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不仅剑南(四川)茂州、松州一带有羌人。陇右(甘肃、宁夏)
唐代不仅剑南(四川)茂州、松州一带有羌人。 陇右(甘肃、宁夏)广大地区,宕州、叠州、秦州都有羌人的分布。 他们饱受吐蕃侵扰,在维州(今汶川)修筑无忧城,今天汶川的无忧城就是历史的见证。 秦州一带的羌人,在763年以前一直都有羌人分布,杜甫曾经游历过陇右,在《秦州杂诗》有: “羌父豪猪靴,羌儿青兕裘。” 又有“东征健儿尽,羌笛暮中哀。” 还有“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 还有王维《凉州赛神
贴吧:作者:燒當羌皇大帝? 2020-12-12 19:42
回复:[水楼 - - 01.26]天哥哥你的明天要比昨天过得更好!--My yuch
卷128:083〖凉州赛神〗(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
贴吧:路过的一只作者:似眸道 2011-07-04 14:06
回复:王维全集
381.凉州赛神
注: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
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
贴吧:水诗作者:龄涵 2011-07-31 21:50
回复:【名作选读】王维 五律122首
王维《辋川闲居》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王维《凉州郊外游望》(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女巫纷屡舞,罗袜自生尘。
王维《春园即事》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王维〈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春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王维〈春日上方即事〉
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鸠形将刻仗,龟壳用支床。
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鸟藏。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
贴吧:悠悠雨如烟作者:天风云影 2013-04-03 08:54
回复:《使至塞上》故址、诗意考析
三、《使至塞上》若干诗意的理解
1、关于“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内涵
有一些注本和赏析文章认为这两句表现了王维因受排挤、不得已而赴边的“悒郁和激愤之情”。如王长立在一篇鉴赏文章中说:这两句“是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诗人先把自己比成随风飘飞到塞外的蓬草,以蓬草的行止全由无法抵御的强风支配,表明此次出使是因受排挤而成行,非是己心所愿;再把自己比成由于天气转暖而向北飞去的归雁,以归雁的南来北去都受气候变化的支配,来暗示自己的行动是受朝廷差遣,实乃身不由己”⑹。其实,如果要说这当中有离家万里的孤独感,或是表现了西行路上的艰辛,尚在情理之中,这也是长途跋涉者几乎都会产生的人生感受。但如果要说这是比喻王维此行是身不由己,是由于受排挤而产生的忧郁和激愤,就有点想当然了。产生这种想当然的原因在于:一些研究者认为王维的这次赴边,与张九龄的罢相有关。开元二十五年四月,监察御史周子谅上书弹劾牛仙客,玄宗大怒,将周廷杖而死,时为宰相的张九龄亦因曾引荐周而获罪,被贬为荆州长史。张是一代名相,对王维有知遇之恩(王任右拾遗即是张的提拔)。张的被贬实是李林甫陷害的结果,而朝政亦由张九龄罢相和李林甫的执政走向昏暗。这事对王维的震动当然很大,但这只是王维生活和思想变化的一个大背景,并不意味着在此时的每一首诗作中都会有所表现。这种情形在历代诗人的诗作中皆不乏例举。如杜甫避乱成都,总的趋势是生活困顿、忧国忧民。但这并不妨碍他在个别诗作如《江畔寻花绝句》中的盎然兴致和生活情趣;也不妨碍在草堂落成之际写出《堂成》、《村居遣兴》等轻松悠闲的诗篇。王维的这首《使至塞上》也是如此,他是要通过这次独特的人生经历,来描述与平日迥然不同的异域风光。这当中不单有初至边塞、服役于军中的新鲜感和兴奋感,还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对大唐帝国疆域辽阔的隐隐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从中确实看不到被排挤的激愤和不得已赴边的伤感。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证实:
一是从王维此诗的结构和立意来看。有人说王维此诗是纪行之作,时间的顺序和西行的路线是结构全文的线索,实际的情形并非如此。王维是个南宗画派代表人物,擅长写意,有名的《雪里芭蕉图》就是明证。这种创作倾向在他的这首诗中也有表现:他并没有按西行的路线依此写来,首联中的“属国过居延”应在快到凉州之时,如上所述,居延县距张掖只有一百多里;而结句的中“萧关”则是由秦登陇的第一道关隘。而大漠、长河又应在“过居延”之前。至于“萧关”、“居延”属国,则又刻意以汉代唐。究其原因,都与诗人的创作意图有关,也与诗人的身份有关:诗人此时是宣慰使,是要去慰问刚获大捷的河西军,并要去崔希逸使府任职,因此这次大捷也可以看作是自己将要隶属的部队的胜利。所以他要以汉代的匈奴族归附来宣扬唐帝国的声威,以汉代霍去病的勒石燕然,作为对他将任职的部队主帅的赞颂。其中有国力、兵力强大的自信,也有对即将任职的这支刚获大捷的部队的自豪,当然更有对军中统帅的揄扬,因为无论是从宣慰使的身份或是从下面要提及的两人关系来看,这都是很正常的。如果说其中还夹杂着被排挤的激愤和不得已赴边的伤感,恐怕于此立意和结构方式都不太符合。
二是从王维在此前后的诗作来看。我们知道,唐前期社会中弥漫着一种尚武精神,所谓“宁作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年轻时有着“欲奋飞”志向的王维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从他写的《李陵咏》、《少年行》、《燕支行》、《老将行》等一系列诗作中,就可看出他“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的自许,和“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的自期。所以他对单车赴边、征战立功不但没有畏惧和悒郁,相反倒有种兴奋和期待。这种情绪和基调,在《使至塞上》的同期诗作中也有表现,如这首《出塞作》:“居延城外猎天骄,百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骠姚”。此诗下有自注:“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诗中描绘的塞外驱马射雕场面,“朝乘障”、“夜渡辽”的作战情形和天子的封侯赐姓之赏,都有一种赞赏和夸张的意蕴,却看不出其中的沮丧和悒郁。正如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所云:“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其气若江海之浮天”。在此之后写于西北的《陇西行》、《从军行》、《陪窦侍御泛灵云池》等也有类似的特征。就连描述当地少数民族风情的一些作品,也与抗击外虏的斗志相连,格调也是昂扬向上的,如《凉州赛神》:“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
三是从王维与崔希逸的关系来看。崔在开元二十二年前曾任郑州刺史,这年八月,裴耀卿任江淮、河南转运使,以崔为副使⑺;开元二十四年迁河南、陕转运使,再迁河西节度使,加散骑常侍,镇守凉州。开元十三年,王维在贬所济州任司库参军时,裴耀卿任济州刺史,对王维很赏识,王亦冀求裴氏援引。裴后来为相与张九龄一起将王维擢为右拾遗。有人认为:王维由右拾遗调任监察御史并到崔希逸军中任职,很可能就是仍在相位的崔希逸的推荐⑻。刘维崇则认为王维的母亲崔太夫人与崔希逸同族⑼。有如此背景,至少我们不能说王维赴边任安西节度使判官是“因受排挤而成行,非是己心所愿”,内心充满“悒郁和激愤之情”。况且,王维一到军中,就替崔希逸草奏《拜赐物表》和《祭牙门姜将军文》,可见关系并非一般,而且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崔希逸卸任以后。崔甚至把一些关系身家性命的机密私事也托付王维来办:如上所述,当崔希逸与吐蕃杀白狗定盟时,其部下孙诲邀功背盟,导致二千余名吐蕃将士被杀。“希逸以失信怏怏,在军不得志,俄迁为河南尹。行至京师,与赵惠琮(引者注,即玄宗派去监军的宦官)俱见白狗为祟”。崔为了保命,要爱女出家以祈佛,并让王维为其撰《赞佛文》以忏悔其罪。因此,我们虽无确证,王维此番西行去崔希逸处任职是自己请求或裴耀卿的推荐,但至少可以说是乐于此行的。

贴吧:王维作者:蒼翌 2011-08-28 16:40
回复:【诗词】《使至塞上》故址、诗意考析——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

三、《使至塞上》若干诗意的理解
  1、关于“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内涵
  有一些注本和赏析文章认为这两句表现了王维因受排挤、不得已而赴边的“悒郁和激愤之情”。如王长立在一篇鉴赏文章中说:这两句“是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诗人先把自己比成随风飘飞到塞外的蓬草,以蓬草的行止全由无法抵御的强风支配,表明此次出使是因受排挤而成行,非是己心所愿;再把自己比成由于天气转暖而向北飞去的归雁,以归雁的南来北去都受气候变化的支配,来暗示自己的行动是受朝廷差遣,实乃身不由己”⑹。其实,如果要说这当中有离家万里的孤独感,或是表现了西行路上的艰辛,尚在情理之中,这也是长途跋涉者几乎都会产生的人生感受。但如果要说这是比喻王维此行是身不由己,是由于受排挤而产生的忧郁和激愤,就有点想当然了。产生这种想当然的原因在于:一些研究者认为王维的这次赴边,与张九龄的罢相有关。开元二十五年四月,监察御史周子谅上书弹劾牛仙客,玄宗大怒,将周廷杖而死,时为宰相的张九龄亦因曾引荐周而获罪,被贬为荆州长史。张是一代名相,对王维有知遇之恩(王任右拾遗即是张的提拔)。张的被贬实是李林甫陷害的结果,而朝政亦由张九龄罢相和李林甫的执政走向昏暗。这事对王维的震动当然很大,但这只是王维生活和思想变化的一个大背景,并不意味着在此时的每一首诗作中都会有所表现。这种情形在历代诗人的诗作中皆不乏例举。如杜甫避乱成都,总的趋势是生活困顿、忧国忧民。但这并不妨碍他在个别诗作如《江畔寻花绝句》中的盎然兴致和生活情趣;也不妨碍在草堂落成之际写出《堂成》、《村居遣兴》等轻松悠闲的诗篇。王维的这首《使至塞上》也是如此,他是要通过这次独特的人生经历,来描述与平日迥然不同的异域风光。这当中不单有初至边塞、服役于军中的新鲜感和兴奋感,还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对大唐帝国疆域辽阔的隐隐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从中确实看不到被排挤的激愤和不得已赴边的伤感。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证实:
  一是从王维此诗的结构和立意来看。有人说王维此诗是纪行之作,时间的顺序和西行的路线是结构全文的线索,实际的情形并非如此。王维是个南宗画派代表人物,擅长写意,有名的《雪里芭蕉图》就是明证。这种创作倾向在他的这首诗中也有表现:他并没有按西行的路线依此写来,首联中的“属国过居延”应在快到凉州之时,如上所述,居延县距张掖只有一百多里;而结句的中“萧关”则是由秦登陇的第一道关隘。而大漠、长河又应在“过居延”之前。至于“萧关”、“居延”属国,则又刻意以汉代唐。究其原因,都与诗人的创作意图有关,也与诗人的身份有关:诗人此时是宣慰使,是要去慰问刚获大捷的河西军,并要去崔希逸使府任职,因此这次大捷也可以看作是自己将要隶属的部队的胜利。所以他要以汉代的匈奴族归附来宣扬唐帝国的声威,以汉代霍去病的勒石燕然,作为对他将任职的部队主帅的赞颂。其中有国力、兵力强大的自信,也有对即将任职的这支刚获大捷的部队的自豪,当然更有对军中统帅的揄扬,因为无论是从宣慰使的身份或是从下面要提及的两人关系来看,这都是很正常的。如果说其中还夹杂着被排挤的激愤和不得已赴边的伤感,恐怕于此立意和结构方式都不太符合。
  二是从王维在此前后的诗作来看。我们知道,唐前期社会中弥漫着一种尚武精神,所谓“宁作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年轻时有着“欲奋飞”志向的王维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从他写的《李陵咏》、《少年行》、《燕支行》、《老将行》等一系列诗作中,就可看出他“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的自许,和“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的自期。所以他对单车赴边、征战立功不但没有畏惧和悒郁,相反倒有种兴奋和期待。这种情绪和基调,在《使至塞上》的同期诗作中也有表现,如这首《出塞作》:“居延城外猎天骄,百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骠姚”。此诗下有自注:“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诗中描绘的塞外驱马射雕场面,“朝乘障”、“夜渡辽”的作战情形和天子的封侯赐姓之赏,都有一种赞赏和夸张的意蕴,却看不出其中的沮丧和悒郁。正如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所云:“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其气若江海之浮天”。在此之后写于西北的《陇西行》、《从军行》、《陪窦侍御泛灵云池》等也有类似的特征。就连描述当地少数民族风情的一些作品,也与抗击外虏的斗志相连,格调也是昂扬向上的,如《凉州赛神》:“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
  三是从王维与崔希逸的关系来看。崔在开元二十二年前曾任郑州刺史,这年八月,裴耀卿任江淮、河南转运使,以崔为副使⑺;开元二十四年迁河南、陕转运使,再迁河西节度使,加散骑常侍,镇守凉州。开元十三年,王维在贬所济州任司库参军时,裴耀卿任济州刺史,对王维很赏识,王亦冀求裴氏援引。裴后来为相与张九龄一起将王维擢为右拾遗。有人认为:王维由右拾遗调任监察御史并到崔希逸军中任职,很可能就是仍在相位的崔希逸的推荐⑻。刘维崇则认为王维的母亲崔太夫人与崔希逸同族⑼。有如此背景,至少我们不能说王维赴边任安西节度使判官是“因受排挤而成行,非是己心所愿”,内心充满“悒郁和激愤之情”。况且,王维一到军中,就替崔希逸草奏《拜赐物表》和《祭牙门姜将军文》,可见关系并非一般,而且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崔希逸卸任以后。崔甚至把一些关系身家性命的机密私事也托付王维来办:如上所述,当崔希逸与吐蕃杀白狗定盟时,其部下孙诲邀功背盟,导致二千余名吐蕃将士被杀。“希逸以失信怏怏,在军不得志,俄迁为河南尹。行至京师,与赵惠琮(引者注,即玄宗派去监军的宦官)俱见白狗为祟”。崔为了保命,要爱女出家以祈佛,并让王维为其撰《赞佛文》以忏悔其罪。因此,我们虽无确证,王维此番西行去崔希逸处任职是自己请求或裴耀卿的推荐,但至少可以说是乐于此行的。
贴吧:大话未来作者:╲﹏少钩鈏我 2011-09-29 19:46
回复:【诗词】《使至塞上》故址、诗意考析——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
 二是从王维在此前后的诗作来看。我们知道,唐前期社会中弥漫着一种尚武精神,所谓“宁作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年轻时有着“欲奋飞”志向的王维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从他写的《李陵咏》、《少年行》、《燕支行》、《老将行》等一系列诗作中,就可看出他“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的自许,和“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的自期。所以他对单车赴边、征战立功不但没有畏惧和悒郁,相反倒有种兴奋和期待。这种情绪和基调,在《使至塞上》的同期诗作中也有表现,如这首《出塞作》:“居延城外猎天骄,百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骠姚”。此诗下有自注:“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诗中描绘的塞外驱马射雕场面,“朝乘障”、“夜渡辽”的作战情形和天子的封侯赐姓之赏,都有一种赞赏和夸张的意蕴,却看不出其中的沮丧和悒郁。正如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所云:“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其气若江海之浮天”。在此之后写于西北的《陇西行》、《从军行》、《陪窦侍御泛灵云池》等也有类似的特征。就连描述当地少数民族风情的一些作品,也与抗击外虏的斗志相连,格调也是昂扬向上的,如《凉州赛神》:“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
  三是从王维与崔希逸的关系来看。崔在开元二十二年前曾任郑州刺史,这年八月,裴耀卿任江淮、河南转运使,以崔为副使⑺;开元二十四年迁河南、陕转运使,再迁河西节度使,加散骑常侍,镇守凉州。开元十三年,王维在贬所济州任司库参军时,裴耀卿任济州刺史,对王维很赏识,王亦冀求裴氏援引。裴后来为相与张九龄一起将王维擢为右拾遗。有人认为:王维由右拾遗调任监察御史并到崔希逸军中任职,很可能就是仍在相位的崔希逸的推荐⑻。刘维崇则认为王维的母亲崔太夫人与崔希逸同族⑼。有如此背景,至少我们不能说王维赴边任安西节度使判官是“因受排挤而成行,非是己心所愿”,内心充满“悒郁和激愤之情”。况且,王维一到军中,就替崔希逸草奏《拜赐物表》和《祭牙门姜将军文》,可见关系并非一般,而且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崔希逸卸任以后。崔甚至把一些关系身家性命的机密私事也托付王维来办:如上所述,当崔希逸与吐蕃杀白狗定盟时,其部下孙诲邀功背盟,导致二千余名吐蕃将士被杀。“希逸以失信怏怏,在军不得志,俄迁为河南尹。行至京师,与赵惠琮(引者注,即玄宗派去监军的宦官)俱见白狗为祟”。崔为了保命,要爱女出家以祈佛,并让王维为其撰《赞佛文》以忏悔其罪。因此,我们虽无确证,王维此番西行去崔希逸处任职是自己请求或裴耀卿的推荐,但至少可以说是乐于此行的。
贴吧:大话未来作者:╲﹏少钩鈏我 2011-09-29 19:46
回复:【名作选读】王维
《凉州郊外游望》(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
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
女巫纷屡舞,罗袜自生尘。
贴吧:雅韵流香作者:贴吧用户_0Z1XUM6 2015-02-13 11:23
回复:王维五律
86、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87、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88、辋川闲居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
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89、春园即事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90、淇上田园即事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91、凉州郊外游望(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
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
女巫纷屡舞,罗袜自生尘。
92、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93、春日上方即事
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
鸠形将刻仗,龟壳用支床。
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鸟藏。
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
94、泛前陂
秋空自明迥,况复远人间。
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
澄波澹将夕,清月皓方闲。
此夜任孤棹,夷犹殊未还。
95、登河北城楼作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96、千塔主人
逆旅逢佳节,征帆未可前。
窗临汴河水,门渡楚人船。
鸡犬散墟落,桑榆荫远田。
所居人不见,枕席生云烟。
97、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98、晚春归思
新妆可怜色,落日卷罗帷。
炉气清珍簟,墙阴上玉墀。
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
向晚多愁思,闲窗桃李时。
99、戏题示萧氏甥
怜尔解临池,渠爷未学诗。
老夫何足似,弊宅倘因之。
芦笋穿荷叶,菱花罥雁儿。
郗公不易胜,莫著外家欺。
贴吧:月下公子白作者:西池露冷? 2017-12-10 18:09
回复:[水楼 - - 01.26]天哥哥你的明天要比昨天过得更好!--My yuch
卷126:069〖凉州郊外游望〗(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婆娑依裏社,箫鼓赛田神。
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女巫纷屡舞,罗袜自生尘。
贴吧:路过的一只作者:似眸道 2011-07-04 13:08

大家都在搜

  • 唐代的凉州
  • 唐朝凉州是上州吗
  • 唐朝时的凉州
  • 唐朝凉州王
  • 唐朝凉州是哪里
  • 唐朝凉州人口
  • 唐朝凉州卫
  • 唐朝凉州刺史
  • 唐代并州
  • 凉州位于现在的哪里
  • 以前凉州是现在的哪里
  • 王维是哪个朝代的
  • 凉州是哪里
  • 古凉州
  • 凉州刺史府
  • 唐代诗人有哪些
  • 诗人王维有什么之称
  • 王维诗是什么
  • 王维的诗有哪些
  • 王维是什么派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