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转】【评论】关于69圣战和《大漠遥》。
大漠谣这个事为什么搞得这么大,我个人觉得是因为以下几点:
1.桐华喜欢谈论历史,用历史来说明她小说人物塑造乃至于情节的合理性。
2.卫霍与匈奴作战名声太大,这毕竟是中原被匈奴欺压、边境被匈奴屠戮N年后第一次真正的扬眉吐气,悬在百姓头上的刀被拿下了。我觉得西汉的白登之围就像我们的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即使我国将军分析出是美国故意的,可是拳头不够大(现在连美国围在中国周围的第一、第二岛链都还没破),这口气就只能憋回去,殒灭的生命就只能放下。紧记一句话,喜爱战争没脑袋,忘记战争没良心。历史这个东西,其实不断在重复,所以才会有以史为镜的说法。
3.它要拍成电视剧。我一直觉得影视制造是带有心理暗示的成分,这一行要搞的好肯定要对人类心理内在的规则性有一定了解,譬如一个好的摄像,在表达某个意思的时候,要通过了解人的心理去给观众制造幻象。当然有的人是天分好,有的人是通过积累经验再作一个理性的提取,目前我国应该还很少正经地研究完再实践的,但是影视媒介的力量绝对比一个文本要厉害非常之多,绝对能动摇一个人的情感甚至于认知框架,特别是这个作品的受众群体年龄比较低。
大漠谣里卫青和霍去病打匈奴要经过楼兰,压榨楼兰,楼兰女间谍控诉西汉不肯放过楼兰人民。光是这一点已经突破了能接受的度,我印象里楼兰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璀璨的文化交流乃至于融合,变成了卫青和霍去病这俩西汉军事崛起的标志性人物去参与蹂躏,拍成电视剧潜移默化,就只能呵呵了。
贴吧:言情小说作者:家可有佳木 2013-05-22 12:44
回复:【原创】千古名将录【讨论】
分兵是由于地形决定的,南方水网稠密,多路水道进军是正确的战略部署,与个人能力无关,就算是派卫霍去打,汉武帝也会采取这样的出兵方式。况且南越虽小,楼船将军毕竟是一战而灭,难度未见得就小于卫霍与匈奴的长期作战
贴吧:光武帝作者:世祖铜马大帝 2011-10-16 19:07
回复:【原创】千古名将录【讨论】
分兵是由于地形决定的,南方水网稠密,多路水道进军是正确的战略部署,与个人能力无关,就算是派卫霍去打,汉武帝也会采取这样的出兵方式。况且南越虽小,楼船将军毕竟是一战而灭,难度未见得就小于卫霍与匈奴的长期作战
贴吧:光武帝作者:世祖铜马大帝 2011-10-16 19:07
回复:廉台之擒
连最根本的历史考证方法和古代军事常识都不知道就胡说八道,“精选二十余万”只有一处记载,然而此后前燕南下的数次实际军事行动却连详细兵力数据都没有列出,对此提出质疑,只要言之成理就未尝不可。至于一二十万骑兵,根本就是军事白痴的妄语,汉武年间中原人力物力远胜十六国乱世,卫霍与匈奴决战不过动员骑兵十万,另外还有军马数万匹负责运输,以前燕数郡之地要调集一二十万骑兵,简直扯淡!

贴吧:慕容恪作者:杨希智 2011-01-23 19:42
回复:【收集】那些年霍去病追过的女孩
表示为嘛这么多小霍与匈奴女子的呢
难道真是相爱相杀么?
贴吧:大造谣作者:日奈森莉娅 2012-11-15 17:22
回复:历史同人也是不尊重历史,你们为什么不讨伐了?
真不忍心刺激楼主,还篇仙侠写小镇少年小霍与匈奴公主眉来眼去的,怎么就没人去讨伐呢?作者也就是写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小霍,一个嘻笑间生死置之度外孤身入敌营的少年,还很明显的告诉你这是架空的,也没爱的死去活来,也没有放弃责任。
贴吧:大造谣作者:风予云回 2013-06-03 23:25
拿西汉与匈奴说事,脸皮真是厚!
各位拿西汉与匈奴之间战争说事的人。脸皮也是够厚的。高祖时期 匈奴强;吕后时期 匈奴强;文帝时期 匈奴强;景帝时期 匈奴强;武帝 有卫 霍时期 西汉
贴吧:罗辑思维作者:kimiyukimura 2015-07-29 12:38
回复:【汇总】卫霍与李家相关讨论

雅轩荷
校尉9
其实,纵观景帝一朝,除了太尉周亚夫,基本上将领处在一个断档期,周亚夫伏诛后,苍鹰致都也折了,将领出现了一个真空期,但恰恰是在这个时期,李广比较活跃,在边疆转了个圈当了七个地方的太守。司马迁给出的理由是景帝害怕李广作战太勇猛,怕他有闪失。但是,我始终觉得那段时间是汉匈和亲的边境稳定时期,景帝不希望边境爆发冲突。
景帝殡天,武帝登基,李广迎来了人生的高光,从边疆调回宫内,任卫尉。卫尉这个职务很关键,掌管宫廷禁卫,应该算是皇帝的亲信,于此同时,唯一能和李广在名气上平起平坐的应该是中尉程不识。在改朝换代的时候,李广被委以重任,可以说是很好的巴掌,啪。
别急,还没扇完。汉武帝从登基开始就致力于对匈奴的反击,由于国家政策的改变,边疆开始烽火连天,著名的马邑之围发生在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此时的李广已经参军三十三年,仍旧是寸功未立。马邑之围最终因为走漏风声被单于发现而失败,但是此战李广以骁骑将军的身份参战,地位已经是相当
回复
3楼
2013-04-29 21:48
来自手机贴吧
封 |
删除 |

雅轩荷
校尉9
的高了。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兵分四路出击匈奴,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卫青各领骑兵一万出塞反击匈奴。这一战在汉匈战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朝由全面防御转向主动进攻,而也正是这一战,打掉了李广用了半辈子建立起来的威信。
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其余两位公孙将军出代郡和云中。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李广全军覆没,伤重被俘,公孙敖出代郡,损七千,公孙贺出云中买了一包味精,卫青出上谷,横扫匈奴祭祖圣地龙城。
这一战的结果成了李广一生的转折,他在武帝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从汉军头牌变成了戴罪之身,公孙敖和公孙贺也被证明不堪大用,于是,汉军的一哥自然而然的落在了卫青的身上。
司马迁为李广开脱罪责,说李广树大招风,招来了匈奴的主力,寡不敌众,所以全军覆没。这牵扯出了一个问题,匈奴的主力到底在哪里,李广面前的军队到底是不是匈奴的精锐。
到了技术性的时刻。献丑了。我们把云中,雁门,代郡,上谷一字排开。从战果推测,出云中(最右边)的公孙贺没有遇到匈奴,大草原几日游就回来了,也就是说,匈奴并没有调动河套的军
收起回复
4楼
2013-04-29 21:49
来自手机贴吧
封 |
删除 |
为青无悔: 司马迁也没说李广树大招风…只说匈奴兵多封 | 删除 | 2013-4-30 21:59回复
我也说一句

雅轩荷
校尉9
也就是说,匈奴并没有调动河套的军队,而原本盘踞漠南的右贤王部很可能去往雁门方向,从侧面上反应匈奴人并没有将汉朝这次的攻击放在眼里,而是将名气相对的较大的李广部作为首要打击目标,而李广和公孙敖损失最重,而雁门和代郡两地又相毗邻,从侧面说明匈奴的军队基本集中在雁门代郡一带,攻击上谷的军队应该也在战斗前往雁门和代郡集中,出上谷的卫青遭到轻视,但是匈奴究竟调动了多少军队是个谜。寡不敌众这句话有些暧昧,匈奴单于有没有亲自出马,史记中并无直接交待,面对这种大规模的会战,匈奴单于很可能亲率本部坐镇中路指挥调度,而不会亲自前往阵前,
司马迁一面替李广不被重用鸣不平,一面又对汉武帝把李广放在雁门直面匈奴主力不满,自相矛盾,作为汉军的头牌,就应该直面强大的对手,战胜强敌来证明自己对得起自己英明,而不是怨天尤人。
寡不敌众不是借口,霍去病孤军深入河西,在阜兰山与匈奴河西兵团短兵相接的时候,不也是以少胜多,斩了折兰王,楼烦王,损失十之七八,可见战争之惨烈。卫青收复河套的时候,不也是以少胜多。打不起恶战,寡不敌众只是自欺欺人。
回复
5楼
2013-04-29 21:50
来自手机贴吧
封 |
删除 |

雅轩荷
校尉9
打不起恶战,寡不敌众只是自欺欺人。战争本来就没有公平,你必须自己争取公平,除了胜利,你没有任何理由。
我觉得有必要让司马迁难堪,巨鹿之战的项羽,平七国之乱的周亚夫,长平之战的白起,定襄之战的李靖,护步达冈的完颜阿骨打,郾城大捷的岳飞,萨尔浒之战的努尔哈赤,如果你觉得这些人水平太高了,那我跟你说几个冷门的,高粱河之战的耶律休哥,大昌原之战的完颜陈和尚,好水川之战的李元昊,这些可曾在战前怨妇一样的哭爹喊娘闹上吊?我觉得在他们那里,我只看到了坚毅和果敢,还有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
强者自救,圣者度人,自救者,天必助之。
兵败受罪,武帝饶了一命,贬为平民,三十多年混的军衔也丢了,更让李广威风扫地的是,他被匈奴活捉了。这在古代是一种奇耻大辱,一个军团的主帅,全军覆没,但是自己没死,这其中意味深长,而司马迁给出的理由是身负重伤。可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李广在逃跑的时候变的异常矫健,不得不让人生疑,李广到底受伤有多重,一个自诩勇猛的武将为何没有战死,值得玩味。
也正是在这次逃跑时间之后,李广才有了一个新的名号,飞将军。这是一个更加值得推敲
收起回复
6楼
2013-04-29 21:51
来自手机贴吧
封 |
删除 |
为青无悔: 将军号不是军衔,那时候都是上战场前封**将军,战争结束收回的封 | 删除 | 2013-4-30 22:05回复
贴吧:卫青作者:朔方五原 2013-10-15 13:50
回复:【汇总】卫霍与李家相关讨论
by——羲皇故里yzl
李广,箭无虚发的汉朝飞将军,只可惜不是皇亲,因此有”李广难封”之说,李广一生未受重用,他的军队多时也就万人左右,但训练的十份精锐善战.常常以少克多,李广以万人军队在外蒙古高原绕圈,吸引拖置匈奴16万的主力,使其不能救援河西的匈奴.皇亲们则靠绝对优势的兵力取河西,立大功.后来出击外蒙古,皇亲们都有绝对优势的兵力至少十数万.为独得大功,兵不满万的李广竟被调去走不利行军又无向导的路.后来对他的孙子李陵更不公平,李陵竟将别人不屑一顾的五千荆楚兵训练成改"直捣王庭"的精锐部队.后世有诗人赞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李广力气惊人,且射术也惊人,他的部将和后人都及不上,有”李广射虎”的故事.李广能拉三百多斤力才能拉开的大黄弓,而马可波罗看到蒙古劲骑射拉开七八十公斤力(合一百五十斤左右)的大弓,很吃惊,认为欧州兵根本没法比.李广能拉的弓需要的力气是蒙古劲骑射的两倍,也就是蒙古骑兵如果不是一拥而上,哪么在远其射程达不到的地方就将被李广一一射杀.李广与匈奴作战有史为证,李广训练的军队也绝不是佣手.李广后来重新启用仅被用于防守,但凶奴数年不敢进攻他守卫的郡县.一直到快七十高龄,他被调去走不利行军的道路....
龙城指的是李广家乡陇西成纪(今天水)
收起回复
8楼
2013-12-25 00:29
封 |
删除 |
蓝太阳FL: 讨论李广请去汇总专贴,谢谢!封 | 删除 | 2013-12-25 01:09回复
贴吧:卫青作者:蓝太阳FL 2013-12-25 22:02

大家都在搜

  • 中匈
  • 匈意思
  • 奥捷匈
  • 月匈
  • 大月匈
  • 匈安
  • 匈利
  • 心匈
  • 上匈下月
  • 波匈
  • 霍雨眠
  • 霍先生
  • 霍爷
  • 霍廷琛
  • 霍景琛
  • 霍太太
  • 霍轻轻
  • 美国
  • 结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