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佛吧
关注: 32 贴子: 725

  • 目录:
  • 佛教
  • 0
    水之无常,因缘变化,受冷成冰,遇热化气,升空为云,弥漫成雾,秋落为霜,冬降为雪,春结为露,夏凝为雹。住山成泉,行流为溪,奔成江河,聚成海洋,缺则为旱,多则为涝,随时随地,其变无穷,不离水性。世间万物,亦如水性,盛可变衰,好可变坏。或有或无,幻化不已,其能变者,名为佛性。
  • 2
    你执着什么,就对治什么 咱们经常讲无我。无我它有两种,一种是人无我,一种是法无我。 我、法本来不存在的,没有;但是你没通达之前,都有,宛然,所以有烦恼。我们如果没有人、法,烦恼没有了,平等平等就寂灭。 这样理解了,什么障碍都没有了。无障碍就叫解脱,对什么都不起执著。没有我、没有法,这两样要放得下,这叫真菩萨。 度众生不见众生相,行菩萨道不执著有菩萨道可行,这个咱们一时做不到。 咱们做件事,不论好事坏事,
  • 0
    世间学佛的人很多,大家因各种缘起而进入佛门。有人为求财而学佛,有人为保平安而学佛,有人为求内心清净而学佛,有人因家人信佛,自己也就跟随着信佛了,更有人觉得有点信仰对自己有帮助而学佛了。无论哪种,我们有受用吗?如果没有受用,很可能因为你不是一名真正的佛教徒。 可能很多人会说,我怎么不是?我受了皈依,学佛多年,我恭敬佛菩萨,我在做佛事,不做恶事,多做善事,当然是佛教徒。很多人都这么自以为是,但很可惜,
  • 0
    世人的苦,都苦在追求一个好上,什么都要好,却不知道,佛法讲的,善用其心,任何境界都是修行的好境界,都可以用来点醒行人。 阿弥陀佛!
  • 0
    请保持开放的心,允许更大的自己来“帮助”自己 一个严重受困的心灵, 是否需要接受他人的帮助? 当如此去做,是否意味着无力和依赖? 受困心灵沟通的最大障碍是「假我」。 假我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封闭的世界,陷入忧郁与精神漩涡,失去了与「真我」的连结,内在的纯真逐渐被阴影遮蔽。因为「什么都帮不了我」而灰心丧气。 有些时候,一颗严重受困的心灵甚至难以自救。 就像是电脑中毒,很难用中毒的电脑来自己解毒。往往需要有「他力
  • 0
    最好的感情,是相处不累; 最好的关系,是浓淡相宜; 最好的朋友,是远近相安; 最好的缘分,是顺其自然! 余生,只求相处不累! 疲惫了,无需回复信息; 难过了,无需强颜欢笑; 脆弱了,无需假装坚强。
  • 0
    是不是碰瓷已不重要 大中午巧遇这麽一位「碰瓷」的年轻人,成了我的考题。  事情发生在上周六中午,我开车去校车停车点准备接儿子回家,驾车行驶过程中,前面一辆车的速度极慢,所以我就选择了借道超车。   这条路是双向车道,车道两边为自行车道。在我借道超车时,对面过来一个人骑自行车走在自行车道上。因为离得比较远,所以我并没有改变超车的想法,只是减慢了超车的速度。   此时,正值大中午近一点的时间段,路上人
  • 0
    和谁在一起,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人这一辈子,和谁在一起,决定你是谁。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如果你想做一个好人,就要和好人为伍;想变得优秀,就要亲近更优秀的人。 和谁在一起,决定着你一生的命运。 01 人品好的人,是你最大的贵人 子曰:子欲为事,先为人圣。 学做事前,先学做人,有好的人品做底子,才配堂堂正正做个人。 和人品好的人相处,你会常常得到善意的帮助。 身边多一个人品好的人,就少一
  • 0
    分享非常好的四句话:【1】什么叫幸福?白天有说有笑,晚上睡个好觉。【2】什么叫智慧?安排的事能做好,没安排的事能想到。【3】什么叫情商?说话让人喜欢,做事让人感动,做人让人想念。【4】什么叫正能量?给人希望,给人方向,给人力量,给人智慧,给人自信,给人快乐。
  • 0
    鉴别圣德的级位一一拉珍(节选) …… 什麽是圣德?所谓「圣」者,只要证入涅盘,身心脱离了六道轮回,就可以称圣者。因此圣者的层次非常多,罗汉、菩萨、佛,都是圣者,但这三乘圣者的境量差距非常之大。罗汉虽然是圣者,却不能称圣德,因法执未断,德境不够崇高,量境有限故。所谓「圣德」,是建立在证得涅盘的圣者基础上,生发大悲菩提心,无私无我无执法,以度化众生成就解脱为己任,因而具有无相菩提的德格,如此德境的菩萨方可
  • 0
    诸行无常(节选〉 …… 正确地观看世间人生的无常真相,就能明白一切我们都无从把握,了悟自己所掌握到的一切,它一直都在改变,渐渐的我们就会放弃贪求,生出厌离,内心得到解脱。 厌离的意思,是说我们透过智慧观照,体悟事事物物的本来面目,经验到一切的无常变动,了解没有一样是稳固坚实的东西,可以让我们依靠,内心明白世间相就是如此,而放下执着,安住在宁静之中。也就是说,由缘生缘灭的因果现象中,去认识一切的如幻不实
  • 0
    选择厚道,不是因为笨拙。因为明白厚德能载物,助人能快乐。 选择善良,不是软弱。因为明白善良是本性,恶必遭报应。 选择忍让,不是退缩。因为明白忍一忍风平浪静,让一让天高海阔。 选择宽容,不是怯懦。因为明白宽容是美德,美德没有错。 选择糊涂,不是真的糊涂。只是不愿计较,从而大度应对,难得糊涂,笑看世态。 选择真诚,有话就直说。因为明白违心奉承是应付,忠言逆耳是负责。
  • 0
    越是当你滔滔不绝的时候,你的愚蠢就越会暴露无疑。越是当你洗耳恭听的时候,你的智慧就越会快乐成长。聆听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方;聆听是沟通双方,尊重对方的桥梁;聆听是抛弃错误,远离懊悔的法宝。沉默能省去许多烦恼,倾听是最大的智慧。学会倾听,你会发现世界很美。
  • 0
    “任何一个真正的法王,都是佛菩萨再来,既然是佛菩萨,他们都是化虹身而走,或是圆寂时变成为肉身舍利,再不然就是遗留“嗡啊吽”三字,最起码也会在圆寂时烧出舍利,怎么会出现那么凶恶的头骨留在世上去恐吓众生的呢?”“所以所有这些,都是那些假活佛、假法王为了蒙骗众生而弄出来的,绝对不能代表佛法。”的“悉真论”,你们回去要好好看一看这本书,就会知道如何去鉴别真正的上师、真正的佛菩萨。”“鉴别的办法就是看他是否
  • 0
    无依与独处如果你能独处,你就能和一切相处。当你能够独处,你才能发现,你不用做什么,你不用拥有什么,一切都已做成,一切都是现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独处,你才看到只有一个心,一切都是这心的影子。真实认识到这一点,你将不再执迷于心所法,也不再执着心。独处并是不仅仅指一个人,而是心的无依。有时一个人生活未必是独处,如果你的心到处攀缘粘着。即使你一个人待在山里,而手里拿着手机,心里想着是非,嘴里馋着美
  • 0
    我所说家 我所说家问:师父您好,您说修行在寺能得,在家亦得。六祖大师也这样讲过,在寺亦得,在家亦得。在寺庙里修行障碍少,挂碍少,修行易得,这个我能理解。在家庭中障碍多,牵缠多,修行很难,经常会起烦恼,而且有没完没了的事等着你去做,心思很难专注,很难安心办道,怎么易得呢?答:我所说在寺庙能得,此寺庙非彼寺庙。我所说在家亦得,此家非彼家。寺者,从上从寸。方寸之间,喻之为心。心地之名,是名为寺。庙者,从
  • 0
    这个世界其实只有因果,没有偶然,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成就他人的人,最终将成就自己。 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忽然,他听到远处传来了呼救的声音,原来,一名少年不幸落水了。 农民不假思索,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救人。孩子得救了。 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个获救的孩子是一个贵族公子。 几天后,老贵族亲自带着礼物登门感谢,农民却拒绝了这份厚礼。 在他看来,当时救人只是出于自己
  • 0
    开顶意味着什么 有人在杜松博客留言,问开顶的一些问题。想到很多人都弄不懂这道理,就说一说吧。 讲直接一点,一天没有开顶,一天就是凡骨;开了顶,就具备了圣骨。凡是一切了生脱死得到成就的圣者,全部都是开了顶的,没有一个例外。而且只开一香顶(开一根香那么宽的缝)还不算高功夫,最好是开一指顶(开一根手指的宽度)。哪怕就是这位行者一生没开顶,只要他已经得到成就,临命终时也绝对是开了顶的。 如果不具备开顶这个基本
  • 0
    甲、叙言 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名戒义。大集月义经说:“诸仁者,离欲义是戒义,解脱义是戒义,休息义是戒义,尽义是戒义,灭义是戒义,此诸句义,名为戒义。”释尊将涅槃的时候,阿难请问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去世后以何为师?佛说:“以戒为师”,所以我们佛弟子,能持戒律,方有导师,若无戒行,等于无师传!但是佛教律藏中,关于律学的戒相很多,有在家五戒八
  • 0
    放下,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好与不好都走了,幸与不幸都过了。人生的际遇,一如窗外的雨,淋过,湿过,走了,远了。曾经的美好留于心底,曾经的悲伤置于脑后,不恋不恨。过去终是过去,那人,那事,那情,任你留恋,都是云烟。学会放下,人生总是从告别中走向明天。
  • 0
    学佛的人要学习活得自在,自在不容易,因为它要有自信做基础。      为什麽有自信呢?因为自己老实修行,自己对人没有不好的念头、想法,自己问心无愧,而且努力向善、向上,所以诸佛菩萨明监必然加持於我,护法圣神亦会护持於我。      众生皆未成就,故必有烦恼及业障,当烦恼现起时,会表现出来,我们何须在意於他呢?况且世间本来变化无常,他人今日对我不友善,不代表以後对我亦不友善,今日对我友好,亦不代表以後永
  • 0
    以前,我害怕去皈依。听说,皈依要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 我怕自己难免会犯戒,然后遭到惩罚。不皈依,就不需要受戒。就算犯了戒,也不会遭到惩罚。 呵呵,多么天真愚蠢的侥幸心理。 以此类推,懂法律的人犯法,要接受法律的制裁。是不是不懂法律的人,如果犯法了,就可以不接受法律的制裁?显然,这是不成立的。 现在才知道,戒律,是用来保护我们的。是让我们离恶因,避恶果,是让我们增益善业。 世界
  • 1
    我们存在於宇宙大概已有四十多亿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為了能延续生命,我们必须吞噬其他生物,复制后进行繁衍,通过无数次自生的改变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强大。但由於生存条件越來越恶劣,等待我们的又将是一次求生的挣扎。 2019猪年即将过去,迎來2020鼠年的到來,正当你们沉浸在欢天喜地迎新年的气氛时,我们已悄然无声的布下天罗地网,一场铺天盖地的大战就要打响了!   我们成功登陆后,通过潜伏、伪装、复制和释放的一系列完
    兹心非心 12-27
  • 1
    生命那麽可贵,如何来运用我们的生命呢?就是要把我们的生命用来利益众生,要做真正的佛事,用得有价值,让这个生命变成功德的生命,不要变成罪业的生命,让这个生命能给我们换来福报,能给我们换来佛法。只有佛法才是至高无上的至宝,能让众生解脱生死,来去自如,这才是我们应当要获得的。
    兹心非心 12-26
  • 0
    有情决定死,无情决定灭”,这就是无常。就是说,有生命有感情的,终究会死;有生命没有感情和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东西,到了最后都会坏掉。 此前我只知人生苦短,却不知此为无常迅速,有为世法的定律。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生生灭灭,世间万有本来如是。这从生到死时间维度上的过程,也就是生命的状态,只不过是因果不昧定律以我为主角的世相再显一次罢了。值此当下,三界有情虽程度有差,但无不困缚其内。 既然因果必报,是不是命
    一诺千金 12-26
  • 0
    人生的一切,皆是往昔宿因所感和合今世新因业报果熟所显,皆属因果惑业有为之相,随业受报,报尽而灭,一切都只是过程而已,不要被这过程的假相迷惑受骗了。    明白这个道理,坦然面对一切遭遇,不因顺境而贪执,亦不因逆境而生瞋。深信今生由於学佛修行,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必得成就解脱。    信心永固,大步向前,光明即在你的面前!
  • 0
    每一个人都想要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一个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认为不完美才是人生。——季羡林有时候我们很难面对自己的过失,我们会自责和内疚。但是我们更应该放下这些包袱,过度的追求精致和完美会给我们增添很多问题和负担。好茶不一定配好壶,遗憾也是完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乐明无念 12-23
  • 0
    有研究表明,每天吃肉50克以上,就会增加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风险。越来越多的营养学家和医生建议:我们根本不需要吃肉!
    一诺千金 12-23
  • 0
    活得自在 学佛的人要学习活得自在,自在不容易,因为它要有自信做基础。     为什麽有自信呢?因为自己老实修行,自己对人没有不好的念头、想法,自己问心无愧,而且努力向善、向上,所以诸佛菩萨明监必然加持於我,护法圣神亦会护持於我。     众生皆未成就,故必有烦恼及业障,当烦恼现起时,会表现出来,我们何须在意於他呢?况且世间本来变化无常,他人今日对我不友善,不代表以後对我亦不友善,今日对我友好,亦不代表
    乐明无念 12-20
  • 1
    一、你的思想,决定命运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一个ABC理论: 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 “A永远是中立的,同样的A,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会有不同的C出现。” 该理论强调:是我们对某件事的认知评价引起消极或积极的情绪及行为反应,而非事件本身。 举一则小故事:炎炎烈日的沙漠中,气若游丝的的两位旅人,取出惟一的水壶,摇了摇,发现只剩了半壶水(A)。 在炙热的沙漠中行走,命悬一线,半壶水是救
    兹心非心 12-15
  • 0
    止虚假充圣之妖风,用正确的知见和法度帮助众生安全归入佛法正道,以便其学到真正的实证圣量佛法步向解脱,这才是佛菩萨将金刚力表法测试法度留存于世的目的。
    乐明无念 12-13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