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吧流程已升级,请使用贴吧APP创建新吧

  • 方法一
    进吧页 - 我关注的吧 - 最后一栏
  • 方法二
    最新版百度贴吧App -「我的」右上角 - 扫一扫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京剧猫:重生纳兰” 与本吧的讨论主题相关,已为你自动跳转。您还可以 创建京剧猫:重生纳兰吧 搜索京剧猫:重生纳兰

京剧吧
关注: 114,402 贴子: 1,804,683

网络京剧艺术交流平台

  • 目录:
  • 戏曲
  • 2
    顾正秋  “我想对言慧珠再补充一点,那是关于她的平剧的进诣,以及一些舞台往事。”  顾女士慢悠悠的说:“我看言姐姐戏的时候,还没跟她太熟。那时候她在皇后接黄桂秋先生的后队,所贴的戏全都是梅派戏。那时上海演唱和目前台湾的情形不同,也许是因为观众多,而剧院的容量小,所以一出戏往往可以连贴三场或四场,和现在的电影一样,用不着每天晚上节目更新。
    梨园居士 03:50
  • 65
  • 14
    被誉为京剧鼻祖、京剧“前三鼎甲”之一的余三胜,“坟归何处”?余氏宗谱及大部分史料基本这样记载:“葬直隶天津卫大筲子口,有碑。” 2024年秋,余三胜故里湖北罗田县九资河镇将主办中国京剧票友会。5月中旬,笔者一行到天津探寻余三胜墓地。
  • 11
    朋友们好 请帮忙找找 许翰英的丹青引 京剧录音 麻烦了
    nanjinglss 6-15
  • 5
    顾炳兴   常言道“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唐韵笙与童芷苓两位风格完全不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合作往事,还得慢慢地从头说起。
  • 13
    老早就想着把京剧从同光十三绝开始有的流派整理一下,断断续续的整理了一些,总感觉还缺,但是能力有限又找不到,各位多指教,有什么遗漏的也可以告诉我#同光十三绝##京剧##京剧流派#
  • 3
    聊京剧 十三辙歌谣
  • 10
    江上行  为了纪念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笔者专程走访长期与程合作的,现已八十高龄的吴富琴,请他谈谈程砚秋的生平事迹,吴富琴对程砚秋作了回忆。
  • 0
    请问下老师们,打折票一般在什么时候买,是演的当天会有打折票吗?
  • 3
    叶龙章 喜连成科班创办人、我的父亲叶春善,又名鉴贞,原籍安徽省太湖县。我的祖父叶中定,自原籍来京都后,入老嵩祝科班学艺,工文净角。出科后,加入程长庚等成立的三庆、四喜等班,搭班演戏,颇负盛誉,世人称为“活孟德”(即曹操)。我的叔祖父叶中兴,工文武小生,同在四喜班搭班演唱,二十多岁即夭亡。祖父也在清光绪初年、五十多岁时病故。当时父亲年仅七岁,叔叔雨田五岁,依祖母做外活为生。后来父亲经托人入名文武老生、梅
  • 9
      到任何国家旅游,有什么样的博物馆,大致可反映该国的文明程度。京剧是我国最重要的“非遗”之一,建国家级的京剧博物馆太重要了。   注意并非是说京剧日暮西山,要送它入博物馆。以江苏苏州为例,苏州是昆曲和评弹的发源地,现在这两门艺术仍发展不错,但是苏州早就建有昆曲博物馆评弹博物馆各一座,博物馆不仅记载了昆曲和评弹的悠久历史,还有现代化的剧场和书场开展经常化的演出和各种活动,充分反映着昆曲和评弹的过去
  • 0
    朋友们,有没有京剧小生的交流群?拉我一下。 如果没有,我就建一个。 我刚在文化馆京剧社学习小生,还没入门。期待和大伙交流,向大家学习
  • 4
    老同学发给我的小时候还反串过呢
  • 15
      京剧当前的人才严重断层。这断层不久前在首届青京会中明显暴露出来。青京会以前叫青京赛,届届出人才。以武生为例,奚中路、张世麟、黄齐峰、康云翔、董宏利、杨雪斌、田磊、王璐、詹磊、魏学雷、郝帅、陈麟、王玺龙、王大兴、王俊鹏、唐春园、李哲、唐铠等18位英雄好汉不都是届届赛出来的吗?注意他们的年龄当时都是真正的青年。而青京会中不少选手已届中年。若年龄且不去说它,因为青京赛毕竟耽误了多年未举办。但首届青京会
  • 15
    谭静波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先后任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曲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常务理事。1986年开始从事艺术研究工作,曾主持或参与《中国戏曲志河南卷》《中国曲艺志河南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河南卷》《河南戏曲发展史》等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主要学术专著《豫剧文化概述》《豫剧表导演
  • 6
    【编者按】今年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诞辰130周年,近期,“梅兰芳主题当代美术创作作品巡展”等一系列展览和相关纪念活动陆续举办。以美术展览的形式纪念梅兰芳,反映了梅兰芳与书画艺术的不解之缘。梅兰芳不仅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书画爱好者和收藏家,他在与文艺圈广泛的交游中,构筑起了自身独特的艺术收藏。
  • 14
    所以有没有8u有一些关于这个的别的什么
  • 3
    汪曾祺  高邮金实秋承其家学,长于掌故,钩沉爬梳,用功甚勤。他搜集了很多戏台上用的对联,让我看看。我觉得这是有意思的工作。
    szh8588 6-12
  • 17
    我们老师说长绸如果不加棍儿的话需要有夹层,就是什么一层两层的,我也没大听懂,想请教一下诸位吧
    LV姐 6-12
  • 0
    2024年5月12日,去了钟老师家拜访钟老师,收获满满,学到了很多东西,钟老师讲的程派的一些要领,我觉得老生或许也可以借鉴借鉴,反正就是互通 那天真是来凿啦,近4个小时的精神食粮 ps:不知道为什么我拍照一直难以做到很好的表情管理(如p2右下角) #京剧##钟荣##程派#
  • 125
    我说的零碎唱段,是指散布在京剧剧情中的短小的唱段,一般只有两三句或三四句,一两分钟,至多两三分钟左右就唱完,与四五分钟以上的长唱段相比,被人称为“零碎。” 这种“零碎”唱段,有用流水,摇板,散扳,哭头等单一扳式的,也有与小导报,摇扳,散扳〈或快扳)组合而成的,但都短,最多也就三四句,两三分钟就完。 这种零碎唱段,主角,配角,各个项当都有,是用唱腔衔接推动剧情,刻画人场的重要艺术手法。有些名剧其中的“
  • 7
    寻找李少春 陈道明“斗胆求教”   电视剧《沙家浜》播出后,引起了很大争议。有人认为,它唤起了人们对“红色经典”的记忆。也有人认为,它难以和原版媲美。
  • 111
    【杜喆】是不是挺可惜的一个人?
  • 10
    作者: 张玉笙 在京剧《节振国》的演出人物【群英谱】的系列文章中,我分集写下了京剧名宿徐荣奎、张海涛、周杰英等前辈名家,也写了复排《节振国》的主演京剧表演艺术家郭新华、孙国良、马占明三位已退休的名家。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在电影《节振国》中二号人物“胡志发”的饰演者京剧大家王长山先生。
  • 5
    王宗伟   著名京剧小生叶盛兰不仅是一位文武兼擅昆乱不挡的好演员,而且还是小生行当中最敢创新亦最有成就者。现将笔者所知的轶事录出,以飨读者。
  • 1
    不知道她俩合作过没有啊
  • 3
    寻找李少春 卢君康,1974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京剧表演系学习。先学老生,变声后改学小生。老生专业受业于刘盛通、王世续、赵景勃、李甫春、吴浙东、李文才等老师;小生专业受业于黄定、祁荣雯等老师。在中国戏曲学院共学习7年,于1981年毕业。
  • 11
    从不听戏 旅游偶然看到的 感觉很不错 求教这是什么戏
    LV姐 6-8
  • 0
    请问郭子仪的京剧脸谱为啥额头都有两朵花,有什么特殊含义么
  • 2
    本人16, 听没听过的京剧,如果没有字幕,基本上是听不懂,不知道什么词。 看过一遍字幕再去听,有时候也会听不懂(忘了词)。 经常看有的老人抱着一个收音机,一听一下午。 收音机里的戏词(他们以前没听过的)他们都能听懂吗?
    LV姐 6-8
  • 0
    在杀庙和头公堂中间,拉二幕时还有一出小戏,就是王朝请陈世美去开封府被诬陷为强盗 你们谁能帮我找一下
  • 28
    2024年4月25日,晓君受邀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明德讲堂”,为研究生们做了一场题为“从舞台女性人物塑造谈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生动演讲。
  • 3
    刘新阳 红毹寄梦 长期以来,在京剧研究领域中有关京剧服饰(即行内术语所称之“行头”)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虽然在各类普及京剧知识的词典、手册中对京剧服饰也有所介绍,但由于受体例的限制也无法专门就京剧行头这一专题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地介绍及解读。至于说要找到有关京剧行头的一本独立并且相对系统和深入浅出的读物更是很难,这也就造成一部分求知者尽管也想深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却每每不能如愿的现实。为
    szh8588 6-7
  • 18
       京剧院的最大特色,离不开流派两字。想当年北京京剧院无疑最领先,因为“马”“谭”“张”“裘”后加盟的“赵”都是流派创始人,五块头牌势不可挡。上海虽然“麒老牌”独当一面,不过“老院长”下面的流派继承还是人人才济济,如荀派的童芷苓、梅派的李玉茹、筱派的赵晓岚、马派的纪玉良、高派的沈金波、余派的童祥苓、裘派的王正屏、后加盟有谭派的迟世恭等;武生走了杨派的王金璐,有南派李仲林后加盟有小王桂卿筱高雪樵。
  • 8
    原报道:作为一种生产实践,艺术活动必须遵循其内在的规律与尺度,“古人云,‘象生于意,故可以寻象以观意’,....
  • 4
    唐鲁孙   前几天言慧珠的嫡传弟子张至云,和一些老朋友凑在一块儿,谈来谈去,就从言少朋、言慧珠谈到言菊朋身上来了。陈定山先生说:“言菊朋初期,饮誉之盛是超过余叔岩的。”这句话一点不假。言菊朋民国初年没下海时期,笔者在北平福寿堂听他跟尚小云唱《汾河湾》,“家住绛州县龙门”,一句倒板用真嗓儿挑起来唱,神满气足满工满调,余叔岩跟张伯驹坐在台下听戏,亦不觉击节称赏,自叹不如。
    LV姐 6-6
  • 5
    大概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大人给买了本关于京剧的小人书,是那种演出剧照的小人书。情节记得里面有书生,还有狼精、等等,这个狼精会变幻人形,腾云驾雾。故事情节其他的记不清了,请教一下这出戏的名字叫什么?谢谢
  • 4
    奚延宏 马健鹰 奚啸伯自幼酷爱京剧,虽苦受着家庭的戒训和庆王府九婶(四格格)欲行“族议”的威胁,仍未能动摇他的坚定志趣,终于冲破封建束缚,“下海”当了“戏子”,并且在京剧王国占了一席之地。尽管如此,当有的报刊发表文章评价某某和奚啸伯时,就有科班出身的内行不服气说,真纳了闷儿啦,怎么科班出身的能唱不过奚啸伯?最起码儿奚啸伯没坐过科,身上“羊毛”呀!这话传到奚啸伯耳朵里很是刺激。但他有个特长,听了反面意
  • 3
    @今晚上咋样了
    szh8588 6-5
  • 9
    求秦皇岛的京剧团!!!QAQ
  • 7
      京剧当前的人才严重断层。这断层不久前在首届青京会中明显暴露出来。青京会以前叫青京赛,届届出人才。以武生为例,奚中路、张世麟、黄齐峰、康云翔、董宏利、杨雪斌、田磊、王璐、詹磊、魏学雷、郝帅、陈麟、王玺龙、王大兴、王俊鹏、唐春园、李哲、唐铠等18位英雄好汉不都是届届赛出来的吗?注意他们的年龄当时都是真正的青年。而青京会中不少选手已届中年。若年龄且不去说它,因为青京赛毕竟耽误了多年未举办。但首届青京会
    LV姐 6-4
  • 3
    刘雁声  我们花钱听戏,由向“看座儿”的手里讨座位,而进化到“先期售票”和“对号入座”,这其间很经过一种极大的改革。“广和楼”也由“不卖堂客”进化到现在一律了。舞台上的技艺也是如此。为什么我们能看见《新玉堂春》、《新十三妹》、《新天河配》的出现,并不是又另外出了一位女人,事迹种种都和玉堂春差不多,而名之为《新玉堂春》乃是旧剧新编。也犹之于《沙陀国》经谭鑫培改为老生戏,名为《珠帘寨》,后来伶人均倚之
    szh8588 6-4
  • 3
    现在无論是在票房还是在网上,很少见到戏迷票友相互交流,认真切磋讨論的情况,更多看到的是自高自大,妒贤嫉能,好为人师的现像。动不动就开口训人,不懂装懂打胡乱说的比比皆是。在一些高手云集的交流场合,一些在票房唱霸王戏,拉 霸王琴搞惯了手脚的人仍不松手,抓住胡琴话筒就不放,静不下心来认真观看别人的表演。 这些人不懂京剧是"一棵菜″艺术的道理,没有合作的意识与自觉,处处要突出自已,人人都以我为中心,各弹各
  • 9
    刘新阳 马连良先生一生曾经收过三位女弟子,一位是越调名家申凤梅,一位是著名京剧女老生李玉书(艺名翠宛如),还有一位就是长期演出于东北的著名京剧女老生演员尹月樵。
  • 2
    哪里能免费下载名段mp3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