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 700,797 贴子: 12,520,432

复兴汉文化、修正被诋毁篡改的明朝历史

  • 目录:
  • 中国古代史
  • 117
    作者:泓ART-王依农 泓古代艺术学社(公众号) 时间:2018-04-04 摘录: “虽于1945年哈佛学者乔治(George F.Lee)发表研究观点认为其属于12世纪制品,但今日哈佛方面已经改变早年观点,认同其为15世纪制品。” “观其色彩烂漫鲜泽,飘如山岚,精寒凝蓝似渊冰,粉紫深浓若碧桃,极尽色彩变化之能事,制度重厚,模范精衡,诚为中国古代陶瓷史中之冠顶明珠。”
  • 31
    大同古城墙遗址博物馆 大同古城墙有百分之七十的夯土城墙遗存,其中西城墙破坏最为严重,遗存好的补夯土包砖修复,瓮城等消失部分用框架外包青砖,内部合理利用,作为博物馆展示利用,西城墙这段保存较差,但也因此有条件做遗址博物馆,走,让我们去看看……
  • 67
    清王朝自造的著名精锐火炮主要出现于清早期,型号非常杂,在型制方面很多明显是仿制的西方火炮。制造方面,一般御制火炮或原型炮装饰繁复,往往仅仅建造一门或数门,量产型则减去了装饰,但在用料、威力方面往往也有减弱。根据乾隆朝的统计,著名的火炮大致有下面的一些。而从乾隆朝开始,清王朝自制的火炮就裹足不前了,虽然在其后的嘉庆、咸丰、道光年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火炮型号名目,但总体上并没有脱离康乾时代火炮的形式窠臼
    吧小酱 4-26
  • 182
    崇祯皇帝殉国,一大批文臣武将随之殉节,绝不是只有王承恩一人陪之殉国
  • 8
    嘉兴王店李家坟明墓出土的獬豸补服出土时颜色已经尽褪,但复原獬豸的颜色上感觉没有复原好,明代獬豸的特点如(图7)是绿鬃毛,红鼻子,犄角基本以白色为主,其身带有红色火纹。复原的补子如(图1、2)獬豸却是棕色的鬃毛,鼻子舌头是淡藕色,火纹是橘黄色。看其复原色彩的过程(图4、5),可以发现其复原的注重点是底纹的色彩,并参考孔府的妆花纱白鹇补子的底纹色彩,而獬豸色彩直接参考传世补子的色彩(图6),却没有考虑传世补子
  • 12
    温婉灵秀的江南自古多才女。鲜为人知的是,江南才女曾经创造了文学史上一项“世界奇迹”: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涌现了庞大的女性写作群体,有著作可考的女诗人就多达3000多位。目前,华东师范大学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正合作建设“明清妇女写作数据库”,对明清时期江南女性的著作进行文献整理汇编,并展开深入研究。
    小G帆 3-17
  • 83
    李倒退博士的倒退论真令人惊讶 表面上说人均GDP北宋最高 宋吹没看清的是,原来五代宋初最高,整个宋代都在下滑 宋吹还是看清李倒退博士的本意吧,别再yy了 李倒退博士最新版2017论文中的原图。结合原图看看文字什么意思。
  • 37
    明十三陵,肃穆庄敬 600多年前,明成祖将陵墓选址在北京昌平的黄土山,之后改名“天寿山”。明代270多年历史中,共有13位天子墓葬于此,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珍贵国家遗产。十三陵布局考究,是为中国皇陵建筑和布局的最高代表。 来十三陵,看看巨大的“神功圣德碑”,感受明成祖为中华民族所做的继往开来的伟大贡献。 游览定陵地宫,感受古代地下宫殿的独特魅力。 转一转定陵博物馆,发现孝靖皇后实物凤冠、洒线绣百子衣。 你若见到,不虚
    与句与 7-29
  • 125
    近十二点时突然有感而发 思之至此 写下如下一些纯个人思想, 事先声明 本人也是喜欢吐槽和期待特别是明剧正规化的那类人。 但我现在要说的是 我们可不可以不要在对一些影视剧中出现的类明制服饰在那里夸夸其谈? 特别是有些吧友 在拿一些国剧并不精细的剧照\截图等等,来对比一些内容尚且不论只谈画风本质的韩剧来说事 相信大家发帖与回帖的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其他意思。 但我想说的是 就目前而言,我们国家的道具制作水平比起思密达来说
  • 203
    这书不是很大全本主要后面还写了满清的服饰 但明代部主要是鲁荒王坟出土衣冠与少数孔府旧藏以及介绍。
  • 210
    国宝守护人鹿晗演绎明代才子沈德符,同时还带来了明制汉服:大明衍圣公服。可爱的卡通版大明衣冠,将在央视综艺频道的《国家宝藏》舞台上绽放光彩。这套Q版汉服是“撷芳主人”多年的心血,在汉服圈里成为经典十几年,但一直趋于沉寂。如今这套代表明朝形象的Q版汉服,带着明粉的期盼走上了央视的舞台,正式步入观众的视野,将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大明衣冠,了解明朝历史。2019年1月27日(今晚)中央三台《国家宝藏》不见不散
  • 146
    我自己都忘记了这是第多少年发这种帖子 之前在贴吧连续发了三年 又走了几年也是在其他地方每年这几日就要发类似的帖子出来提醒大家 我相信但凡是中国人都会知道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时间在走 而留下的习俗是不变的 记得年前要去剃头 因为接下来的一个月里 是我们在这个时代可以名正言顺不去剃发的时间 这也是祖先们在天下皆亡的屈辱史下找到的唯一能够保留头髮的时间 岁月流逝 时间在走 思旧 这个一代两代神州陆沉的亡国记忆最终变
  • 15
    记者: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被采访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万明。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考察研究中国与海洋的关系,明代是不能忽略的重要历史时期。15—16世纪,海洋成为时代的主题,海上活动成为最为令人瞩目的国际现象。围绕明代中国与海洋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万明。
  • 22
    返景入深林 — 西藏艺术中的罗汉画 原创: 陈秉扬 喜雅艺术 2018-01-15 楼主按:明代所建立的朝贡体系和汉文化圈,对周边的民族和国家的艺术皆有重大的影响。以日本为例,日本山水画的祖师雪舟等扬作为遣明使前往明朝,其山水画法明显受到明朝画家李在、戴进等的影响。日本花鸟画的狩野元信则受到明朝吕纪,边景昭的深刻影响,奠定了日本后世花鸟画的精丽风格。 从这篇文章,则可以看到明朝时期汉地绘画对西藏佛教佛教绘画的影响。 正文
  • 209
    和几位朋友收集了一些万历年间到永历年间的欧式前装炮的图文资料,今天在这里发一下。 吕宋大炮同属于西式前装滑膛炮,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明代欧式前装滑膛炮,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铸造1门。其后又铸造了28门。由于铸造水平不够高,该型火炮多炸膛。 相关资料: “ 在歲癸卯,西洋人僅四百計耳,以用火炮,致我閩漳泉販夫賈 子被殲於呂宋者四萬。今西洋人潛住粵澳;實繁有徒,閩人尚多傳得其法。 戎政尚書黃克纘業捐多金,購閩人之善造
    wbt1027 9-2
  • 75
    被滥用的“文人风格”|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士林 本文根据《马科斯: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士林》一文编辑整理,原文刊载于2018年收藏11月刊
  • 59
    每个贴吧都有自己的主题,明朝吧是以明代史为主的中国古代历史和汉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文化类贴吧。 对于此类与明朝吧主题毫无关联的帖子,吧务内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直接删除。然而最近此类帖子在本吧又开始泛滥并且有增无减,因此吧务决定发布一则公告申明本吧的主旨。 一、有关一切政治时政、社会问题、各种花边新闻帖等完全禁止。违反者直接删帖封禁。 不知为何有人总是本吧如此执着,有关政治内容、社会问题的帖子,有些
  • 32
    先介绍一下: 明代士大夫阶层“好事者多尚捶丸”。明人李诩所著《戒庵老人漫谈》中的“供闲选胜各八”,就是在供人休闲娱乐的活动中各有八种妙招,象棋是“八捷”,围棋是“八势”,捶丸则是“八巧”。这“八巧”是指:“卧棒斜插花,沿尾斜插花,后橛掀过前,前橛翻过后,背身正棒,两肩基儿,雁点头,背身倒卷帘。”这八种巧势均见于《丸经》。《丸经·制器章》记载:“器利艺精,心手相应,临事发机,无不中矣。今有新旧权制,具
  • 64
    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 铸造时间为1424年以前。铜钟悬挂在大钟楼中央巨架上,通体褚黄,高6.75米,直径3.7米,口外径3.3米,重46.5吨。钟唇厚18.5厘米,最薄处约9厘米,钟体光洁,无一处裂缝,内外铸有经文230184字,无一字遗漏,铸造工艺精美,一次性铸造完成。为佛教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珍品。 化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钟上下部位的成份是均匀而一致的:铜80.54%;锡16.41%;铅1.12%;锌0.22%,永乐大钟除含有铜、锡、铅、铁、镁外,还含有金和银,而
  • 23
    五台山显通寺明代铜殿(现已做鎏金处理) 铜殿高八点三米,宽四点七米,深四点五米,是明朝万历34年(1606年)用铜十万斤铸成的。殿建平面见方,宽九尺,深八尺,高丈余,外观两层,内为一室,四角四柱,柱础似鼓。殿内上层四面6扇门,下面四面八扇门,殿内四壁上有小佛万尊,金光闪闪,灼灼照人。殿内四壁铸满了佛像,号称万佛;殿中央供奉着高3尺的铜佛。铜殿的每扇门由一个省铸造,文饰之美,工艺之精,实在是惊人的。殿内四壁上有小
    古华夏人 12-24
  • 52
  • 37
    五台山金阁寺的观音阁内,有一尊明代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铜像,大铜像的高度,达到17.7m,重为84.5t,铸于明朝嘉靖三十年(1551年),是现存明代铸造的最大铜佛像,仅次于著名的正定大佛,为我国现存第二大古代大型铜佛像。 大铜佛身上的铭文:“大明嘉靖三十年孟春月旺日真定府延州新乐县贾家庄功德主张家铸造”表明了大铜佛像铸造的日期和施主,终于弄清了大佛的来源和真面目。 在高大的殿堂内,观音菩萨脚踏殿坛,头顶藻井,高大雄伟,既庄重肃穆,又英姿
  • 180
    黄冕堂 摘录: “两宋特别是南宋和元代反映地主对佃客沿袭着传统的人身奴役的记录甚多” “仔细考察了明代法典、文献及相关的礼仪、风尚后,便不难发现当是的佃户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农村劳动者相比都有着明显的身份差别,其中一部分人甚至完全摆脱了私人地主的封建束缚,过着租佃自由的新的生活” “明代农民的自由化同样应视为明代后期资本主义萌芽赖以出现的历史前提” “问题的实质是劳动力的解放,从而使劳动力的商品化有了现
  • 376
    宋代市舶的抽解、禁榷、和买制度 廖大珂 楼主按:在经济上,依赖外贸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当外贸被官营垄断,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时。 宋代的外贸,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样,是以私营为主的自由贸易,依靠出口大量手工业品赚取顺差,政府主要以收取关税为主。不,这是明代后期的模式。 宋代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就是垄断进口,再强迫老百姓购买。一方面剥夺了私营商业发展的机会,搞得老百姓必须跟政府买,另一方面弄的
  • 106
      【内容提要】明朝万历年间的文学活动极为活跃,文学现象空前丰富,拥有代表性的作家、文学理论家、作品,在文体和文学理论创新方面有重要突破,文学总体形态的演进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变,因此万历年间不仅是明代文学的盛世,也堪称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盛世之一。以往人们没有将万历年间确认为文学盛世,与清王朝对整个明代的妖魔化及对明代文学的贬斥有关,也与人们受传统文学观念束缚及分科研究的学术体制有关。确认
  • 202
    明代的艺术品被当成宋代是一个普遍现象。绘画和瓷器尤其是重灾区。 长期以来对明代艺术工艺的认知,也是造成宋明经济发展认知扭曲的关键因素之一。 清代乾隆时期编纂的清宫藏画录《石渠宝笈》把大量明画错题为宋画,误导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史学者。 看着大量的明代绘画被当作宋画来宣传宋代的繁荣和明代的衰弱,令人悲凉得哭笑不得之余,倒也揭示出一个简单的道理: 为什么那些被错当成宋画的明画反而往往比真的宋画更喜欢被教育界
  • 55
    綿羊太子又称绵羊引子,羊为阳,即阳气回升,是冬至节的标志性图案,明人通常会在冬至那天张贴绵羊太子的应景画,他的形象常常就是一个男孩骑在羊上,肩上还扛着梅枝,上面挂着一个鸟笼。鸟笼里为喜鹊,意为喜上眉梢。故绵羊太子也是冬至应景的节令纹样。 面塑没法塑出鸟笼,就直接做个喜上眉梢
    12133639 11-16
  • 152
    第六届西塘汉服文化周明制人群游玩照片集合
  • 65
    ———评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作者:万明 楼主按:《万历会计录》共43卷,约百万字,超过4.5万个数据,是一部明代户部财政大型数据文献,是张居正改革攻坚阶段直接产物,也是迄今存留于世的中国古代唯一一部国家财政会计总册。 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明史研究所主任万明,联合数学学者徐英凯,对《万历会计录》进行了首次系统整理与研究,历经十余年,完成了《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全三卷)。 该书复原
    金大喜 9-14
  • 24
    没记错的话是明吧第一次发帖,手机发图编辑有些慢。见谅。
  • 74
    沉寂的国保
    丸子123 8-20
  • 249
    现在网络流行的观点,甚至许多学者的研究,倾向于把明代,尤其是明初洪武年间描绘成抑制商业的政治时期。并且认为相对所谓“重商”的宋代是一种倒退。 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其实对于这种观点包括李伯重,万明,李龙潜等人已经有诸多批判,我就不一一列举。这里仅从顾炎武的代表作《日知论》关于宋、明的两端节选,看看两个朝代对于私营商业截然不同的态度。 配图:明代繁荣而被贬低,甚至篡改的各种工艺和艺术:
  • 141
    明代是一个许许多多方面被传统史学低估和扭曲了的时代,包括明代的艺术和工艺,大量以往被当作前朝尤其是宋代的作品,近年来被逐渐发现为明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钧窑瓷器中的精品,官钧。另外明代经济发展等等也多有被扭曲成所谓停滞,倒退。 在科学方面,长期以来形成明代科学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印象的主因,是过去认为明代理论数学建树的缺乏。包括吴敬,程大位等更多的是应用数学家,而不是严谨的理论数学家。 这一结论给人们带
  • 40
    明代云纹莲花金冠-云南昆明呈贡王家营沐氏家族墓沐详墓出土
  • 596
    什么是真正的盛世?开明开放、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宽松、人民幸福、主权完整、世界称羡,应该是盛世的最高标准了。按照这些标准衡量,中国古代除了唐朝的开元年间可称盛世之外,还有一段真正的盛世却被世人长期忽视和误解了,那就是明朝的隆万盛世。 大明王朝立国二百七十六年,可以划分为洪武创业、永宣之治、弘治中兴和隆万盛世这四个精彩的历史阶段。其中隆庆、万历年间(1567——1620)长达五十四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
  • 64
    明末张镜心奏疏中对于治夷之策的讨论——注意文中有亮點,顯然此時明人已經知道英吉利和荷蘭的區別,也知道英吉利和葡屬印度間的利害關係,甚至還知道查理一世已經在跟西班牙-葡萄牙接洽商討聯姻的事宜(雖然最終落實是在他的兒子復辟以後了)。可見明季東南沿海外貿興盛,地方官紳和商人對於海外情報的知曉程度遠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之上[转自微博:朱棣官博]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1

会员: 日月汉魂

目录: 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