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每天都写写总是好的
李季兰2 文 / 天涯乔木 (粉丝群) .entryBody .body p {overflow:visible;}
李季兰天生就是个情种,当爱情来临的时候,不仅方寸大乱,而且还魂不守舍。这阎士和也是名士风流。两人如胶似漆、整日甜哥哥、蜜姐姐的,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了。
但阎士和是领导干部,虽说级别不太高,但怎么也是个处级,整天与一女道士混在一直,如果再娶回家,影响实在不好。这时候,他的哥们皎然出场了,他陈述利害,劝阎士和放弃李季兰,阎士和有些动摇了。
有人认为是皎然吃醋,我觉得不是。皎然是真心为朋友阎士和好,他没必要吃这这个醋,他要是想与李季兰好的话,就轮不到阎士和了。
虽然说当时阎士和并没有明确表示要与李季兰结束恋爱关系,但冰雪聪明的李季兰岂能感觉不到,在以下这首《送阎二十六赴剡县》一诗就表露出来这种担心:
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
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
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
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诗中以绿遍天涯、无处不生的芳草喻离情,写得情意缠绵,凄惶动人。值得琢磨的是,诗的最后两句,大意是劝戒阎郎,你莫学东汉的阮肇,到天台山采药遇到仙女就此间乐,不思归了。
李季兰担心情郎移情别恋是完全有理由。试想,一个没有婚姻保障,甚至连爱的权利也被剥夺了的女道士,要留住情郎的心谈何容易。
阎伯均此去是否移情别恋,日后有没有“归来重相访”,现已无考,但季兰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痛苦的相思之中,却是有诗为证的:“情来对镜懒梳头,暮雨萧萧庭树秋。莫怪阑干垂玉筋,只缘惆怅对银钩。”(《得阎伯均书》)
至于阎伯均来书的内容,诗中只字未提,但从诗人捧书垂泪、满怀惆怅的情态推测,绝不会是告知归期,也不见得有多少知心话语,倒是言不由衷、敷衍搪塞的可能性极大。
这段情事众说纷纭。有人说阎士和是个有志向的青年,因不愿沉溺于**而去奔前程,也有人指责说,这个阎公子是**,除了骗财骗色根本干不出个正事。总之,是个无言的结局。
不管怎么说,阎伯钧的离去,对李季兰是个不小的打击。一段恋情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夭折了。期间,李季兰写下这首缠绵悱恻的失恋诗作,名作叫《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李季兰的第三个恋人叫朱放,是位名士兼隐士,但也是好景不长,不久朱放去了江西为官,两人挥泪而别,李季兰写下了缠绵悱恻的《寄朱放》一诗: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
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
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随着朱放的远离,李季兰这一段感情也渐行渐远了,这从朱放的《别李季兰》一诗可看出些苗头:“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细加玩味开头的两句,似乎朱放己将两人不可能结为伉俪的结果暗寓其中。
估计阎士和与朱放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和“文学女道士”谈一下文学,交流一下感情还可以,要想娶回家当老婆,那是万万不能的!
就在李季兰接二连三遭受失恋打击的时候,又有一个才华横溢的男子拜访了她,这人就是著名的“茶圣”陆羽。
陆羽的到来恰好弥补了李季兰的失落情绪,二人经常煮雪烹茶,对坐清谈。
陆羽是个细心热情的人,在李季兰重病之时,一直在她身边照料,李季兰感动不已。李季兰与陆羽的感情未曾间断,但二人碍于身份,不能婚嫁,只能互为知己。
若说李季兰一生都为感情所欺,也不尽然。至少,她还有一个“蓝颜知己”。她曾在病中对来问讯的陆羽喜极而泣,有诗如下: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泪水里浸着幸福,饱含着一个女诗人的感动。

贴吧:青罗果作者:布拉格の300刀 2011-09-21 02:37
回复:【求帮妍妍写唐朝唐太宗时期国史和妃史】
歌妓才女 薛涛:唐代女诗人。性敏慧,8岁能诗,通晓音律,多才艺,名噪一时。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名伶才女刘采春: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深受元稹的赏识,说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李冶: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沚,被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
成年后出家为女道士,但她依然神情潇洒,专心翰墨,生性浪漫,爱作雅谑,加及她又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陆羽和释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诗人刘长卿也与她有密切联系。她还与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她的《寄朱放》、《送阎二十六赴剡县》等诗一扫从来女性作家的羞涩之态,坦然男女社交,在其后千年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中为李亿补阙妾,以李妻不能容,出家为女道士。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二十七岁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被处死。
贴吧:国史作者:柠檬草20140607 2015-01-20 10:29
回复:唐代最会讲黄段子的女诗人【非纯净水】
李季兰与名士朱放的交往是较早的,时间也较长,但是后来朱放奉召前往江西为官,从此分开。朱放很快就忘记了这段解渴似的情缘,但是李季兰还傻乎乎地写诗思念朱放: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遍地是。很快,一个叫陆羽的孤儿代替了朱放的位置。陆羽本是弃婴,被道人收养才活下来,从小没享受到家庭温暖。这样的人更懂得爱,陆羽对李季兰很是呵护。一次李季兰身染重病,陆羽殷勤相伴,悉心护理,李季兰对此十分感激特作了一首诗作答谢:“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但是,陆羽貌丑无比(估计这是他被父母遗弃的原因),还口吃,因此有了陆羽,李季兰还觉得人生不完美,就瞄上了一个和尚:皎然。皎然也是一个著名诗人,这个和尚比唐僧还俊美,特招女人喜欢。皎然是陆羽的挚友,经常陪着陆羽来李季兰这里。李季兰可不管皎然是陆羽的朋友,直接对他下手了,就写了一封求爱信,又将信纸折成双鲤之状,偷偷地递到皎然手里。皎然拿回去一看,李季兰的诗歌只这样写的:“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皎然这哥们中交,不想动哥儿们的女人,就给李季兰回信说:“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皎然和唐僧一样都是见女//色而不动心的和尚。
世上毕竟还有人不是和尚,例如阎伯钧。 不知道李季兰是如何搭上阎伯均的,二人好了一段时间之后,阎伯均就到剡县做官了。也许是预感到了又要被抛弃,李季兰就写了一首诗歌给阎帅哥:“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阮郎迷”出自一个典故:相传汉明帝刘晨、阮肇入山遇到仙女,被仙女邀入洞房,成为夫妇。洞中方十日,世上已千年,当两人坚欲辞别还乡,家乡早已沧桑巨变,只打听到他们的第七代孙子。李季兰用此典故,是说希望阎伯钧不要忘记她。诗中李季兰自称为“妾”,呼阎伯钧为“阮郎”,遗憾的是,妾有意,郎无情,最后阎帅哥还是一去不复返,最后写了一封绝交信给李季兰。李季兰写了一首诗来纪念这段断绝的感情:“情来对镜懒梳头,暮雨萧萧庭树秋。莫怪阑干垂玉箸,只缘惆怅对银钩。”
贴吧:武林群侠传作者:张玄操 2013-01-21 02:39
回复:谈儒佛道思想影响下的唐代诗歌(上)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当时,最为盛行也最受朝廷推崇的要属儒、佛、道三家。从立国之本来说,儒家思想是基础,是规范社会伦理和人的行为的基本准则,儒家经典成为唐代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而在思想领域,则是儒、佛、道并存,唐代道家、佛家思想都得以广泛弘扬、传播,规模空前。受其影响,唐朝文人的思想信仰,虽各有所宗,却多带有出入三教的特点,其理想追求、人生感悟等都反映到作品中来。唐诗在内容题材、思想、艺术、造诣方面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从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来看,作家二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多首,诗人之众,诗作之繁且质量之高,实为中国诗史之奇观。
儒、佛、道三家无不教人向善,遵循宇宙规律,追求“天人合一”。儒家讲的是入世,成贤成圣,经世济民;佛家、道家讲的是出世,修佛修道,济世利人。因此文人中有的致君尧舜,建功立业;有的既有儒家的君子人格,又有道家的仙风道骨;有的依佛法修炼。唐代诗人名家辈出,宛如星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写自然风景著称的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人高适、岑参;“诗家夫子”王昌龄;经历了盛唐的成熟,中晚唐时期众多的诗人代表者白居易等。其诗作博大、雄浑、深远、超逸,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其中很多名句都成为后人奉行的格言,诗人们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无不体现出其高洁的人品,崇高的信仰是其成就的关键。此外,《全唐诗》列出的道士有百余人之多,其中比较著名的诗人有司马承帧、范尧佐、吴筠、张果、韩湘等。诗僧的代表人物有:王梵志、丰干、寒山、怀素、皎然等人,其诗也都别具风格和韵味。
(一)儒家思想的影响
唐代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气象,因此唐代士人有着更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抱负。文人学士都熟读儒家经典并践行,儒家的“明德”、“亲民”、“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更激发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历史使命感。他们渴望报效国家,这在其诗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体现了一代文人:“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反映民生和揭露社会时弊的敏锐洞察力和勇气,对国家的责任感,高瞻远瞩的大眼光、大格局。
如李白渴望实现“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他非常仰慕亦儒亦道的姜子牙、诸葛亮、张良、韩信等这些建立功勋的人,渴望像他们一样报国安民,然后功成身退。他写胸怀大志的姜子牙:“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梁甫吟》)他在诗中曾多次申述自己的理想:“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等。他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公里。”(《上李邕》)他节操自持,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对实现理想踌躇满志,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儒家“仁者爱人”、“仁民爱物”等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在他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杜甫生于盛世末期,一生忧国忧民,他认为历史上的尧舜之治和本朝的贞观之治,是当代和后世效法的德治典范,倡导实行仁政和教化。他“窃比稷与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称赞“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其诗既有“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登岳阳楼》)的气吞八荒之势;又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的精细入微之处。他写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现出诗人在自己最艰难困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他人的仁者之心。
儒佛道三家影响所及,山水诗呈现出多元审美形态。同为山水之作,由于作者尊崇不同的思想学说,表现形态各有千秋,各具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儒家则十分注重山水对人格修养的潜移默化作用,孔子认为山水的某些特点和人的道德属性有类似之处。由于深受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山水审美原则影响,很多诗人的山水诗中寄寓着仁者的胸怀、智者的敏思,如杜甫在《望岳》中写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还把山水诗和纪行诗两种题材合二为一,其组诗“发秦州”与“发同谷县”共二十四首,诗人于山重水复之秦陇艰难跋涉之时,每经一地,即作山水诗一首,关注民生,反映民间疾苦。他写的“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秋兴》),渴望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描绘出和谐的《江村》图景:“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他爱民悯生,认为天地万物都应该沐浴在仁爱的氛围之中,在《秋野》中写道:“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唐代积极抗击外族入侵,盛唐边塞诗是盛唐士人入世精神的重要体现,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立功边关的理想,希望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诗中描写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巍峨的天山,苍茫的云海,写万里长风,雄伟的玉门关,有的险峻挺拔,有的浩瀚无垠,显示出恢宏、豪宕、壮阔的境界,充分展示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如王昌龄写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表达出希望朝廷任用良将戍边御敌;“不破楼兰终不还”描写出将士们气吞残俘的英雄气概。岑参写的“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描写出将士们的冲天豪气竟能使江为之涌,山为之动;他写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而那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就象美丽的春天突然到来,表达出诗人心中对春天的渴望。
贴吧:传统作者:道心洪微 2013-05-07 20:24
【唐代女诗人】★ 唐代四大女诗人分别是谁?
  本为唐代四大女诗人,指的是李冶、薛涛、鱼幼薇、刘彩春,但刘彩春的诗文无从查考,只知她约比薛涛小十五岁左右,当薛涛四十一岁时在蜀地与元稹交往密切,几年后元稹移官浙东便抛弃“女校书”与当地绝色歌妓二十五岁的新欢刘彩春好上了。前三位是煌煌唐朝诗坛上的极富才情的女子,所作诗篇比之须眉毫不逊色。她们容貌绝伦,但性情为后世不解甚至不齿,在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的唐朝也是惹得众人议论纷纷。   李冶(?---公元784年
贴吧:唐人诗意作者:高端看云 2013-01-02 11:13
9.11作业對陸迅飲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唐代:皎然喜見幽人
9.11作业 對陸迅飲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 唐代:皎然 喜見幽人會,初開野客茶。日成東井葉,露采北山芽。 文火香偏勝,寒泉味轉嘉。投铛湧作沫,著碗聚生花。 稍與禅經近,聊將睡網賒。知君在天目,此意日無涯。
贴吧:硬笔作者:二狗道人 2019-09-11 21:04

大家都在搜

  • 唐代皎然
  • 唐朝诗人皎然
  • 唐代皎然最著名诗
  • 唐皎然
  • 唐代诗人
  • 唐皎然饮茶歌
  • 唐朝高僧皎然
  • 唐代诗人贯休
  • 一望皎然
  • 一望而皎然
  • 皎然上人
  • 唐代崔石
  • 皎然
  • 唐代曹松的诗
  • 唐代司空图
  • 皎然的诗有哪些
  • 春诗皎然
  • 饮茶歌皎然
  • 皎然冬
  • 姜秀云皎然
  • 皎然新
  • 皎然什么意思
  • 唐朝张谓
  • 皎然