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吧
关注: 98,461 贴子: 640,619

三国正史讨论吧

  • 目录:
  • 中国古代史
  • 14
    这次想问一下历法问题 三国志文帝纪中有一句话:十二月,初营洛阳宫,戊午幸洛阳。 在这里,我看到翻译基本上都把“戊午”翻译成了第二年的八月。这是为什么?这年十二月十七就是戊午,第二年的二月十八,四月十八,六月十九,八月二十,十月二十一,十二月二十二也都是戊午,怎么就翻译成八月呢?
  • 9
    雉为城墙的计量单位,雉,书上讲一雉长为三丈高为一丈而书上又讲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这百雉的话
  • 3
    《初学记 卷二十》引《王威别传》曰:威少为郡吏。刺史刘表题门上,有能陈便宜益于时,不限厮役贱长以闻。威因陈事,得署州吏,大蜡分休。 《太平御览 卷九百二十二》引《王威别传》曰:时有白燕来翔,被令为赋。 《事类赋 卷十九》:美王威之能赋【王威别传曰白燕来翔被令为赋】 刘琮手下那个王威……还有别传的吗?
  • 59
    据《三国志 明帝纪》明帝下诏尊文皇帝为魏高祖,《资治通鉴》也有这段记载,可奇怪的是《资治通鉴》中一直称曹丕为世祖,求解答!
  • 158
    《文帝纪》里记载曹丕出生于中平四年(187年)“中平四年冬,生于谯。”,“黄初七年...丁巳,帝崩于嘉福殿,时年四十。"死亡于黄初七年(226年)。这里看应该计算是虚岁,曹丕死亡时40岁。 但是《典论》里曹丕帝自叙”至宛,张绣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脩、从兄安民遇害。时余年十岁,乘马得脱。“ 建安二年曹丕按虚岁计算不应该是11岁吗?
  • 163
    云别传所记载的汉水之战疑点重重 第一,黄忠如何对曹军军粮重地在北山下不做怀疑(都知道军粮数万囊),是曹军的陷阱,而且赵云也不做怀疑。 第二,为何不通知刘备发现曹军军粮重地,这时刘备率主力前来袭击曹军军粮重镇。汉中之战岂不早就结束了?(曹操知道袁绍的军粮重地之后,基本上是倾巢出动) 第三,军粮重镇都应该在后方,为何曹操把军粮重镇放在最前线,还放在敌军的眼皮底下,似乎是告诉刘备来取呀? 第四,赵云作为三军
  • 4
    描写薛综辩才这一段,用了蜀字,但当时建立的政权不应该是汉吗
  • 21
    《礼记·祭法》:“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郑玄注:“建国,封诸侯也。 秦汉时期建国等同封诸侯的说法 君勤过稷、禹,忠侔伊、周,而掩之以谦让,守之以弥恭,是以往者【初开魏国】,锡君土宇,惧君之违命,虑君之固辞,故且怀志屈意,封君为上公,欲以钦顺高义 汉献帝给曹操的诏书说初开魏国 今【魏国】虽有十郡之名,犹减于曲阜,计其户数,不能参半,以籓卫王室,立垣树屏,犹未足也。 要求给曹操加封的上表中也提及魏
  • 13
    请问:哪位大神知道,东汉时期的皇帝寝宫究竟叫做什么?百度查了一上午,没查到。
  • 17
    《后汉书·献帝纪》: 中平六年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岁。迁皇太后于永安宫。大赦天下。改昭宁为永汉。丙子,董卓杀皇太后何氏。 初平元年春正月,山东州郡起兵以讨董卓。辛亥,大赦天下。【癸酉,董卓杀弘农王】。 《三国志·魏书一》: 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
  • 14
    裴注引用魏略曰:文帝以郭后无子,诏使子养帝。帝以母不以道终,意甚不平。 所谓的不以道终是什么意思?曹丕一直不太喜欢曹睿是不是因为怀疑曹睿是袁
  • 3
    他们会对刘禅有一定的照顾么?或者说他们会怎么看刘禅?
  • 17
    一个君王,真的会为了手下报仇吗? 历史上说刘备和关羽关系也挺好。
  • 375
  • 72
    这是一篇对个人和朋友聊天内容的整理。 蜀汉张南,据记录:字文进,广陵人氏,刘备在荆州时出仕,参与征蜀、征吴的战争。在刘备征吴的夷陵之战时期,作为前部督攻击孙恒所在的夷道地区,后在猇亭之战时(火烧连营)阵亡。 关于张南的记录是很少的。而三国里还有一个张南,就是袁绍次子袁熙的部将。 那么这两个张南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呢?如果不是,那么蜀汉的张南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就是我和朋友讨论的问题
    QoQgg 1-2
  • 96
    一楼献给所有耐心读完拙文的朋友 以及所有能对拙文提出批评见解的朋友 再谢
  • 7
    看到了这句话,查了半天也没查到典故,季友我知道。这个楚丘之繇是什么事情?
  • 8
    简而言之,除了杜佑的《通典》,有没有更可靠的关于220~265年魏国人口数的直接记载?各时期的都行。 ————下面是个人对此产生困惑的缘由及胡乱分析————
  • 2
    226年,曹丕去世。8月,在荆州方向,孙权出武昌围攻文聘于石阳,同时诸葛瑾张霸北伐襄阳与司马懿徐晃张郃交战。此时,扬州方向的“东线战场”也有交战:明帝纪记载“征东大将军曹休又破其别将于寻阳”。同时我目前没有找到东吴在扬州方向先期主动进攻的记载,如此的话东线应是曹魏为了策应荆州方面防御战而进行的主动攻击?曹休传记载“吴将审德屯皖,休击破之,斩德首,吴将韩综、翟丹等前后率众诣休降”,从地理方位上看是否应与
  • 10
    方北辰在《猇亭之战后蜀吴议和的真相》一文中认为猇亭之战后首倡和议者并非孙权,而是刘备。 他认为
  • 7
    毛玠传,书云: 左不共左,右不共右,予则孥戮女
  • 4993
    刘备借荆州前,荆南四郡的归属历来众说纷纭,因此有了借荆州“”和“借南郡”之争。而建安十三年至建安十五年间荆州各势力之间盘根错节,相关的史料也是纷繁复杂,本文将结合史料和地图,细化到郡乃至县,来分析借荆州前的荆南归属。 一、多个史料记载借荆州前荆南四郡属孙吴。 吕蒙传中记载其在南郡之战后,鲁肃代周瑜前抚定荆州。 于是将士形势自倍,乃渡江立屯,与相攻击,曹仁退走,遂据南郡,抚定荆州。还,拜偏将军,领寻阳令
  • 98
    介玩意儿是不是孙策说,孙权万一顶不住 张公你就上 万一张公你也顶不住 咱就投降别的牛逼人?
  • 12
    《魏书》:谭之围解,阴以将军印绶假旷。旷受印送之,公曰:"我固知谭之有小计也。欲使我攻尚,得以其间略民聚众,尚之破,可得自强以乘我弊也。尚破我盛,何弊之乘乎?" 《后汉书·袁绍传》:谭复阴刻将军印以假旷、翔,操知谭诈,乃以子整娉谭女以安之,而引军还。 这里我们知道,袁谭是自己刻了一个将军印给吕旷。那么,这里是单纯把印给吕旷,还是借吕旷之手给曹操。另外,这个印是什么印,还能让曹操评价为袁谭想诱使曹
  • 22
    (资治通鉴)“关二爷和马超谁的官职高?”秋季,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在沔阳设坛场,布置军队排列成阵,郡臣都来陪从,读过奏章,跪拜接受汉中王的印玺绶带,戴上王冠。派使者乘驿马车将奏章送呈献帝,归还以前授予的左将军、宜城亭侯的印绶。立儿子刘禅为王太子。提拨牙门将军义阳人魏延为镇远将军,兼汉中太守,镇守汉川。刘备回到成都主持各项政务,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
  • 1
    我听三国志评书里没有啊。
  • 83
    复盘一边诸葛亮和孙权的经历,发现两者有很多相似的点
  • 4
    诸葛亮是法家传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声望?除了忠诚他还有其他优点吗?诸葛亮执政其实蜀国被耗空国力,人口锐减吗?
  • 6
    梁岐举县降,赐爵关内侯。五月,毁土山、地道,作围堑,决漳水灌城;城中饿死者过半。秋七月,尚还救邺,诸将皆以为“此归师,人自为战,不如避之”。公曰:“尚从大道来,当避之;若循西山来者,此成禽耳。”尚果循西山来,临滏水为营。《曹瞒传》曰:遣候者数部前后参之,皆曰“定从西道,已在邯郸”。公大喜,会诸将曰:“孤已得冀州,诸君知之乎?”皆曰:“不知。”公曰:“诸君方见不久也。”夜遣兵犯围,公逆击破走之,遂围
  • 6
    一楼献祭百度
  • 13
    问一下大家,有学者称诸葛亮武乡侯,张飞西乡侯,两人封地武乡,西乡皆是县,也就是说两人是县侯,这种说法考证在哪本文献
  • 67
    在诸葛亮和李严权力的问题上,发现很多人在吹捧一篇文章:“蜀汉中都护及统内外军事的职责、性质与地位——兼论李严到底有没有被恶意夺权” 阅读之后感慨万千,特来写一些我自己的思考
    凯莎用户 12-12
  • 1
    可能因为陈寿身处乱世,所以他对一些人物道德标准和裴松之不同,也可能要他要回避一些东西。
  • 300
    一般三国迷眼中的印象中的张昭都是是赤壁投降那个老头,但看了三国志感觉张昭还是很牛逼啊,首先在孙策时期,孙策把军政全让张昭处理,先不说别的,就说这待遇,三国里找不到几个吧?而且张昭还处理的相当好,甚至功高盖主被孙策比喻成管仲,就连诸葛亮也没被刘备必比喻成管仲过,但是诸葛亮却自比管仲,证明至少诸葛亮是很崇拜管仲的,扯远了。孙策平时都是带张宏去前线,留张昭镇守后方,也没看到那个时候张昭守后方出现给前线补
    森林狼152 12-28
  • 68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 为什么不能理解成曹操在拉拢孙权一起干掉刘备呢?他说的是“我要去你
    厶源 12-9
  • 4
    帮朋友整理了一下他译的三国志裴注,分享给吧友。多有抄袭,不一一答谢,望指正。 臣松之言:臣闻智周则万理自宾,鉴远则物无遗照。虽尽性穷微,深不可识,至于绪余所寄,则必接乎粗迹。是以体备之量,犹曰好察迩言。畜德之厚,在于多识往行。伏惟陛下道该渊极,神超妙物,晖光日新,郁哉弥盛。虽一贯坟典,怡心玄赜,犹复降怀近代,博观兴废。将以总括前踪,贻诲来世。 【译文】臣听说人若智虑周全,那么万事之理自会有序;悬镜高
  • 9
    如题,在b站上看到的,有人举三国志例子说诸葛亮能攀上荆州大家族,和刘表袁术都有关系,怎么不能称为大家?我没怎么读三国志,没有例子反驳,那我想问问他说的对吗 注意,特指诸葛亮这一家,不算诸葛诞那面的。
    天罗堂 12-6
  • 11
    说献帝八岁能读诗书
    CHILOOK 12-2
  • 2
    三国志陆逊传“又攻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大破之”。此举可能是为了彻底切断二爷退入刘备统治区。陆逊攻房陵,刘封孟达坐视不管?刘备集团似乎并没有实际控制过南乡地区,那么邓辅和郭睦是不是只是刘备集团设立的遥领官职,他们也就是在宜都地区就被陆逊收拾了?
    忏魂曲 11-29
  • 1
    有一句“十年之后,及笄者毕盈巷” 在这里用女性代指能表明什么。
    flyCxr666 11-29
  • 168
    《昭明文选》卷四十四载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后讨袁尚,则都督将军马延、故豫州刺史阴夔、射声校尉郭昭临阵来降。】 袁尚能设置射声校尉吗?或是朝廷封的?或是说郭昭跟阴夔一样,是“故射声校尉”,只是以前当过而已?
  • 5
    《横海将军吕君碑铭》碑文原文:#吕常##三国志##三国##三国人物##三国碑文# 君讳博望人也。其先四岳,出自炎帝。内辅机衡,外司方职,是以□族繁毓,申吕并兴,君其胄也。君天姿果毅,仍□于武,武而不害,当值季未,汉失其御,群雄争逸,海内□隔,王途秽塞。君以中勇,显名州司,试守雉长,执戈秉戎,慎守易,兵不顿于敌国,坠不侵于四邻,拜武猛都尉厉节中郎将裨将军,封关内侯。王师南征,与充军从,奄有江汉,舍爵册勋,封阴德亭侯
  • 3
    《三国志·吕范传》:左右劝据降魏,据曰:"耻为叛臣。"遂自杀。夷三族。 《三国志·三嗣主传》:辛亥,获吕据于新州。 《三国志·宗室传》:及孙綝诛滕胤、吕据,据、胤皆壹之妹夫也。 《建康实录·卷三》:左右皆劝据入魏,据曰:“耻为叛臣。”遂杀于新洲,夷三族。 《三国志·孙綝传》:綝叩首曰:"愿徙交州。"休曰:"卿何以不徙滕胤、吕据?"綝复曰:"愿没为官奴。"休曰:"何不以胤、据为奴乎!"遂
    梦影雾花 11-26
  • 14
    初校(文本录入)方面: 完成: 纪 1~12 盖延提供 表 13 成刚 14~16冯奉世 传 31~71 盖延提供 72 槛外隐士 73 tlfeagle 78 zzmm1976 79 唐并儿 87·1、88、92 旁文剩义 91 sant3 94·1 eaglefly213 暂无: 17·卷十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18·卷十八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19·1·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19·2·卷十九下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20·卷二十古今人表第八 21·1·卷二十一上律历志第一上 21·2·卷二十一下律历志第一下 22·卷二十二礼乐志第二 23·卷二十三刑法志第三 24·1·卷
    古月无尘 11-25
  • 3
    上平荆州,乃引桓阶入为主簿,内经社稷百度之规,外胜千里之策。(《北堂书钞》卷69) 【孔广陶校注:今案御览二百六十二引桓阶别传无内经以下,余同】 上已平荆州,引为主簿,每有深谋疑事,尝与君筹之,或日昃忘食,或夜坐彻旦。擢为赵郡太守,会郡僚送之,上曰:“北边未清,以卿威能震敌,德怀远人,故用相烦,是亦寇恂河内之举。”阶在郡,时俸尽,食酱酻,上闻之,数戏之曰:“卿家酱颇得成不耶?”诏曰:“昔子文清俭,朝不
    BlauVV 11-25
  • 13
    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 这个吴蜀还能解释为吴地蜀地吗?
  • 8
    就是被拐卖的那个 整个三国志提到过阿斗的就是刘封传里这句话“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
  • 172
    大家很多时候把这个当成一个梗来玩,有想过背后的原因吗?
    郝猪芹 11-8
  • 1
    隆中对 (评) 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评:诸葛亮父诸葛珪(guī)(?—189年),字君贡,汉末为兖州泰山郡丞。共育有三男两女:长子诸葛瑾,东吴重臣;次子诸葛亮,为蜀汉名相;幼子诸葛均。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八岁那年,父亲诸葛珪因病去世。之后由其叔父诸葛玄抚养。诸葛玄初为刘表的属吏,奉刘表之命出使汉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9

会员: 无双国士

目录: 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