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可能是古巴比伦月神
西王母可能是古巴比伦月神 作者:亚布 丁谦在《穆天子传考证》中说:“西王母者,古迦勒底国之月神也。”迦勒底国是新巴比伦,古迦勒底国就是古巴比伦。古巴比伦再向前追溯就是苏美尔。 而作者在研究古印度河文字的时候,发现了西王母的印章,图0004,四(等)候(西王母),正如《山海经》里记载的一样。《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有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贴吧:哈拉帕作者:亚布斯力 2024-05-02 23:31
西王母可能是古巴比伦月神
西王母可能是古巴比伦月神 作者:亚布 丁谦在《穆天子传考证》中说:“西王母者,古迦勒底国之月神也。”迦勒底国是新巴比伦,古迦勒底国就是古巴比伦。古巴比伦再向前追溯就是苏美尔。 而作者在研究古印度河文字的时候,发现了西王母的印章,图0004,四(等)候(西王母),正如《山海经》里记载的一样。《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有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贴吧:山海经作者:亚布斯力 2024-05-02 23:30
清代丁谦撰编写《浙江图书馆丛书-地理考证类》地理考证类古籍
编号:FZ-YT001-014浙江图书馆丛书-地理考证类34种-清丁谦撰 民国4年刻本 書 名:浙江图书馆丛书 出 版:民国四年(1915)刊本 格 式:PDF 大 小:535M 完整性:完整 清晰度:清晰 浙江图书馆丛书目录 第一集 1 汉书匈奴传地理考证 二卷 2 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地理考证 一卷 3 汉书西域传地理考证 一卷 4 后汉书东夷列传地理考证 一卷 5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地理考证 一卷 6 后汉书西羌传地理考证 一卷 7 后汉书西域传地理考证 一卷 8 后汉书南匈
贴吧:古籍阁作者:回首划伤沉默 2020-09-14 19:06
《浙江图书馆丛书-地理考证类34种》民国4年刻本
编号:FZ-YT001-014浙江图书馆丛书-地理考证类34种-清丁谦撰 民国4年刻本 書 名:浙江图书馆丛书 出 版:民国四年(1915)刊本 格 式:PDF 大 小:535M 完整性:完整 清晰度:清晰 浙江图书馆丛书目录 第一集 1 汉书匈奴传地理考证 二卷 2 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地理考证 一卷 3 汉书西域传地理考证 一卷 4 后汉书东夷列传地理考证 一卷 5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地理考证 一卷 6 后汉书西羌传地理考证 一卷 7 后汉书西域传地理考证 一卷 8 后汉书南匈
贴吧:古籍阁作者:回首划伤沉默 2022-07-18 10:12
回复:跟着清人读《左传》第一辑第一分卷(经部)
春秋左传诂卷一
阳湖洪亮吉学
春秋经一
隐公
元年春,王正月。
【诂】《<易>子夏传》:元,始也。(《释文》) 贾逵《<左传>义》云:《公羊》以鲁隐公为受命王,黜周为二王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今隐公人臣而虚称以王,周天子见在上而黜公侯,是非正名而言顺也。如此,何以笑子路率尔?何以为忠信?何以为事上?何以为法?何以全身?(《<公羊>疏》二) 服虔云:孔子作《春秋》,于春每月书王,以统三王之正。(本《疏》)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诂】贾、服以为,仪父嘉隐公有至孝谦让之义,而与结好,故贵而字之,善其慕贤悦让。(本《疏》) 《汲郡古文》作鲁隐公及邾庄公盟于姑蔑。《公羊经》、《谷梁经》皆作盟于眜。《公羊》又作“邾娄仪父”,(《公羊》凡邾字下皆有娄字。陆氏《音义》云:邾人语声后曰娄,故曰邾娄,《礼记》同。) 《汉书·邹阳传》作“义父”。(颜师古曰:义读曰仪。) 按:文七年:先蔑,《公羊》作先眜。《史记·楚世家》及《屈贾列传》:杀其将唐眜。(《正义》:眜,莫葛反。) 《吕氏春秋》作唐蔑,与此正同。知古文眜、蔑通也。刘熙《释名》:盟,明也,告其事于神明也。《<诗>郑笺》:盟,歃血盟。刘昭《<郡国志>注》:鲁国卞县南有姑城。(杜同此)【眜,原作昧,(刊)误也,当为眜。】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诂】马融《<尚书>注》:克,胜也。《汉书·地理志》:陈留郡傿。应劭曰:郑伯克段于傿,是也。按:赵匡《集传》云:鄢当作邬,郑地,在缑氏县西南;至十一年乃属周,左氏云王取邬、刘、蔿、邘之田于郑,是也;传写误为鄢字。今考杜注颍川鄢陵县旣非,赵匡以为当作邬,一无确据,又系改字,亦非也。
惟应劭之说最足依据。傿县,前汉属陈留,后汉属梁国,作口(左阝右焉)。陈留郡在春秋时大半属郑,且《传》上云“至于廪延”,杜注:廪延,郑邑,陈留酸枣县北有延津。廪延至口(同上)属顺道,又渡河至共亦便,明克段之地为陈留口(同上)县无疑。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诂】贾逵云:畿内称王,诸夏称天王,夷狄称天子。(《<榖梁>疏》,贾逵《<春秋>三家经训诂》) 服虔云:咺,天子宰夫。(《<周礼>疏》) 又云:赗,覆也,天王所以覆被臣子。(本《疏》) 《<春秋>说题词》:赗之为言覆也。(《御览》) 张辑《广雅·释诂》:归死者曰赗。按:服氏训当与何休说合。观休云赗犹覆也,盖谓覆被亡者耳。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诂】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东平国:无盐,本宿国,任姓。(杜同此) 按:《司马彪传》:彪撰《续汉书》在武帝太始中,而预作《经传集解》则在太康时,预所采地理诸说,多与京相璠、司马彪同;预虽与二人同时,或其书先出,且学又专门,故采用之也。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诂】《穆天子传》作口(左祭右阝),云:口(同上),口(同上)公邑。按:僖二十四年《传》胙、祭,即此。韦昭《<国语>注》:祭,畿内国名,为王卿士。(杜本此)
公子益师卒。
【诂】许慎《说文解字》:大夫死曰口(左歺右卒),从歺卒声。按:经典皆作卒,盖古文省。
贴吧:左传作者:风柳anchen 2021-02-12 13:44
回复:明代和相关资料汇总

中文名: 浙江图书馆丛书 一、二集
别名: 蓬莱轩地理学丛书
资源格式: PDF版本: 民国四年浙江图书馆刻本
发行时间: 1915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繁体中文
该资源来源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书。
浙江图书馆丛书一、二集内收晚清著名地理学家丁谦所撰地理学著作三十种六十九卷,主要涉及吾国自周朝曆两汉以讫明清之边疆地区及外国地理,多所考证与发明,其书以考证精密独到而著称,与杨守敬齐名,为后来治地理学者所引用。初撰于象山任署之蓬莱轩,故拟名为《蓬莱轩地理学丛书》,以身体不适屡未梓行,直到民国四年才由浙江图书馆刊刻出版,被誉为“天下之奇书”。每页阴面版心下刻字数,正面每种第一页刻“浙江图书馆丛书”,每卷末有校勘人姓氏双行。
丁谦 (1843-1919),字益甫,浙江仁和人。同治四年中举,任汤溪县训导,继任象山县教諭。一生博学多才,工駢散文,精於医学,酷爱金石,尤精於历史地理考证,是晚清著名地理学家,所撰《蓬莱轩地理学丛书》,陈汉章序中称之为“以实事求是之学课士,多所成就”, “非诸儒所可及”。尚有《元马可博罗游记补注》、《宋谢灵运山居赋补注》、《寄鸥居诗》等多部著作传世。
上海国拍2009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关于浙江图书馆丛书一、二集的介绍:
作者:清 仁和丁谦编撰
年代:民国四年(1915)浙江图书馆刻本
函册:十六册二函
纸张:竹纸
装帧:线装
尺寸:27.1×16.7 cm. (10 5/8×6 1/2 in.)
钤印:
开拍时间:2009-06-21
起拍:6000.00
参考价:----
成交:6600.00
拍卖公司: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
目录:
《浙江图书馆丛书》
第一集
1 汉书匈奴传地理考证 二卷
2 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地理考证 一卷
3 汉书西域传地理考证 一卷
4 后汉书东夷列传地理考证 一卷
5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地理考证 一卷
6 后汉书西羌传地理考证 一卷
7 后汉书西域传地理考证 一卷
8 后汉书南匈奴传地理考证 一卷
9 后汉书乌桓鲜卑传地理考证 一卷
10 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附鱼豢魏略西戎传地理考证 一卷
11 晋书四夷传地理考证 一卷
12 宋书夷貊传地理考证 一卷
13 南齐书夷貊传地理考证 一卷
14 梁书夷貊传地理考证 一卷
15 魏书外国传地理考证 一卷
16 魏书西域传地理考证 一卷
17 魏书外国传补地理考证 一卷
18 周书异域传地理考证 一卷
19 隋书西夷传地理考证 一卷
20 新唐书突厥传地理考证 一卷
21 新唐书吐蕃传地理考证 一卷
22 新唐书回纥等国传地理考证 一卷
23 新唐书沙陀传地理考证 一卷
24 新唐书北狄列传地理考证 一卷
25 新唐书东夷列传地理考证 一卷
26 新唐书南蛮列传地理考证 一卷
27 新旧唐书西域传地理考证 一卷
28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地理考证 一卷
29 宋史外国传地理考证 一卷
30 辽史各外国地理考证 一卷
31 金史外国传地理考证 一卷
32 元史外夷传地理考证 一卷
33 明史外国传地理考证 一卷
34 明史西域传地理考证 一卷
第二集
1 穆天子传地理考证 六卷
2 晋释法显佛国记地理考证 一卷
3 后魏宋云西域求经记地理考证 一卷
4 唐释辨机大唐西域记地理考证 一卷
5 唐杜环经行记地理考证 一卷
6 元耶律楚材西游录地理考证 一卷
7 元秘史地理考证 十五卷
8 元圣武亲征录地理考证 一卷
9 元经世大典图地理考证 三卷
10 元张参议耀卿纪行地理考证 一卷
11 元长春真人西游记地理考证 一卷
12 元刘郁西使记地理考证 一卷
13 图理琛异域录地理考证 一卷
链接:http://pan.baidu.com/s/1eR80glO 密码:8wn1
贴吧:明朝作者:半神阿尔萨斯 2017-08-19 23:54
回复:梁任公《清代学术概论》
十五
     顾炎武、刘献廷皆酷嗜地理学,所著书皆未成,而顾祖禹之《读史方舆纪要》,言形势厄塞略尽,后人莫能尚,于是中清之地理学,亦偏于考古一途。自戴震著《水地记》、《校水经注》,而《水经》为一时研究之中心。
     孔广森有《水经释地》,全祖望有《新校水经注》,赵一清有《水经注释》,张匡学有《水经注释地》,而近人杨守敬为《水经注疏》,尤集斯学大成,(未刻,刻者仅《注疏要删》)而齐召南著《水道提纲》,则循水道治今地理也。洪颐煊有《汉志水道疏证》,陈澧有《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亦以水道治汉地理。阎若璩著《四书释地》,徐善著《春秋地名考略》,江永著《春秋地名考实》,焦循著《毛诗地理释》,程恩泽著《国策地名考》,皆考证先秦地理。其考证各史地理者,则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最精博。其通考历代者,有陈芳绩之《历代地理沿革表》,李兆洛之《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皆便检阅。而杨守敬之《历代疆域志》、《历代地理沿革图》,极综核。惜制图术未精。难言正确矣。自乾隆后边徼
多事,嘉道间学者渐留意西北边新疆、青海、西丅藏、蒙古诸地理,而徐松、张穆、何秋涛最名家,松有《西域水道记》、《汉书西域传补注》、《新疆识略》,穆有《蒙古游牧记》,秋涛有《朔方备乘》,渐引起研究元史的兴味,至晚清尤盛。外国地理,自徐继畲著《瀛寰志略》,魏源著《海国图志》,开始端绪,而其后意不光大。近人丁谦于各史外夷传及《穆天子传》、《佛国记》、《大唐西域记》诸古籍,皆博加考证,成书二十余种,(无总名,最近浙江图书馆校刻)颇精赡。要之清代地理学偏于考古,故活学变为死学,惟据全祖望著刘献廷传,知献廷有意治“人文地理”,惜其业不竟,而后亦无继也。
     自明徐光启以后,士大夫渐好治天文算学。清初则王锡阐、梅文鼎最专精,而大师黄宗羲、江永辈皆提倡之。清圣祖尤笃嗜,召西士南怀仁等供奉内廷。风声所被,向慕尤众。圣祖著有《数理精蕴》、《历象考成》。锡阐有《晓庵新法》。文鼎有《勿庵历算全书》二十九种。江永有《慎修数学》九种。戴震校《周髀》以后迄六朝唐人算书十种,命曰《算经》。自尔而后,经学家十九兼治天算。尤专门者,李锐、董佑诚、焦循、罗士琳、张作楠、刘衡、徐有壬、邹伯奇、丁取忠、李善兰、华蘅芳。锐有《李氏遗书》,佑诚有《董方立遗书》,循有《里堂学算记》,作楠有《翠微山房数学》,衡有《六九轩算书》,有壬有《务民义斋算书》,伯奇有《邹征君遗书》,取忠有《白芙堂算学丛书》,善兰有《则古昔斋算学》。而曾国藩设江南制造
局于上海,颇译泰西科学书,其算学名著多出善兰、蘅芳手,自是所谓“西学”者渐兴矣。阮元著《畴人传》,罗士琳续补之,清代斯学变迁略具焉。兹学中国发源甚古,而光大之实在清代,学者精研虚受,各有创获,其于西来法,食而能化,足觇民族器量焉。

贴吧:汉服作者:当时彩云归 2010-11-26 11:54
回复:《穆天子传》研究述论
一、清代以前《穆传》的流传、整理及研究工作之发轫
     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汲冢书》出土时间,文献记载不一。王隐《晋书》有太康元年(280)和太康二年(281)两种说法。苟勖《穆天子传序》作太康二年(281)。苟氏曾参加是书的整理,故其“太康二年”的说法近是。),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不凖盗发战国魏襄王(一作魏安厘王)墓,遂出土几十车先秦竹简古籍,世称《汲冢书》。《晋书·束皙传》说:“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凖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墓冢,得竹书数十车。……《穆天子传》五篇,言周穆王游丵 行四海,见帝台西王母。图诗一篇,画赞之属也;又杂书十九篇,《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大凡七十五篇,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汲冢书》“漆书皆科斗字,初发冢者烧策照取宝物,及官收之,多烬简断札,文既残缺,不复诠次。”①
     《汲冢书》于晋代出土后,苟勖、和峤、束皙等人奉诏撰次编校,改为隶书,写为定本。晋代学者在对该书进行整理过程中,对于不能辨认的文字,即以空格阙如。晋代学者郭璞曾较早为《穆
传》作注。以后元明时期,该书的校本有元刘庭斡本、吴琯《古今逸史》本、范钦天一阁本、《汉魏丛书》本等约二、三十种,它们“或考详典礼,或训释故字,或疏证地理,厥功之巨”②。清代学者洪颐煊在郭注的基础上,广采善本,对是书又进行了颇为严谨的校正。洪氏“取今汉魏丛书本与明程荣本、吴琯本、汪明际本、钱唐赵君坦所校吴山道藏本,暨史汉诸注,唐宋类书所引,互相参校,表其异同,正其舛谬,为补正文及注若干宇,删若干字,其无可校者阙之”③。此后,清代学者翟云升覆校本相继问世。该校本写定于洪氏校刊本之后,对洪本略有补充。目前学术界公认洪氏校本与翟氏覆校本并称诸校本中最善者。由郭璞注及檀萃疏汇成的《穆天子传注疏》本所补传文多不足据,惟间有可取者。以后,陈逢衡所作《穆天子传补正》本,博采百家之言,补正郭璞注,并汇辑有关研究资料,考证翔实,多有补于洪、翟二书,是颇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学术著作。以后,郭璞注、郝懿行补《穆天子传注补》对洪、翟二书又略有裨补。在上书基础上,经丁谦考证,并由金蓉镜完成的《穆天子传集解》本,对郝、丁二家纰谬,多所纠正。清代学者孙诒让所著《穆天子传札迻》一书,考证精核,对洪、翟、陈、郝诸家又有所裨补。
     综上所述,从晋代至清代,学术界对《穆天子传》这一传世学术名著,主要做了一些文字的校注和诠释工作。由于学术界对该书的学术价值尚未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总的看来,在此期间,有关《穆天子传》的研究工作基本上尚未全面展开,明代学者“轻易校刊,讹夺滋多”②,清人的若干研究多皆“穿凿附会,了不足取”②,加上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研究领域过于狭窄,尤其是:有关《穆传》的性质、真伪、著作时代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长期力学术界聚讼纷纭,悬而未决。如明代学者胡应麟《四部正讹》说:“《穆天子传》六卷,其文典则淳古,宛然三代范型,盖周穆史官所记。”清代学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说,《穆传》“多用《山海经》语,其体制亦似起居注。起居注者,始于明德马皇后,故知为汉后人作。又多与《纪年》相合,亦知为一人之作也”。王谟《穆天子传·后识》谓“战国时人因列子书周穆王有驾八骏宾西王母事,依托为之”。在我们今天看来,以上关于《穆传》著作年代的看法,均存在不少问题。正因为此,在此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穆传》的研究只能长期徘徊于发轫阶段,难以取得实质性的重大突破。

贴吧:中国神话作者:叶和花 2011-05-04 13:29
回复:【南史】
相关文献  宋书音义4卷(清洪亮吉) 见南献遗徵 书目答问云未刻   宋书考证4卷(清孙?) 北平图书馆馆刊第9卷第1-4期 二十五史三编第5册第251-472页题宋书考论   宋书札记1卷(清李慈铭) 1930年北京图书馆铅印本 二十五史三编第5册第473-482页   二十四史订补第7册第425-433页 民国印本   宋书州郡志校勘记1卷(清成孺) 南菁书院丛书六集本 历代地理汇编本 广雅书局刊本   史学丛书二集影印广雅本 二十五史补编本第3册 丛书集成第169册   申范1卷(清陈沣) 菊坡精舍刊本 古学汇刊本 申宋书范晔传之诬 二十五史三编第5册第483-498页   宋书夷貊传地理考证1卷(清丁谦) 浙江图书馆丛书一集本 二十五史三编第5册   宋书补表4卷(清盛大士) 二十五史补编本第3册 据南京??里国学图书馆写本   补纪元表、诸侯王表、王子侯表、功臣侯表、外戚侯表、恩幸侯表六种   宋诸王世表1卷(清万斯同) 二十五史补编本第3册 据历代史表原刊本   宋将相年表1卷(清万斯同) 二十五史补编本第3册 据历代史表原刊本   宋方镇年表1卷(清万斯同) 二十五史补编本第3册 据历代史表原刊本   补宋书宗室世系表(近人罗振玉) 永丰乡人杂著续编本 二十五史补编本第3册   补宋书刑法志1卷食货志1卷(清郝懿行) 嘉庆21年自刊本 光绪10年刊郝氏遗书本   粤雅堂丛书二十九集本附刊胡承珙校语(以下各本同) 广雅书局刊本 史学丛书二集影印广雅本 二十五史补编第3册   丛书集成第766、781册   补宋书艺文志1卷(清汪仁俊) 上海图书馆藏稿本   补宋书艺文志1卷(近人聂崇岐) 二十五史补编本第3册据稿本   晋宋书故(清郝懿行) 嘉庆21年自刊本 郝氏遗书本 粤雅堂丛书二十九集本 广雅书局刊本   史学丛书二集影印广雅本 孙:二十五史三编第5册第499-519页   补校宋书州郡志札记(杨守敬) 杨守敬集第7册 续群书拾补 据金陵书局本,已见迻校者不录   禹贡半月刊第6卷第7期   齐诸王世表1卷(万斯同) 二十五史补编本第3册   齐将相大臣年表1卷(万斯同) 二十五史补编本第3册   齐方镇年表1卷(万斯同) 二十五史补编本第3册   南齐书校勘记(清周星诒) 上海文管会藏稿本   孙:南齐书校议(今人朱季海) 中华书局1984年版,相当于中华点校本之校勘记   南齐书夷貊传地理考证1卷(清丁谦) 浙江图书馆丛书一集本 二十五史三编第5册第520-523页   补南齐书艺文志4卷(今人陈述) 二十五史补编第3册据稿本   补南齐书经籍志(陈鸿儒等编) 二十四史订补第7册第433-459页 民国间?印本、抄本   梁书佚文1卷(清王仁俊辑) 上海图书馆藏稿本 二十五史三编第5册第524页   梁书斠议(罗振玉) 二十四史订补第7册第461-469页   毛本梁书校议(清陈沣) 信古阁小丛书本 二十五史三编第5册第525-530页   梁书札记1卷(清李慈铭) 1930年北京图书馆铅印本 二十五史三编第5册第531-541页   二十四史订补第7册第459-461页   补梁疆域志4卷(清洪齮孙) 道光15年李兆洛刊本 历代地理志汇编本 广雅书局刊本   史学丛书二集影印广雅本 二十五史补编第4册 丛书集成第3080-82册   梁书夷貊传地理考证(清丁谦) 浙江图书馆丛书一集本   补梁书艺文志1卷(清王仁俊) 上海图书馆藏稿本   梁诸王世表1卷(万斯同) 二十五史补编第4册   梁将相大臣年表1卷(万斯同) 二十五史补编第3册   陈书斠议(罗振玉) 二十四史订补第7册第469-477页   补陈疆域志(近人臧励龢) 二十五史补编第4册据稿本   陈州府职官备考1卷(清朱撰卿) 1916年淮阳县志附刻本   陈诸王世表1卷(万斯同) 二十五史补编第4册   陈将相大臣年表1卷(万斯同) 二十五史补编本第4册   南史佚文1卷(清王仁俊辑) 上海图书馆藏稿本 二十五史三编第5册第542页   读南史记疑1卷(清王懋竑) 读书记疑卷8   南史存校1卷(清王懋竑) 读书记疑卷13   南史札记1卷(清李慈铭) 1930年北京图书馆铅印本 二十五史三编第5册第543-557页   宋齐梁陈方镇年表4卷(近人吴廷燮) 景杜堂铅印本 二十五史三编第5册第558-683页   魏书校勘记1卷(清王先谦等) 思贤讲舍刊本 广雅书局刊本 史学丛书二集影印广雅本 丛书集成第168册   二十五史三编第5册第684-701页 二十四史订补第7册第489-525页   魏书札记1卷(清李慈铭) 1930年北京图书馆铅印本 二十五史三编第5册第852-859页   魏书宗室传注12卷世系表2卷(近人罗振玉) 1924年东方学会铅印本   二十五史三编第5册第702-832页题传注12卷等 二十四史订补第7册第537-669页 民国印本   魏书宗室传注校补1卷(近人罗振玉) 贞松老人遗稿乙集本 二十五史三编第5册第833-851页实册数   二十四史订补第7册第669-687页   魏书铁佛刘虎传注(近人罗振玉)   魏书地形志校录3卷(清温曰鉴) 道光16年拾香草堂刻巾箱本题作校异有附录 适园丛书本   二十五史补编本第4册据适园丛书本   读魏书地形志随笔1卷(清温曰鉴) 北京图书馆藏管廷芬辑花近楼丛书抄本   延昌地形志20卷(清张穆) 传抄本   稿本旧藏祁氏,后归陈士可,仅存卷1-3司州及目录1卷。各家传抄本多从何秋涛抄本转录。   北魏地形志札记(杨守敬) 历代舆地图·北魏地形志图,杨守敬集第7册郗志群校注〈续群书拾补〉第1399-1424页   魏书外国传地理考证1卷西域传地理考证1卷外国传补地理考证1卷(清丁谦) 浙江图书馆丛书一集本   二十五史三编第5册第955-985页   魏书校补1卷(清卢文弨) 群书拾补本 二十五史补编本第4册魏书礼志校补1卷   补乐志缺文,未全,后经陈垣据册府元龟补足,已印入百衲本魏书。
贴吧:中卫四中作者:小索索索索荷子 2011-12-30 01:39
回复:【转载】《三国志》整理研究资料简编
读三国志书后1卷 (清)李祖陶 史论五种
诸史考异18卷 (清)洪颐煊 广雅书局丛书
三国志补注4卷 (清)沈钦韩撰 上图藏稿本、北图藏清抄本
三国魏志疑年录1卷蜀志疑年录l卷吴志疑年录1卷 (清)阮刘文如撰 《四史疑年录》(嘉庆本、宣统本)
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附鱼豢魏略西戎传地理考证1卷 (清)丁谦 浙江图书馆丛书第1集
三国志札记1卷 (清)李慈铭 越缦堂读史札记
三国志札记1卷 (清)杨晨 崇雅堂丛书
三国志评议4卷 (民国)李景星《四史评议》(济南精艺公司1932年刊印)
三国志知意 (民国)刘咸炘《史学述林》(推十书之一,成都尚友书塾1932年刻本)
三国志质疑6卷 (民国)徐绍桢 学寿堂丛书
三国志平议2卷 (民国)李宝淦 汉堂类稿
三国志证闻3卷 (清)钱仪吉 上图藏稿本
三国志证闻校勘记l卷 (民国)罗振玉 雪堂丛刻
三国志校勘记 (民国)沈家本 北图藏稿本
三国志琐言4卷 (民国)沈家本 沈寄簃先生遗书乙编
读三国志蠡述3卷 李澄宇 未晚楼全集
三国会要 (清)钱仪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三国会要 (清)杨晨 中华书局1956年版
三国大事年表1卷 (清)万斯同 二十五史补编(开明书店排印本、中华书局重印本)
三国纪年表1卷 (清)周嘉猷 二十五史补编
三国大事表1卷 (清)谢钟英 二十五史补编
三国志世系表1卷 (清)周明泰 二十五史补编
贴吧:战神三十六计作者:二傻子家的泥人 2016-10-09 14:54

大家都在搜

  • 穆天子传的古昆仑
  • 穆天子传中典籍
  • 穆天子传八骏图
  • 穆天子传
  • 穆天子传奇
  • 穆天子传 西王母
  • 穆天子传路线
  • 穆天子传是不是神话
  • 穆天子传序
  • 对于穆天子传的评价
  • 穆天子传新注
  • 穆天子传卷一
  • 穆天子传版本
  • 穆天子传与西游记
  • 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
  • 穆天子传的真实性
  • 丁谦
  • 丁谦楷书
  • 丁谦书法榜书
  • 丁谦书法欣赏
  • 丁谦书法官网
  • 丁谦书法作品
  • 丁谦书画印
  • 丁谦硬笔书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