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痴斋主人随笔吧
关注: 26 贴子: 906

  • 目录:
  • 2
    标准的表现形式物化一下就是尺度。 可以丈量的东西多了,抽象点的东西会量的人不多。不是智商问题,是有些知识本身很别扭,而且跟文明有冲突。 文明对野蛮的伤害就是该野蛮时候摆幅娘娘腔,美其名曰客气。客气是好事情,不应该在研究中体现、
  • 0
    拆招跟讲手还有点不一样。讲手就说好用哪个只用哪个。拆招,我随便比个样子,你可以用一招的不同办法,也可以用任何手段破。纯做样子的感觉。讲手动态,这个我感觉静态可以,动起来可以,边动边讲究也可以。 一般我所做的就是正常攻击,放慢那种,然后你随便。你的招成不成,看效果就可以了。 不要总成伤害上说事情,明白的知道该咋样。招没用想抢出来,抢越快伤越快,抢越重伤越重。 有人觉得没法看效果,这比较麻烦,只能有眼的长
  • 4
    讲手是分解拳的意思。会的教不会的,会的互相熟悉招的特性,注意着分寸,收敛着伤害。所以像演,但确实不是演。
  • 8
    据高人说自古有之,老话讲的摸毛顺便是。 哺乳动物披毛带角,其毛顺滑,顺摸则情舒,逆捋则暴怒。人虽毛发不显,其情亦同。
  • 1
    很厉害的拳法,一种发力法加与之匹配的控制技能。 劈如刀砍斧削,挂是勾连顺带,一般上下为主要运动方向为挂。
  • 3
    阴阳相济是为懂劲。
  • 1
    其实就走个圈,正好是个八卦。 以某个点位中心像外胯一步,然后转身与拉出的半径垂直,这时候以这一步的步距为准,按照每次15度,走一次一摆一扣朝一个方向撇。走完八步正好是一个完整的圈。
  • 3
    拳术之道开合尽矣。 嘿嘿。
  • 2
    内家拳应敌的基础办法只有两样,一样是棚,一样是松。 其他都是在这两个基础办法之上衍生出来的。
  • 7
    其实很没必要这么生分的。分个你我。 但是无论内在还是外在表象区别都满大的,时机到了一不小心就被分别了。 但我还是建议不要分,分了有些东西就真生分了,会觉得自己没有必要要。真的,开始我就觉得这个想法非常的滑稽。但既然高手都如此说,那只能认账。 从来没见过有人有了脚就不要手了,有了脸还不要后脑勺了。你可以有所偏重,但一有别的涉猎就好像天地都扭曲了一样,大惊小怪的。不好。
  • 2
    这个说的应该是沾粘连随,似乎不接手打快攻也能做到,但那种拼反应,拼敏捷的感觉完全不如接手后凭感觉的效果来得省心,来得奇妙。在贴实、放松的情况下,凭着感觉完全可以做到对方无论如何动作都可以跟上。相互跟着就是安全的,跟不上就会出问题。棚手如篱笆一样把危险挡在外边,而入身则会在一样安全的情况下导致对方非常危险。
  • 0
    人类的认识给了他无限的机遇,也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有人在斗争的过程中完全靠人让才能稳定住局势,而且他们也以谦让为标榜的东西。但是在斗争中,当没有优势时候,他们又偷偷地做些很危险的行为来争取面子上的光彩。
  • 0
    权衡之道,知道两边,牵引一边。 牵引一边,控制另一边。 这一定是以提前知道道理为前提的。不知道,瞎弄,会死无葬生之地的。
  • 0
    很多人走招都不走到尽头,这个习惯不大好,一个于练不好,另一个则导致有用的东西全变得没用了,三则是习惯养成自然,总是在没用时候就变化会导致真用时候虚头巴脑的瞎走,会把别人开心死的。 招的尽头的好处也不多,一个是形尽意尽,容易心意合一。另一个形尽的时候正好是发力完整时候,哪怕你非常非常强调自己的养生意图,劲是绝对不发的。那也没用。所谓拳术之道,开合尽矣。就是说做合适了,到头什么都有了,不会你不想要就没
  • 0
    其实肩也走,胯也是要走的。不过是走的时机,节奏不同而已。 稍节领劲,所以永远都是稍节先走,稍节一出样子就与身合,这时候是从上向下节节贯穿的,有不合适处,先从上找棚形式,找松沉,然后才走大的三节,这时候,稍节照样领着不容忽视,然后就是把身体各处太过松活的地方绷起来或者松到头,然后基本上就卡住了,这时候不能动了,才腰胯求之,这时候知道腰胯该怎么动才能算是真本事快出来了。 如果其他地方松活有加,也从腰胯上
  • 4
    不断练发力和会发力是两回事情。 不断练发力也不一定会发力啊,哪怕会发力了到用时候也不一定会啊,虽然你会发力,但到用时候可能你不相信了,找别的办法去了。 所以不断地练发力虽然是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但在还不会发力之前,还是先多放点心思在把发力法学会为好。 懂了,叫发力法,不懂,那叫较劲,是心无主宰而导致身无主宰而已。 有人样子是对的,但是内涵错了,这其实不叫会。东西就是练个内涵,说是拳他就是技击,技击从来
  • 0
    凡是知易行难。时时存心,刻刻揣摩,方能得其真意。 一味把自己的定见顶在前边然后跟事情唱对台,很不容易进步的。 因为你心里就是坚持着定见的。 但事实是,无论真假难易,做出来的都是假设,你是以自己的实践证明它行与不行,怎么行怎么不行。不是追求所谓只有这样才一定行的。 然后,才有可能根据经验有所进步。 如果练习只是无脑重复,并不会对进步有多大帮助,反而让问题更顽固了。
  • 3
    接手不接力,四稍空接手。 意思是接手时候不要影响对方的力,因为只有力能影响力,所以,一接力就会为人所制。四稍空讲四稍都不带劲,都是活的。 接手时候虽然不接力,但是作为存在必然会承受点什么,这就所谓四两拨千斤里面那四两,可以让你又一个清晰的感觉,知道当前接手的地方是一个什么状态,对方又是一个什么状态。 然后,或练习,或应用。不一而足。 如果练习就保证时候都与接手时候的感觉一样。如果是应用自然是引进落空合
  • 3
    拳法里如何刚柔相济,说来不难,但很多人做的似乎并不是这么回事情。起码就效果和运动的同步性来说,很可能那些刚与柔根本就没多大关系。 太极拳,或者内家拳中的刚体现在结构上,而柔则体现在这个刚性结构是很活泛的,心意之下完全可以直接百炼钢成绕指柔。
  • 4
    起横不见横,意在钻崩。 接手横拳,意向在于打或者发力。钻为打,崩为发力。 这么理解稍微简单点。
  • 0
    现代化的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标准化。 所以标准是个很好的东西。 很多流传很广的东西,其内在很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做到了标准化。 功夫一样如此。 一个流传深广的东西必然有其魅力所在。很多人都很精通是必然的结果。但很多人精通以后出个毛病就是人各有不同,标准的判断原则出现了迁移。精通的人并不一样明白其内涵,但一定会熟悉样子。就赏心悦目的程度来看的话,很多权威之所以是权威的原因也是因为变化着的讲究。 所以,广为流传
  • 3
    所谓折叠往复运动是也。有的折叠原路来去,有的折叠如同一个杠杆,就那么顺着一个点晃荡,怎么晃荡也不离它原来的位。 这两累折叠,原来往来的与发力法有重叠的地方,屈伸之道也。另外一类则争的是势,应用的是杠杆中支点的变化与杠杆本身的位所形成的空间优势。 折叠在胸腰讲究的是第二种做法。这个支点现在我还没想清楚,通过实践证明是命门的可能多,但也有可能是丹田,但丹田是活的,作为支点很明显是有问题的。若以脊柱为这个
  • 0
    一位老师讲的科学就是用已知求证未知。 所以所有的科学其实都是假设,用已经证明的假设来证明它。 最广谱的科学是非常具有可重复性的一些假设。 很多特殊事情是没有可能完美重复的。 活体生物是最具有不确定性的东西。 思维更是完全飘忽的。 人们唯一不能否认的就是人活着。 但人们不承认人活着时候存在的某些事情是科学。因为不确定性,算是神秘学吧。但终归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很简单的东西,有些人非要神秘它。而神秘它的手法很简
  • 0
    尴而尬之。 国手。
  • 1
    难解。更难于接手。 所谓排除掉一切不可能,剩下的哪怕不相信,那也是最大的可能。 所以我很可能又对了。
  • 0
    在练法上没有区别。用时候也没有区别。但练时候和用时候是有区别。 练法的目的是为了归宗,是为了导气归元,是为了顺遂,劲意。这一切的核心在丹田。 用法的目的是为了有的放矢,为了发劲有准头。所以用法的核心在接触点,与根成线时候经过对方的身体。 差不多如此吧。 所以,可以怎么用就怎么练,但不可能练时候的样子跟用时候的样子完全相同。
  • 3
    人体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很多奇迹般的作用。也有很多简单却绝对办不到的事情。 所以,克敌制胜时候,巧妙地利用能力去影响对方的不可能。会有很大的作用。 以前人们笑项羽坐椅子上拉着自己的头发提不起自己来。 类似的事情很多。很可以利用。 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可以利用 拔根就是利用人活动部分不化劲,脚是化不掉地上的弧度的。 人任何一个长骨不能平行移动。 人的筋都是有限长的不可能更长,也不可能缩短。 任何一个紧密三角结构都
  • 0
    太极拳是寻找边界的拳法,所以入境了以后会自然地慢下来。 但慢下来以后就很容易受伤。 虽然有人以为入境了以后肯定叫做会了,会了的人怎么会伤呢?但又有谁告诉过你入境了跟 会了有时候并不是一回事情。 太极拳的修炼,心意为第一要务,然后很容易进入状态,导致有些舒服或不舒服的感觉。 老辈谁知道练坏多少人才有那么几个人才。而且对于会的人来说,慢真不算什么,因为顺,因为功夫,所以那些毛病本来不是毛病。 对于寻找边界的拳
  • 2
    阴阳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相对而言阴阳是独立的,当两者相互关联以后,两者之间的相对运动会形成一些有趣的结果。这个模式是固定的,熟悉以后就会轻松应用。 一般而言更具有实际意义的是阴阳之间某一方相对另一方的运动是直线或曲线。 直线之间相对运动一般会产生力,曲线的运动则导致另一个结果就是大家都没有力的作用。很明显直线运动是有意义的,那么曲线运动意义何在?因为争斗双方的形体客观存在性,其形体运动有某些必然性
  • 1
    人讲太极拳练的阴阳,开合,虚实,等等。 其实讲的一样的东西,但是是从不同的侧面去审视的。所以终归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但分不开就是拎不清,合不上就是搞不懂。就无法用事实服人。 虽然,在贴吧上是不讲事实的。但总有慧眼识珠的。什么都不用怕埋没。 阴阳是从概念的层面认识太极拳的。最为笼统,最为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最被人诟病,没关系,阴阳是一个系统内相关联两个部分。认知里那是一个东西,用时候是两个部分的辩证关
  • 0
    不过是人人一个观点,一个练法,结果不一而足而已。 关于内家拳,我的看法是,形意走竖,太极走横,这两都是自转,八卦围着别人转。
  • 1
    滚拴搭扫灵微妙。
  • 1
    太极拳行拳走架一个很有意思的指标是匀净。 匀就是走架要匀速,净则包括很多方面,主体应该是劲,意的净。 任何一种拳架都有其核心思想在里面,而太极拳主要是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劲如牛舌。所以有如此诉求,而太极拳的应用中其有效性的保障很大程度上由不用力来保障,不用力的情况还能走架,匀就是前提。快了慢了就是动心了,挂力了,这些东西不管行家不行家一下就知道了,不会用的只能笑你,会用的就会闹你。 匀有一个非常好的
  • 1
    有人很在乎对错,觉得拳一定要打对了才有用,才是有水准的。其实不然。 开合就是一会儿开一会儿合,到底开对还是合对?只能说开和合要有一定的标准。怎么地就是合,怎么地就是开。知道了随便做就行了。 有人一打拳,你告诉他错了,他赶紧换,马上又重新来一遍。这个做法其实很不好,又浪费时间,又根本没什么作用。因为你既然不知道标准,做多少遍又能有什么区别呢? 一般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停住,就在那里摆着了,然后自己放松,
  • 23
    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 转关在肩,肩的运动变化可以合势。但是仔细研究肩的运动就知道肩的通常运动方式非常简单,就是在前方45度到90度之间转动,顺带前后平移三个肩膀的范围。而且在接手争胜时候,往往主动动肩基本上市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很多人在应用这个口诀的时候都落坑里了。事实上肩的运动是由合胯做到的,肩胯为一对锁得很死的阴阳,变化的范畴都小,但类似平形四边形式,尤其正正的矩形,是完全可以合中的活动结构。所
  • 2
    推手接手是很重要的事情。不会接手基本上就不会用太极拳。太极拳不是跟对方比快慢,比反应,而是不先不后在合适的地方跟你遇上了。 推手练习时候的接手其实在技击上来说是不合适的。是为了公平所以大家一起选个地方汇合而已。然后在这个地方开始权衡变化。正规推手练习也不是对技击有多大好处,而是固定的模式不断地进行是最容易出功夫,明白道理的。真懂了就那意思,随便怎么变不是一样的。 接手第一重要的是接触的感觉,接是接实
  • 0
    吧有真知在传授即是非常好的吧!天痴主人确属良师益友。
  • 0
    一个是模式化,一个是标准。其实挺科学的。
  • 0
    七星大概是头肩肘收胯膝足。其实有15个点。 有七星打,是这些部位的发力法。 七星跟发力很有关系,大家都是照着这个去做的,尤其形意。 七星归位以为是自己的七星呼应对方的七星,切进去了,就有意思。切不进去就叫归不了位。 这应该也是体现了练与用的细微区别。 这个说法似乎也只有我这么说。本来什么样原来还知道点现在全忘了。
  • 0
    太极拳,练出来的是筋骨,用的时候还是用筋骨,练时候练自己的,用时候用别人的。
  • 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傅不是以利害不厉害算,是以知道不知道算。 粉丝可以跟着瞎跑,徒弟不行,徒弟要有问题,师傅必须得能解决,或者起码有解决的方向。 很多人拜师其实就是想粉一下,根本没有做徒弟的要求和觉悟。
  • 2
    很多东西,说起来很麻烦,做起来很简单。而中国古人崇尚三言两语把复杂的事情说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们看到老辈们的东西就很有一些莫名,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 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认识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就会知道该怎么样理解这些文化遗产。 中国人不大讲究科学,但是特别讲究实事求是。所以中国是一个经验科学横行于世的地方。所以,中国的文化没有理论,全是摆事实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而已。遇到技术类东西,那是吃饭的家伙,不好给乱
  • 2
    人们总讲发力对与不对,很多人凭感觉,凭经验。这个太考验人了。 总结一下可以称其为发力法。然后就把一套办法模式化了。当然模式化的最明显结果就是有了纲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了。 内家的发力法,总体就是进退屈伸。做法基本上就是绷弹。 前人都有总结的,但前辈们说明白了,但不愿意太直白。所以,大家忒不自在,一人一个解法。
  • 0
    功夫不可能不能打人,是人不打人。素质问题,都是素质问题,而非一个素质问题。
  • 0
    我们无论学习什么,阐述什么,都必然涉及一个很隐含的前提设定,就是我们是作为客体在研究这个东西,哪怕研究我们自己本身,仍然如此。所以,在认识的领域,没有什么绝对的话,只有这个话所涉及的主体,以及自己所知道的程度。 有些认识深刻,有些浅薄,说起来差不多,做起来就有很大的分别。所以从话上判断人的水平总会有所偏颇,而一天价找人说话的毛病则是无往不利的损人利器,因为打开始你就照着损人去的,怎么会达不到目的呢
  • 0
    练武之道,保身第一。 功夫没练到却把身体练坏的,那不是练武,是瞎折腾。 有非常认真‘刻苦的同道孜孜以求,虽然气派十足,却不为人所认同,一般是没有理解清楚核心内涵,也没有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的能力,诚为可惜。无论是否成功,这都是必然的过程。这种追求的过程是大家所认同的,无论成败,都有风景万千。 ’练武不过是锻炼身体,锤炼意识,更新观念。 武之所第一要素既发力模式,这应该是内外家之争最核心的问题。但一般人
  • 0
    随曲就伸,一接手,接触点与身合劲,接触点与身体之间沟通的桥梁要有弹性,要松活。然后就可以用了。随曲就伸是化劲,然后屈伸就是劲,这两个概念在一个进程里面。看你怎么用了。
  • 0
    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天痴斋主人随笔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