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血液透析后遗症揭示“气血”不可分离|《德道行天下》
1.气: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中医学里“气”的概念,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气”,来源于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臟器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将三者结合起来而生成。
气的生成与先天禀赋、后天营养及肾、脾胃、肺的功能密切相关,其中以脾胃的运化功能尤为重要。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气是多种多样的,且由于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的不同,又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主要有如下几种: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臟腑之气”,“经络之气”等。
卫气,主要由水谷之精气所化生,源于中焦脾胃,开发于上焦。
营气,是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营气富于营养,营气与血关系密切,可分而不可离,常“营血”并称。
营气与卫气相对而言,属于阴,故又称“营血”。
营气主要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即最富营养的部分所化生。
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成为血脉的组成部分,循脉上下,营运全身。
营气为臟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并可化生血液,也是血液的组成部分。
元气,来源于肾。
元气的组成,以肾所藏的精气为主,依赖于肾中精气而化生。
贴吧:道医学作者:虚己游世镜无心 2024-01-05 06:43
回复:脊髓是人身体中的中枢系统,呈现条索状结构
精气泛指生命的精华物质及其功能。《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这里的精气即指正气。精气还具体体现为生殖之精和饮食化生的精微物质——营气、卫气等。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日:“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灵枢·营卫生会篇》:“营卫者,精气也。”
贴吧:脊髓损伤作者:忘忧苏木 2023-08-26 14:46
回复:附录:三、由中医五行理论概谈淫欲之利害《节欲主义》(转载)
(二)肾的生理功能
  (以下表解均节自《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周学胜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印行。)
  脾与肾的关系,主要是先天、后天之间的关系。肾藏精,属先天,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津液,充养人体,为后天之本。两者相互资生,相互促进,为生命活动之根本。
  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作用。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人的生命活动又是精气活力的表现。因此,精气不仅具有物质性,而且具有无限的生命力。精藏于肾者,称之为肾精。
  1、肾的生理功能
  肾的生理功能包括:肾藏精;肾主水;肾主纳气。
  A 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或称为精气)。肾藏精是指肾具有封藏精气的作用。
  【生理意义】:
  1) 主生长、发育:肾中精气是机体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人的生、长、壮、老、死的自然规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2) 主生殖:肾中精气生天癸(女子月经)而主生殖。
  3) 化生肾阴、肾阳:肾阴、肾阳为人体阴阳的根本,调节全身阴阳平衡。肾阴滋润各脏腑之阴,肾阳温煦(指气能产生热量,温暖机体的作用)各脏腑之阳。
  4) 生髓充脑:肾精生脑髓。肾精充足,脑髓充满,耳目聪明,思维敏捷,记忆力强。
  5) 化血:精化为血。精足血亦足。
贴吧:少年戒色作者:CHYu之歌 2023-07-21 19:14
五脏的生理功能《素问?五藏别论》曰:“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
五脏的生理功能 《素问?五藏别论》曰:“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在中医学上五脏指的是肝、心、脾、肺、肾这五脏,五脏的主要功能为藏精气。 《素问?五藏别论》曰:“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在中医学上五脏指的是肝、心、脾、肺、肾这五脏,五脏的主要功能为藏精气。 (1)肝 肝位于人体右胁下,主要具有藏血、疏泄等功能。 ①藏血。古代著名医学家王冰曾经这样说过,“肝藏血,人动则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肝脏是一个藏
贴吧:中医作者:54007fff 2022-07-22 15:25
#绿网先锋考试网#2022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热点排行榜1-100
1.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蛰虫周密"脉象指的时间是 → 冬日 真题考点扩展:《脉要精微论》:"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也。" 2. ★《灵枢·顺气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疾病病情随昼夜时间节律而变化,其病"安"的时间是 → 昼 真题考点扩展:《灵枢》“夫
贴吧:绿网先锋考试网作者:萌软卿 2022-04-21 21:20
人生病无非就两种,一种阴病,一种阳病。
中医”一词产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当时为了区别于由西方传教士带入的“西医”诊疗法而设。自从“中医”这个词产生以来,中医就在一步步地走向衰弱。“中医”在这个词产生以前,叫“岐黄之术”“青囊”“悬壶”等。 一切一切的病在中医看来都可以说成两种病:“阴病”和“阳病”。阴阳五行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后世的各门各派各式各样的理论皆源于此,也没有超过这个范围。 中医所讲的阴阳和五行究竟是什么? 一年之中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
贴吧:论健作者:聚颜美 2020-12-20 14:43
回复:健身大全
11、三元延寿参赞书
  气功养生著作。5卷。元·李鹏飞撰。成书于1291年。作者自称受一官姓道人的三元养生之术,认为人之寿命分天元六十、地元六十、人元六十,三元共一百八十岁,不知保养则日益减少。如精气不固则天元之寿暗损,谋为过度则地元之寿暗损,饮食不节则人元之寿暗损。故在保养同时还宜避忌,以使精神内壮。如何趋益避损,其法在《黄帝内经》、《老子》、《庄子》并名医论著及孔孟之说中均有论述。是书禀承此旨,以医家与道家之论为主干,以各家养生精论为辅,取《中庸》“赞化育,参天地”之意而定书名。共核心内容为:“天元之寿,精气不耗者得之”,下列欲不可绝等9目;“地元之寿,起居有常者得之”,下列养生之道等23目;“人元之寿, 饮食有度者得之”,下列五味等10目。另外,还分类辑录诸家养生要语,极有参考价值。
  12、泰定养生主论
  中医气功养生著作。16卷。元·王硅撰。本书是一部医道结合论述养生祛病的著作,对养生祛病之法作了较为祥尽的叙述,并涉及导引、按摩之法。“首以原心为发明之始;次序婚合、孕育、婴幼、童壮、衰老宜摄避忌,以御未然之病;次论运气、标本、阴阳、虚实、脉病、证治,以为全生去病之法;然后类方对证,以为规矩之用”(《自序》)。
  13、寿亲养老新书
  综合性养生著作。4卷。元·邹铉撰。本书论述养生方法较详,主要针对老人。卷一原名《养老奉亲书》,为宋·陈直撰;卷二至卷四为邹铉续增。卷一讲饮食调养、形证脉候及简妙老人备急方等15篇,共223条,节宣之法详备;卷二分保养、服药诸篇,罗列古今丸、丹、膏、散、酒、粥、糕、饼等具体方药与主治;卷三与卷四为寝、兴、器、服、饮、膳、药石之忌宜,附妇儿食治诸方,共256条。其中卷三中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为古代记载最详细的六字气诀;尚有“食后将息法”(系摘录沈括《杯山录》,此书现很少见到,颇有参考价值)及“养性”等气功养生方面的内容。
  14、明玄要篇
  气功内丹术著作。2卷。明·张三丰撰。收入《张三丰全集》中。书中突出先修性后全命的观点,重视元气与真息,强调水火阴阳升降化生在内丹修练中的作用。上卷有发,尤其是强调修心养性为练丹修真之首要。“性者内也,命者外也,以内接外,合而为一,则大道成”;“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性在心内,心包性外,是性为定理之主人,心为牺牲之庐舍”;“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附篇为《三丰先生辑录》,节录了白玉蟾(紫清)、陆西星(潜虚)、李西月(涵虚)等人的内丹名言,各有特色。
  15、无根树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明·张三丰撰。是《张三丰全集·玄要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张三丰的代表作、颇为后人所推崇。讲述阴阳匹配双修在内丹修炼中的重要作用。丹词作于武当山中,约在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无根树》是道情体裁的内丹秘诀,包括自题词2首和道情24首,提出了一套“阴阳裁接”功法,在内丹功法中别树一帜。丹词中云:“无根树,花正微,材老重新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传与修真作样儿”;“无根树,花正偏,离了阴阳道不全。金隔木,汞隔铅,阳寡阴孤各一边。世上阴阳男配女,生子生孙代代传。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女子无夫为怨女,男子无妻是旷夫。叹迷徒,太模糊,静坐孤修气转枯”等。都将阴阳匹配作为修练内丹、成仙成圣的重要法门和手段,可谓别开生面,另劈蹊径,自成一个流派。何西复认为《无根树》在学术地位上,与《悟真篇》先后伯仲。清代龙门派传人刘一明与西派代表人物李西月,先后给该丹词作注,有《无根树二注》行世。
  16、玄肤论
  气功内丹术著作。不分卷。明·陆西星撰。全书共20篇,每篇一论。系统地论述了东派丹法原理和功夫次第,具有代表性。首论三元,认为丹有三元,即天元、地元、人元,而又突出人元。人元又谓之“大丹”,乃“创鼎于外,炼药于内,取坎填离,盗机逆用之谓也”。以后19篇专论人元丹法,从内外药物、阴阳互藏、先后天论、精气神、性命等方面对其丹法作了深刻的探析。书中内丹二诀以练神调息为要,神即是性,性定则神自安,神安则精住,精住则气自生。炼神又分澄神、养神、凝神三部,缺一不可。书中力求使其丹法理论和功诀显明易懂,其丹法思想来自南宗,而仍主以阴阳双修。
  17、金丹就正篇
  气功内丹术著作。不分卷。明·陆西星撰。书共3篇,其要旨在阐述成大丹必须阴阳双修的观点。认为金丹之道必资阴阳相合而成,“阴阳者,一男一女也,一离一坎也,一铅一汞也,此大丹之药物也。夫坎之真气谓之铅,离之真精谓之汞,先天之精积于我,先天之气取予彼。何以故?彼坎也,外阴而内阳,于象为水为月,其于人也为女。我离也,外阳而内阴,于象为火为日,其于人也为男。故夫男女阴阳之道,顺之则生人,逆之则成丹”。同时指出男子修丹,必须得先天其一之气方成,而真一之气必须向外求之,这进一步阐明阴阳双修才为内丹之正统。
  18、性命圭旨
  气功内丹术代表作。不分卷。明代著作,不题撰人,相传为尹真人弟子所著。全称《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全书分元、亨、利、贞四集,图文相配,以三教合一、性命双修观点介绍内丹理论及具体功法。元集多作图说,指点窍妙;亨、利、贞三集则采儒、释、道三教名家语录及口诀,编成一套完整之功法。尤侗在序中云:“至其精要,尤在真意一说。盖人身真意,是为真土,动极而静,此意属阴,是为已土;静极而动。此意属阳,是为戊土。炼已土者,得离日之汞;炼戊土者,得坎月之铅。铅汞既归,金丹自结。戊已者、重土之象也,斯其有取于圭旨者乎”。可谓对其论内丹之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
  19、金丹真传
  气功内丹术代表作。1卷。 明·孙汝忠撰。书中继承南家内丹学说,主张阴阳双修,认为阴阳双修是炼丹修仙的大道。全书包括《西江月词》9首、《葫芦歌》1首、《明道歌》4首及《修真入门》、《修真大略》、《金丹五百字》、《扫邪归正歌》各1篇。对筑基、得药、结丹、炼已、还丹、温养、脱胎、玄珠等丹诀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20、天仙正理直论
  气功内丹术代表作。不分卷。明·伍守阳撰。是书为内丹伍柳派的代表作。前有自序,首为道原浅说篇,次为直论九章。九章包括先天后天二气、药物、鼎器、火候、炼已、筑基、炼药、伏气、胎息等内丹精要之论。其自序云:“以二气为论,所以明生人生仙佛之理也;药物为论,所以明脱死超生之功也;而火候集古为经,所以合群圣仙机列为次第之宜也;喻筑基论二气,渐证于不漏;借炼药论二气,成一而不离,阐伏气论藏之内而不驰诸外,虽反复言气而不见其繁,立一名,彰一义也;论炼已者,论其成始成终之在其我,专言神而不见其简,操一机,贯一义也;鼎器之论,见神气之互相依;胎息之论,密指胎其神而息其气,此又合神气而归其妙,化于神而虚者也”。由此可见是书之大旨。
贴吧:庚达空作者:庚达空 2018-05-02 14:25
回复:中国古代气功要籍导读
其中卷三中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为古代记载最详细的六字气诀;尚有“食后将息法”(系摘录沈括《杯山录》,此书现很少见到,颇有参考价值)及“养性”等气功养生方面的内容。 明 玄要篇 气功内丹术著作。2卷。明-张三丰撰。收入《张三丰全集》中。书中突出先修性后全命的观点,重视元气与真息,强调水火阴阳升降化生在内丹修练中的作用。上卷有发,尤其是强调修心养性为练丹修真之首要。“性者内也,命者外也,以内接外,合而为一,则大道成”;“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性在心内,心包性外,是性为定理之主人,心为牺牲之庐舍”;“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附篇为《三丰先生辑录》,节录了白玉蟾(紫清)、陆西星(潜虚)、李西月(涵虚)等人的内丹名言,各有特色。 无根树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明-张三丰撰。是《张三丰全集-玄要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张三丰的代表作、颇为后人所推崇。讲述阴阳匹配双修在内丹修炼中的重要作用。丹词作于武当山中,约在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无根树》是道情体裁的内丹秘诀,包括自题词2首和道情24首,提出了一套“阴阳裁接”功法,在内丹功法中别树一帜。丹词中云:“无根树,花正微,材老重新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传与修真作样儿”;“无根树,花正偏,离了阴阳道不全。金隔木,汞隔铅,阳寡阴孤各一边。世上阴阳男配女,生子生孙代代传。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女子无夫为怨女,男子无妻是旷夫。叹迷徒,太模糊,静坐孤修气转枯”等。都将阴阳匹配作为修练内丹、成仙成圣的重要法门和手段,可谓别开生面,另劈蹊径,自成一个流派。何西复认为《无根树》在学术地位上,与《悟真篇》先后伯仲。清代龙门派传人刘一明与西派代表人物李西月,先后给该丹词作注,有《无根树二注》行世。 玄肤论 气功内丹术著作。不分卷。明-陆西星撰。全书共20篇,每篇一论。系统地论述了东派丹法原理和功夫次第,具有代表性。首论三元,认为丹有三元,即天元、地元、人元,而又突出人元。人元又谓之“大丹”,乃“创鼎于外,炼药于内,取坎填离,盗机逆用之谓也”。以后19篇专论人元丹法,从内外药物、阴阳互藏、先后天论、精气神、性命等方面对其丹法作了深刻的探析。书中内丹二诀以练神调息为要,神即是性,性定则神自安,神安则精住,精住则气自生。炼神又分澄神、养神、凝神三部,缺一不可。书中力求使其丹法理论和功诀显明易懂,其丹法思想来自南宗,而仍主以阴阳双修。 金丹就正篇 气功内丹术著作。不分卷。明-陆西星撰。书共3篇,其要旨在阐述成大丹必须阴阳双修的观点。认为金丹之道必资阴阳相合而成,“阴阳者,一男一女也,一离一坎也,一铅一汞也,此大丹之药物也。夫坎之真气谓之铅,离之真精谓之汞,先天之精积于我,先天之气取予彼。何以故?彼坎也,外阴而内阳,于象为水为月,其于人也为女。我离也,外阳而内阴,于象为火为日,其于人也为男。故夫男女阴阳之道,顺之则生人,逆之则成丹”。同时指出男子修丹,必须得先天其一之气方成,而真一之气必须向外求之,这进一步阐明阴阳双修才为内丹之正统。 性命圭旨 气功内丹术代表作。不分卷。明代著作,不题撰人,相传为尹真人弟子所著。全称《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全书分元、亨、利、贞四集,图文相配,以三教合一、性命双修观点介绍内丹理论及具体功法。元集多作图说,指点窍妙;亨、利、贞三集则采儒、释、道三教名家语录及口诀,编成一套完整之功法。尤侗在序中云:“至其精要,尤在真意一说。盖人身真意,是为真土,动极而静,此意属阴,是为已土;静极而动。此意属阳,是为戊土。炼已土者,得离日之汞;炼戊土者,得坎月之铅。铅汞既归,金丹自结。戊已者、重土之象也,斯其有取于圭旨者乎”。可谓对其论内丹之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 金丹真传 气功内丹术代表作。1卷。明-孙汝忠撰。书中继承南家内丹学说,主张阴阳双修,认为阴阳双修是炼丹修仙的大道。全书包括《西江月词》9首、《葫芦歌》1首、《明道歌》4首及《修真入门》、《修真大略》、《金丹五百字》、《扫邪归正歌》各1篇。对筑基、得药、结丹、炼已、还丹、温养、脱胎、玄珠等丹诀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天仙正理直论 气功内丹术代表作。不分卷。明-伍守阳撰。是书为内丹伍柳派的代表作。前有自序,首为道原浅说篇,次为直论九章。九章包括先天后天二气、药物、鼎器、火候、炼已、筑基、炼药、伏气、胎息等内丹精要之论。其自序云:“以二气为论,所以明生人生仙佛之理也;药物为论,所以明脱死超生之功也;而火候集古为经,所以合群圣仙机列为次第之宜也;喻筑基论二气,渐证于不漏;借炼药论二气,成一而不离,阐伏气论藏之内而不驰诸外,虽反复言气而不见其繁,立一名,彰一义也;论炼已者,论其成始成终之在其我,专言神而不见其简,操一机,贯一义也;鼎器之论,见神气之互相依;胎息之论,密指胎其神而息其气,此又合神气而归其妙,化于神而虚者也”。由此可见是书之大旨。 仙佛合宗语录 气功内丹术著作。不分卷。
贴吧:玄仙子作者:碎天之人 2012-01-25 12:49
回复:《先天自然功讲谈录》
  三
  怎样通过修炼先天自然功治疗疾病?
  这个问题对于每个练功者来说,都是最关注的。因为大多数人修炼气功是为了治病防病,延年益寿。所以我们将在这一节里对此进行详细探讨。
  在前面两节,我们讲过,先天气是支持人生命的原始动力,人生来就具有的自调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是其重要表现之一。修炼先天自然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调动人体的自调能力以调整人体的五脏之气,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修炼目的。因此,有几个问题是必须首先交代清楚的。
  先说说什么是人体的五脏之气?这要从人体的结构谈起。虽然支持人生命的原始动力是先天气,但是人的肉体却是后天的——来源于父精母血的结合,通过与自然界的大气进行交换以及吸收水谷之气得以存在。其中心、肺、脾、肝、肾等五脏六腑(以下简称五脏)是机体最重要的结构之一。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储藏精气,所以五脏之精气(分别为心气、肺气、脾气、肝气、肾气)同时也是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五脏之气”还有另一层含义:泛指五脏的功能而言。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谓“五脏”与西医所说的内脏器官不能完全划等号。“五脏”不仅是指具有解剖学意义的五个内脏器官,而且是机体的五个具有综合功能的结构系统,可包括人体所有器官。
  根据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以五行(木、火、土、金、水)配五时(四时及长夏),即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再以五行五时配五脏(肝木春、心火夏、土长夏脾、金秋肺、水冬肾);并以其生克乘侮关系相联系,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五脏系统结构。
  修炼先天自然功到一定层次(五脏放松阶段),有些练功者能够通过体感感受到内气(五脏之气)的运行状况(五脏系统的调整信息),因而为进一步证实这一人体重要结构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旁证。怪不得有人将气功比喻为“大脑指挥下的内脏体操”,确实一点都不过分。可以说,人体就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通过内气系统(其中有无数大小不一、纵横交错、旋转反复的无形通道——例如五脏之气的通道),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的有机整体。在这里,我们使用了“内气系统”这个词,而不用中医的“经络系统”。因为我们认为,后者描述的仅仅是常人机体内这些无形通道的主要部分,并不是全部,而练功人内气所走的通道要比这复杂得多。
  五脏系统结构对于人的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它的存在,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才能维持动态平衡(阴阳相对平衡),从而保证了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因此,可以说,五脏系统结构是人体——这一自组织、自调整、自稳态系统的功能的最突出体现。同时,它的存在亦是人对宇宙自然界适应的一个极好说明。
  再说一说人为什么会得病。前面讲过,人是小宇宙,是自然界大宇宙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宇宙的变化必然要反映到人身上。由于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阴阳相对平衡)关系,从而保持着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但是,当这种动态平衡因某种原因而遭到破坏,又不能立即自我调节得以恢复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阴阳失调)。因此,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两个方面:一是外环境变化对人体的影响(邪气相对强盛——致病的外因);二是人体本身的自调功能发生紊乱(“正气”相对虚弱——致病的内因)。下面就以“六淫”和“七情”为代表,分别谈谈这两种致病因素。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六气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于人体是无害的。而且人要依靠天地之气而生存,也就是说,要遵循四季生长收藏的规律而成长发育。同时,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认识了自然界的变化特点,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所以正常的六气不易使人致病。但是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不该发生的季节反而发生,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冷暴热等;在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发生疾病。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六淫”。淫,有太过和不正的意思,所以又称“六淫”为“六邪”。“六淫”是属于外感病的一类致病因素。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由五脏之气所化生。具体地说,即喜为心志、怒为肝志、忧为肺志、思为脾志、恐为肾志。因此,喜、怒、忧、思、恐,又简称为“五志”。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即超出了人体的正常承受能力,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又称“内伤七情”。
  人体的情志活动与五脏有密切的关系。简单地说,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之精气作为物质基础;不同的情志变化对五脏的各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而各脏腑气血的变化亦会影响情志活动。因此七情致病不同于六淫。六淫侵袭人体,从皮肤及口鼻而入,发病之初均见表证。而七情内伤则不同,其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种种病变发生。七情内伤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直接伤及五脏。例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我们前面讲过,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心为主导的有机整体。其中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有关,都可使心受到损伤(心动)。反之,心神一旦受损,亦可涉及其它脏腑(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而引起各种内伤病。
  二是影响脏腑气机。气机,指气的机能活动。气在体内的运动形式则是气机的升降出入。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实质上都是气机的升降出入的具体体现。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止息,即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因此,气机失调,轻则致病,重则危及生命。
  三是情志异常波动,可使原有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
  因此,我们又有“万病源于心”的提法。外来邪气(六淫)之所以能侵入人体,也是由于机体内部脏腑(五脏系统)阴阳失调造成的。说白了,就是“内虚招来外邪”。所以,控制好情志活动,使七情不过度,即提高人的心灵的容纳和承受能力,就成为修炼先天自然功治疗疾病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人的后天意识是使“七情”过度的重要原因,因此,修炼先天自然功强调道德修养和心性修炼,即待人谦和、礼让,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等,说到底就是为了控制心性,使七情不过度,使心总是饱满的,因而五脏系统也总是保持动态平衡。内气足了,外邪就不易侵入。即使稍有不平衡,也能通过自调,很快调整过来。所以,我们说,修炼先天自然功治疗疾病重在自调。
  什么是自调?自调就是练功者在亲身实践(即处于某种状态)的基础上,自己摸索出能使自身达到最佳状态(气功态)的方法。换句话说,自调就是处于某种状态下,自己体会自身内气的运行规律,并恰当地运用意念,以达到自我调整、祛病强身之目的。因此,自调对人体的内气运行起自然调控作用。人体的这种自然调控作用的实现,是修炼先天自然功之所以能祛病强身的根本原因。所以,自调是每个练功者都必须学会的自我护理,自我保健的本领。而每天的练功,就是在学习和运用这个本领。我们经常说,修炼先天自然功没有固定的模式,越到细处,每个人越不一样,因此只能说个大概。自调也是这样,它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这就好比一棵树上永远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所以,对于初学者,我们总是强调要通过做功亲身体会,不要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要操之过急,想一口吃个胖子。练气功是个慢功夫,越练越带有自己的个性。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你说了半天个性,这里到底有没有共性呢?回答是肯定的:有。那就是做到自调的关键是练心性,也就是常说的“调心”。调心是自调的基础。要做到做好自调,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性。心要先稳下来,不管自己有多难受,不管自己的病情有多严重,哪怕死亡就在眼前,也要保持平稳的心性:视死如归,临危不惧嘛。也不要怕自己的功夫不到,不要老是耽心,老是瞎嘀咕。要知道,越是这样,心越稳不下来,所以,不要急躁,不要追求,意念总是淡淡的。要充分相信气功,相信真气的作用,这也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够通过练功自调逐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一想,心就稳下来了,气也就顺了,自调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发挥作用了。如果每天认真地坚持这么做下去,时间一长,你就会逐渐体会到饭量比以前大了,精神比过去好了,身上的病也慢慢地没了,这就是自调在发生作用。所以说,学会练功自我调整是人生的无价之宝,练功人一生将因此而受益非浅。
  至于有关自调的其他问题,如一般气功书上讲到的“调息”、“调身”等,一句话,要顺其自然。没有固定的形式和要求,都是为“调心”服务的。自己感觉做到哪步好,就做到哪步。而且练功练到一定程度,自然会知道怎么做。在某种意义上,真气在你心中,老师也就在你心中。当然,我们并不反对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过一段时间找其他功友聊聊、交流交流,也有很大好处。
  总之,先天自然功治疗疾病是通过调整五脏系统(即“气走五脏”)而实现的。采取的是顺其自然的方法,以达到和维持人体的气功状态,并以此充分调动人的自调能力,用以改善和纠正人体五脏系统结构阴阳失调状态(疾病状态),使其重新恢复动态平衡(阴阳相对平衡)状态(健康状态或维持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因此,修炼先天自然功治疗疾病,采用的是最原本、最直接,也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方法——自调的方法。
贴吧:先天自然功作者:返璞归真的信仰 2021-02-09 17:58
凡人修仙前传 整理版 作者 流水落花春已老
诗曰:混沌初判道为尊,修成混元合天心。两仪五行玄玄妙,不生不灭逍遥身。上古之时,天地未分,混沌如鸡子。有大神孕育期中,得鸿蒙太初精华而成长。
贴吧:凡人修仙传作者:kof99mary 2012-12-02 10:39

大家都在搜

  • 元气由肾中精气化生
  • 由水谷精气的精华部分所化生的气是
  • 由肾中精气所化生的气是
  • 化生贮藏精气
  • 肾之精气所化生的是
  • 化生和贮藏精气的意思
  • 一运一纳化生精气指的是
  • 化生和贮藏精气用于
  • 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功能的是
  • 化生和贮藏精气用于概括
  • 物化生和物化地哪个好
  • 化生地这个组合怎么样
  • 精气 先天
  • 精气是什么意思
  • 精气相关
  • 化生
  • 肾之精气
  • 什么是化生
  • 历化生
  • 物化生
  • 史化生
  • 化生政
  • 鳞状化生
  • 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