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如果仙逆也改成煽情传怎么办?(长篇)
这是个好问题,太多人不懂仙逆了。刚好凡人仙逆传事件已经过去一周,情绪也都平复,趁这个问题,让大家可以冷静的看看【仙逆是本什么样的书】。 很多印象派大师们,可能没看过多少章,就想用两三个标签就把仙逆给定义了,于是带来的就是无尽的偏见。所以,我想基于事实的,跟大家说说书中的内容。 1.关于仙逆的标签【热血】【血腥】【无逻辑】 仙逆,一个逆字就注定了这个故事一定会热血。家族被屠,亲人被灭,此仇不报是什么?天道
贴吧:国产动画作者:小天天W 2022-07-17 13:37
回复:有人问我,如果仙逆也改成煽情传怎么办?(长篇)
关键字4:【悟】
悟,是本书的精华部分,是脱胎其他同类小说的一大特色。凡人是纯资源型修仙,就像打游戏,下副本,杀BOSS,爆材料,爆装备,一个固定的模式;而仙逆的悟,构建了仙逆里最为独特的修为体系,意境感悟,本源感悟,这也是【让仙逆的修为逻辑不同于凡人却合理化的原因】。这部分内容当以化凡,最为经典。
【第一次化凡】——若化神,先化凡
王林结束了一路杀伐,融入凡俗,忘记了修行,开起了商铺,以木雕呈现一生所见、所杀之生命,认识了对门的铁匠一家,以凡人的心态体悟凡人的一生,生活如同一碗清水,平平淡淡间洗涤着王林的心灵。四百年的杀戮,他体会了死的含义,三十年的化凡,他知晓了生的意义。这世间之事,始终难逃生与死,最为重要的却是生与死之间,“这雨,出生于天,死于大地,中间的过程,便是人生。我之所以看这雨水,不看天,不看地,看的也不是雨,而是这雨的一生……”。
【第二次化凡】——王平的一世轮回
王林带着怨婴远离了杀戮与纷争,在一处宁静的村庄,过着平静如水的生活。他给儿子取名王平,希望他一生平平安安,王林则一如当年,干起木匠手艺,以一种父亲的心态,默默地注视着王平成长。王林拒绝王平修道,但却给了他精彩的一生,儿时踏遍名山大川,青年之时去往京城闯天下,直至中年之时已然权倾天下。后来退位带着妻子青宜回到王林身边,暮年的王平已然察觉自己身体的异样,原来父亲不让自己修道,不是不愿,而是不能……真实的王平早已死去,他只是一丝被怨气包裹的魂魄,进入不了轮回的怨婴,一道剑气组成肉身,另一道剑气守护怨气。随着王平的闭眼,那仅存的一丝怨气消散……
【因果之悟】——横云问道
罗天星域,青灵星上,横云山巅,一梦问道。王林陷入融道的两难,整个思绪不知不觉间融入了青灵,看遍这世间生灵万物,每个人的心头都升起一个疑问“何为因果?”一位姓谢的凡间老者,他是当世大儒,一生思考天地道理,被此问震惊,几番求索,终于在河边渔夫找到答案“我为鱼,道为网,河为天……那执网的老者,便是执掌命运的造化!”王林给了他一场命运的造化,一场关乎洞府界命运的魂修之路,一场轮回的缘。
【真假之悟】——人方香界
颠落之地,少帝试炼,人方香界,梦回赵国。河中画舫之上,青年举着酒杯,“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又为几何欢!”王林呆在桥上,那青年的样貌竟和自己一模一样,而青年也看到了王林,邀与对饮。王林虽惊异于此,却只是沉默,因知这世界是假,却不知已结下因果。而在世界的另一处,那里有一个女人,那是王林的爱人,他要去看一眼。可就是这一眼,哪怕明知是假也不愿离去,不愿割舍,这一眼,业火魂中起,狼烟苍香燃。
【第三次化凡】——真空妙有,缘起性空
朱雀星外,井中捞月,界外围杀,必死之局,王林被连道非所救,吞食三个道果,以梦道之术回到两千年前,以自己的思绪和记忆,编制了一个盗梦世界。此梦无眠,缘起赵国凡人少年醉倒客栈,而后一世人生七十载,成为赵国一代惊世大儒,十年讲道,以凡人之躯、天地之悟可撼仙人。一生不断遇见似曾相识之人,了却因果,最后却是为了等待梦中的自己,那个人方界中自己的缘……梦如人生未醒时,人生如梦我是谁,这梦,很真,这梦,已真。梦醒时分,王林明悟三道虚之本源,破开空门创三式神通,成为第三步空之境界。
贴吧:国产动画作者:小天天W 2022-07-17 13:44
【转】董卓进京述论
东汉末年董卓进京,剥夺了何太后作为帝国最高决策者的地位,并将代少帝继统的献帝,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汉魏之际皇权嬗替的进程,由此而发轫。黄山《后汉书集解校补》在比较了董卓、曹操时期宰相制度异同后指出:“(曹操)使大权归于一己,固自以为优于卓,实则甘心为卓所为而已。”黄山拘泥于名教,对于一切动摇汉室基业之举,统统加以否定,其立场并不足取,但他揭示了董卓、曹操政治上的继承关系,见识又有过人之处。 本文试
贴吧:董卓作者:大漢相國董卓 2014-01-20 19:51
【转】董卓进京述论【来源: 佚名,作者:陈勇】
东汉末年董卓进京,剥夺了何太后作为帝国最高决策者的地位,并将代少帝继统的献帝,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汉魏之际皇权嬗替的进程,由此而发轫。黄山《
贴吧:三国作者:黯皇 2014-01-12 11:37
回复:【墨白渊浅】缘起缘灭.缘定三生
名字:白羽柒
性别:女
年龄:30万岁
生辰:6月12日
称呼:白羽柒上神【众仙】羽柒/小羽毛【暮瑜,祖缇】柒柒【紫燕专属】
身份背景:狐帝白止妹妹,青丘少帝,下一任狐帝,五荒实际掌控者,柒殇阁阁主,
相貌衣着:肌肤胜雪,双目犹似一泓清水,顾盼之际,自有一番清雅高华的气质,让人为之所摄、自惭形秽、不敢亵渎。但那冷傲灵动中颇有勾魂摄魄之态,又让人不能不魂牵蒙绕。
性格特点:对家人人温柔体贴,对外人冷酷无情,相对乖巧可爱,霸气冷漠
真身:九尾冰狐
极品:上神巅峰
种族:九尾狐族
同族:白止,白玄,白奕,白颀,白真,白浅,白暮等人
婢女/仙官:无
爱好:打架,装酷,损人,骂人
擅长:打架,装酷,比较毒舌
哥哥:白止上神
嫂子:浅诺上神
好友:折颜,东华,墨渊,燕池悟,少阳如婉等人
闺蜜:白忆星,魔族那位,白浅,伏觅仙母,白凤九,暮瑜
侄子:白玄,白奕,白颀,白真,白轩
侄女:白浅,白暮,白晨悦,白忆星,白晴
爱人:紫燕
门派:凌烟阁,柒殇阁
徒弟:紫燕,墨凌月,孔一帆
坐骑:饕餮.冥焱,混沌.苏辞
孩子:慕斯,上官婉儿
居住:柒殇阁阁主府,柒燕宫
武器:羽苒剑(可化为各种东西),羽瑶筱
喜好颜色:淡紫色,淡粉色
法力:上神
贴吧:墨白渊浅作者:忆往昔_miss 2021-01-17 19:53
回复:三国周报
少帝遗作
少帝与少后相酬对诗
缘起:少帝与少后是一对恩爱夫妻,伉俪情深,少帝又是一位颇有才情的年轻诗人,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每一动作,即写诗以记。而少后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深谙情事,颇通意趣,也每每酬和之。
前段宫中大热,有苏州进上好双宫缎一幅,为帝后裁制夏衣,少帝则写诗询问少后尺寸。
词曰:
玉尺金剪刀,
为君裁衣裳;
腰身只一握,
尺寸费思量。
长则碍君行,
短又恐君寒;
持刀心茫然,
我身千万难。
后回曰:
感君千金意,
惭无倾城色;
我身君曾抱,
长短不消量。
长衣舞如燕,
短裾轻如尘;
缠绵复绵缠,
总在红罗襦。
编者注:“玉尺”,后之小名,帝以之昵。

贴吧:三国志11pk作者:星空镜影 2011-08-22 09:34
回复:董卓进京述论(陈勇)
一、废少立献与迫何太后归政
(一)有关废少立献的两处疑点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废少立献,一时震惊朝野。董卓此举用心何在?由于旧史所述疑点颇多,而显得扑朔迷离。
  《后汉书董卓传》:“中常侍段圭等劫少帝及陈留王夜走小平津。卓……闻少帝在北芒,因往奉迎。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卓与言,不能辞对; 与陈留王语,遂及祸乱之事。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以上范晔记叙董卓废少立献之缘起,十分可疑,有待于深入辨析。
  其一,董卓废少立献的前提,据范书本传说是选贤。其时少帝年十七,陈留王仅九岁,相形之下,后者更加缺乏执政的能力和经验。重要的是在群臣看 来:少帝“富于春秋,行无失德;”“未有不善宣闻天下。”《三国志董卓传》注引《献帝起居注》所载废少之策,谓“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在丧慢惰,衰如故 焉;凶德既彰,淫秽发闻”云云,与士大夫所言差异甚大,可信都是董卓强加的不实之辞。
  再者,少帝一行人连夜出逃,突然与凉州羌胡兵相遇,其张皇失措本来是正常的反应;陈留王即使确如史籍所述能够从容应答,也是由于年纪幼小,身 陷险境而懵然无知。董卓仅仅凭藉其与少帝、陈留王的一次对话,就判定二人的贤愚,是令人费解的。另据《三国志董卓传》注引《英雄记》:董卓将步骑迎少帝于 北芒坂下,“〔卓〕前见帝曰:‘陛下令常侍、小黄门作乱乃尔,以取祸败,为负不小邪?’”我认为,这段记载可能更接近于事实。
  少帝(确切地说是临朝的何太后)信用宦官,败坏朝纲,已为朝野所共见。由上引董卓在北芒初见少帝时的寥寥数语即可推知:他是抱着一种对少帝、太后批判的态度进京的。也就是说,其废黜少帝的动议,与少帝在万分恐惧之中能否流利“辞对”,实际上并无多少关系。
  其二,董卓欲行废立的另一个因素,似乎是考虑到他与少帝、陈留王关系的亲疏。征诸史实,陈留王刘协确曾“为董太后所养”。但是,董太后籍贯在 河间,其父即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解渎亭侯刘苌;董卓则是陇西人,其父君雅官至颍川纶氏尉。可以说,董卓与董太后两个家族,在地域、官阀、婚配诸方面相去甚 远。“卓自以与太后同族”,而选择陈留王继统,显得极为牵强。
  那幺,董卓废少立献的真正起因,究竟又是什幺呢?
贴吧:亮黑作者:青楸离霜 2011-05-22 20:12
回复:董卓进京述论
一、废少立献与迫何太后归政
(一)有关废少立献的两处疑点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废少立献,一时震惊朝野。董卓此举用心何在?由于旧史所述疑点颇多,而显得扑朔迷离。
《后汉书董卓传》:“中常侍段圭等劫少帝及陈留王夜走小平津。卓……闻少帝在北芒,因往奉迎。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卓与言,不能辞对;与陈留王语,遂及祸乱之事。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以上范晔记叙董卓废少立献之缘起,十分可疑,有待于深入辨析。
其一,董卓废少立献的前提,据范书本传说是选贤。其时少帝年十七,陈留王仅九岁,相形之下,后者更加缺乏执政的能力和经验。重要的是在群臣看来:少帝“富于春秋,行无失德;”〔1〕“未有不善宣闻天下。”〔2〕《三国志董卓传》注引《献帝起居注》所载废少之策,谓“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在丧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淫秽发闻”云云,与士大夫所言差异甚大,可信都是董卓强加的不实之辞。
再者,少帝一行人连夜出逃,突然与凉州羌胡兵相遇,其张皇失措本来是正常的反应;陈留王即使确如史籍所述能够从容应答,也是由于年纪幼小,身陷险境而懵然无知。董卓仅仅凭藉其与少帝、陈留王的一次对话,就判定二人的贤愚,是令人费解的。另据《三国志董卓传》注引《英雄记》:董卓将步骑迎少帝于北芒坂下,“〔卓〕前见帝曰:‘陛下令常侍、小黄门作乱乃尔,以取祸败,为负不小邪?’”我认为,这段记载可能更接近于事实。
少帝(确切地说是临朝的何太后)信用宦官,败坏朝纲,已为朝野所共见。由上引董卓在北芒初见少帝时的寥寥数语即可推知:他是抱着一种对少帝、太后批判的态度进京的。也就是说,其废黜少帝的动议,与少帝在万分恐惧之中能否流利“辞对”,实际上并无多少关系。
其二,董卓欲行废立的另一个因素,似乎是考虑到他与少帝、陈留王关系的亲疏。征诸史实,陈留王刘协确曾“为董太后所养”。但是,董太后籍贯在河间,其父即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解渎亭侯刘苌;董卓则是陇西人,其父君雅官至颍川纶氏尉。可以说,董卓与董太后两个家族,在地域、官阀、婚配诸方面相去甚远。“卓自以与太后同族”,而选择陈留王继统,显得极为牵强。那幺,董卓废少立献的真正起因,究竟又是什幺呢?
(二)废少立献是迫何太后归政的前奏
董卓废少立献的同时,还有另外一项大的举措,即迫使临朝的何太后归政。这两件事有着内在的联系,事实上,废少立献是为何太后归政所做的准备。
中平六年四月,灵帝死,少帝继位,何太后临朝。同年八月,太后兄何进谋诛宦官,反为宦官所杀。《后汉书何进传》:吴匡、袁术烧南宫,诸宦官“因将太后,天子……从复道走北宫”,以避兵锋。卢植于阁道窗下仰数宦官段圭,“段圭等惧,乃释太后,太后投阁得免。”董卓进京后意在独揽朝政,而何太后幸免于难,势必继续临朝,这自然又会约束董卓的权力,是董卓所不能容忍的。
董卓的目标在于逼迫何太后放弃临朝,但仅仅做到这一步,并不能完全排除其隐患。因为接替何太后权力的少帝,正是何太后所生,其得以登极,亦赖何氏之助。何太后归政之后,仍然可以通过少帝,对朝政发生影响,使董卓难于真正操纵皇权。更严重的是,董卓如果杀死何太后,又将同少帝结下深仇。董卓对少帝这个潜在的敌人,不得不有所防范。废黜少帝之事,大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贴吧:贾诩作者:忠孝义节锦马超 2011-05-29 14:46
回复:董卓进京述论
一、废少立献与迫何太后归政
(一)有关废少立献的两处疑点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废少立献,一时震惊朝野。董卓此举用心何在?由于旧史所述疑点颇多,而显得扑朔迷离。
     《后汉书董卓传》:“中常侍段圭等劫少帝及陈留王夜走小平津。卓……闻少帝在北芒,因往奉迎。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卓与言,不能辞对;与陈留王语,遂及祸乱之事。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以上范晔记叙董卓废少立献之缘起,十分可疑,有待于深入辨析。
     其一,董卓废少立献的前提,据范书本传说是选贤。其时少帝年十七,陈留王仅九岁,相形之下,后者更加缺乏执政的能力和经验。重要的是在群臣看来:少帝“富于春秋,行无失德;”“未有不善宣闻天下。”《三国志董卓传》注引《献帝起居注》所载废少之策,谓“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在丧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淫秽发闻”云云,与士大夫所言差异甚大,可信都是董卓强加的不实之辞。
     再者,少帝一行人连夜出逃,突然与凉州羌胡兵相遇,其张皇失措本来是正常的反应;陈留王即使确如史籍所述能够从容应答,也是由于年纪幼小,身陷险境而懵然无知。董卓仅仅凭藉其与少帝、陈留王的一次对话,就判定二人的贤愚,是令人费解的。另据《三国志董卓传》注引《英雄记》:董卓将步骑迎少帝于北芒坂下,“〔卓〕前见帝曰:‘陛下令常侍、小黄门作乱乃尔,以取祸败,为负不小邪?’”我认为,这段记载可能更接近于事实。
     少帝(确切地说是临朝的何太后)信用宦官,败坏朝纲,已为朝野所共见。由上引董卓在北芒初见少帝时的寥寥数语即可推知:他是抱着一种对少帝、太后批判的态度进京的。也就是说,其废黜少帝的动议,与少帝在万分恐惧之中能否流利“辞对”,实际上并无多少关系。
     其二,董卓欲行废立的另一个因素,似乎是考虑到他与少帝、陈留王关系的亲疏。征诸史实,陈留王刘协确曾“为董太后所养”。但是,董太后籍贯在河间,其父即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解渎亭侯刘苌;董卓则是陇西人,其父君雅官至颍川纶氏尉。可以说,董卓与董太后两个家族,在地域、官阀、婚配诸方面相去甚远。“卓自以与太后同族”,而选择陈留王继统,显得极为牵强。
     那幺,董卓废少立献的真正起因,究竟又是什幺呢?

贴吧:三国武将作者:gg_1521 2010-03-17 16:07
回复:董卓进京述论
一、废少立献与迫何太后归政
(一)有关废少立献的两处疑点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废少立献,一时震惊朝野。董卓此举用心何在?由于旧史所述疑点颇多,而显得扑朔迷离。
     《后汉书董卓传》:“中常侍段圭等劫少帝及陈留王夜走小平津。卓……闻少帝在北芒,因往奉迎。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卓与言,不能辞对;与陈留王语,遂及祸乱之事。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以上范晔记叙董卓废少立献之缘起,十分可疑,有待于深入辨析。
     其一,董卓废少立献的前提,据范书本传说是选贤。其时少帝年十七,陈留王仅九岁,相形之下,后者更加缺乏执政的能力和经验。重要的是在群臣看来:少帝“富于春秋,行无失德;”“未有不善宣闻天下。”《三国志董卓传》注引《献帝起居注》所载废少之策,谓“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在丧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淫秽发闻”云云,与士大夫所言差异甚大,可信都是董卓强加的不实之辞。
     再者,少帝一行人连夜出逃,突然与凉州羌胡兵相遇,其张皇失措本来是正常的反应;陈留王即使确如史籍所述能够从容应答,也是由于年纪幼小,身陷险境而懵然无知。董卓仅仅凭藉其与少帝、陈留王的一次对话,就判定二人的贤愚,是令人费解的。另据《三国志董卓传》注引《英雄记》:董卓将步骑迎少帝于北芒坂下,“〔卓〕前见帝曰:‘陛下令常侍、小黄门作乱乃尔,以取祸败,为负不小邪?’”我认为,这段记载可能更接近于事实。
     少帝(确切地说是临朝的何太后)信用宦官,败坏朝纲,已为朝野所共见。由上引董卓在北芒初见少帝时的寥寥数语即可推知:他是抱着一种对少帝、太后批判的态度进京的。也就是说,其废黜少帝的动议,与少帝在万分恐惧之中能否流利“辞对”,实际上并无多少关系。
     其二,董卓欲行废立的另一个因素,似乎是考虑到他与少帝、陈留王关系的亲疏。征诸史实,陈留王刘协确曾“为董太后所养”。但是,董太后籍贯在河间,其父即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解渎亭侯刘苌;董卓则是陇西人,其父君雅官至颍川纶氏尉。可以说,董卓与董太后两个家族,在地域、官阀、婚配诸方面相去甚远。“卓自以与太后同族”,而选择陈留王继统,显得极为牵强。
     那幺,董卓废少立献的真正起因,究竟又是什么呢?

贴吧:三国武将作者:gg_1521 2010-01-19 21:49

大家都在搜

  • 缘起缘落
  • 缘起缘灭
  • 佛说缘起缘灭
  • 帝少的
  • 帝少专
  • 霸道帝少惹不得 免费
  • 帝少宠妻
  • 帝少的心尖宠儿 小说
  • 帝少心尖宠
  • 帝少宠妻无度免费阅读全文
  • 帝少一宠成婚免费阅读
  • 缘起
  • 缘起法
  • 十二缘起
  • 缘起性空是什么意思
  • 因缘
  • 四圣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