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补充】西周时代的僭礼-同宗互弑行为
春秋时期史称礼崩乐坏,僭礼-同宗互弑行为很频繁,因为天下一家,杀来杀去基本是这伙人。但大家知道春秋之前这种事情偶尔也有发生,只是没那么频繁。那么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 我罗列一部分 四代目,周昭王瑕十四年,公元前982年: 【鲁魏公】幽公十四年。幽公弟?殺幽公而自立,是為魏公。 九代目,周夷王燮三年,公元前883年: 【齐哀公】涉嫌筑天坛祭天,僭越,被夷王烹杀。 九、十代目,大体相当于周夷王、周厉王时期,公元前859年:
贴吧:自由历史作者:出光株式会社 2017-10-17 09:37
回复:〖晒戏〗世间情动,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

-
八月十八 灵山寺
姜四娘子:姜礼
应拜见过宝相,焚持的香烬也尽数告知祈愿,就悄悄地立待佛殿外,静看一场轻灵的雨后,被碧洗的苍柏与湘竹、溃于空濛的无尽山野,在将要旋履去觅一棵硕然的菩提树时,容色稍怔,袖缎刹那间翩飞,似乎很急切地赴往,然后寻常温声,徒留未消的栀香:“郎君,小心脚下。”
-
八月十八 灵山寺
嫡长子:刘延霁
香檀太浓,佛颂、木鱼与来往的祈愿太过嘈杂,盖避了觅位的耳。并不笃信神佛,也弗有要祈念之愿,是矣拂避了堂内,候在外间持身而立,或许是实在耐不住寂动,抚着大柱、经幡横呈的栏,踱步打发时日。檀香中一缕细隐的栀香钻鼻,止步、循声俯首“看”去,像是在辨认来人:“姜…娘子。”缓缓落步,才知前掌悬阶,转过身,和气一笑,“多谢娘子,若非娘子及时叫住我,只怕今日在佛前、人前(我)要吃好大一个糗。”
-
八月十八 灵山寺
姜四娘子:姜礼
苍穹是一片无垠的湛净,不肯委停的云丛流走于浮岚与桂风之中,因此一粒饱绽的曙丹,层层剥露在天际,就很轻易地堕下微熏的游息,以至眉、眼都松解,而探向清隽的容色,令起荔颊一捧红,稍有磕绊的释说:“我刚好、只是刚好目及这里,见郎君孤身独处,前路险况,嗯…无论是谁,想来都会帮扶一把的。”其实袖缘内抻现的两纤腕骨,只能因由礼法收拢,然后轻轻地垂伏裙侧了:“往下五阶后,在不远的脚程,就是灵山寺掌管着福愿的菩提树,红绳系枝,郎君要去吗?”垂檐的风铎迭来,正有欣然一句:“但规章之内、佛祖面前,我亦不敢僭礼,大约只能在你身侧,用影子引路了。”
-
八月十八 灵山寺
嫡长子:刘延霁
浑萦的钟声太喧,只是静静地听完、风卷袍衣,抻掌折檐下柳,予端相递,温润的:“寺内陌路,霁是寸步难行了。”自谑打趣,续道,“还请娘子牵着此枝,做一回霁的引路人罢。”
-
八月十八 灵山寺
姜四娘子:姜礼
一搦柳就这么驯横于掌,纤薄的指段衔吻嫩青色,又寸寸、微厘地拈吻叶瓣,仍不由拨施小力,仿佛无声在催:“无妨,你只需要…跟着我。”
绫带翩曵,奏风缠与一片簌绿,抬眼时,就能仰受一记菩提枝下婆娑的疏光:“郎君,可以听见什么吗。”
-
八月十八 灵山寺
嫡长子:刘延霁
顺力,足下迈步大胆,二人行止间隔如丈量的一尺一距。能觉炽阳在掌、在肩,缓缓地阖上双眼,良久,才有一句迟疑的:“是风…?”
-
八月十八 灵山寺
姜四娘子:姜礼
两道彼邻的影子,驻在一树斜丛敞落的晖色里,绿浪不及垂枝的裁胭,而逐风之中,分明有缯幡盈颤地揭响,则答:“是了,万物感召,也许最先风动。”
片刻松却的柳枝握回掌间,璨目一笑:“我适才已经系下红绸,已经许了一愿,若有来日的话,届时再告诉郎君。”
-
八月十八 灵山寺
嫡长子:刘延霁
只默一息、点头应了,菩柳下负手伫立,似乎也能一观红绸祈愿的盛景,未有就留,随来时路归来去了。
贴吧:宫斗作者:阿房夫人 2024-03-29 10:10
回复:晚明文学 性情自然 性灵清新 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明太祖宝训 卷二
议礼
八月庚申,大祖谕廷臣曰:“古者帝王之治天下,必定礼制,以辨贵贱,明等威。是以汉高初兴,即有衣锦绣绮縠操兵乘马之禁,历代皆然。近世风俗相承,流于僭侈。闾里之民,服食居处与公卿无异。而奴仆贱隶往往侈肆于乡曲。贵贱无等,僭礼败度,此元之失政也。中书其以房舍、服色等第,明立禁条,颁布中外,俾各有所守。”
洪武六年三月甲辰,礼官上所定礼仪,太祖谓尚书牛谅曰:“礼者,国之防范,人道之纪纲,朝廷所当先务,不可一日无也。自元氏废弃礼教,因循百年,而中国之礼交易几尽。朕即位以来,夙夜不忘,思有以振举之,以洗污染之习。故尝命尔礼部定著礼仪,今虽已成,宜更与诸儒参详考议,斟酌先王之典,以复中国之旧。务合人情,永为定式,庶几惬朕心也。”
崇教化
洪武二十七年三月癸亥,有儒士初授知县,陛辞,太祖问之曰:“试官莅民之道,何先?”对曰:“教化为先。”曰:“教化何施?”对曰:“奖劝之。”太祖曰:“治民固以教化为本,而身又为教化之本。长一邑则系一邑之望,民率己以为则,己身不正,民将何法?虽多为奖劝,彼不见信,故曰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尔其试之。”
明太祖宝训 卷三
  任官
太祖谕吏部臣曰:“用人之道,在于随材任使,则天下无弃人矣。”又曰:“观人之法有数等:材德俱优者,上也。材德不及者,其次也。材有余而德不足,又其次也。苟二者俱无,此不足论也矣。若逐势变移,好作成福,言是而行非,此小人,不可用也。”
守法
十二月甲辰,太祖谕群臣曰:“读书所以穷理,守法所以持身。故吏之称循良者不在于威严,在于奉法循理而已。卿等既读书,于律亦不可不通。大抵人之犯法者,违理故也。君子守理,故不犯法。小人轻法,故蹈重刑。今卿等各有官守,宜知所遵。”
贴吧:古代文学作者:爵士爵士猫 2024-05-08 06:29
回复:二十四史中的“太祝”记载
《晋书?礼志》:
汉仪,每月旦,太史上其月历,有司侍郎尚书见读其令,奉行其正。朔前后二日,牵牛酒至社下以祭日。日有变,割羊以祠社,用救日变……又以赤丝为绳以系社,祝史陈辞以责之。社,勾龙之神,天子之上公,故陈辞以责之。日复常,乃罢。”
武帝泰始元年十二月,诏曰:“昔圣帝明王修五岳四渎,名山川泽,各有定制,所以报阴阳之功故也。然以道莅天下者,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故祝史荐而无愧辞,是以其人敬慎幽冥而淫祀不作。末世信道不笃,僭礼渎神,纵欲祈请,曾不敬而远之,徒偷以求幸,祅妄相煽,舍正为邪,故魏朝疾之。其案旧礼具为之制,使功著于人者必有其报,而祅淫之鬼不乱其间。”二年正月,有司奏春分祠厉殃及禳祠,诏曰:“不在祀典,除之。”
《晋书?挚虞传》:
若推之于物则无忤,求之于身则无尤,万物理顺,内外咸宜,祝史正辞,言不负诚,而日月错行,夭疠不戒,此则阴阳之事,非吉凶所在也。
贴吧:中国神话作者:GVRMD59 2023-07-16 17:08
回复:[慈宁宫|东暖阁]---庄慈皇太后(辉和嫦生)寝宫
【定妃剧本第九幕】
(箭漏金声甫浸透竹露与荷馥的酬唱,禁闱却因蜚语风沫的横滋而缄默,桐荫涧底的蜩音已吻噤哑口、风池新柳犹在淹蕴愁意,而玉堂疏磬在回流,软烟罗织拢的帘旌间,薰风已然在提笔濡墨,要撰写出一节碧笙草色、玉蕊斜映的潦草暑日——)
(藻词编作一笔风波,要胪陈起禁闱畴昔的纠葛烟云,述尽嘉瞻假借襄协的风势,跋扈自恣的搅风弄雨、将逾轨僭礼、违阙壶德的罪目簪向其颅首)
许是佞妃于侧,陛下甫有此悖谬行举
(鹊扇在起势,却未能掸抚凤主膺间的怒焰,鸦鬓轻垂,仍由青烟覆眉山,温言徐徐而斟)再则,长秋不宜久旷,娘娘宜早做决断
贴吧:清§皇朝作者:鄂济镜生 2023-03-15 22:44
孔门弟子:冉求的当仁不让
冉求,鲁国人,比孔子小29岁,以擅长政事列于孔门“十哲”。 有一次,孔子让几个弟子谈志向。子路说他可以治理“千乘之国”。冉求低调一点,说只想治
贴吧:儒学作者:思孟学派 2011-10-19 13:51

大家都在搜

  • 僭礼是啥
  • 越等僭礼什么意思
  • 僭礼的意思
  • 越等僭礼
  • 儹越礼制读音
  • 什么是西周礼乐文化
  • 周朝礼崩乐坏的原因
  • 僭越礼制是什么意思
  • 僭礼越规
  • 越礼
  • 上僭
  • 礼制
  • 礼乐制度
  • 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