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民科吧
关注: 18,877 贴子: 425,735

我们谈天论地、热爱科学、反对伪科学。

  • 目录:
  • 其他科学相关
  • 2
    现代理论物理学最强势的2个分支就是被一众大佬发扬光大了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它们太强大了,强大到让人窒息:就没有在它们体系里解决不了的疑问。别说中学物理,就是物理系本科的内容都全部是些过时的东西,它们代表着理论物理学最前沿的成就,是最深奥的数学和新概念的结合体 这样继续下去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理论和应用完全脱节。科普更是没法再做,因为就是理工科的本科生对这样的科普也完全看不懂——字都认识,就是不知道对方
    suntongo_1 2-28
  • 2
    右:兄弟,你数学很好吧 左:你好,没错 右:好的。如果我把一块蛋糕切成三块,每块就是整块蛋糕的0.333,对吧? 左:正确的 右:那好,如果我们用0.333乘以3我们得到了0.999,那剩下的0.001去哪了? 左:你会在刀上找到它 右:哦~谢谢 左:不客气 这是我和外国友人的对话,揭示了极限,无穷小的本质。民科同志们,请支持我,推翻官科荒谬的理论。
  • 8
    你就算把嗓子喊破,把键盘敲烂,也改变不了你伪科学的本质
  • 0
    都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超导这事毕竟俺也惦记着很久了,昨晚感觉好像有点眉目了,以至于整晚都没睡好。想法一点都不高大上,基于现有的认知和技术储备完全可行,与自由电子导电论和超导微观机理的BCS理论无关。等完善一下,看看是否真的可行? 冬日不见雪,就好像是过了一个假的冬天。今年雪大,可把俺给高兴坏了,昨日黄昏时候,风大雪急,冒雪出去转了一圈,像个没见过世面的老娃娃。一路惊起好多喜鹊(或者是乌鸦,已经看不
    td19721021 2-22
  • 1
    无论是欧美的LISA,还是中国的天琴计划,都是基于激光干涉仪原理的空间引力波探测项目。LISA是在太阳轨道发射3颗卫星组成等边三角形,探测臂长为250万公里。天琴计划是在约10万公里的地球轨道上部署3颗全同卫星,构成边长约为17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 让人惊叹的是,能够在这么大的距离上让3颗运动中的卫星保持一个极高的轨道恒定,这技术厉害了。不说别的,单这技术的应用前景就前途无量,请大神科普
    td19721021 2-20
  • 2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中学生提的问题,大意是:原子间的作用力是通过核外电子来实现的,尽管核外电子带负电荷,为什么原子之间还是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物质呢?不是说电荷之间是同性排斥的吗? 看回答都挺高深的,我也看不懂。对于中学生来说,为了便于理解,真不如这样回答:同性相斥没有错,静止状态就是这样的,但此时的电子是在高速绕核运动,并且这个运动还相当杂乱,同时电子也有自旋,这样情况就变复杂了。运动的带电粒子会产生
    td19721021 2-19
  • 9
    亲爱的反民科吧的吧友们:大家好! @37℃春小树 为本吧吧主候选人得票最多者,共计2张真实票数,根据竞选规则,官方最终批准其成为本吧正式吧主。公示期三天。 吧主上任后,请严格遵守吧主协议 https://tieba.baidu.com/mo/q/newapply/rule?from=task,履行吧主义务,积极投身本吧的发展建设,也请广大吧友进行监督。如出现违规问题,请至贴吧反馈中心进行反馈或者投诉http://tieba.baidu.com/pmc/reportBazhu
  • 0
    在学界,始终有一种观点认为,假如一切都以应用为目的,那么物理学或许就不会创立。不错,有些科学家在创立自己的学说的时候,确实没有考虑到应用的问题,的确是出于强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但是,他自己没有考虑过应用的问题,并不意味着他不希望别人来用,甚至渴望别人能够将自己的发现发扬光大 就拿卡文迪许来讲,本身富有,对待名利也免疫,是一个极端社恐的人,社恐到连自己的管家都不愿意面对。但他有时候为啥还要尽力的去克
    td19721021 2-18
  • 2
    姑且认为“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要让电流实现做功,那么导体中仅仅有电流的存在是不够的,还得让电源中的正负电荷在导体中实现传输和相遇才行,要不就不会生成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和电解效应 对于正电荷在导体中的传输,这个好理解,因为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吸引它们,给它们做带路党,而负电荷在电源的连接处就会被自由电子给排斥,这又如何实现其在导体中的传输呢?
    T天宇Y 2-16
  • 3
    一般认为电磁力大小是引力的10的39次方,一直以来我也是在接受这样的说法,今早细思,不对呀—— 尽管引力和电磁力的单位是相同的,都是牛顿,但引力的大小是用质量来衡量的,而电磁力却是由电荷(磁荷)的多少,或者说电磁场的强度决定的,二者咋个比较与衡量?即便是引入“引力场”的概念,引力场与电磁场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同样没法比较和衡量。这事还是先放一放吧,等引力与电磁力实现统一了再说也不迟。书上、网上这类似
    td19721021 2-15
  • 0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8770013/?from=search&spm_id_民间数学家对两位院士回应的回应
  • 1
    如果仔细去了解一下,恐怕还没有哪个物理概念能够与引力相提并论了。关于这一概念,除了牛、爱的学说,大概还有几十种说法。对此不能一一去考察,只想对提出者问一声: 1,应用你的学说去解释现象的时候能比牛、爱的更好,更简洁易懂? 2,你的学说能实际应用吗?用起来是否比已有的更好? 如果不是的话,凭什么要抛弃牛、爱的学说相信你?有一个叫“奥卡姆剃刀”的说法,意思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大白话就是能简单就不要复杂。牛
  • 1
    一个好的科普应当是: 1.实事求是,不演绎、不修饰、不断章取义,不哗众取宠,科普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个好的科普就是努力讲好一个个的科学故事,这个故事也许不是那么精彩,但必须真实 2,内容详实,适度范围广,图文并茂,插图和漫画不可少,雅俗共赏 3,还原历史,注重关键节点的细节 4,不以个人的好恶而取舍,不夸张、不贬低、不迎合读者 5,不刻意回避数学语言的描述,但不要冗长的数学推演,尽可能的简洁易懂 6,做一个科
  • 0
    人类为了对付癌细胞能用的武器几乎都用上了,如冷兵器中的外科手术,化学武器中的化疗,热兵器中的消融术,核武器中的放疗,生物武器也在尝试中,免疫疗法就是其中之一,没准病毒和细菌也行 或许也可以考虑利用电流的电解效应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因为癌细胞所处的外部和胞内环境都是一个电解液的存在,利用电流的电解效应来抑制和破坏癌细胞的某些功能是可行的,只是心脏和大脑对电流敏感,要尽可能的避开
  • 0
    对民科吧雷老师运动力理论产生质疑 1、一个力学定理必须重视参考系的选择,设一个惯性参考系里,按照雷老师的等式:L=KMV, L=让物体运动的力,k=1秒,M=质量,v=速度,可是惯性参考系是一个没有阻力的参考系,任何物体只能一直匀速直线运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的质量不对运动过程产生影响,因为平常(非惯性参考系)下质量因为阻力便于速度形成反比(惯性参考系没阻力),所以影响速度的只有力,并与之形成正比,不与质量的大小相关
    E77708ylb 2-1
  • 0
    这是我的文稿,在别的地方发表了的。现在使用截图。
  • 35
    我们职校生16岁就生孩子了,985博士生36岁还没对象,太垃圾了
  • 2
    通常认为电解液中的电解质都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带正电的是阳离子,带负电的是阴离子。给电解液接通直流电,阳离子就会向负极移动,并在负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阴离子向正极移动,并在正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这一过程中,电能大部分转化为化学能存储在生成物中,小部分转换成热使电解液的温度升高。 以氯化铜的电解液为例,当把直流电的一个电极(如负极)单独插入电解液中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依据电解原理,在电场
    td19721021 1-26
  • 0
    我知道,以自己的学历学识讨论电磁学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故一般都是尝试、意见和建议之类。但思考引力问题绝对够用,甚至都白瞎了我这盖着钢印的大初中学历,说句大实话,初三上半年就成,多了就是浪费,因为咱是站在方向正确的一边,尽管只是向前迈了一小步。反观牛顿和爱因斯坦等人,他们是在错误的方向上一路狂飙,南辕北辙了不是,岂不谬乎? 在学历学识上尽管一直被牛、爱的拥趸们一贬再贬,我想告诉他们的是,这真不是啥好
    td19721021 1-26
  • 1
    只要激光足够强,那么沿着激光发射的方向就可以传导直流电,如分别发射2束激光,在激光发射的方向上连接直流电的两极,那么在2束激光交汇之处就会让电流短路,生成电流的热效应,这样,激光武器就可以实用化了。为什么一般的光线不能导电?一是光线不够强,二是方向杂乱 别问我,激光的强度到底有多大才可以实现导电?因为我也不知道;也别问这事我是咋知道的——是我猜的 说是猜,多多少少也还是有点线索的,之所以猜测强激光或许
    GlauconTAT 1-25
  • 3
    以下是摘自百度百科“自由电子”中的一段 “电子是受到原子核的吸引力而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做运动的。原子核的吸引力有强弱之分,当两个不同的原子相接近时,在周围具有一定条件下(例如温度的升高),加快了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使电子被吸引力更强的原子核吸引过去而脱离了原来的原子核形成了自由电子。另一种原因是受到外界条件影响(例如温度的升高),使电子运动能力提高,由于原子核的吸引能力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的,温度提高
    死狐狸 1-25
  • 1
    仔细考察引力的问题,就会发现: 1,万有引力定律和广义相对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解释现象(有解释不了的就上新概念,一个不行就再上一个,没有新概念解决不了的问题),真正能干活的却是F=ma=mg,大到航空航天,小到日常的生产生活都离不了,这真是名和利都给了前者,活都让后者给干了 还有,有些物理学家忙活了一辈子都不如霍金的一部《时间简史》那样名利双收,上哪儿说理去?谁让人家专注于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呢,公众都好这一口嘛
    td19721021 1-21
  • 0
    民科老哥,初中是没毕业的,书是看一半的,理解是不全的,屁话是连环的。连我爱发明的老哥都能秒杀民科老哥。
  • 0
    有些人聪明学识高,外文又好,自视甚高,就想当然的去推崇原版原著。教科书在这些人眼里就是小儿科,能读原版原著才是真牛。而实际情形却是,拿来一本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麦克斯韦的《电磁通论》,牛顿的《原理》,大多数人都是懵的。且不说它们的纷繁庞杂,就是论述方式都是现代人完全接受不了的,它们更适合摆在书架上充个门面(研究科学史的除外)。要学习还得看教科书,教科书是取原著的核心思想和精华,经过一代又一代人
    td19721021 1-20
  • 0
    记得当年杨振宁先生在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曾感言:自此让中国人有了自信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真的是这样吗?我看未必,如果有美国人问杨先生:假如您不来美国留学、工作,留在中国还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吗?这样的问题不刁钻,但真的不好回答。倒是2015年屠老太那帮人的工作能给予中国人以信心。再看看咱们的那个小邻居(日本),在科学技术上却真的早早地挺直了腰杆。名气大的不讲,就说那个中村修二,他那个学历和工作环境,说坏也
    td19721021 1-19
  • 1
    从光的粒子说出发,尽管光粒子非常小,小到至今也测不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但当它们迎面相遇的时候依然存在很大的几率发生对撞,而在现实中,这一现象为什么没有发生呢? 做个类比:2个人迎面相遇,在不改变行进路线的情形下,避免相撞的唯一方法就是在相遇的那一刻二者同时侧身躲避。回到话题,在2个光粒子迎面相遇的时刻,它们之间就会发生类似于上面的效应,差别只是,人是有意识的行为,而光粒子是天然具备。那么该如何理解光粒
  • 1
    洛伦兹力描述的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所受到的力,它很好的解释了阴极射线(电子流)在磁场中的运动,但用它来解释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不那么顺畅了。 就说自由电子在导体中是真实存在的,但自由电子的意思是指导体中的电子既可以环绕这个原子核运动,又可以环绕另一个原子核运动,它们的自由是受限的,不能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对外显示电性,此时的自由电子对外都不显示电性又如何受到洛伦兹力呢?这与阴极射线(电子流)在
    td19721021 1-16
  • 1
    让超导体处于临界温度下,然后用加压的方式向超导体内注入氦气,注入完成后再让超导体恢复常温常压,看能不能得到一个常温常压下的超导体?另外,实验要选择一种合适的超导体 选择氦气作为填充物的好处是:1,氦原子很小,仅比氢大一点,同时又是单原子气体;2,氦原子足够稳定,不会与超导体发生发生化学反应;3,氦气耐低温,在临界温度下也不会固化
    td19721021 1-15
  • 8
    商博良民科造假了象形文字翻译,罗塞塔石碑的来源和象形文字翻译不符合循证科学,类似酸碱体质理论或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是典型的伪科学! 埃及学这种伪科学只能骗骗缺乏科学常识的文科生,理科生根本就不会相信此类伪科学体系!
  • 1
    引力场这一概念很早就出现了,是模仿电磁场来的,但一直没有被量子化,也就是找不到作用粒子,其实就是一个烂尾工程。爱意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只是给它搭了一个几何框架,只有蓝图,100年了还在空中飘着呢 18年来,之所以不断地进行自我批判,倒不是怕人笑话,而是要真正的对自己负责,决不能让一个错误的东西迷失自己,那将是信仰的坍塌。说到这儿,不免让人想起北师大的梁灿彬教授,讲了一辈子的广义相对论,解了一辈子的引力场方程
  • 2
    记得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说法,最近在科学网上看到又有学者在讨论这个话题,我也想去凑个热闹,奈何非注册用户没有发言权。注册需要学位和职称,我这三无人员只好望洋兴叹了 我承认好奇心很重要,是把人引入某一领域(或问题)的起点,是思考的原动力,但要说好奇心是一个人取得成果的决定因素就过了。我觉着,相对好奇心,“成就感”更重要,也不见有哪项重大发现和发明仅仅依靠好奇心就能够获得。很多
    td19721021 1-11
  • 8
    对人造天体来讲,无论是400吨的国际空间站,还是1克的太空垃圾,只要是其速度不低于7.9千米/秒,能够克服地表的重力加速度,那么它就不会坠落地面。这说明人造天体的运行与因质量而存在的所谓“引力”无关。至于说为什么速度只有3.1千米/秒的地球同步卫星不会坠落的问题,那是因为同步卫星在入轨的时候姿态和速度不断变换调整后结果。 不考虑万有引力公式,用地表的重力加速度就可轻松地得到飞船的第一宇宙速度,在这里,万有引力公式
    suntongo_1 1-11
  • 2
    用双层电荷来解释超级电容的大容量似乎不够准确,双层电荷只能让电容量倍增,而超级电容与普通电容相比较,容量增加了5-6个数量级。真相或许是这样的: 在低电压和电解质隔离的情形下,电解质不会发生电解反应。充电时电荷既可以存储在电极上,又可以大量地存储在电解液中。在这一过程中,因为电场的存在,电解质发生极化,从而能够吸附更多的电荷。通常电荷只能吸附于导体的表面,导体的表面积很有限,故吸附的电荷不会太多。而超
  • 583
    在没有正式学习科学前,我便对民科有所耳闻,当时一直以为是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工作者,现在想来,甚是荒谬。 首先引出一段百度百科的定义: 民科,一开始指我国体制外、非官方的民间科学家,后延伸为泛指所研究课题不属于自己所学专业领域或在所研究领域没有取得博士学位的科学家。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民科吧潜伏了一段时间的我,发现民科已类似于传销(或许这样说还不太准确,因为民科似乎没有想把人拉下水的冲动)。民科吧的人,急功
  • 2
    申请人:@37℃春小树 申请感言:本人同时担任民科吧吧主,与百度贴吧在B站的官方号有过深度合作。长期致力于科普事业。在本吧签到哒1797天,本吧排名第七,等级14级。管理经验丰富,话题熟悉。
    Unnamed514 12-10
  • 0
    光是粒子不是波 光是直线形运动形式?还是波浪形运动形式? 光是由物体发射出来的一种粒子运动?还是电子跃迁产生的某种光能量在以太介质中出现的一种光能量的传播过程? 我认为,光是粒子不是波,所谓光波在宇宙中是不存在的。 我们知道,波是由许许多多的介质表现出来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和群粒子群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水波是由许许多多水分子表现出来的,声波是由许许多多的空气分子表现出来的。如果存在光波的话,那么光波的介质
  • 1
    这个问题提出来已经有段时间了,很想听听大家对此的解释,可惜,没人回答。那我就只好自个儿接着往下编了——即便我讲的是一个谎言,也有义务给它圆起来。当真是说谎容易圆谎难呀,我愿意知难而上 不说嫦娥二号,先来讲讲嫦娥一号。嫦娥一号从地表发射之后先是在近地轨道运行,再通过加速的方式让其在环绕地球运行的同时也把月球给绕进去,这样,嫦娥一号既是地球的卫星,也可以看作是月球的卫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时的嫦娥一
  • 0
    一个跨世纪的谎言-相对论。后面贴出截图。
    东方已晓 12-31
  • 5
    因李子丰写垃圾邮件时将我、零度君、李义廉与潘建伟院士齐名而没带上他,他把李子丰封禁了,哈哈哈
  • 1
    这样的说法应该是不准确的 将直流电源的两级分别连接导线,只要线路不联合,也就是说,既不连接电器,也不让其短路,那么无论连接的导线多长,都不会有电能的损耗,所以应该加上“闭合电路”一项。此时的电阻只是限制了电流(电荷)的通过,并不会生成电流的热效应
    td19721021 12-25
  • 4
    谢谢众多网友选举,本吧招募小吧若干名,要求身份为反民科,且反民科工作5年以上。
  • 7
    傻子都知道正确的应该是s=v+t!速度相同时,加上的时间t越大,s就越大 时间相同时,速度v越大,加起来的s就越大。相信s=vt的人真是可笑,朽木不可雕也!
    WuHu997 12-24
  • 36
  • 4
    随他们说,结果你看,被下了吧?
  • 0
    吧友们对这个帖子的内容怎么看?
    PFECLRO 12-17
  • 2
    宇宙大爆炸是歪理邪说! 宇宙无始无终,宇宙是靠万有引力自循环的庞大系统。
    龙聋龍靇 12-16
  • 0
    看完了央视的纪录片《神奇的嫦娥五号》,真不敢想象半个多世纪之前美国人是如何实现载人登月的。以当年的技术储备,在无人测试都没有进行的情况下,成功率应该不会很高。如果说1次2次的冒点险,给世界看看美国科技的强大,顺便打击一下前苏联人也是值得的,但连续6回,12人次的载人登月,拿宇航员的生命冒险就不可理喻了。 再说那381.7千克的月壤,当年咱们作为美国但最重要的准盟友(重不重要,看尼克松访华),只给了区区1克,这扣扣
    td19721021 12-15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

会员: 科学的风

目录: 其他科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