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那般那吧
关注: 912 贴子: 3,953

观自在菩萨

  • 目录:
  • 佛教
  • 0
    我们知道安般念能令禅修者修到四禅,但方法并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呼吸的任何感觉上,也就是不要理会呼吸时的冷、热、硬、推动等十二种感觉(特质),而只要把全部注意力专注在自然的呼吸,就可以了。一心正念:「我要专注自然的呼吸而已」,这样即使有感觉到冷、热等感受,只要一概不理,种种感觉自然就会不见、消失掉。
    伪君子 5-7
  • 0
    ○世人学道不成,病在好高恶下。哪知高处有险,低处安然,就象掘井似的,不往高处去掘,越低才越有水。人做事也得这样,要在下边兜底补漏,别人不要的、你捡着,别人不做的、你去做,别人厌恶的、你别嫌,象水的就下,把一切东西全都托起来。不求人知,不恃己长,不言己功,众人宾服你,那才是道。
    伪君子 5-5
  • 2
    刚才十几分钟的一座,刹那间做到了全身心的放松。平时身体长时间潜意识紧张的地方是腹部,特别是胃部(可能是本人胃不好才会腹部紧张,吃完饭腹部和胃脘部也是紧张的。别人有其他病症的话是不是他的病灶处也会潜意识地紧张呢?),肉心团下面一点的地方一放松,紧接着全身四肢百骸都会跟着放松了。所以我觉得把内在的紧张处理好的话,外在的自然就到达了。还有,平时我的双肩也是潜意识地处于抬肩状态,等到自己有个放松的念头时才
    伪君子 5-4
  • 2
    有很多出家的师父,如果想修定成功,他会专修一段时间,如闭关或住山,而在家人想专修定难于上青天,除非夜不倒单或白天不上班专修,明智之举是念佛或走观智之路。
    伪君子 5-4
  • 9
    此即是心能转物(心情好坏能导致不同结果),心物一元。
  • 3
    ‘’无聊‘’也是一种相,名曰“烦恼相”。认识到无聊的存在之后把它空掉。这叫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也有点“拿无聊当有趣”的味道吧
  • 0
    竟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手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我知道我心正在闹,懂得了什么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懂得了什么是“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伪君子 4-23
  • 1
    这些天感觉心境比较平稳的几个时段是在夜里3点半左右、早7点、下午13点、下午7点和晚10点半左右。早上10点11点、下午4、5点左右比较难以平静下来。大概是因为天地气的作用吧。昨晚10点半躺床上练习一个多小时全身发汗,非常舒服,感觉体内痰湿排出去不少。早上起来头脑不昏沉,嘴里味道不那么大。南师打七时有人报告发汗,他说发汗不要制止压制它,让它烧,把病痛都烧没了。蛮有道理!
  • 1
    我这边下雨了,下雨之前感觉闷闷的,心情不那么舒畅。晴天时一口气直冲丹田。
  • 1
    我自己的体会是不适合在行住坐卧时上来就听呼吸,这样很容易造成呼吸不自然、胸闷等。初步应以观心念是否平静为妙,徐徐行之则气息自然柔和,气息柔和之后,意念再稍稍带一下,安那般那念自然就达到了。否则刚上来就观呼吸很容易就落入到做气功的有为道里! 对于‘’无事此静坐‘’的理解,无事时应存有静心之念。即忙里偷闲,好境界要记住是什么样子,日久就不会掉了。另外,以志(立志要自己健康起来也好,立志要不生气不上火也
  • 0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何谓本色?本色者平常、本分。何谓风流?风流者如风在空中自由流动;表示豪放、潇洒、洒脱、自然,而非时下另外一种意义。你看!只有大英雄、真名士,才能才敢平常本分、洒脱自然;出言吐语、举手投足、处人行事之间不矫揉、无造作,真乃是本地风光。这两句话不就是禅、不就是道吗?
    伪君子 4-17
  • 0
    明白道理,志、意、心、身、性均健康,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能在徒弟思想发生偏差、性粗意暴时给予警示、鞭策的作用。并最终能指明学人前进方向的人就是明师。
    伪君子 4-17
  • 4
    昨晚睡前突然脑袋里冒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打坐要面带微笑? 1,根据《南禅七日》南师讲解,说微微笑有助于放松脑神经,亲测亦是如此,毋庸置疑! 2,从初禅到二禅的禅定境界中,喜和乐一直都存在,虽说喜和乐绝非一个概念,但它们的外在表象却是一样的——微笑。又有弥勒菩萨的开怀大笑为证。 3,学佛是为了解脱,身在苦海,纵使强作欢颜,内心亦是苦恼纷纷,正所谓“比来放下尘外劳,内有萦心两何异”!此为面带微笑之第三由。 综上
    伪君子 4-13
  • 14
  • 1
    做好事可以让人从内心发起一种喜悦。这种喜悦能够战胜许多自身的不良情绪,其中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轻松愉快。那么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下用功做功夫是不是更有利于增进定力呢? 南禅七日里南师就说过他做善事后的感应是很大的。所以嘛,学佛不仅仅是打坐阅经,更多时候还是要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它们的内在关系。今天看了连续剧《百年虚云》,大家不妨看看。
  • 7
    修定有两种理念,一种是定并非无为法而是有为生灭造作法,一种是主张侈定时觉知是无造作的单纯觉知。试问如果只有单纯的觉知,禅定能成就吗?而修定中
  • 10
    此五禅支是初禅的五要素,而在修定过程中,喜乐一境性是果,而寻与伺是因。在阿姜李尊者的念住呼吸中对伺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伺是个很关键的因素。寻
  • 6
    我想问问观息是不是睡觉之前躺着的状态也可以啊? 还有就是安那般那是大乘法门还是小乘法门?请师兄们告知 新人
    伪君子 3-7
  • 1
    越放越有味道,有时碰到一个坎过不去那真是着急,一转念连着急这个念头都放下,嘿嘿,效果是立竿见影!顿觉那许多花样皆如过眼云烟。
  • 0
    今晚心情不是很好,情绪有点低落。但是呼吸却很稳定、深长,思虑也比较少。
    伪君子 2-25
  • 4
    罗列各家做功夫的禁忌,再结合这些天来自己亲身体验,确实少吃多餐有益于保护肠胃蠕动消化功能、增强睡眠质量。当然更意外的是打坐起来不容易犯困,思虑也少了很多,注意力能更好地集中起来。所谓饮食男女,控制在一个自身身体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才是明智的选择!自求多福,善哉!
    874838579 2-18
  • 1
    写得不好哈!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平安健康。也祝自己更加自觉、精进、向上!
  • 3
    假定一个人想学佛,想学佛法,把下面列举的这几部经律论,花上三五年的 功夫,作比较深入的研读,绝对足够了。至于讲到内容的采用,也离不开这几部 经论,大家能自悟更好。有些朋友认为,只要修持作功夫就好了,不一定要看经 论,那是绝对错误的。要知道,作功夫,如果理不明,见不正,功夫就不会上路。 换句话说,功夫作不好,那就是因为理不通达。 (一)经部 「大般若经」「大涅盘经」「华严经」「金刚经」「心经」「维摩诘经」
  • 11
    夜间修习到很静很静的时候,脑子里嗡嗡的声音(静下来仔细听的话,耳根是不清静的)就会瞬间消失,就像快睡着时突然来一个觉醒的感觉一样,但不是快睡着时所产生的现象。全身融通通的,不通的鼻孔也跟着通了,握拳的话会感觉到整个手像长了肉似的,变得很实在很紧绷(像做扩胸运动时带来的感受一样),不过蛮舒服的。我是躺着练习的,可能跟体位有关联吗?只是想知道这个是什么,要么就很大概地解释是:不着相啦,无常啦。。。
    874838579 2-10
  • 2
    我本人是 自己吃饭 是吃素的,有时候有朋友一起吃 就稍微吃一点肉 大家是怎么样的
    伪君子 2-10
  • 0
    「自律神经」是我们神经系统中非意识[1] 可控制的神经系统[2] 。这个系统掌控了唾液分泌、胃肠蠕动、膀胱收缩…等功能。当人们处在压力之下,跟「自律神经」有关的功能常会出现不正常的运作,常见的问题有,拉肚子、胃痉挛、口干、火气大、失眠等。 自律神经是指独立自主、无法用人体意志控制的神经,又分为交感及副交感神经两大系统,两者保持着绝佳的平衡。当自律神经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时,交感及副交感神经就会失去平衡。自律神经
    伪君子 2-8
  • 5
    我为诸君说端的。命蒂从来在真息。 细细消磨渐渐衰,耗竭元气神乃去。只道行禅坐亦禅,圣可如斯凡不然。 无心心即是真心。动静两忘为离欲。 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 混合为一复忘一,可与元化同出没。 行忘所行道乃毕。 莫将闭息为真务,数息按图俱未是。 比来放下外尘劳,内有萦心两何异。 专气致柔神久留,往来真息自悠悠。 此非一朝与一夕,是我本真不是术。 岁寒坚确知金石,战退阴魔加慧力。皆由虚淡复精专。便是华胥
    伪君子 2-5
  • 4
    用可以知道意识活动的那个东西看着那些意识活动,看着看着思绪也就少了。再借此机会用那个东西看着本身就有的呼吸所发生的呼吸过程,而不是另加一个让自己去呼吸的意识,反而弄得呼吸急促和不自然了。如此这样,腹式呼吸立马出现,且是自自然然地发生和自自然然地活动的。八触也会随之而来。总结:说得这么多,但这些过程当下也就是能做到的,放得下则不费吹灰之力,放不下那就慢慢轮回去吧!
    伪君子 2-2
  • 3
    总会看到很多书上教我们入静的方法是这样的:全身放松! 当然,放松是必要的,那么,是因为先放松才达到真正入静的呢,还是先入静才达到真正的放松? 我的理解是:先进行必要的放松(不需要太多的意念就能达到),再达到真正的入静(注意力高度集中),这个时候才可以体会到放松的滋味。
    874838579 2-1
  • 0
    文章出自《黄帝内经》的《素问》部分的第二十三篇。本篇以五脏为中心,运用五行学说,对人的日常生活、发病因素、脏腑功能、病情变化、脉搏形象、药物性味、饮食宜忌等进行分类归纳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 五味酸、辛、苦、咸、甘所入的分别是肝、肺、心、肾、脾.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
    伪君子 1-31
  • 7
    南师在《南禅七日》中讲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什么回事?有没有哪位大德不吝赐教。我现在为我的体重身形发忧,马上就要毕业了………
    伪君子 1-10
  • 6
    锤子在敲钉子的时候有三种运动状态,向下落状态,敲到钉子时静止的状态,回升的状态,就好像人的呼吸,安娜般那修的是静止的状态,这个止不止是呼吸的
    伪君子 1-10
  • 6
    摘自《阿含解脱道次第》 「四念处」讲的就是身、受、心、法,它是有次第、有步骤的由浅入深,「心念处」讲的就是「明心」的阶段,讲的是起心动念,但
    womeigui1 12-6
  • 5
    数息是呼-数息-吸-数息,还是呼吸-数息呼吸 还有观呼吸之间的和数息停顿是一样的吗?
  • 0
    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佛遗教经》
  • 13
    本法门背景 出入息念,又称“数息观”,梵语为“安那般那”,是佛祖在世时留下的“二甘露门”,是千百年来佛门最古老、最普及、最易懂易学的禅定(悟
  • 8
    时间:七十四年五月十九日晚间九时 地点:十方禅林十楼讲堂 南师怀瑾先生亲自主持 从智法师记录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行者无疆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