,它却是一个民间老手艺——锔碗:把瓷器、陶器、器皿等破裂的地方锔合在一起。这门手艺已有上千年历史,很多80、90后的朋友可能很少听说,更别提亲眼看见。    说实在的,在当下这个快消费时代,一个碗破了,肯定就是直接丢进垃圾桶,再去买个新的,但是在过去的百姓人家,打破了的碗是舍不得扔掉的,而是找个补锅锔碗的(补锅匠往往兼锔碗),修起来接着用。锔
  • 15
    藏族传统服饰,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
  • 12
    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龙抬头”,其实是指“青龙”七星开始出现在东方,万物此时开
  • 3
    苗族结婚形式除通常所流行的男家迎娶、女家陪送之外,在昭通的“花苗”、马关的“红苗”、麻栗坡的“白苗”、金平的“黑苗”以及楚雄部分地区的苗族中,不同程度地保有抢婚习俗。 抢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男女双方自愿基础上的抢婚;另一种是当男方看中某一姑娘时,不管是否愿意,便强行抢劫。
    1949niuren 2-24
  • 17
    秦代服饰文化:在中国服色是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思想中,秦朝国祚甚短,因此除了秦始皇规定服色外,一般的服色应是沿袭战国时代的习惯。 汉服:最主要的特色是交领右衽,袖宽且长,以绳带扎结取代扣子,穿着汉服使人神态举止有含蓄内敛,端庄稳重,潇洒脱俗的气质与美感。这种特色有别于其他民族。 魏晋南北朝服装:遗俗汉朝。魏晋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
  • 6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宝玉听了,好似打了个焦雷,登时扫去兴头,脸上转了颜色,便拉着贾母扭的好似扭股儿糖,杀死不敢去。 第二十四回,贾宝玉将前两种顽皮合起来都用在了鸳鸯身上:“宝玉坐在床沿上,褪了鞋等靴子穿的工夫,回头见鸳鸯穿着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脸向那边低着头看针线,脖子上戴着花领子。宝玉便把脸凑在她脖项上,闻那香油气,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
    ALY960丽 10-26
  • 7
    正月忌扔食——守住节俭红线,该扔也得扔   按照古代人思想,故意扔掉粮食,后果会不堪设想,会带
  • 2
    东北婚礼:姑娘叼着大烟袋   烟草传入中国,大约是在明代中后期。其“进口”的主要路线有两条:一是从菲律宾传到东南沿海;再一条就是从俄罗斯进入东北。关东土地肥沃,很适合烟草生长。这里种植的烟草叶大而且肥厚,烟味醇浓,成为久负盛名的“关东烟”。烟草不仅在这块土地上扎下根,也在这里人们的生活中扎下根。   老辈的东北人,提起抽烟的好处,能说得头头是道。他们说抽烟不仅能驱困解乏,还能防止蚊虫叮咬,连毒蛇也怕
    tanvmfys 2-20
  • 19
    永定土楼由客家人所建,是客家文化的象征,以分布广、数量多、品类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福建土楼
  • 3
    东北中部过去是进了腊月门开始办年货俗称——打年纸,之所以叫做打年纸因为所置办的年货中含有纸制品特别多,必须具备的红纸、黄钱纸、彩纸(红黄绿粉四色主要是自己家剪挂钱用)、年画、灶王爷、天地牌、门神、贴在门上的南极仙翁图、挂钱(同样是红黄绿粉四色,又分大小张俗称大四彩、小四彩)、冥币(老百姓都管它叫阴票)、金箔、银箔和大量的烧纸,年货中还有蜡烛,供祖宗专用的烫金大对蜡烛,对腊按分量有斤对腊,就是两根蜡
  • 5
    民间有着这么个有趣的传闻----“正月里剃头死舅舅”,为何历史上会有这样的说法,想必也是有一定的依
    夏竹林 2-27
  • 12
    最宏伟的金银器艺术:烧蓝。也称为“银蓝”、“银珐琅”,这种工艺兴盛于清代。银蓝工艺主要应用在
  • 3
    鲜花饼 鲜花饼是用云南独有的食用玫瑰制作陷料,然后用油酥面团包裹烘制而成的酥饼。流行于清代宫廷,因受乾隆皇帝的喜爱而流传至今。口感饱满,清甜可口,又能美容养颜,喜欢玫瑰的朋友们可以满满的享受一整个饼带来的香味。鲜花会凋谢,鲜花饼不会,吃的不是饼,是这个花花的世界。 广西桂花糕 广西桂花糕已有300多年历史,最古老的做法,最古老的样子。用桂花配以糯米粉、糖制作而成的汉族美味糕点。历史悠久,口感细腻,香醇爽口
    1949niuren 2-18
  • 6
    “云肩” 古代女子做服饰肩上的装饰品,图案、刺绣都做得很美。聊做云肩扮仙家,飘飘欲仙女人花,美~~ 云肩,也叫披肩,云肩是从隋朝(581-618)以后发展而成的一种衣饰,常用四方四合云纹装饰,并多以彩锦绣制而成,晔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云肩,在汉民族服饰文化中,是一种独特的服饰款式,装饰图案内涵丰富,符号的艺术语言,数字的喻意,文化底蕴哲理深邃;云肩,又是汉民族吸纳外来服饰文化,融会贯通,升华入化为自己的
  • 15
    正月习俗多多,但说到正月十二习俗,可能很多人还不了解。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正月十二的习俗,有搭
  • 7
    在外打拼多年的游子, 早已熟悉外面的生活。 可一吃到家乡的腊味, 便勾起了埋在心底的乡愁。 《舌尖
  • 20
    俗话说的好,五里不同俗,这是一点不差,但大体还是有很高的相似度,只是细节上差距较大。 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这里的丧葬习俗,大家可以进行一下对比,看看风俗和文化有什么不同。 家里有老人病危,一般要做以下准备。 1】棺木,以前老人会自己备下木料,临终时家人请木匠制作,现在很少有人提前准备,都是死后直接去买。 2】寿衣,也叫敛服,这个都是提前准备,以为本地有咽气前穿好敛服的习俗,所以都是提前准备。 3】灯笼,
  • 0
    中国的民俗文化奇光异彩,民间奇才层出不穷,趣味对联比比皆是。 趣味对联是指对一副对联而很有趣,
  • 0
    腊八节,俗称“腊八” ,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 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的传统。 如今很多传统
  • 10
    来源:今日头条作者:楚乡说民俗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有很多禁忌,“七不出八不归”是一句关于择日禁忌的谚语,讲的就是逢七不宜出远门,逢八不宜归家。 那么,“七不出八不归”的来源是什么呢? 据资料记载,有四种来源说法: 说法一: 古时出远门,通常是为谋事、出仕、赶考、投奔,所以讲究择个吉日。逢七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海运、港口曾有逢七不开工的习俗。另一句谚语可以佐证这种观点:“初七、十四、二十三,出门之人心不安。”
  • 3
    天府之国的成都,得天独厚的地理,备受祖先眷顾。中国没有哪一个城市,像成都那样,刚好处于梦与真的交汇点。轻轻一点,她把理想世俗化,同时把世俗理想化。 成都独特的民俗风情,不须显得那么深沉,只要你有爱耍的性子,爱玩的天分,再加上一点点贪图安逸,贪图享乐的慧根,本着一个“耍”字,在成都就如鱼得水了。 成都的风土、民俗,尽在“成都十八怪”: 第一怪、不泡茶馆把病害:成都的茶文化独树一帜,成都人在悠闲自得地喝茶
  • 0
    今天是“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中国,中华民族,最重大的民俗节日—“春节”,也叫“
  • 0
    按照民间习俗,明天就是“腊八节”了。 民俗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腊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中国民间的传统民俗节日很多,那么腊八节又是一个什么民俗呢? 下面说说腊八粥的六种传说和腊八节的六种习俗。 腊八粥的六种传说: 传说一: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
  • 0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民俗文化。对联大都是平安吉祥之意。 中华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
  • 8
    提示:这是发在海伦吧的帖子,作者:海伦历史研究生,是一位耄耋老人,题目是我加的,是是一位老人对东北解放前过大年习俗。 一年中的大事是过年。过年的正式准备期是腊月(十二月)初一。这一天,各大杂货铺(百货店)都挂出‘年纸幌’。‘年纸幌’是一块二尺长一尺多宽木板,一面贴‘天地牌’,一面贴‘灶王爷’,四周糊上花边下面加上纸穗。‘年纸’即各种印刷的神像等,各商店都印有‘年纸单’,一些固定品名都印好了,每一样
    1949niuren 2-15
  • 4
    在资兴乡下 你会看到大树或大石头上贴有一张红纸 也许你会好奇,驻足观看 看完过后 甚至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是小孩拜干爹贴的寄名贴 资兴一直有拜爷爷(干爹)、拜娘娘(干妈)的习俗。如果乡下小孩八字与父母相克,或小孩久病不愈,旁人便会建议,让孩子父母给孩子拜个干爹吧! 资兴方言拜爷爷,其实是拜干爹。干爹可以是人——不过很难找,据说命硬的孩子要活下来,会把干爹克得死去活来,一般人无福消受,不敢答应。 其次是拜大树或
  • 2
    狗皮袜头子——没反正,这是本地以前在老年人口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句俗语,遇到姐夫小姨子或者连襟之间闹笑话有点过头惹得一方不高兴,就会解劝说:你们之间是狗皮袜头子没反正别往心里去。 这个狗皮袜头子在过去是常见物品,在靰鞡是冬天里最常见的过冬棉鞋的时代里再常见不过了,为了保暖普通百姓用狗皮缝制成袜套俗称狗皮袜头子当然不分左右脚,所以称作没有反正,把光着的脚用包脚布裹起来穿进狗皮袜子里再穿进絮满乌拉草的靰
    1949niuren 12-27
  • 1
    后天,12月21日,就是冬至。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事事关民俗,处处联习俗。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
    1949niuren 12-19
  • 0
    安陆有一种民间习俗,每到年关和春节期间,总是会有挨家挨户送财神的。 说是“财神”,旧时其实是印
    1949niuren 12-18
  • 0
    安陆的丧葬习俗跟其他地域大同小异,总的原则是对逝去老人的孝。一个“孝”字,贯穿始终。 说起丧葬
    likchen77 12-21
  • 3
    人们都知道云南有着美丽的风景,更有着数不清的少数民族,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各少数民族背后有着各
  • 0
    蒙古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当然其中也少不了民族禁忌了,下面我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蒙古族的八大禁忌。 01 火忌 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02水忌 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
  • 5
    https://buluo.qq.com/mobile/detail.html?_bid=128&_wv=1027&am
  • 0
    厨师 厨师一年到头操刀掌勺到了过年都要把刀具用红布包起来休息几天称为“封刀”。 在本地几十年前操办婚事都是在自家,主厨房就是自家堂屋,在喜车进院新娘要进屋的时候大厨用剔骨刀扎一块肉扎在外屋上门槛子上,砧板上放一块肉用菜刀根剁在上面,然后躲出门外新娘新郎前进方向一旁,传说新人前方有红煞,冲撞红煞对人不利,门槛子上和砧板上的肉就是给红煞准备的。参加婚礼的亲朋同样不能挡在新人前进路线前面,现在有录像师也要
    1949niuren 12-5
  • 19
    竖灯杆升彩凤是揭阳的爱国丞相江万里的子孙为纪念他喜欢凤凰的祖先,而举办的。每十二年举办一次,十
    溪墘街 6-19
  • 69
    桂花糕 秋天是食桂的好时节,以糯米、糖、蜜桂花做出的糖桂花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满地铺桂的季节,一壶浊酒,一盘点心,月下访香,意境不会比唱着法颂的咖啡店差吧~ 杏仁豆腐 汉族传统名点之一,用杏仁与琼脂加工而成。入口滑腻,芳香。 桂花定胜糕  杭州最传统的点心,上好的江南糯米,有梅花、虫鱼等形状,绯红色,轻咬下去,糯软中夹杂着细而均匀的颗粒,米香里渗出豆香和桂花香,甜而不腻,满满的秋天气息。 蜜汁玫瑰芋头  云南
  • 0
    今天是传统的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本地过去的习俗是结婚的姑娘这一天不能在娘家过必须在婆家过。 “九月九、大撒手”这是本地一句俗语,意思是过了这一天农户饲养的牲畜可以随便放到野外不用看管所以叫大撒手,意味着秋收结束。 九月九萨满会,在这一天从事跳大神行业的人在家里的香堂要烧香上供供品最丰盛,普通百姓要带着香烛纸马和供品给自己或者家人跳过大神的人家去回谢,俗称“回香”。 新的跳大神人员要在今天举行仪式俗称
  • 5
    本地传统婚俗中有压轿、压炕两个习俗。 压轿,新娘从娘家到婆家不论是乘轿子还是乘车都必须有一个小男孩与新娘同乘一顶轿子或者车子,这个小孩必须是新娘的侄儿或者弟弟称为压轿的,压轿的新郎家要给红包如果孩子小则由母亲抱着,以前顽皮的孩子会打开红包看一下钱的多少少了不下车,大支客就得再给一些哄孩子下车(轿),小孩先下车(轿)之后再安排新娘下轿(车),这一习俗现在还保持着。 压炕,结婚当天晚上新人炕上出了一对新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