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赏析】《全史宫词》历代宫史篇
     【宫词】撩浅军分四部都,太湖水接淀山湖。赤松涧米供宸膳,别有仙田五十区。
     【简释】《十国春秋•武肃王世家》载,天宝八年,置都水营,使以主水事,募卒为都,号曰“撩浅军”,亦谓之“撩清”。命于太湖旁置撩清卒四部,凡七八千人,常为四事,治河筑堤。一路径下吴淞江,一路自急水港,下淀山湖入海。居民旱则运水种田,涝则引水出田。又开东府南湖,立法甚备。是时,婺州道士周某,献“赤松涧米”于王。米故仙种,止五十区。区,读“书”音。
     【宫词】连番吉梦协熊罴,逮下咸歌樛木诗。闻道玉羊曾有兆,团圆更祝到旁枝。
     【简释】《十国春秋•文穆王世家》载,王名元瓘,先是有僧人持玉羊,大有数寸,献武肃王,且曰:“得此当生贵儿!”元果于岁丁未生焉。
     《十国春秋•钱镖传》载,镖,武肃王同母弟也。以嗜酒杀人出奔,时有子二人,长者生五年矣,次者未周晬。武肃王怜之,养于宫,令与诸子同研席。名其长曰:“可团”,次曰“可圆”,冀其父得归相聚。(又)载,恭穆夫人鄜氏,生宏僔、宏倧。许氏生宏佐。吴氏生宏俶。众妾生宏偡、宏亿、宏偓、宏仰、宏信。既长,恭穆夫人均皆养之。

贴吧:光武帝作者:独许 2011-04-24 22:19
回复:〔清〕邵长蘅 古文《阎典史传》
在此之前,领兵在苏州、松江一带攻城占地的贝勒(译者注:清朝的爵位),连破大郡之后,这时也以自己的军队增援攻城清军。贝勒把两员降将反绑,让他们跪在城下劝降。两员降将一面劝说,一面痛哭,满脸涕泪。阎应元骂道:“吃败仗的家伙,给敌人俘虏了不快点死掉,还啰嗦什么!”贝勒又派人宣令:“只要杀掉四门首先起事的各一人,我们就撤去包围。”阎应元高声回答:“宁可斩我的头,凭什么要杀害老百姓!”喝令传话的清卒滚回去。
当时正逢中秋节,阎应元发给军民赏月钱,军民们分头结伴带着器具,登上城楼痛饮。许用德创作了五更转曲,请会唱歌的人放声歌唱。歌声和刁斗声、笳吹声交织在一起,过了三夜才告结束。
贴吧:贾诩作者:算无遗策の贾诩 2015-03-06 22:47
回复:《清史演义》作者:蔡东藩
观生得了捷报,不由的意气扬扬,大作威福。小胜即骄,何足成事?忽闻清降将李成栋,奉贝勒博洛命,由闽趋粤,连下潮州惠州,观生尚毫不在意。过了数日,城外炮声四起,始出署探望,蓦见清兵已拥进东门,急忙召兵持战。仓猝调遣,哪里还来得及?就使来了几个兵卒,也统做了无头之鬼。观生没法,逃至给事中梁鍙家,邀鍙同死。鍙佯为应诺,分室投缳,观生已直卝挺卝挺的悬在梁上,梁鍙恰慢腾腾的踱出房卝中,妙对。当即解下观生尸首,献与清军,复导清军追擒聿。观生以此等人为友,安得不死?聿用此等人为臣,安得不亡?聿被获,清卒仍照常馈食。聿道:“我若饮汝一勺水,何以见先人于地下?”挥去食具,夜间乘守卒不备,即解卝带自缢。与乃兄聿键相似,可谓难兄难弟。
贴吧:清朝作者:mmsonghui 2011-10-30 19:43
回复:《清史演义》作者:蔡东藩
观生得了捷报,不由的意气扬扬,大作威福。小胜即骄,何足成事?忽闻清降将李成栋,奉贝勒博洛命,由闽趋粤,连下潮州惠州,观生尚毫不在意。过了数日,城外炮声四起,始出署探望,蓦见清兵已拥进东门,急忙召兵持战。仓猝调遣,哪里还来得及?就使来了几个兵卒,也统做了无头之鬼。观生没法,逃至给事中梁鍙家,邀鍙同死。鍙佯为应诺,分室投缳,观生已直卝挺卝挺的悬在梁上,梁鍙恰慢腾腾的踱出房卝中,妙对。当即解下观生尸首,献与清军,复导清军追擒聿。观生以此等人为友,安得不死?聿用此等人为臣,安得不亡?聿被获,清卒仍照常馈食。聿道:“我若饮汝一勺水,何以见先人于地下?”挥去食具,夜间乘守卒不备,即解卝带自缢。与乃兄聿键相似,可谓难兄难弟。
贴吧:清史作者:mmsonghui 2011-10-30 17:35
回复:【敬请期待~】七(2)中队の明闪华丽丽地亮相~~~》《(
神马???
再想就咋啦???
俺看得不4很清卒耶~
贴吧:静教院附校作者:疗§伤 2011-03-05 20:25
回复:【赏析】『全史宫词』 [清] 史梦兰

【宫词】撩浅军分四部都,太湖水接淀山湖。赤松涧米供宸膳,别有仙田五十区。
【简释】《十国春秋·武肃王世家》载,天宝八年,置都水营,使以主水事,募卒为都,号曰“撩浅军”,亦谓之“撩清”。命于太湖旁置撩清卒四部,凡七八千人,常为四事,治河筑堤。一路径下吴淞江,一路自急水港,下淀山湖入海。居民旱则运水种田,涝则引水出田。又开东府南湖,立法甚备。是时,婺州道士周某,献“赤松涧米”于王。米故仙种,止五十区。区,读“书”音。
【宫词】连番吉梦协熊罴,逮下咸歌樛木诗。闻道玉羊曾有兆,团圆更祝到旁枝。
【简释】《十国春秋·文穆王世家》载,王名元瓘,先是有僧人持玉羊,大有数寸,献武肃王,且曰:“得此当生贵儿!”元果于岁丁未生焉。
  《十国春秋·钱镖传》载,镖,武肃王同母弟也。以嗜酒杀人出奔,时有子二人,长者生五年矣,次者未周晬。武肃王怜之,养于宫,令与诸子同研席。名其长曰:“可团”,次曰“可圆”,冀其父得归相聚。(又)载,恭穆夫人鄜氏,生宏僔、宏倧。许氏生宏佐。吴氏生宏俶。众妾生宏偡、宏亿、宏偓、宏仰、宏信。既长,恭穆夫人均皆养之。
贴吧:阴丽华作者:西门晴雁 2011-12-14 18:37
回复:血色5.0特技由来
钱镠的米道,在《十国春秋》里面的确有说。
《十国春秋·吴越二·武肃王世家下》是时,置都水营使以主水事,募卒为都,号曰撩浅军,亦谓之撩清。【命于太湖旁置撩清卒四部,凡七八千人,常为田事,治河筑堤。】一路径下吴淞江,一路自急水港下淀山湖入海。【居民旱则运水种田,涝则引水出田。】又开东府南湖,即鉴湖,立法甚备。
贴吧:刀枪谈判作者:刀枪谈判 2018-06-13 00:14
回复:【谈古论今】〖谈史〗五代十国历史-五代十国之南唐
杨吴和南唐在不断加大政策力度的基础上,根据江淮环境形势,优先发展水利,淮南和江南等地区的农业迅速恢复发展。杨吴建国之初,便着手在楚州和扬州修复或新建陂塘;南唐立国,筑楚州境内白水塘,淮南为之得益。又“命州县陂塘湮废者,修复之”。(卷3,《嗣主书第三》)唐五代对于江南运河的疏浚和整补,亦是大手笔,可见记载的就有驿亭埭,奔牛埭等。升元年间对丹阳练湖的整修,更是一项重大工程,向为水利史所重。练湖始开于西晋,东晋时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湖泊,可溉丹阳,金坛,延陵等县万顷良田;唐代,练湖开始对江南运河进行水量补给,唐末兵乱之后,练湖年久失修,至南唐几无灌溉之力。丹阳县令吕延桢主持疏浚整治练湖工程,“筑塞环岸,疏凿斗门”,使练湖恢复了水利功能。多雨时节,可汲纳四十八派之水;旱季可溉周围诸县,又灌注江南河,“使命商旅,舟船往来,免役牛牵,”。(卷871)陶懋炳认为,“南方诸国兴修水利,成绩之著,无如吴越”,(p181)应是中肯之论。从地域政治上看,江苏东部当时处于吴越国统治范围,但吴越对今江苏太湖地区的水利整修,得益于南唐与之共同创造了相对安定的环境,一定程度上是南唐政策间接使然,值得一提。时吴越于重要水利工程处置“撩浅军”,“命于太湖旁置撩清卒四部,凡七八千人,常为田事,治河筑堤,一路径下吴淞江,一路自急水港上淀山湖入海,居民旱则运水种田,涝则引水出田”。(卷78,《吴越武肃王世家》)元璙在苏州任中吴节度使时,命部将梅世忠为都水使,“设锸港口,按时启闭,以备旱涝”。(卷115,《拾遗》)对于秦淮河的整修也值得一提。杨吴时始将秦淮河贯于城中,作为重要航道;南唐保大年间,又疏浚河道。《宋朝事实类苑》卷47《休祥梦兆》云:“江南保大中,浚秦淮,得石志”,是为验证。
贴吧:中国古代历史作者:红尘悟涯 2013-11-13 19:23
回复:【孝子贤孙】一些孝义传
赵一德,龙兴新建人。至元十二年,国兵南伐,被俘至燕,为郑留守家奴。历事三世,号忠干。至大元年,一日,拜请于其主郑阿思兰及其母泽国太夫人曰:“一德自去父母,得全生依门下者,三十余年矣,故乡万里,未获归省,虽思慕刻骨,未尝敢言。今父母已老,脱有不幸,则永为天地间罪人矣。”因伏地涕泣,不能起。阿思兰母子皆感动,许之归,期一岁而返。一德至家,父兄已没,惟母在,年八十余。一德卜地葬二柩毕,欲少留事母,惧得罪,如期还燕。阿思兰母子叹曰:“彼贱隶,乃能是,吾可不成其孝乎!”即裂券纵为良。一德将辞归,会阿思兰以冤被诛,诏簿录其家。群奴各亡去,一德独奋曰:“主家有祸,吾忍同路人耶!”即留不去,与张锦童诣中书,诉枉状,得昭雪,还其所籍。太夫人劳一德曰:“当吏籍吾家时,亲戚不相顾,汝独冒险以白吾枉,疾风劲草,于汝见之。令吾家业既丧而复存者,皆汝力也,吾何以报汝?”因分美田庐遗之。一德谢曰:“一德虽鄙人,非有利于是也。重哀吾主无罪而受戮,故留以报主。今老母八十余,得归侍养,主之赐已厚矣,何以田庐为!”遂不受而去。皇庆元年,旌其门。
  王思聪,延安安塞人。素力田,农隙则教诸生,得束修以养亲。母丧,尽哀。父继娶杨氏,事之如所生。以家多幼稚,侵父食,别筑室曰养老堂奉之,朝夕定省,愈久不怠。父尝病剧,思聪忧甚,拜祈于天,额膝皆成疮,得神泉饮之,愈。后复失明,思聪舐之,即能视。县上状,命表异之。
  彻彻,捏古思氏。幼丧父,事母笃孝。稍壮,母殁,恸哭顿绝,水浆不入口者三日。既葬,居丧有礼,每节序祭祀,哭泣常如袒括时。年四十余,思慕犹如孩童。每见人父母,则呜咽流涕。人问其故,曰:“人皆有父母,我独无,是以泣耳。”至大三年,褒异。
  王初应,漳州长泰人。至大四年二月,从父义士樵刘岭山,有虎出丛棘中,搏义士,伤右肩,初应赴救,抽镰刀刺虎鼻杀之,义士得生。
  泰定二年,同县施合德,父真祐尝出耘,为虎扼于田,合德与从弟发仔持斧前杀虎,父得生。
  并旌其门。
  郑文嗣,婺州浦江人。其家十世同居,凡二百四十余年,一钱尺帛无敢私。至大间表其门。
  文嗣殁,从弟大和继主家事,益严而有恩,家庭中凛如公府,子弟稍有过,颁白者犹鞭之。每遇岁时,大和坐堂上,群从子皆盛衣冠,雁行立左序下,以次进。拜跪奉觞上寿毕,皆肃容拱手,自右趋出,足武相衔,无敢参差者。见者嗟慕,谓有三代遗风。状闻,复其家。部使者余阙为书“东浙第一家”以褒之。大和方正,不奉浮屠、老子教,冠昏丧葬,必稽朱熹《家礼》而行执。亲丧,哀甚,三年不御酒肉,子孙从化,皆孝谨。虽尝仕宦,不敢一毫有违家法。诸妇唯事女工,不使预家政。宗族里闾,皆怀之以恩。家畜两马,一出,则一为之不食,人以为孝义所感。有《家范》三卷,传于世。
  王荐,福宁人。性孝而好义。父尝疾甚,荐夜祷于天,愿减己年益父寿。父绝而复苏,告其友曰:“适有神人,黄衣红帕首,恍惚语我曰:‘汝子孝,上帝命锡汝十二龄。’疾遂愈,后果十二年而卒。母沈氏病渴,语荐曰:“得瓜以啖我,渴可止。”时冬月,求于乡不得,行至深奥岭,值大雪,荐避雪树下,思母病,仰天而哭。忽见岩石间青蔓离披,有二瓜焉,因摘归奉母。母食之,渴顿止。兄孟韐早世,嫂林氏更适刘仲山。仲山尝以田鬻于荐,及死,不能葬,且无子,族以其贫,莫肯为之后。荐即以田还之,使置后,且治葬焉。州禁民死不葬者,时民贫未葬者众,畏令,悉焚柩,弃骨野中。荐哀之,以地为义阡收瘗之。有死不能敛者,复买棺以赠,人皆感焉。至大四年,其乡旱,民艰籴,荐尽出储粟赈之。有施福等十一家,饥欲死,荐闻,恻然欲济之,家粟已竭,即以己田易谷百石分给之。福等德其活己,每月朔,会佛祠为祈福。福建宣慰司上状旌之。
  郭全,辽阳人。幼丧母,哀戚如成人。及壮,父庭玉又卒,居庐三载,啜粥面墨。事继母唐古氏甚孝。唐古氏生四子,皆幼,全躬耕以养。既长娶妇,各求分财异居,全不能止,凡田庐器物,悉自取朽弊者,奉唐古氏以居,甘旨无乏。唐古氏卒,全年六十余,哀痛毁瘠,庐其墓终丧。
  又有刘德,奉元人。父娶后妻何氏,德事之如所生。家贫,佣工取直,寸钱尺帛皆上之。四弟并何出,德抚爱尤笃。年五十未娶,称贷得钱先为弟求妇,诸弟亦化其德,一门蔼然。乡里称为刘佛子。
  马押忽,也里可温氏。素贫,事继母张氏、庶母吕氏,克尽子职。
  刘居敬,大都人。年十岁,继母郝氏病,居敬忧之,恳天以求代。
  状闻,并褒表之。
  杨皞,扶风人。父清,母牛氏。牛氏尝病剧,皞叩天求代,遂痊,如是者再。后牛氏失明,皞登太白山取神泉洗之,复如故。牛氏殁,哀毁特甚。葬之日,大雨,独皞墓前后数里,密云蔽之,雨不沾土,送者大悦。葬毕,令妻卫氏家居养清,皞独庐墓上,负土为坟,蔬食水饮,终其丧。清卒,亦如之。
  丁文忠,许州偃城人,业鼓冶。母和氏疾,与弟文孝竭力调侍。母卒,文忠庐墓侧,不与妻面者三年。父贵又疾,医不能疗,文忠造车一辆,兄弟共御之,载父祷于嵩山、五台、泰安、河渎诸祠,途遇异僧遗药而愈。延祐七年,旌之。
  邵敬祖,宛丘人。父丧庐墓。母继殁,河决,不克葬,殡于城西。敬祖露宿依其侧,风雨不去。友人哀之,为缚草舍庇之,前后居庐六年,两髀俱成湿疾。至治三年,旌其家。
  其后又有永平李彦忠,父丧庐墓,八年不至家。
  茶陵谭景星,幼失父,追念之,庐其墓十年。
  亳州郭成,年七十一,母丧,食粥庐墓一年,朝夕哭临。人哀其老而能孝。
  扈铎,汴梁兰阳人。蚤孤,育于伯父。及壮,事伯父如所生。伯父老无子,铎为买妾,岁余,产一女。其妾性颇不慧,熟寐,压女死。久之,伯父卒,铎丧之甚哀。遗腹生一男,铎惩前失,告其母及妻妹护视之,己复庐户外,中夜审察,不敢安寝。弟能食,常自抱哺,与同卧起,十年不少怠。弟有疾,铎夜稽颡星斗哀祷曰:“天不伐余家,铎父子间可去一人,勿丧吾弟,使伯父无后也。”明旦,弟愈。母卒,哀毁逾礼,庐于墓侧,不理家事,宗族劝之归,铎曰:“今岁凶多盗,吾家虽贫,安知墓中无可欲乎!倘惊吾亲之灵,虽生何为!”卒守庐不去。
贴吧:天琴的夜曲作者:健身之仙 2017-04-07 08:19
回复:血色5.0各武将特技由来
钱鏐:《十国春秋·吴越二·武肃王世家下》是时,置都水营使以主水事,募卒为都,号曰撩浅军,亦谓之撩清。命于太湖旁置撩清卒四部,凡七八千人,常为田事,治河筑堤。一路径下吴淞江,一路自急水港下淀山湖入海。居民旱则运水种田,涝则引水出田。又开东府南湖,即鉴湖,立法甚备。
贴吧:三国志11威力加强版作者:刀枪谈判 2018-08-15 21:26

大家都在搜

  • 卒起不意的卒
  • 而卒
  • 卒于
  • 卒然
  • 人卒
  • 吏卒
  • 什么先什么卒
  • 身什么什么卒
  • 心卒
  • 卒伍
  • 猛卒
  • 戍卒
  • 卒于官
  • 一清
  • 清什么
  • 上清
  • 清卡
  • 清和
  • 出清
  • 清正
  • 清越
  • 已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